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刻地创造性地探讨唯物辩证法的一切规律和范畴,首先是列宁特别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辩证法的实质、存在和认识的基本规律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列宁阶段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发展的主要的内在源泉——这是列宁关于自己运动的学说的基本思想。列宁关于自己运动的学说,从哲学上最深刻地概括了巨大的历史经验,其中包括新的历史时代的经验,概括了科学上的成就,特别是概括了二十世纪初在原有的概念遭到严重破坏并且革  相似文献   

2.
作者自称在本文中要从辩证法规律的一般内容和表现特征相统一的观点,从辩证法问题的现状和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探讨对立面的统一及其在矛盾中的作用问题。作者叙述了黑格尔和列宁对“统一”、“同一”、“同等作用”等概念的理解,并得出结论说:在唯物辩证法中,统一、同一和同等作用这些概念被用来表现对立面的规律联系的特征,它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反映了同一种联系的某些不同的细微差别和方面,没有对立面的同一和同等作用,也就没有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的统一、同一和同等作用始终是具体的、活动的、有条件的和相对的。作者以很大篇幅论述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问题。他不同意М.Ф.沃罗比耶夫(参见本刊去年第十一期)和М.Н.鲁特凯维奇等人的见解。他认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辩证关系,是它们在斗争基础上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斗争决定着每次统一的变化和最后命运,统一反过来也在每个特定场合下决定着斗争的具体形式,并成为矛盾的一种运动形式,斗争是相互作用的决定性基础,是发展的原因,而统一是矛盾中的被决定的因素;统一在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它既可能促进发展,也可能阻碍发展,既可能成为解决矛盾的手段,也可能成为妨碍矛盾得到解决的因素。作者认为必须把发展的泉源和发展的动力区别开:发展的泉源处于对象的内部矛盾之中;动力则是解决内部矛盾的手段,是矛盾自身产生出来的。阶级斗争是对抗性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社会差别的统一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运动形式,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手段,是比阶级斗争强大百倍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的泉源也是斗争,不过是特种的斗争,是反对一切陈旧的、过时的事物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的辩证概念中,对立面的统一的实质、地位和作用,是列宁所提出并解决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然而,在我们的哲学著述中,这个问题长期间没有得到研究。在斯大林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的表述中,对立面的统一被归结为指出对立面共同存在的事实,而实质上是把哲学研究的这个问题给取消了。对立面的相互关系实际上以它们的斗争与斗争尖锐化的必然倾向而“告终”。最近以来,对立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唯物辩证法一直都在遭受资产阶级思想家们的攻讦。同时,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又在千方百计地伪造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最重要的原理——发展即是对立面的斗争,却要进行排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正是根据这个基本原理来研究同一与差别这对范畴的相互关系,并把这对范畴看作是辩证过程的明显表现之一。列宁写道:“辩证法是这样的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又怎样成为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正是从这种立场出发,去批判抽象同一性的形而上学观念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译自作者所著的《对立面统一和斗争的规律》一书,该书共三章:一、对立面统一和斗争规律的本质,二、对立面统一和斗争规律表现的各种特点,三、对立面统一和斗争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作用。这里选的是第一章中的一节。其主要内容如下: 辩证矛盾是现象和事物中内在地相互制约着的力量和趋势的统一和斗争,它的本质是通过一系列业已定形的范畴如“矛盾”、“对立”、“差别”、“冲突”等揭示出来的。“对立”是指矛盾的每一个方面,“矛盾”则指对立面之间的关系。“差别”和“对立”表现为矛盾在成熟程度和强化程度上不同的两个阶段。“差别”可以转变为“对立”,“对立”也可以转变为“差别”。“矛盾”与“冲突”不同,“矛盾”存在于整个过程中,“冲突”只是在旧质态向新质态的过渡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时刻才能来临。也不能把“矛盾”和“不相适应”等同起来。矛盾既可以表现为相适应的时期,也可以表现为不相适应的时期。辩证矛盾的特点就是对立的方面、趋势的统一和相互制约。对立面统一是辩证矛盾的最重要的特征。“对立面的统一”和“对立面的同一”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对立面的同一”是指对立面相互转化,而“对立面的统一”则指内部对立面的相互制约、一致、同一和均势。对立面的统一不能与对立面的斗争、相互否定分开。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对立方面和趋势的斗争是发展的动力。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但不能把列宁关于统一的相对性这句话运用到辩证矛盾的一切形式上去。对立面的统一要求以事物和现象发展中的一致、平衡或稳定的因素为前提,这种统一是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但是作为对立方面和趋势相互制约的统一就不是暂时的、易逝的。辩证矛盾的最重要特征是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但应该注意到,不是一切对立面都能相互转化。辩证矛盾的每一个对立面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一个方面的作用是要保持事物或现象的某种状态,另一个方面的作用是要消灭这种状态。一个表现为肯定的方面,另一个表现为否定的方面。但这种划分是有条件的。矛盾的同一个方面在一种关系里、一种意义上既可以作为肯定的因素,也可以作为否定的因素;既可以起保守作用,也可以起革命作用。矛盾的发展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发生或形成、发展或积累、克服或解决。因此,在处理矛盾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它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针对Ф.Ф.维亚克列夫的《辩证矛盾的结构》一文(译文见本刊1964年第12期)而写的。作者反对维亚克列夫把矛盾的本质主要与对立面的同一、相互渗透联系起来,把矛盾的本质的表现主要与对立面的相互排斥联系起来。他认为,随着条件、特别是矛盾发展水平的不同,在现象中被提到首位的或者是对立面的分裂为二,或者是对立面的相互渗透。在不够成熟的矛盾中,统一具有更重大的意义,而在成熟的矛盾中,“斗争”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他认为“对立面的相互作用”这个命题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抓住了任何矛盾的最本质内容,表现出一切矛盾的一般结构。他认为辩证矛盾的结构中包括:作为矛盾双方的对立面;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的“斗争”;矛盾中统一因素和“斗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由于矛盾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他反对把一切对立面都归结为两极的对立,而认为事物通常只是在其中某些特征方面是对立的。他认为统一有三种表现,即不可分离性、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统一在矛盾中也是能动的本质,而且是冲突和“斗争”的基础。他认为差别是处于可能状态中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矛盾。他还反对维亚克列夫否认外部矛盾的存在,而肯定外部矛盾是存在着的。  相似文献   

7.
作者的第一个论点是: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之间的对立不能看成是暂时的特征。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一方面是暂时的、易逝的,即在其具体历史形式中是暂时的;另一方面,在对立面统一和斗争的抽象中则是永恒的、经常的。谈到对立面统一和斗争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表现时,作者认为对抗性矛盾是资本主义的一贯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内,要解决意味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对抗性矛盾是不可能的。谈到非对抗性矛盾在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中的表现和作用时,作者露骨地宣扬了现代修正主义的一贯观点。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对抗性的对立和对抗性的矛盾绝对地在“消失”。非对抗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命和动力,这是向共产主义前进的运动。非对抗性矛盾不是阶级矛盾(不带政治性),而是全社会的矛盾,整个社会都关心着非对抗性矛盾的解决。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预见,主要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础上得到及时解决。统一范畴有自己的辩证方面和社会政治方面。统一的辩证方面表现为对立面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和相互必需等,统一的社会方面则表明了这些对立面本身的理想和目的的一致程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对抗阶级的利益是绝对不可调和的,所以在那里辩证的统一绝对排斥阶级的统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统一的这两个方面也不能完全等同起来(罗任、图加林诺夫就是用社会政治的统一偷摸了辩证的统一,忽视消极、保守的对立面,最后必然否认作为发展源泉的辩证矛盾),但也不能把它们加以绝对地割裂,它们互相联系、互为前提、互相转化,社会政治的统一与辩证的统一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相对性(有条件性、暂时性)既为统一的辩证方面也为统一的社会政治方面所固有,是绝对不同一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统一的这两个方面虽然也是对立的,但已不能把社会政治统一说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了,这里同一性在日益增长着。在阶级社会里,辩证统一的对抗性质给社会政治统一以双重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辩证统一的非对抗性质,给建立在作为进步的、革命的对立面的社会政治统一的基础上的那种对立面本身的同一,创造了相当多的条件。社会政治统一的巩固要以克服现存的辩证统一为前提,在这种辩证的统一中,旧的、保守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并同革命的、进步的一方溶合起来。作者最后吹捧说,苏共的第二十次、第二十一次、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及一九六四年以来苏共中央全会的历次决议是勇于解决苏联社会发展中非对抗性矛盾、日益巩固苏维埃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和促进社会向共产主义迅速推进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斗争被当作绝对的善,调和被看成是绝对的恶,谁若是提一下调和,谁就是反对革命,就是投降主义,从此调和成了人们不敢触及的“禁区”。调和果真如此之恶吗?列宁说:“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哲学笔记》第408页)我们认为调和是矛盾同一性或统一性的一种形式,同一性对于事物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调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也应有它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明确地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9.
契尔特科夫在其文章中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不仅包括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而且还包括它的许多非基本的规律,即成对范畴;作为发展的源泉的,不仅有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而且有辩证法的一切基本的和非基本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这里译出的是G.施梯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辩证法》(柏林科学院出版社1964年)第六章。作者首先就《精神现象学》的“感性确定性”和“主人与奴隶”讨论了黑格尔关于对立面转化的学说,然后谈到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如何继承了这一学说,最后解释了对立面转化的昔干方面。作者只说黑格尔关于对立面转化的学说是唯心主义的,而没有指出它与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根本对立;作者只谈黑格尔的这个学说的伟大贡献,而没有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学说的唯心主义与矛盾调和论的批判;作者只是抽象地谈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没有说出这种转化是经过斗争实现的,在阶级斗争中就是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作者甚至于说什么“关于对立面的转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没有任何成熟的理论”,贬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因为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曾经说过:“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据此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本文以为,这种观点不符合列宁的原意。  相似文献   

12.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同一(统一、吻合)这个著名原理,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我们的著作中得到充分的阐发。然而,正确地阐明这个问题的实质,对于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质的特点和辩证唯物主义全部丰富的内容,对于确定辩证唯物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以来,在全世界,在中国,人类社会都在向前跃进着;这也说明辩证法是在发展中。辩证法是客观存在的;因为自然也好,社会也好,本来都是辩证地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近年以来辩证法的发展,说明了客观社会的发展是空前的迅速,而更重要的,是说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所以人们的主观反映客观,归根结底是反映客观辩证法,也空前的迅速。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近年以来,辩证法的发展,首先就是证实了矛盾的普通性;这是毛泽东同志早已论述过的。实践证明:不但旧社会充满着  相似文献   

14.
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三者同一原理是列宁明确提出来的。从五十年代迄今,我国哲学工作者对这一原理进行了长期的研讨,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但是,至今在对这一原理的理解上仍未取得一致的看法。这一原理之所以引起哲学工作者的极大重视,是因为它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性质,涉及列宁的哲学贡献,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系列争论问题。近几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辩证法体系问题、认识论问题,以及辩证逻辑能否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问题等争论,都和对这一原理的理解有关。因此,继续深入研究列宁的  相似文献   

15.
如何估量列宁的辩证法十六要素的价值,它能否构成一个严密的辩证法体系,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有一种看法认为,十六要素是列宁写给自己看的草稿,是信手写出来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缺乏严密的内在逻辑,因而不能说是一个体系。在他们看来,要素就是要素,不过是辩证法要点的罗列而已。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手稿中方框里的话是在十六条要素写完以后写的,说列宁意识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认为这个命题需要说明和发挥,而列宁一直没有来得及去说明和发挥。对于这些看法,光从十六要素的内容本身去评论,往往不易服人,因为对于十六要素的内容,人们也常常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考察一下十六要素的写作过程。看一看列宁在写作十六要素时(见《列宁全集》第38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关于辩证法的讨论中,许多争论都涉及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关系问题。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的核心是什么?是对立面的统一还是否定之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法的核心的观点,同黑格尔的观点是否一致?对立统一規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这  相似文献   

17.
对立面之间互相转化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基本过程。它在辩证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目前在转化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焦点是转化和同一性的关系问题。其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转化是包括在同一性之中的,是同一性的一种情形;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转化不包括在同一性之中,是与同一、斗争并列的。通过不同意见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对于发展问题,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曾有过精辟的论述.近百年来科学技术及社会历史的发展所提供的大量资料充分证明了列宁论断的正确.同时,也要求我们把它进一步深化与扩展.本文试图根据现代科学资料,从哲学的角度,对发展问题作出现代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从矛盾辩证法到和谐辩证法 --辩证法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奎良 《现代哲学》2005,2(2):14-24
本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新提法为契机,系统地考察了自黑格尔以来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历史变迁,提出了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辩证法的新概念。和谐辩证法是对矛盾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厚的思想积淀,承认对立面的肯定因素、实现对立面的结合和双赢等是和谐辩证法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上一章的末尾曾经指出,对列宁的《哲学笔记》进行仔细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想法:列宁在研究辩证法的过程中至少形成过四种不同的系统叙述辩证法的设想。初看起来可能会感到这几个设想互相之间并不完全相容。但是进行深入的考察就会确信,它们是内在统一的,而且它们本身中所包含的恰恰是对辩证法这样一种叙述的设想,即辩证法的发生学方面和结构方面是彼此衔接连贯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