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的幽灵——对所谓马克思生存论的一种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各种新的思潮不断涌现,其中马克思的“生存论”研究颇为引人注目。围绕着能否将马克思哲学与生存论相联系的问题,哲学界基本上分成两派:一派认为马克思本人虽然没有提出这一思想,但“这一构想是我们结合整个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问题,从马克思哲学中解读出来的并且也属于马克思哲学的深层的理论结构”(邹诗鹏,2001年);马克思哲学对于当代哲学变革的最根本的方面,正在于启动并引导了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另一派则认为,以生存论来解读马克思哲学,实际上“使对问题的讨论偏离历史的真相,把性质完全不同的东…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理解经历了四种范式 :“本体论的辩证法”、“认识论的辩证法”、“实践论的辩证法”和“生存论的辩证法”。我们要追问的是 :生存论转向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种趋向 ,为什么现代西方哲学在其中倾向于拒斥甚至否认辩证法 ,而我们却能够对马克思哲学作出生存论的辩证法解释 ?何以言说马克思哲学区别并超越于现代西方哲学 ?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是确认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概念 ,辨析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视域中的生活世界的区别 ,澄清现实的生活世界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关系 ,追寻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是早就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现代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 ,也是导致人类面临愈来愈复杂棘手的生存与发展困境的时代。正是基于对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发展观念和模式的反省 ,基于对更具合理的生存方式和新的文化样式的寻求 ,同时也是基于对西方生存主义哲学以及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反思与超越 ,近年来在国内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种“生存论转向”的趋势。这一学术趋势在 2 0 0 1年 1 0月 1 9- 2 1日于武汉举行的“生存与发展”全国哲学研讨会上得到了集中反映。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与《哲学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来自…  相似文献   

4.
“生存论转向”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哲学史的意义上 ,我们为何可以把当代哲学已经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称之为“生存论转向” ?我以为主要包括下述三重意蕴。首先 ,以“生存论转向”来表达对当代哲学的根本性理解 ,是因为这种概括凸显了当代哲学的自我理解 ,即把哲学视为关于人类存在的自我意识理论。在“拒斥形而上学”的现代哲学的理论进军中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 ,所谓“形而上学”的根本性弊端 ,在于它把人同人的世界割裂开来 ,试图以人的“理性”去“洞悉”与人相对峙的“世界”的“普遍规律” ,并把这种与人的历史性存在无涉的、永恒的“普遍规律”作为规范人的思…  相似文献   

5.
《哲学研究》编辑部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于2001年10月19日至21日在武汉联合主办了“生存与发展”哲学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就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论题及观点作一综述。一、关于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困境的反思。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认为,生存与发展之所以  相似文献   

6.
吴育林 《现代哲学》2006,1(4):16-22
当代哲学正在发生整体性历史性转型,即生存论的转向,这种转向既是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论自觉,又是对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开启的生存论哲学的思想发掘和当代阐释。但是,当代西方哲学无论是对当代人类的生存难题的理论求解还是对马克思哲学生存论的当代诠释都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这是因为当代西方哲学生存论的解析视角都离异了马克思的实践主体维度。主体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两大基石,马克思哲学本质上就是实践主体哲学。马克思实践主体哲学生存论认为,人的主体性、实践性是理解人类生存问题的根本前提,无论是人类现实面临的生存困境还是人类最终摆脱现实的异化的生存境遇,本质上都是主体实践的自我生成和自我扬弃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生存与发展”问题和生存论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生存与发展”关联在一起研讨 ,很容易使人按照“一要生存 ,二要发展”的日常思维理解“生存”与“发展”这两个概念及其价值次序。而事实上 ,人的生存就是人不断生成、演进的社会历史性过程 ,因而本质地具有发展的向度和性状。生存与发展原本是不可分开的。但是 ,在当今由实现了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所引发的“发展”潮流中 ,在人类活动被如此之“发展”所左右并导致极其棘手的生存难题的情势下 ,提出“生存与发展”的论题就不仅有其道理 ,而且给出了从理论上直接切入、反思现代人类生存难题及相应的哲学观念和思维范式的进路。现今人们或钟…  相似文献   

8.
“领域哲学”又叫“学科哲学”、“部类哲学”。在英文中,以“Philosophy of……”来表示。它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中各个具体学科领域的一般本质和规律的综合与概括,是对这些学科存在基础的哲学反思。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路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下多有谈论“生存哲学”或“生存论哲学”的 ,或者与我们的所指相类 ,或者大相迳庭。那么我们所说的“生存论路向”究竟何谓呢 ?首先 ,它并不是指一个哲学部门或一种哲学样式 ,换言之 ,它既不能作为一个哲学部门与其他部门———如存在论、认识论、逻辑学等等———相并举 ,亦不是称谓某种多少与“生存”一词有牵连的哲学样式 ,如“生命哲学”或“存在主义”等等 ,尽管这样的哲学样式完全可以是生存论路向的。其次 ,它也并不是意指特定的哲学研究的对象或问题领域 ,仿佛“生存论哲学”乃是研究“生命”或“生存问题”似的。我们所说的当代…  相似文献   

10.
作为悲剧意识的生存久已湮没。人类在自身的成就中日益自信 ,以至于哲学反思也流于变相的自我阿谀。但通过悲剧意识进入哲学反思毕竟还是哲学的责任 ,而且这一工作首先是哲学观念的自我反思 ,在当代语境下即人类中心主义的自我反思。人类生存以自身为中心———这已经成为险象环生、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 ,哲学批评范式主要有三种 :返朴归真、全程辩证法和简陋技术主义。三者的初衷是救治人类中心主义 ,最终却成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变形 ,掩盖了生存的悲剧性质。而要呈现作为生存悲剧的人类中心主义 ,就需要从破解这些范式入手。首先破解返朴归…  相似文献   

11.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哲学经济学视域中的劳动论题———关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理论传承关系的微观研究/张盾//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5“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与西方学者的学术对话/王东,林锋//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0如何才能走出早期马克思/刘日明//学术研究,2006.10马克思“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任平//中国社会科学,2006.6马克思与西方现代哲学/黄玉顺//山东社会科学,2006.11从哲学到实证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立场的重大转变/王金福//山东社会科学,2006.11《资本论》的当代意…  相似文献   

12.
管理哲学的问题及其当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对于管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管理应是科学、哲学和艺术的“三位一体”。管理哲学就其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而言,乃是“对管理问题的哲学反思”。这种反思不仅仅在于“批判”,而且还在于积极的“建构”。在当今以科学管理理论为主流的现代管理学日渐暴露出种种弊端的情况下,如何寻找出一套适应当代复杂易变环境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便成为当代管理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这种新的管理理念以自组织、非平衡、共同进化为其基本原理,并以非线性思维、整体性思维、过程思维以及权变观为其基本方法。一管理哲学的本质特征及现实功能自然,像其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之际,梳理、总结、概括和反思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对于发展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出的总体性(通史性)研究、断代史研究以及分类研究等的基本认知,我们认为,应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作出整体性梳理和研究,揭示其创新逻辑演变史、问题史以及理论创新机制,尤其是要重点突出地破解一些核心问题,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为中国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4.
生存哲学:中国语境及其使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来 《哲学动态》2001,(1):11-15
一、“生存哲学”的具体性和现实性西方哲学自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等人以来 ,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理论转向 ,即从传统知识论哲学形态向现代生存论哲学形态的转向 ,受此促动 ,近年来在我国哲学界不少学者笔下 ,“生存”、“生存论”、“生存哲学”等字眼出现的频率日益增多 ,稍加分析 ,人们不难发现这些概念后面所蕴含的深层动机和良苦用心 ,那就是通过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 ,摆脱长期以来对于哲学的传统理解范式 ,并立足于现代哲学去重新阐释哲学本性和解答哲学问题。但是 ,谈论“生存哲学” ,最要紧的不是引介西方理论和建构哲学形态 ,相反 ,…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当代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提出的重大无比的课题。陶德麟、汪信砚先生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论域》,引述时仅注页码)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重大问题而写的。拜读之后,深受多方面的启发。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总是与时俱进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来不是封闭在头脑中和书斋里的“思想革命”或“学术革命”,而是人们在“改变世界”的活动中并且为着“改变世界”的需要而不断进行的理论创造过程。推进哲学的发展,首先就要探…  相似文献   

16.
生存论转向是在清理当代哲学的主题转换及其问题时,结合当代人类生存实践活动、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传统的当代变迁与转型的剖析,进而形成的对当代哲学存在论转换及其方向的理论追求的创构努力。古希腊的存在(tobe)及存在论(Ontology)中所蕴含的生存及生存论的丰富内涵,被此后的实存(exsistere)及实存论取代生存主义哲学开启了生存论转向,但此转向作为一项历史性使命,绝不限于此。当代西方浓厚的语言哲学以及后现代相对主义背景表明,仅仅在西方范式下推展的生存论转向已走向终结。在这一情形下,内在地超越于西方并蕴含着人类性哲学方向的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在生存论转向中的重要意义将会彰显出来,马克思实践哲学以及其中蕴含的实践一生存论实际上有理由被看作“-3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真正目标,只不过,在人类解放论的理论预设内,生存论转向作为人的不断生成、自我超越和创造的历史性的存在,本身就存在着一种未竟性与不可终结性。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建基于对马克思实践哲学和西方现代主体性哲学的反思与批判之上。他将"理解"作为交往行为理论的奠基性概念,展现了交往理性的生存论向度。而对于实践哲学、语言哲学和解释学的反思与借鉴,能够阐明交往行为理论的生存解释学之维。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作为现代性之结果的全球化进程向作为本土文化之结晶的中国哲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但全球化的后现代特征却为中国哲学的回归和重建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在此背景之下,原来按照西方哲学框架建立起来的中国哲学史学科,面临着转换研究范式和叙述方式的艰巨任务。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从属性的,而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哲学形态,它们具有不同的范式,而且相互之间不可通约。所以,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不应该以西方哲学为典范和标准,而应该以之为参照系和对话伙伴,通过现时代“视域”与古典哲学“视域”的相互“交融”,对于现实的哲学问题给出中国哲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9.
生存哲学的命意及其当代旨趣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面向问题而不是追求理论上的“花样翻新” ,这是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应当采取的学术态度。但是 ,所谓的“问题”正是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中才成其为“问题” ,并随其视界的变化而变化的。“问题”的确定及其向研究“论题”的转换 ,往往与理论自身的内在进展乃至范式的调整分不开。哲学要能够思入并应答真正困扰、威胁着人类的那些历史地形成的根本性“问题” ,也必须经由与人的实际生活的互相参照 ,不断地发现并解决自身的问题即为自己“解蔽”。可以说 ,生存哲学就较为明确地体现了现代哲学正在经历着的这种自觉。因而 ,所谓的“生存哲学”也…  相似文献   

20.
生存论转向与当代哲学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哲学正在发生一场整体性和历史性的转型 ,这就是从传统的超验性的、实体性的抽象存在论 ,向感性的、历史性的生存存在论转换 ,这一转换即生存论转向。存在论为什么会发生转换 ?源自于现实与理论的双重动因。从现实看 ,任何一种哲学存在论形式都是由一定的生存方式与生存观念所决定的 ,人类生存方式与生存观念的当代转变必然要求实现哲学存在论的当代转换 ,而发展主题从传统的唯经济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也要求实现对于注重生命质量与生活意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生存方式的哲学理解。从哲学理论的演进而言 ,则是由于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