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7,(8)
<正>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物质载体,浓缩地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价值观念,也积淀着藏族民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藏族信众时常到寺院顶礼朝拜、转经念咒等,已成为藏族信众传承千年的宗教行为。从藏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历史来分析,藏传佛教寺院既是藏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藏族精英和知识分子集聚的场所,同时是藏族群众顶礼的地方,与藏民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民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仁青安杰 《法音》2012,(6):25-27
藏传佛教作为佛教的一大流派和藏族文化的精髓,在近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特有的教育模式,即以寺院教育为核心,社会教育为主要内容,实现佛教价值观为终极目标的教育。一、藏传佛教传统教育及发展藏传佛教传统教育的核心就是寺院教育,依靠寺院进行传播和弘扬佛教的利他精神。寺院教育最初也是伴随佛教的传播而产生,后来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而发展。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5,(12)
<正>很高兴有机会和佛教界同仁交流一下四川阿坝达扎寺在藏传佛教文化建设上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一、筑牢文化根基,弘扬藏传佛教优秀文化坚持和加强寺院文化建设是达扎寺保持下来的好传统。达扎寺从一个小小的山野修行之地,发展成为一座藏传佛教学科较全,学风严谨,并在一定的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寺院,靠的就是注重和加强寺院的文化建设。达扎寺在文化建设中,列为首要任务的是僧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僧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开展,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在自养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也为藏区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使得藏区许多久负盛名的寺院周围云集了大批的朝圣香客和商贾游人,并逐步形成了许多以寺院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宗教经济集镇。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田野调研和个案分析为主要依据或研究方法,对西藏自治区境内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作了纵向考述。主要对寺院传统体制的基础、当代寺院的民主管理,以及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多层分析,不仅梳理了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化过程,而且阐述了当前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与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6.
十世班禅大师曾经指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成立,这在我国藏传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尤其将活佛组织在一起学习宗教、政治、科学文化知识,更是藏传佛教在培养高级传教人才方面的一个历史性改革,标志着藏传佛教培养活佛的教育由经院式教学改变为现代化教学。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将载入我国佛教史册”(班禅·确吉坚赞《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首届佛学大专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成立,标志着藏传佛教佛学教育从经院式教学到现代学院式教学的历史性改革。所谓经院式教学,即寺院教育。作为寺院,它是佛教徒的…  相似文献   

7.
8月1日至4日,由西藏民族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的佛教文化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藏传佛教文化对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藏传佛教当前的发展情况、藏传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藏传佛教管理制度和政策等问题提交了论文,展开了深入探讨。为展示此次研讨会的成果,本刊从研讨会论文中选取了《藏传佛教健康发展的若干要素》、《宗喀巴佛教改革的启示》、《加强藏传佛教的文化建设》、《当前藏传佛教文化认知现状及其对策》、《引导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健康发展》、《藏族吉祥符号的意蕴》等6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寺院以宗教产品(或宗教服务)为寺院经济提供竞争力,其背后独有的精神资本是其发展壮大的动力。文章通过引入和拓展精神资本这一理论概念,以川甘青接合部藏区的阿坝县为研究样本,认为藏传佛教寺院的精神资本基于不同区位和宗教市场规模而形成了不同的交易价格,从而具有高溢价、一般溢价和低溢价的理论分野,寺院向信众提供的宗教产品(或宗教服务)也就存在着不同的交易价格。精神资本不仅对寺院经济本身产生影响,且其背后的宗教文化因素对藏区经济发展也产生着重要影响。最后,通过引入精神资本理论对寺院经济进行学理分析,为未来寺院经济的科学治理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季羡林先生晚年提出"大国学"概念,即国学除汉文化外,还应包括历史上出现及延续至今的各民族创造的文化。甘南的神奇之处,在于汉、回同胞带着浓烈的乡土情怀扎根于草原深处,汉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与回族-伊斯兰文化交融共生。拉卜楞镇话和谐出兰州,经临夏回族自治州,一路向南,当路边一座座藏式建筑浮入眼帘,就知道已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坐落在甘南州夏河县拉卜楞镇西侧的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整座寺院是一片规模宏大、开阔壮丽的建筑群。具有浓郁藏文化的拉卜楞镇,也是多民族、多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历史文化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依据主导因子选择和其它文化因子选择相结合及历史地理相对一致性原则,将1949年康区核心地区的藏传佛教划分为五个亚区,并对这五个亚区的特征进行了一定分析.认为德格区是康区藏传佛教的文化中心区域,康区藏传佛教文化区具有中心长期较为稳定但具有多元性特点以及寺院多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