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主办、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承办的"中国-越南核心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2月20~22日在广西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广西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以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探索与争鸣》、《探索》、哲学中国网等单位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其中越南学者15位)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25篇学术论文(越南学  相似文献   

2.
书讯     
本书是作者研究现代中国哲学的专著。共分文化观、形上学、心物论和哲学史4篇15章。第一篇“文化现”包括“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与其文化多元主义”(第1章)、“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与马克思·韦伯中国文化现”(第2章)、“冯友兰的《新事论》及其文化观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第3章)、“新理学的现代化论与现代性思维的反思”(第4章);第二篇“形上学”包括“熊十力体用论的宇宙论”(第5章)、“马一浮哲学的理气体用论”(第6章)、“冯友兰新理学哲学要论”(第7章)、“冯友兰《新理学》形上学之检讨”(第8章);第三篇“心物论”包括“熊十力《明心篇》的明心论”(第9章)、“马一浮哲学的心物  相似文献   

3.
正李存山著《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一书于2020年1月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主题为"传统文化与中国哲学",所收文章有《"知人则哲":中国哲学的特色》《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孔子与中国哲学"思想范式"》《老子哲学与中华精神》《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国学与中国哲学》等;下篇主题为"儒家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所  相似文献   

4.
书讯·     
《皮亚杰哲学导论》一书出版熊哲宏著《皮亚杰哲学导论》,前不久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8章,共20万字。第一章,哲学思想背景。指出皮亚杰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理性主义和康德主义,以及“历史批判的”科学哲学。第二章,建构主义和实在论。说明建构主...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文化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文化事业实际上受到的市场化浪潮的猛烈冲击,文化单位所处的困境,文化工作者日益增长的困惑,……总之文化向何处去亦即文化的命运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界进行探索并给予回答。针对社会上“文化市场论”似乎已成为定论、把文化工作者推向“市场”已成为“大趋势”等问题,《哲学研究》今年第2期、第4期相继发表了敏泽的《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和庄思晦的《文化能否市场化?》两篇文章,引起强烈反响。为推动这方面探讨的深化,《哲学研究》编辑…  相似文献   

6.
由张江明、周鹤鸣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启迪》,全书16章,32万字。本书从哲学角度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富有新意,充满着哲理色彩,使人们从更高的层次——从时代精神的精华来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理光芒,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书。  相似文献   

7.
薛广洲同志的《毛泽东与中西哲学融合》的专著,在毛泽东110周年诞辰之际由人民出版社纳入《百年后毛泽东》丛书,并于近期出版。这是值得高兴的事。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中西哲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是我国哲学界颇为关注的热点。论者大多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重大课题,从中西哲学的比较中阐述其  相似文献   

8.
洪晓楠 《哲学动态》2003,(12):33-35
港台文化哲学研究是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仅就港台文化哲学研究的总体状况作简要介绍。一 如何理解文化哲学唐君毅先生在《哲学概论》中专设一章讨论文化哲学。他指出 :“文化哲学一名 ,乃中国古所未有。然礼记之论礼乐各文 ,乃经解之论诗书礼乐易春秋之教 ,即皆为文化哲学之讨论。而除经子之书以外 ,历代史书 ,如礼书 ,乐书……艺文志 ,刑法志等之叙言 ,其论礼乐等之文化之意义与价值 ,多原本于性与天道 ,旁通于治乱兴衰 ,即皆文化哲学之论也。”此论可以说是唐先生对中国文化哲学之源的揭示。“清人章学诚著文史通义 ,更…  相似文献   

9.
周立升先生主编的《春秋哲学》一书,最近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除绪论外,共计11章,全书约35万字。它除了详尽阐述我国春秋时期阴阳五行思想的沿革及《周易》哲理的嬗变之外,还以重要思想家为主要线索,分别剖析了生活于春秋时代的孔子、老子、墨子、管子、孙子等近十位思想家的哲学思想。《春秋哲学》在最新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运用考据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字学等传统治  相似文献   

10.
苏联科学院出版社于去年出版了哲学研究所Ю.П.米哈连柯的《休谟哲学——二十世纪英国实证主义的理论基础》一书。正如作者在导言中所说,本书不是全面地研究休谟的世界观或者现代实证主义者的观点,而是只打算阐述休谟哲学在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对现代英国分析哲学的影响。本书除导言外共分三章。在第一章《休  相似文献   

11.
李振纲 《现代哲学》2017,(4):133-139
熊先生治学,一如其为人,从不轻率应付,无论是撰写鸿篇巨制的论著,还是与弟子友人书信往来,均十分认真,且多与评章学术、证会本体、安顿生命的哲学攸关。在熊十力哲学多元文化渊源或思想元素中,《周易》无疑是其最根本的理论渊源和精神根基。《重印周易变通解序》言简意赅,堪称是一部袖珍版易学小史。序文对儒易道易、汉易宋易、扬雄《太玄》、船山易学、清学流弊及《周易变通解》的评章指点,与《新唯识论》《乾坤衍》新易学哲学前后相承,虽难尽周备公允,却多有独见慧解。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上卷445千字,416页,定价78元;下卷310千字,288页,定价55元。上卷为孙晶所著,除"序章"外,共分十章,"正统派哲学的思想始源:吠陀"、"正统派哲学的思想始源:奥义书"、"《薄伽梵歌》的哲学思想"、"吠檀多哲学的根本经典:《梵经》"、"乔荼波陀与《圣教论》"、"商羯罗的哲学思想"、"罗摩奴阇的限定不二论"、"摩陀婆的二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弗雷德·萨莫斯(Fred Sommers)写的《自然语言的逻辑句法》中的一章,该书是乔纳森·尔·科恩主编的逻辑和哲学丛书之一,1981年出版,经作者同意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重印。本章将分两期刊登该章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与道家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也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完美的体现。它以“太极”名拳,本身也充满了浓厚的哲学味道,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哲理拳”。“太极”一词,最早见之于《周易》的“彖传”。“彖传”云:“易有太极”。但后世围绕着对于“太极”一词的不同理解,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产生了儒家易与道家易的分殊。毋庸讳言,这样的分殊对于以“太极”得名的太极拳来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儒、道两家的哲理共同塑造了太极拳的丰富内涵。众所周知,道家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即是它在思维方式上以追求“全道”为归趋,在对待关系的互…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与《孝经》基本思维模式的自然融通,主要表现在普遍联系、直接联系与多样联系等层面,这种联系往往都是双向的,因此它具有使各种具体事物之间与不同指向之间相互阐发、相互定义的特点。《周易》的象征哲学与《孝经》所体现出的那种较为直白的哲理,把抽象理论问题变成现实实践问题,把客观存在问题变成主观自我问题的对照,彰显了《周易》的象征哲学与《孝经》哲理之间的互补性。《孝经》反映出的人们头脑中的享祀宗祖、爱敬父母、家规严明、丧葬制度等各个层面的孝道意识,不仅丰富了《周易》的象喻语言,而且反过来也推动了《周易》孝道意蕴的彰显,从而使充满神秘色彩的《周易》得到了通俗化的解读,深化了人们对《周易》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使一向被视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孝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儒家经典,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周易》文化与弘扬孝道文化都具有现实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天舒 《哲学动态》2023,(10):115-123
<正>张立文,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和合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退溪学会理事,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等。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新人学导论》《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和合哲学论》《和合与东亚意识——21世纪东亚和合哲学的价值共享》《和合生生论》《和合学与人工智能——以中国传统和现代哲理思议网络》《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中国哲学元理》《周易思想研究》《帛书周易注译》《宋明理学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心学之路——陆九渊思想研究》《李退溪思想世界》《戴震哲学研究》《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张立文文集(韩文版,共38辑)》等。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哲学和文化的聚焦点 ,往往在一种语言现象背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容。本文试从哲学和语源学的角度对《论语》等先秦经典著作中的“取譬”现象作一梳理 ,同时以动词“是”为焦点对西方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作一研究 ,然后对二者作一番文化学考察。一、“取譬”何谓“取譬” ?《论语·雍也》有言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成现代汉语即 :能够处处以自己作比喻 ,可称得上实践仁德的方法。许慎《说文解字》 :“譬 ,谕也。”故“取譬”就是“以什么作比喻”之意。考《论语》语及“取譬”者另有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  相似文献   

18.
一、《易经》哲理概论王船山的易学,是他学术思想的最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易经》哲学的代表。历代研究《易经》的学者,在汉朝专门注解,建立象数;在宋朝零碎讲解,没有系统;在清代从事考据,讲述图解。王船山则排除汉朝的象数,从哲学思想解释全部《易经》和《易传》。成立他的易经哲学。  相似文献   

19.
阳作华著的《哲理与情趣》一书,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哲理与情趣》是一本札记性的哲学随笔。全书共50篇“哲学漫谈”,每篇既可以单独成篇,又能连贯地自成体系。书中广泛涉猎各个知识领域,论古道今,旁征博引,以有兴味的漫话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角度,比较系统地阐释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0.
萧汉明著,中国书店2 0 0 3年6月出版。全书17万字,313页。本书是朱伯主编“易学智慧丛书”之一。作者将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周易》的学说相结合,以专题形式阐述了易学与中医学的典型相关课题。全书共分六章。首章前有任继愈先生和朱伯先生为该丛书所撰写的总序和作者的引论。第一章“医《易》会通源流概要”,作者从萌芽期、定型期、发展期和衰落期四个阶段,对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鸦片战争以后医《易》会通的历史进程做了系统回顾。第二章“《易》与中医人体生理学”,详细探讨了《易》对传统医学生理学的影响,指出深入发掘医《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