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1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同伴侵害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焦虑抑郁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亲子关系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父母体罚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焦虑抑郁;(2)同伴侵害在父母体罚与焦虑抑郁关系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3)亲子关系对中介路径"父母体罚→同伴侵害→焦虑抑郁"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46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感知校园氛围与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父母学业卷入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感知校园氛围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IGD;(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感知校园氛围与IGD关系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3)父母学业卷入对中介路径"感知校园氛围→学业自我效能感→IGD"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即相对于父母学业卷入水平低的初中生而言,这一间接效应对于父母学业卷入水平高的初中生更强。实践干预时,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或调整父母学业卷入程度来预防和控制青少年IGD。  相似文献   

3.
父母网络监管对于减少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效果往往不尽相同,本研究对41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了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路径是否受亲子关系的调节。结果发现:(1)直接效应显示父母网络监管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中起“遮掩效应”;(2)亲子关系显著调节父母网络监管对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3)整体模型检验发现,父母网络监管、亲子关系、不良同伴交往和网络游戏成瘾形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对305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学校氛围对青少年病理性网络游戏使用(Pathological online game use, POGU)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学校参与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父子关系或母子关系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亲子关系、家庭收入和冲动性后,学校氛围对POGU仍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校氛围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OGU,还可以通过影响学校参与进而间接预测青少年POGU;(3)母子关系显著调节学校氛围对学校参与的影响,而父子关系显著调节学校参与对青少年POGU的作用.总之,在学校氛围影响青少年POGU的过程中,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实际干预时,可以通过提高学校参与降低青少年POGU,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可以进一步调节该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631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自我控制的调节。结果发现:(1)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越轨同伴交往、攻击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越轨同伴交往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可以调节越轨同伴交往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作用,对于低自我控制个体,越轨同伴交往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高自我控制个体,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攻击行为仅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5所公立小学的1161名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成长型思维模式、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小学生学业成绩以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小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成长型思维模式显著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3)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4)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为探讨网络使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角度使用问卷对425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使用完全通过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学业成就;(2)学习效能感中介作用受到开放性的调节,即在开放性高的个体中,学习效能感在网络使用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在开放性低的个体中,学习效能在网络使用与学业成就之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网络使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家长、教育工作者根据儿童的个人特质对网络使用进行适度引导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与青少年早期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考察成就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就水平在该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对2487名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学业参与正向预测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学业投入、负向预测学业抽离,父母学业压力正向预测学业抽离;(2)掌握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参与和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抽离间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表现回避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压力和学业抽离间具有正向中介作用;(3)掌握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受到学业成就水平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对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的共同作用,为从家庭层面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投入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与青少年早期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考察成就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就水平在该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对2487名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学业参与正向预测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学业投入、负向预测学业抽离,父母学业压力正向预测学业抽离;(2)掌握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参与和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抽离间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表现回避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压力和学业抽离间具有正向中介作用;(3)掌握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受到学业成就水平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对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的共同作用,为从家庭层面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投入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工作投入问卷、关系网络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学业投入问卷对326个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及其初中生子女进行调查,探讨父母工作投入对初中生学业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父母工作投入、父母社会支持、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子女学业投入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工作投入影响子女学业投入中起中介作用;(3)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角色差异。从资源保存理论来看,父母工作投入对子女学业投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源在家庭系统内的投资和增益过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追踪设计,对贵州省487名留守青少年进行间隔6个月的两次追踪调查,考察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尊、教师支持和朋友支持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不仅能显著负向预测半年后留守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2)朋友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当朋友支持较低时,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作用显著,当朋友支持较高时则不存在显著影响;(3)教师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留守女生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相对于高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低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强;教师支持还可以调节留守女生同伴侵害与自尊之间的关系:相对于低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自尊的影响在高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表明,校园氛围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关于校园氛围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却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学校依恋在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自控水平的调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校园氛围问卷、学校依恋问卷、自控问卷、学业成就问卷。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经济地位后,校园氛围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学校依恋是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变量;(3)校园氛围通过学校依恋对学业成就的间接效应受到自控的调节,相对于自控水平高的青少年,间接效应对于自控水平低的青少年更显著。因此,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追踪设计,对贵州省487名留守青少年进行间隔6个月的两次追踪调查,考察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尊、教师支持和朋友支持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不仅能显著负向预测半年后留守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2)朋友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当朋友支持较低时,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作用显著,当朋友支持较高时则不存在显著影响;(3)教师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留守女生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相对于高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低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强;教师支持还可以调节留守女生同伴侵害与自尊之间的关系:相对于低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自尊的影响在高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法对138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学校参与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Addiction,IGA)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父母体罚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IGA;(2)学校参与显著部分中介父母体罚与青少年IGA的关系;(3)母子关系显著调节中介路径"父母体罚→学校参与→IGA",即父母体罚通过侵蚀青少年的学校参与进而增加其IGA的中介效应在高母子关系青少年群体中显著,但在低母子关系青少年群体中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children exposed to multiple risks often report worse mental health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than those experiencing only one risk. The present research examines whether exposure to more than one form of peer victimization (multiple peer victimization) at school is related to reports of negative outcomes. Eighty-six fourth and fifth grade students self-reported exposure to peer victimization and social-emotional problems. MANCOVAs indicated that children who experienced multiple peer victimization reported higher depressive symptoms, lower self-esteem, and self-blame attributions for their own victimization, than those who experienced victimization in only one form or none at all. Peer victimization to/from school was also investigated. While peer victimization was found to occur on the way to/from school, adding this to victimization at school did not show the same cumulative effects. Implications for schoo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