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贺敏 《法音》2001,(11):45-46
本刊讯11月30日至31日,由日本《中外日报》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第九次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佛教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始于1985年,是为纪念日本最大的佛教报纸《中外日报》创办九十周年而发起的,比中国佛教协会和日本佛教大学发起的佛教学术交流会议早一年,同样为每两年召开一次,中日双方轮流举办。10月3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杨曾文教授和日本东京大学末木文美士教授分别作了基调发言。杨曾文教授在题…  相似文献   

2.
《法音》2005,(8):3-7
一、中日两国具有悠久的睦邻邦交关系史,如何评价两国在历史上的关系,特别是历史上的中日佛教关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历史经验和宝贵启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从西汉开始就有了友好往来的记录。公元前一世纪,北九州一带的日本民众就通过朝鲜半岛与西汉朝廷有了交往,东汉初年光武帝授予遣使朝贡的倭奴国国王以印绶。南朝宋、齐时代,日本朝廷遣使通好往来就有8次之多。六世纪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后,两国人民的交往更为频繁,以佛教为核心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佛教对日本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入隋…  相似文献   

3.
编后语     
《法音》1993,(8)
今年六月二十日至七月二日,泰国僧王智护尊者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中泰佛教交流吏上没有前例的盛事。中国和泰国都有着悠久的佛教传统,两国人民和两国佛教徒的友谊源远流长,共同信仰的佛教,是增进彼此之间友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期我们重点报道僧王座下的访华活动,并向广大读者介绍泰国佛教的概况。我们祝愿僧王的来访能成为中泰两国佛教友好交流史上的新起点。去年是隐元禅师诞辰400周年纪念,中日两国佛教界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本期刊登的《隐元禅师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一文,对这位给日本近世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具有悠久的睦邻邦交关系史。6世纪中国佛教传入日本以后,以佛教为核心的文化交流更是日益深入。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佛教对日本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圣德太子(574-622年)自幼受中国文化的熏陶,精通中国文化,在其推行的  相似文献   

5.
佛教学术交流的桥梁──中日佛教学术会议杨曾文自1980年以来,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佛教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促进中日两国佛教学术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中日两国佛教研究者的共同的愿望。1985年11月,日本《中外日报》社为纪念创刊90周年,...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5,(11)
日本佛教朋友代表团采访录记者:大谷武先生。请问,您对中日佛教交流现状有什么基本看法?大谷武:回顾近50年来中日佛教交流的历史,我相信,现在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美好的时代,两国佛教界乃至两国各方面的友好关系都会取得进一步发展。但这是就整体的发展前景而...  相似文献   

7.
唐风和样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这话现在已成为人们谈论两国历史所惯用的开场白、口头禅,中日佛教关系之密切,也广为人知,尤其几年来赵朴初会长所提出的“黄金组带”被三国佛教界广泛认同和加以运用之后,“黄金纽带”这个词也几成东亚佛教友好关系的一种代名词。这当然都是好事情。不过,要是再深问一句,中日之间的历史文化究竟是个怎么个渊源关系?比如说,具体到中国佛教文化到底对日本文化起了哪些作用?恐怕能说出个一二三的就不多了。近年来,随着两国推动友好邦交的老一辈逐渐谢世,年轻一代不了解过去历史、对两国友好重要性认识不足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名古屋七寺所藏一切经和“七寺古逸经典研究会”杨曾文中日两国的佛教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公元6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随着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频繁进行,中国的大量佛经和佛教著作传入日本。中国古代是北传佛教的中心,产生了数量巨大的汉译佛经和佛教著述,...  相似文献   

9.
1.中日两国具有悠久的睦邻邦交关系史, 如何评价两国在历史上的关系,特别是历史上的中日佛教关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历史经验和宝贵启示?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从西汉开始就有了友好往来的记录。公元前一世纪,北九州一带的日本民众就通过朝鲜半岛与西汉朝廷有了交往,东汉初年光武帝授予遣使朝贡的倭奴国国王以印绶。南朝宋齐时代,日本朝廷遣史通好往来就有8次之多。6世纪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后,两国人民的交往更为频繁,以佛教为核心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国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2,(1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佛教徒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交流和友谊。即使在两国人民饱受战争创伤的年代,两国佛教徒也没有间断彼此间的友好往来,并都在积极致力于消除战争伤痕、促进中日和平的工作,为促成两国邦交正常化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近年来,两国人民、两国佛教徒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之际,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发表了题为《一衣带水心心相印》的讲话,对中日佛教交流历史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如果说,过去中日佛教交流的历史,是两国交流文化乃至共同创造文化为人类文明添光加彩的历史,我们诚恳希望这种交流和友谊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的文化艺术在多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根源,大量的日本文化来源于中国文化母体,"侠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动画作为当代广受欢迎的大众媒体也存在大量相关题材的作品。虽然两国动画的发展轨迹都是基于各自的文化选择,曾一度渐行渐远,但是这样的状况并没有影响到两国在当代动画中对于"侠义精神"的一致审美表达。中日两国的武侠类动画都存在各自的优劣,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中国动画产业较之日本相对落后,但是却拥有远超日本的文化资源与发展潜力。而解决当今中国动画产业困局的主要方法不在于产业本身的改革,而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2.
<正>王颂,北京大学学士、硕士,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从东亚汉语佛教圈的宏观视角出发,以中日两国佛教为对象,把握汉语佛教圈的共性与特性,专长于华严宗的历史与思想研究。出版有专著《宋代华严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月)、《日本佛教:自佛教传入至二十世纪》(《世界佛教通史》全集第九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佛教界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1923年9月,日本关东地区发生了大地震,灾区民众死伤惨重,亟待救济。中国佛教界闻讯而起,积极组织了包括法事、捐赠、慰问等一系列赈济活动。中国佛教界赈济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无论是对于中日两国佛教及民间友好往来,还是中日两国民众在灾害救济的国际合作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正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历史悠久。唐宋时大量日本僧人来华学习生活,这些僧人不但将中国佛教带回日本,还使许多中国的文化习俗扎根日本,演变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茶便是其中之一。一、来华日僧与茶在日本的流行茶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在唐朝时流入日本。茶的流入与来华日僧密切相关,这些僧人因仰慕中国佛教而来华,归国时除了佛法还把茶与中  相似文献   

15.
日本净土宗是以我国善导大师为高祖,由法然上人( 1133-1212)所开创的一个重要宗派。该宗派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第一个建立中 日佛教友好团体(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的日本佛教宗派。水谷幸正先生现任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佛教大学教授,本文是他为日本信众所作的一篇讲演稿。为了增进读者对日本净土宗的了解和中 日两国佛教思想的交流,本刊特请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的同志译出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应日本净土宗佛教大学的邀请,中国佛学院教师传印法师、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馆员姚长寿居士于2月17日到达日本,他们将在京都佛教大学进修,并考察日本佛教教育情况。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佛教界第一次派员出国进修考察。2月11日,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乔连升副局长接见了传印和姚长寿,勉励他们要虚心学习日本佛教界的好经验,为发展中日两国佛教徒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记者:大谷武先生,请问,您对中日佛教交流现状有什么基本看法? 大谷武:回顾近5年来中日佛教交流的历史,我相信,现在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美好的时代,两国佛教界乃至两国各方面的友好关系都会取得进一步发展。但这是就整体的发展前景而言,事实上,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日本战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对于历史很缺乏了解,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不了解,不清楚日本侵略中国这个史实,更不知道对中国人民所蒙受的那场  相似文献   

18.
释常藏 《法音》2022,(12):10-11
<正>非常荣幸能够出席中日佛教友好线上交流会议,与日本净土宗的旧友新朋相聚云端,回顾传统法谊,总结交流经验,擘画未来蓝图。本次相聚意义重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导致中日两国佛教界传统交流方式难以开展,人员互访被迫按下“暂停键”。本次是2018年第204次日中友好净土宗访华团来访后,时隔四年的一次“云相聚”。这次相聚不仅打破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两国佛教交流空白,还将为两国佛教界的交流积累经验、给予启迪。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9,(1)
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派遣的七名禅僧,于1998年11月15日至25日在河北赵县柏林禅寺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中国禅寺修行体验。在中日两国佛教悠久的传统友好关系中,河北柏林禅寺曾三次接待日僧驻锡:第一次是唐文宗开成五年(84...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6,(6)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应日本佛教大学的邀请,以土登尼玛活佛为顾问、周绍良居士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学术访日团一行七人,于九月三日赴日出席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并进行访问。此次会议由日本佛教大学主办,主题为《中日佛教交流史》。出席会议的除主人和中国佛教协会学术访日团成员之外,还有日中友好佛教协会、日本净土宗、东京大学、大正大学等单位的负责人、学者和信徒共一百二十余人。开会式于九月四日上午在佛教大学四条中心举行。会场布置庄严朴素,悬挂着中日两国国旗。佛教大学学长水谷幸正在致词中列举中日佛教亲密交流的史实,强调“日本佛教受到中国佛教的巨大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