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考察自我控制、学习倦怠在压力知觉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序列中介效应,运用压力知觉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和手机成瘾量表对9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 压力知觉与手机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 自我控制在压力知觉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3)学习倦怠在压力知觉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4) 压力知觉通过自我控制和学习倦怠的序列中介作用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正念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以及无聊倾向的中介作用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790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表明:(1)正念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无聊倾向在正念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3)正念通过无聊倾向对手机成瘾倾向所起的间接效应受到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作用,即相较于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高的大学生而言,该间接效应在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正念如何与手机成瘾倾向相联系,以及正念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在何种条件下更强或更弱。这对于移动互联网络时代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宝娟  郑清 《心理科学》2016,39(3):621-627
为考察焦虑、消极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网络成瘾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焦虑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网络成瘾量对随机抽取的341名大学生表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焦虑中介了压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的关系;(2)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焦虑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而积极应对方式并未中介焦虑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所以,焦虑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581名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压力知觉、状态-特质焦虑、完美主义和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压力知觉可通过状态焦虑间接影响睡眠质量,但以直接影响为主。(2)特质焦虑通过压力知觉和状态焦虑间接影响睡眠质量。(3)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可直接影响睡眠质量,适应性完美主义对睡眠质量没有直接影响,两者均通过特质焦虑、压力知觉和状态焦虑形成链状中介间接影响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地区两所高校的548名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动机在大学生成长型思维与坚毅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成长型思维、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动机与坚毅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成长型思维既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动机分别间接预测大学生的坚毅品质,又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大学生的坚毅品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量表(ZTPI)、一般拖延量表(GPS)和跨期选择任务,考察了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并从时间折扣视角检验了时间洞察力影响拖延行为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1)对553名大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和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具有良好的预测力,解释率最高;(2)对121名大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中介分析,结果表明:时间折扣在时间洞察力影响拖延行为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说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而且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时间折扣为中介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压力知觉量表、心理韧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抑郁量表考察压力知觉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调查了中部地区5所大学746名大一到大四学生。研究显示:(1)心理韧性在压力知觉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这一中介过程,调节了压力知觉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压力知觉对心理韧性的影响。可以通过降低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水平、提高心理韧性水平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来减少其抑郁。  相似文献   

8.
错失恐惧是社交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错失恐惧问卷、社交网络整合性使用量表、社交网络支持量表和中文社交网络成瘾量表,调查了重庆市三所高校的493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探讨错失恐惧影响社交网络成瘾的机制。结果发现:(1)错失恐惧显著预测社交网络成瘾,错失恐惧水平越高,个体社交网络成瘾水平越高。(2)社交网络整合性使用在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社交网络支持在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社交网络整合性使用和社交网络支持在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满足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降低社交网络使用程度、提升现实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防社交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56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未来时间洞察力、领悟社会支持、自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和自尊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 三是社会支持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756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坚韧性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未来消极、未来迷茫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成绩,未来坚持和未来计划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2)坚韧性在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六个维度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各不相同。具体而言,坚韧性在未来积极和未来清晰与学业成绩之间无中介效应,坚韧性在未来消极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坚韧性在未来迷茫、未来坚持、未来计划与学业成绩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社交焦虑在心理韧性与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手机依赖间的中介作用,及该过程是否受感觉寻求的调节。采用心理韧性问卷、社交焦虑问卷、感觉寻求问卷和手机依赖问卷对622名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心理韧性对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手机依赖有负向影响;(2)社交焦虑对心理韧性与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手机依赖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感觉寻求对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作用,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因此,心理韧性对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有限自制力理论,探讨人际好奇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和特质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湖北省和河南省各一所综合性大学621名使用微信朋友圈或QQ空间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人际好奇与错失恐惧、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与特质自我控制显著负相关;错失恐惧与特质自我控制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特质自我控制与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2)错失恐惧在人际好奇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特质自我控制调节该中介路径的后半段。具体而言,相对于高特质自我控制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低特质自我控制的大学生更加显著。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人际好奇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对474名自闭症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研究,考察歧视知觉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的影响,同时考察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对该中介过程的调节。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群际关系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群际焦虑在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调节了群际焦虑在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间中介作用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具体而言,在高自尊情况下,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歧视知觉对群际关系的影响作用加强;在低自尊情况下,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群际焦虑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影响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特质焦虑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并基于双系统模型探究其中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特质焦虑问卷、简版自我控制量表、感觉寻求量表和青少年多领域冒险行为问卷对1720名12~18岁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数据1549份。结果发现:(1)特质焦虑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冒险行为,自我控制在特质焦虑与冒险行为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2)感觉寻求调节了该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即个体的感觉寻求水平越高,自我控制对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7.
对315名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前创业行动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前创业行动的参与度较为积极,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而且,大学生的前创业行动受到了创业效能感、创业意愿和个体背景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以及受到了创业政策熟悉度、大学生家庭所在地创业环境等外部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高校针对性开展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Despite epidemiological reports indicating an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 and cannabis use disorders (CUD),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search exploring the nature of this relationship.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examined potential moderators of this relationship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a tension-reduction model of addiction. Specifically, physiological reactivity to stress and perceived coping with stress were evaluated as moderator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symptoms of SAD and CUD. Physiological (SCR) and subjective (perceived coping) responses to unpredictable white noise bursts were collected from non-clinical participants (n=123). Lifetime symptoms of CUD and anxiety disorders were assessed using a structured diagnostic interview. CUD symptomatology was associated with symptoms of SAD but not with symptoms of any other anxiety disorder. Only perceived coping to unpredictable stimuli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D and CUD symptoms.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ension-reduction models of co-occurring social anxiety and problematic cannabis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