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承认话语的当代诠释——霍耐特思想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耐特(A.Honneth)是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现任所长,也是当前公认的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20世纪80年代初,霍耐特作为哈贝马斯的助手开始在学界崭露头角.1992年,霍耐特出版了专著<为承认而斗争>,正式提出了其代表性的承认学说,从而奠定了其日后的学术声名.  相似文献   

2.
西方自由论史从一开始就具有其社会性内涵,但是这种社会性内涵往往只是作为理论背景隐含在理性哲学的幕后。霍耐特秉持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的大旗,主张从社会性入手,将自由从传统形而上学玄思中解放出来。霍耐特自由观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其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承认"理论的继承与批判中得到揭示,其自由观的理论特质可以通过其民主公众性的规范性重构得到揭示,其自由观的理论意义可以通过阐释其主张自由从心灵向社会的回归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3.
霍耐特新著《自由的权利》沿袭承认理论,以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为蓝本,试图进一步向黑格尔主义复归,以此来克服现代政治哲学脱离社会分析而只关注纯粹规范原则的缺陷。霍耐特通过理论溯源和历史梳理,依次论述了消极自由和反思自由的来源、本质和界限,指出两种基于"我"的个体主义的自由观只具有规范性意义上的可能性,而非经验性意义上的现实性无法以此为基础构建社会正义秩序;只有黑格尔的基于相互承认关系并因此强调"我们"的社会自由观才真正具有现实性。霍耐特正是以此为起点在"个人关系""市场经济"和"民主决策"三个机制性领域上进行规范性的重构。但从全书论证来看,霍耐特未能充分地给现存社会机制提供一种合理性论证和规范一致性论证。  相似文献   

4.
霍耐特断定,在我们这个时代自由已趋于贫乏并形成了病态,为除此弊,他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获取思想资源和方案构想,构建了"社会自由"理论。但是,《法哲学原理》本身包含了一个历史倒错:它以普遍的自由为整个体系的出发点,令所有权、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从中发展出来,而现实历史的发展次序却正好相反,普遍的自由和权利乃是最后达到的成果。如果黑格尔承认社会契约论,那么他这个倒错可以在理论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然而,黑格尔恰恰反对社会契约论,因此,这个倒错就成为一个无法改正的错误和理论模式。这个模式及其方法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法兰克福学派。霍耐特的"社会自由"最终只是体现了一种对前现代社会的乡愁,而并不是一个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切实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霍耐特与朗西埃的"承认还是歧见"之争是当代德法批判理论前沿的最新碰撞。论争主要围绕三个层面展开:在解放目标上,霍耐特基于承认逻辑指向一种个体完整性的解放,而朗西埃通过重构政治的含义,主张以歧见的逻辑打破现行的治安秩序来实现解放;在价值原则上,霍耐特秉持黑格尔式的社会自由,朗西埃则坚持激进平等;在方法论上,霍耐特采用社会病理学和解释学的方法,朗西埃则立足于政治美学的方法。但是,对话的不充分性以及二者理论本身的瑕疵,影响了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思想交锋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霍耐特承认理论思想渊源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最主要代表人物,霍耐特(AxelHonneth,1949—)凭借承认理论登上了国际学术舞台,自2001年他出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第七任所长后,其人其学更是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实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已经在学界崭露头角,《权力批判:批判的社会理论反思各阶段》(1985)奠定了其学术基础;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著作,如《破碎的社会世界:社会哲学文集》(1990)、《一体化的瓦解:社会学时代诊断的碎片》(1994),尤其是《为承认而斗争: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1992)确立了其学术地位;《正义的他者:实践哲学文集》(2000)、《不…  相似文献   

7.
阿克塞尔·霍耐特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理论代表,其承认理论的提出在国内外哲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这篇文章中,霍耐特从布洛赫<自然法与人的尊严>一书的研究结论入手,详细阐释了人的完整性与蔑视的关系,区分了蔑视的不同类型(强暴、剥夺权利、侮辱),建立了保护人的完整性和尊严的承认模式(爱、权利、团结),论证了蔑视的体验是社会反抗的道德动机,形成了承认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这是法国《智慧》杂志对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主任霍耐特的一次访谈,话题涉及承认原则同自由主义的关系、承认作为现代规范和道德原则之可能、承认规范在法兰克福学派史中的方法论突破、承认道德的心理学要素、从承认原则看新自由主义的不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霍耐特认为黑格尔将自由概念区分为个体消极自由、反思性自律自由和客观社会自由三种形式(可与黑格尔逻辑学的存在、本质和概念相对应),指出前两种自由概念欠缺客观性环节.受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中伦理学说(Sittlichkeitslehre)的启发,霍耐特认为客观自由的观念以主体间交互性为原则,与机制化的伦理生活之间存在互动.机制化的客观自由并不意味着个体会失去个人权利和道德自律,社会成员可随时自愿退出或抗议.客观自由观念为机制引入动态、开放以及逾越诸要素,但黑格尔囿于时见没能彻底贯彻自己的伦理学说,忽略了其中蕴含的上述要素.  相似文献   

10.
贺麟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翻译家、黑格尔研究专家,也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渊源主要是康德、黑格尔、新黑格尔主义及中国的陆王心学,这一点许多论著都已指出。但他与康德、黑格尔的中间环节费希特、谢林思想的关系,却鲜有人论及。实际上,他的思想,特别是他的自由观、生机观、直觉观与费希特、谢林的承继关系至为明显。他在四十年代前期发表的《费希特哲学简述》、《谢林哲学简述》,是当时介绍这两位德国哲学家  相似文献   

11.
陈颖 《道德与文明》2021,(2):151-160
康德以财产权利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关于自由意志的道德法体系.他的权利理论为政治国家的合法性提供了先验的形式依据.黑格尔认为,康德的财产权思想完全局限于道德,具有抽象主观性的缺陷.在黑格尔看来,财产权指向实际的占有,自由意志最终要在伦理实体而不是道德法领域得到实现.现实的自由要求个人拥有将自己的意志置于任何事物中的人格权利,并且作为财产的所有人与其他自由的个体相联系.因此,财产权原则必须具有更加实质的含义,而且只有理性国家才是实现了人格自由的最高伦理实体.黑格尔财产权思想中对私有制度以及契约论国家观的批判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他所理解的财产权却囿于精神领域.  相似文献   

12.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中的消费异化问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源浪费、分配不均、贫富分化、社会道德价值失衡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法兰克福学派这一思想并没有触及消费异化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用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理论武器分析产生消费异化问题的根源是探寻法兰克福学派消费异化思想缺陷的关键,也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根源的揭露和批判,对如何应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消费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法兰克福学派传统的批判理论第三代围绕"承认"理论展开多年争论的历史过程,着重分析了争论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其理论主题;全面概括了争论的两个主要对手南茜·弗雷泽和阿克塞尔·霍耐特各自的理论框架,具体剖析了他们在道德哲学、社会理论、政治分析等层面的分歧和共性;并对这场争论中第三代批判理论的历史贡献、理论地位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从事批判理论第三代研究提供入门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霍耐特从批判理论的传统出发,对当代政治哲学远离社会分析的纯粹规范性正义理论提出质疑,并借助于具有强烈黑格尔精神的规范性重构的方法论和社会自由的核心范畴,进一步追问正义实现的社会条件。在一种"伦理的"视角之内,正义理论的目标不再满足于只是回答正义社会如何可能,而是力图提供一种使得社会成员都能平等获得的承认机制,并在其中体验基于相互承认的社会自由。  相似文献   

15.
为了总结、探讨中国(以至东亚)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成就、问题和需要继续推进的空间,检思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以至东亚)的影响,关注法兰克福学派新近的发展,法兰克福歌德大学与广州中山大学于2008年9月25—28日在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市举办了“批判一理论一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的4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德方主办单位是: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汉学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中方的举办单位是广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本刊将分期刊登数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西方批判理论中,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与朗西埃的"平等"学说共同致力于社会批判,但两者在批判方法、价值原则与政治路径上存在着分歧与争论。霍耐特主张以社会哲学方法分析病态社会,朗西埃则认为应当以歧义理性认识社会。霍耐特坚持平等从属于自由,从自由出发构建获得承认的社会条件;朗西埃则主张将平等作为正义的核心,通过实践平等来扰乱并中断治安秩序,在重构政治的过程中实现解放。两者关于"承认还是平等"的争论,再次凸显了"在感性生活与理性原则的偏离之中如何实现解放政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于有些论者简单地把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归结于黑格尔主义以及西方形式主义本体论哲学美学,因此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思想渊源.事实上,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根源:一是德国哲学传统的辩证批判精神,尤其是德国近现代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批判精神,形成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基础;二是卢卡奇关于资本主义物化理论及他对商品拜物教的哲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对资本主义非人道性的深刻批判,奠定了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三是该学派批判吸收了西方近现代形式本体论哲学美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形成了其审美形式理论的现代美学心理学与西方现代文艺形式创作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一种形式的伦理构想是理解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关键。霍耐特试图通过这一构想,寻求把自由个人整合到具有相互承认性质的伦理社会的机制,以此来阐明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从而构建一种超越道德建构主义和社群主义的规范伦理学。然而,这种理论构想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学界的诸多非议。对此,霍耐特在《为承认而斗争》第二版附录中特意收录了目前学界主要的批评意见以及他本人的回应文章。本文将立足于霍耐特的相关文本,试图阐明这个重要理论构想的本真含义及其在霍耐特承认理论中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美国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重镇——纽约新学院大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传统。这一考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分析和梳理:一是该大学的左翼历史传统的形成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校建立的"流亡大学"的作用;二是该校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演进及其第三代的发展现状;三是该校左翼学术传统的主要特点:批判性、欧陆性、犹太性和多元性。本文试图为从事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国线索的研究、尤其是对其第三代的研究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存在一个从康德-费希特形而上学转向黑格尔辩证法,并运用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论证自由原则的阶段。但仍存在分歧的是:自我意识究竟接近康德-费希特还是接近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如何与自由的自我意识相并存。回到1840年前后德国的思想语境以及青年马克思的探索历程中去,从历史法学派争论、基督教人格主义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演进出发,可以发现:以自由的实现为原则,建构将现实和理性结合起来的法和国家哲学,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初期聚焦的问题意识。相应的,较之借助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实现的"唯物主义转向",由"物质利益难题"所引发的"市民社会解剖",以及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唯物史观"的制订,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更为关键的理论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