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中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收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来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生态城市是一个高效、和谐、生态的适合人类聚居的新环境,是一个物质循环良好、能量流动畅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的问题。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态城镇建设也成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内容,单一的生态建设可以解决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个动态的课题,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辈又一辈人心中树立起公共环境生态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陶涛 《美与时代》2023,(1):73-7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域性景观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城市更新设计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地域性问题。在当前的城市发展下,地域性景观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因此,在现阶段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更好地开展地域性景观创新设计,通过地域性景观凸显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忠成 《天风》2009,(11):11-13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过程。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世界大多数人口将会在城市居住。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将不断上升,城市化的推进有助于社会进步,但也带来了社会种种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着教会工作的方方面面,本期我们约请几位同工,请他们谈谈这个主题,希望引起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道德教育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道德作为一种新型道德,既反映着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也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进一步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作为道德主体应当承担生态道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生态道德建设.生态道德建设关键在于生态道德教育,包括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生态道德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态美学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还能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通过深入了解生态美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可以创建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城市空间。探讨生态美学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以及如何基于生态美学语境研究和设计城市景观,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态美学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并探索运用生态美学原则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政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的对象是处于“社会政治生态”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价值身份.在工业社会危机日益凸显的困境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应走向以自然、社会和个体生命互为生态性存在的“生态人”.“生态人”的提出与实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张忠成 《天风》2009,(11):11-13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过程。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世界大多数人口将会在城市居住。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将不断上升,城市化的推进有助于社会进步,但也带来了社会种种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着教会工作的方方面面,本期我们约请几位同工,请他们谈谈这个主题,希望引起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针对生活环境质量问题,应尽快出台环境与健康管理法规及条例,强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通过开展健康城市建设项目,倡导环境保护,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坚持生态立市,加强环境质量监督管理及污染防治,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越来越细化和精专,不断涌现出关于西方思想史中具体问题的研究性著述,其中既有填补空白式的哲学问题研究,但更多的是在以往的学术积累上,中国学者对于错综复杂的西方思想史问题的深入探究与推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者切人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与涉身处境,从来都是与切近中国自身的学术讨论和中国现代的社会变...  相似文献   

11.
齐琦 《美与时代》2023,(1):40-42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四平市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城市,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城镇化建设水平。只有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才能不落后于新时代发展,更高水平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略论生态文明意识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玲 《道德与文明》2011,(2):125-128
建构生态文明需要有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作为人的活动追求的目标和结果,以人为主体,是人指向自然方式的表征。而把人和自然联结起来的方式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生态文明意识所包含的要素包括生态主体意识、生态对象意识和中介意识。建构生态文明意识,即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建构生态主体意识、生态对象意识和把生态主体与客体联结起来的中介意识。为此,必须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伦理生态概念是一个创新性的伦理学概念范式。伦理生态是指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一种理性和谐状态,也就是人的理性生存样态,是人类发展的"应该的应该之应该"。而阐述伦理生态的概念、思想渊源、涵盖内容及其研究意义是研究这一重要课题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城市化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面对城市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处理好生态保护修复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以城市绿道空间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居民活动需求和城市绿道空间类型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生态视角的城市绿道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对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城市环境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城市环境设计应当秉持生态理念,这也是现代人生活的实际需要。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环境设计及生态理念的内涵特征,然后分析了现阶段城市环境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了生态理念下的城市环境设计策略,旨在为促进城市环境设计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导致生态环境压力迅速增大,为了缓解日渐增大的环境压力,很多学者提出了引导性的理论,国家也出台了建筑设计指南和相关评估标准,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开始运用自然解决方案,目的是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于此,通过分析公共空间设计常用技术手段和其产生的效果,并将自然解决方案与现代常用的提高空间能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对比,总结自然解决方案的特点,探索自然解决方案在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恢复中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6,(4):89-95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城镇化的发展进行城市政治学反思: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是凸显人的"城市权利"的城镇化;城镇化中的政府治理方式需要向效能治理、公正治理、统筹治理变革;而城镇化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也可以在城市政治学中找到解决的方案。这些反思对于深入推进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文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72-172
生态问题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各国都在力图寻找实现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生态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俩者都作为当今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探讨两者的关系,分析两者的异同,利于我们吸取两者思想的精髓,共同致力于生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论中介客体     
论中介客体任平目前学术界研究客体问题的主导框架和运思模式都因袭了主体—客体两极哲学框架。这种框架的缺陷在于:它撇开了实践或认识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表现在客体观上,首先使主体性变成了唯一性、单一性和同质性;其次使主客体之间成为单一关系结构;第三使运行结构偏狭;第四使活动结果单一。新的研究框架应当是具有主—客与主—主双重关系结构的主—客—主框架。这种框架首先可体现出多极异质主体性;同时能涵主—客关系与主—主关系,使客体具有中介性和交往性;主体不仅与客体相互规定,而且与另一极主体相互规定。主—客—主框架,突现了中介客体的范畴。所谓中介客体,是指多极主体交往活动中的共同对象。诸多主体间借助于中介客体的联结,形成交互主体间性关系。客体作为上一代主体交往的结果,它又成为后一代人交往活动的条件。客体的规范性与主体间交往活动的创新性具有辩证统一关系。中介客体范畴的提出将使历史观、认识论、科学观、价值论、伦理学乃至日常思维领域发生整体性的转变作用。如在历史观方面,把客体作为中介,即可把社会关系向实践转化。在生产实践中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即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这里社会关系是通过自然这个客体的中介作用而建立  相似文献   

20.
广西南宁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是带有全区性的一个战略部署,创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对于推进新区低碳绿色发展,加快新区科学发展,引领南宁乃至全广西全区城市的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分析了五象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为创建绿色生态宜居五象新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