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玲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作了许多辉煌的作品。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巨大变革到土改时期,面对近半个世纪的风云诡谲,丁玲始终用文字书写历史洪流中无数人的跌宕命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不仅是丁玲的代表作,更被视为反映土改运动的扛鼎之作,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详尽地展现了土改时期错综复杂的各类问题,蕴含着作家对于时代与人性的思考。1955年,由董洪元绘制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连环画出版,连环画对人物的塑造和诠释与小说相互辉映,对我们深入理解作家复杂深刻的心路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赵慧,回族,1982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现任宁夏大学回族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回族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1981年开始回族文化研究。曾担任《中国回族大辞典》编委、《回族文学论丛》副主编;参加国家课题《回族文学史》及《中国各民族文化大观回族卷》编写工作;主持完成宁夏社科规划课题《当代回族女作家创作论》,出版专著《回族文化透视》。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对当代回族女作家创作成果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其中《回族文学与回族心理刍议》、《论回…  相似文献   

3.
万莲子 《学海》2001,1(1):166-170
本文提出“丁玲现象” ,就在于丁玲及其创作以及丁玲及其创作的研究已构成十分鲜明的特点 ,足以成为一种现象有待学界注目。一、关于丁玲及其创作的价值判断 ,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文学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错位有一种观点认为 :“对于丁玲来说 ,她具备一个伟大作家的充分条件……但她最终没有能够奉献给世界文坛堪称一流的作品 ,而其本人也未能进入世界伟大作家的行列 ,这是整个新文学和时代的深刻悲剧。”① 我不知道论者如此结论所倚仗的价值标尺具体何指 ,不过 ,联系丁玲及其文本实际来看 ,这种论述未免有“研究失真”之嫌。事实上 ,丁…  相似文献   

4.
国外对丁玲创作的研究从3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了.尤其是在日本,对丁玲的研究长达半个多世纪,参与研究的专家与学者不计其数,公开发表的文章及专著也数不胜数.早期的研究中有著名学者小林二男、德永直等,这些研究主要是对丁玲及其创作的简单的介绍.之后又有大量的译著和研究论著接连不断地问世.如今还有一批活跃在文坛上的学者,正在进行着适合新时代的丁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探讨丁玲早期小说为各阶层女性“写心”的独特描写领域 ,以及她在这片创作天地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用当代的眼光重新审视、评判丁玲的早期小说 ,分析其成败得失 ,说明丁玲小说在当时出现的历史价值 ,它们对新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向军 《美与时代》2004,16(1):78-80
丁玲早期欲情小说是指她1927年到1929间年创作的几篇著名小说:<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自杀日记>、<小火轮上>等.之所以将丁玲的这些以描写性心理的小说称为欲情而非爱情小说,是因为丁玲在作品中探讨的主题已超越了同时代新女性的"爱情自由"及"普罗文学"的"革命加恋爱"的旧套,试图在欲望与女性生命意义追寻这一更高层面上开展自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一生传奇而短暂。童年生活是她一生中最温暖、美好的回忆。因而她多用童年的视角进行创作,她在童年记忆中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心灵的慰藉、精神的依托。用童年体验这一视角去审视她的爱情、人生与创作,能够深入理解萧红作品的艺术特征与主题。  相似文献   

8.
就像亚当·斯密在创作《国富论》之前曾经写作《道德情操论》为其开创现代经济学奠定哲学基础一样,凯恩斯在创作《通论》之前也曾经写作《概率论》为其开创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哲学基础。就像《道德情操论》是打开《国富论》当中诸多疑问的一把钥匙一样,《概率论》也是打开《通论》当中重重谜团的一把钥匙。凯恩斯在《概率论》中发展了一种新概率论,即逻辑概率理论,并借此创立了一种新理性观,即信念理性。凯恩斯经济学革命的实质乃是用信念理性假设替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发动了一场针对新古典经济学的革命,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二维动画传媒方式结合少儿认知特点创作的动画故事脚本《玫瑰岛》,以表现对童年美好情趣的回味。根据二维动画制作的原理,探索现代动画制作技法结合项目组的实际创作条件完成《玫瑰岛》动画项目创作的方法,通过完成《玫瑰岛》动画预告片的创作实践,总结出高效率完成《玫瑰岛》动画系列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是我国明朝的评点大家。本文从《华贯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和《华贯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这两本书入手,探讨了金圣叹的创作灵感论、心理体验论和创作心境论,并力图用现代心理学理论加以剖析。从而认为金圣叹的文艺创作心理学思想,虽然缺乏理性的思辩性,但是,是从深层心理结构上揭示了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为我国古代文艺心理学、古代小说美学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这对我国文艺心理学史的研究是有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谭恩美是美籍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是当代著名的华裔女作家之一。谭恩美的作品能够融入自身的经历,着力刻画移民社会中母女、姐妹之间由于代沟、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不同而产生的撞击。谭恩美在37岁时出版的处女作《喜福会》不仅获得该年度国家书卷奖,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创下了极高的票房佳绩,《喜福会》被收入美国高中和大学的教材,成为美国青少年学生必读的作品。谭恩美还著有《接骨师之女》《灶神之妻》《沉默之鱼》等长篇小说,她也是美籍华人的高产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品 《美与时代》2006,2(2):93-9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创作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一生漂泊无依,孤独寂寞。然而寂寞中的萧红在文字里寻找到了失去的乐园,因此出现了独特的独语式小说《呼兰河传》,从而也成就了萧红。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的《牡丹亭》(一名《还魂记》)是明传奇的佳作,表现了杜丽娘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柳梦梅对爱情的忠贞,彰显着作者强烈追求人性复苏与解放的进步思想。这是《牡丹亭》的精髓所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赵清阁根据戏曲《牡丹亭》改编的小说《杜丽娘》,其情节的选取都是以塑造杜丽娘这一形象为中心的,而对于柳梦梅的形象塑造采取的是点到为止的方式,着墨并不多。小说在塑造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时,并没有改变《牡丹亭》所赋予这一形象的基本特质,而是尽可能地沿着《牡丹亭》的轨迹进行,在传承"至情"这一主题的同时,又赋予了戏曲人物以新的性格特征,使他们的形象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正尽管席胜魔创作的赞美诗音乐流传至今的只有少部分,但是无论从歌词的创作,还是采用中国曲调谱曲,在中国基督教音乐的发展历程中都近乎创举,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一在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基督徒对于赞美诗创作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这一过程始于梁发。梁发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左右编著的《救世录撮要略解》中,收有他撰写的3首赞美诗。不过中国基督教徒创作赞美诗的曲调,当首推席胜魔。(参见卓新平:《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载《中国宗教》2007年第8期)  相似文献   

15.
公共艺术即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它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美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美的规律,创造出一系列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作品。从校园角度切入,壁画创作不仅是校园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现代公共艺术的重要诠释。壁画创作与校园公共艺术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当代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以校园壁画创作《足迹》为例,从壁画创作的构思、构图、表现三个主要阶段入手,能够寻找壁画创作与校园公共艺术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白蛇故事从诞生至今,经过历代文人的润色修改,八百多年来一直焕发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堪称民间四大传说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本文通过对台湾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香港电影《青蛇》以及大陆小说《人间:重述白蛇传》的解读来论述《白蛇传》故事的现代传承与再创作。  相似文献   

17.
宋元易学对墨梅艺术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易学的理学化实现的,主要体现在创作论和批评论两个方面。影响到创作论上,一是在创作技法上宋元墨梅艺术创作讲求由象数阴阳推究作梅神理,二是在创作主旨上借《梅花太极图》批判佛教的世界观。影响到批评论上,一是借气化原理来解释墨梅"清美"和"生意"的风格,二是借"周子太极图"来比附扬无咎所创空圈之法。宋元墨梅艺术所受易学之影响本于《易》而超越了《易》,具有借易学发扬儒学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南齐画家谢赫《画品》中的绘画理论"六法论",以独特的艺术审美标准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是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创新和教学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与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分别从意境和笔墨中抽象的和谐是至高的艺术境界、技法和笔触也是给予画面生命力的表现、妙在似与不似的主观和客观、经验到理念再到感情的敷色过程、布局的基本要求与法则、传承古人而赋予新的个性特征这六大点概括"六法论",阐述其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及其特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世界文学史上的天才杰作,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重  相似文献   

20.
希曼诺夫斯基是继肖邦之后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现代波兰音乐之父”。希曼诺夫斯基于1916年至1918年创作的《十二首练习曲》继承了先辈遗留下来的传统,本着艺术性高于技术性的原则,将古典主义简洁明快的和声、浪漫主义具有强烈主观性的情感与各种复杂的演奏技术融合一体,用现代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