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读《老舍短篇小说选》,印象比较深的是“月牙儿”,依稀记得“黑白李”和“断魂枪”。近日又读这部书,却对其中《柳屯的》一篇发生了兴趣。夏家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他们有三百来亩地。夏老者和他的儿子夏廉都信教,对村里的公益事业是一毛不拔, “我们信教,不开发这个”。村里人对他家彼此敬而远之,夏家的财产越来越多。很有几个人,因为看夏家这样一帆风顺,也信了  相似文献   

2.
奇特的演出     
在意大利有个索尔代维洛村,这个小村庄从16世纪起便每隔10年就利用村舍、街道作舞台,演出一次耶稣受难的戏剧。演出分五场:最后的晚餐、鞭笞、赴难、群魔舞、花园祈祷与耶稣复活。历时整整一天,从黎明到午夜。这个小村庄共有1500人,参加演出的男女老少达400人,他们提前四个月便开始准备,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最难挑选的演员要算耶稣这个角色了,村里年轻人必须经过比试才有一名被选中。其他人也各负其责,如缝制服装、化妆、导演等等。为了真实地再现耶稣受难的始末,他  相似文献   

3.
羊老师     
当我和骑友们骑行到一个小山村时,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只见一只小山羊倒立着,两条前腿在村口路边的沟里爬上爬下,吃着美味的青草。大家不约而同下了车,向小山羊围聚过去。我们的举动惊动了小山羊,它机警地跳上沟向村里倒立着跑去。我们推着自行车跟在小山羊的后面,没走多远小山羊就走进了一家大门敞开的农家院里,"咩咩"地叫了起来。伴随着叫声,一位白发老人走了出来,他是羊的主人无疑。我们赶忙问老人是怎么训练的,让小山羊练就了这样的绝活。老人一听连连摇头,说,这可不是他能训练成的,小山羊的倒立也是迫不得已。在老人的感叹声中,我们了解到,两个多月前,村  相似文献   

4.
1983年8月的一天,我们在新疆喀什市民委欧玛尔的陪同下,乘车来到离喀什只有五公里的“浩罕村”。在这个村庄的后面,座落着一组有高度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建筑群,这就是我们要参观的“阿巴和加墓”。这里绿树环抱,景色迷人,是个优美的风景区。 欧玛尔向我们介绍说:“阿巴和加墓始  相似文献   

5.
庄稼多但工人少“耶稣周游各城各村,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一切疾病,一切灾殃。他一见到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慈心,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像没有牧人的羊。于是对自己的门徒说:庄稼固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的庄稼。”(玛:九,35—38;路:十,2)这个比喻,玛窦及路加均有记载,只是玛窦圣史把它放在耶稣首次派遣“十二位宗徒”正式传教之前;而路加则记载在派遣“七十二门徒”传教之首。但我们知道、玛窦圣史往往不太注重耶稣言行的年月次序“chronological),而路加则较注意。…  相似文献   

6.
价值     
城里有一个房地产商,盖了许多高楼大厦。然而,最让他满意的一处建筑,却是他盖在乡下的一所学校,那里亭台楼阁,花草烂漫,楼宇时尚,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不仅这样,他还和这个村里的村民商量,让各家自筹一部分资金,他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把所有的房都翻盖成了小洋楼,建成了花园式农村。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村庄,不是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是他落难乞讨时待过的一个村庄。那年  相似文献   

7.
村庄的眼睛     
正老井有多老?村里没人知道,就连最年长的奎三爷也摇头,捋着他雪白的长胡子说,从他记事的时候,老井就这样老了。井口的青石,已经沧桑得看不出它的年纪,猜不出它的年龄。是谁挖掘了这个井,又用青石垒砌起来?这是个无解的谜。可以想象的是,这个井一定与最初建立这个村庄的人有关。一个或几个人,跋山涉水,步履蹒跚,从远方流浪到了这里,发现这地方  相似文献   

8.
多么熟悉又亲切的声音“开斋了——”“开斋了——”孩子们奔跑在大街小巷欢快地吆喝“开斋了——”遥想若干年前我和他们奔跑在一起在大街小巷快乐地奔跑着“开斋了——”“开斋了——”任脑门上蒸腾着热汗我们奔跑在乡下金色的秋风里开斋了这是回族村庄上穆斯林们盛大的节日“开斋了——”“开斋了——”穆斯林们见面都彼此致意祝贺对方走进节日走进穆斯林们的幸福时刻看,一盏盏灯盏亮在或新或旧的门口斋月里的夜晚穆斯林们家家户户在门口点亮煤油灯盏好让幸福走进家门“哒、哒、哒——”子夜时分梆子声由远而近走来走进我的梦乡一块油香…  相似文献   

9.
侗族建筑简析:中国上下有5000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运用了上干年斗棋结构,榫卯结构。侗族“三宝”这是他们建筑的代表。他们擅长木石建筑,鼓楼、风雨桥、凉亭,是这个民族建筑艺术的结晶。鼓楼,全用杉木为材,结构复杂,造型壮丽,以榫栓穿合,不用铁钉,扣合无隙,结实牢固。形式多样,尤以从江县的增冲“鼓楼”最为秀丽。如黎平县的已堂“鼓楼”,均可与之比美,对此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正确的保护这些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10.
传声筒(二)     
我们总不要像那些凶恶的佃户一样,杀害主人的使者,还要杀害他的儿子。因为一旦主人发怒,我们罪债难逃。天主的慈悲无量,但有时间。时间一到祂要同我们算总账,我们交得了账吗?善用天主的慈悲,勿忘天主的公义,这才是应有的态度。先知、司祭、君王这三重使命三种职务,在耶稣身上是完美和谐的一体。然而,在人类历史上,在救恩史上,先知们往往不受欢迎。他们发出的声音也常常成为他们被杀的原因。司祭重视的是礼仪,是  相似文献   

11.
学生瞧不起我们,我们还不太伤心,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最伤心的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甚至教育局长也瞧不起我们。这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的地方、学校更为厉害。1983年3月23目《光明日报》载《“地理”的自述》“甚至”这个连词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在“瞧不起地理”这件事情上,问题的性质教导主任比班主任更严重,校长比教导主任更严重,教育局长比校长更严重。因此,“最伤心的”应该从班主任逐级说到教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执著     
林子 《天风》2006,(4):16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当一游客在花园中参观,看到园中的花正在盛开,树皆苍翠,忍不住赞叹地说:“这里的花和树是多么的美啊!”花园的主人笑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不要说是这花园,即使是外面路边的花、树也都是美的,因为它是生命自然的流露与绽放。”  相似文献   

13.
汪永奇 《美与时代》2013,(11):75-7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相似文献   

14.
我明白这个题目如其所示 ,确实有蓄意挑衅之嫌。即便如此 ,我还是相信它相当准确地表达了我们的某些先进社会———指我首先予以考虑的社会———的情形 :如今用于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信息量是如此庞大 ,以至于我们作为能够容纳和“主宰”信息的可能“主体” ,不得不转而求助于机器、人工记忆 ,等等。现代性也是一个天才观念和天才崇拜相继得到发展的时期 :首先是列奥纳多的“全才” ,然后是艺术天才 ,对他们而言并且为他们所创 ,“自然是艺术的法则”。天才的这两种形象看来相距甚远 :一种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所梦想的能够达到博学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为谁服务是科学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农业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这是党的明确的方针,可是怎样服务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是没有解决的。资产阶级的专家告诉我们,我们搞科学研究就是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的”,要说指导生产还可以,怎么能说农业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呢?一提起农业科学,首先想到是外国,只想从外国的书本里,找一个什么窍门,露一手。解放后,有些人很想把外国的“草田轮作制”搬到中国来,不管条件如何,不管效果如何,生搬硬套。记得我们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河南,就在郑州最肥沃的两合土上种了两百亩牧草。农场工人和周围的群众就反对,“把这么好的地拿来种草!真是败家子!”我们说:“这就是科学!”他  相似文献   

16.
南朝帝陵寄托了墓葬主人祈求长生的愿望,这与神仙道教尸解理论死后蝉蜕成仙的理念相契合。画像砖作为陵墓的一部分,其内容表现的正是死后升仙这一主题。画像砖中天人们手持符节来接引墓主人升天,他们奉上羽衣、仙果等助主人进入仙界。在这一过程中羽人、天人或驾驭神兽,或手持法器,展现了升天场面的庄重与热烈。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等已悟大道的前辈神仙出现在这里,表明他们将是主人在仙界进一步探讨仙家玄理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村庄     
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孤守在村子东头老房子里,那座房子是她和父亲亲手建的,时间有些久远。偌大的屋子,现今只有母亲一个人住着,我们都不放心,劝她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任凭他人如何劝说,母亲总是不离开。母亲说,这是她的村庄,她在这个村庄生活了快50年了,怎么可能说走就走、说离开就离开呢?至少目前,她还没有做好离开村庄的准备。母亲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刚满20岁。当时她对这个村庄充满好奇,从村庄东边掠过的凉风让母亲神清气爽,而道路两旁盛开的野菊花,则让年轻的母亲欢喜不已。但很快,贫穷而闭塞的村庄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科学揭露规律性的重要意义,列宁曾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这个规律性在人脑中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就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1960年版,第148页)这里说了,承认客观规律具有认识论上的意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列宁又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马克思把这点重述了千百次)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同上,第184页)这里说了,掌握客观规律具有实践上的巨大意义。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我们就能驾驭工作,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经文:可6:30—44;约6:5—14 圣经告诉我们,主耶稣传道二三年后,信徒越来越多,主不但自己传道,也差遣十二使徒出外传道。圣经虽然没有记载使徒到过多少地方,一天讲几堂道,却指出他们回来汇报完工作以后,主耶稣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这是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可6:31)这一方面让我们看出他们是多么忙碌,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出主耶稣多么爱工人,他关心工人、体贴工人,要工人在繁忙的工作后歇一歇,以恢复体力,耶稣真是最好的主人。这时各城的信徒虽然刚刚听完道,灵里却仍觉饥渴,他们希望  相似文献   

20.
近来,胡塞尔的若干阐述者给他加上了“形而上学者”的称号。按照这些人的用法,“形而上学者”这个词有一个很明确的和专门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海德格尔是典型的形而上学者,因此他们阐述的意图是让我们注意到胡塞尔的著作和他那位最得意的门生(指海德格尔——译者注)的著作之间的重大相似之处。海德格尔在《存在和时间》一书中提出了“存在的含义”问题,并且因为这个缘故,把他的这部著作描述成一部“本体论”意义下的论著。他的探讨,就其想表明人的存在在种类上不同于桌椅的存在,亦即不同于世界上客体的存在的那些方面而言,是“本体论的”。在整个探讨中,存在含义这一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