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以湖北湖南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416名全日制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公我意识量表》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自尊、公我意识以及网络利他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探讨自尊是否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结果显示:(1)网络交往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的中介效应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即在高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能正向影响个体的网络利他行为;在低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干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的调节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对4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网龄对网络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网络社交效能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通过网络社交效能对网络人际信任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对高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低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只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关注感恩和社会认同的作用,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社会认同量表和感戴量表对442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1)网络社会支持能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感恩在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认同在感恩对网络利他行为的正向预测中起加强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感恩等个体因素在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利他行为影响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网络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客观社会阶层不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主观社会阶层能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公正世界信念在主观社会阶层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调节了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对于高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对于低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主观社会阶层对网络利他行为只有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网络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客观社会阶层不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主观社会阶层能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公正世界信念在主观社会阶层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调节了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对于高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对于低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主观社会阶层对网络利他行为只有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学生特质移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社会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中介效应,本研究采用特质移情量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整体特质移情能力较高,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其所获得的网络社会支持总体状况良好,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网络利他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大学生特质移情和网络社会支持均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3)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特质移情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其中,网络社会支持的两个分维度情感支持和友伴支持在特质移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3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考察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总平均分显著低于中等临界值,而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社会支持的总平均分显著高于中等临界值。(2)现实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网络社会支持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关系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4)网络社会支持对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又具有调节作用,现实利他行为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在高网络社会支持的个体中要比低网络社会支持的个体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着力考察现实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以1064名在读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现实利他行为和网络利他行为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主观幸福感。(2)现实、网络社会支持和自尊是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两条并行中介路径。(3)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与现实和网络社会支持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为探究大学生微信成瘾的原因及其心理机制,采用自尊量表、网络人际信任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和微信成瘾量表对931名来自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尊与焦虑、微信成瘾显著负相关;焦虑与网络人际信任显著负相关;网络人际信任、焦虑与微信成瘾显著正相关。(2)自尊对微信成瘾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焦虑、以及焦虑和网络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对微信成瘾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对减少大学生微信成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以及网络社交效能和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网络社交效能问卷和希望量表对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山西、天津、云南等省份八所中学的80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男生427名,女生378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3.38岁,SD=0.63)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1)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2)网络社交效能在积极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在真实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希望在真实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武汉市两所大学的56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利他行为问卷、网络自我效能感问卷和网络使用行为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在网络使用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及该中介作用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结果发现:(1)男生在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使用自我效能上均显著高于女生;男生在网络游戏、网络信息的使用上显著高于女生,男女生在网络社交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网络使用(网络社交、网络信息、网络游戏)与网络使用自我效能、网络利他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网络使用自我效能与网络利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在网络使用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性别在网络使用与网络使用自我效能之间具有调节作用,相对于女生,网络使用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在男生群体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从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间关系的分歧出发,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考察网络社交倾向的调节作用及强迫性网络使用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网络同一性实验量表、自我同一性实验问卷以及强迫性网络使用量表对275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网络社交倾向对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于线下社交倾向的大学生,网络同一性实验对自我同一性有消极预测作用;但对于线上社交倾向的大学生,中等程度的网络同一性实验会积极预测自我同一性的发展;(2)强迫性网络使用在网络同一性实验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总之,网络同一性实验整体上不利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但若把握好"度"也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网络受欺负量表、压力感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75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压力感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网络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2)压力感在网络受欺负和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在网络受欺负事件引起的压力感与抑郁间起调节作用,压力感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随网络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