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职应聘总免不了要经过面试一关,在面试过程中总免不了要回答考官的一些问题。同一道招聘考题应该是同一种符号答案,别人答了获得了成功,自己以相同的答案答了也应该获得成功。可是实际情况并不这样简单。有一位大学毕业生参加一次招聘公务员的面试,自我介绍后,主考官就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回答1+1=?”这位毕业生稍加思考便十分自信地回答:“你需要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结果他被淘汰了。这位主考官解释原因时说,有一位企业的老总在招聘部门经理时也问过“1+1=?”的问题,其中一位应聘者的答案与这位毕业生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世相二题     
应聘 小刘被通知到某物业有限公司办公室,准备参加该公司招聘一名人事部主管的最后一关考试——面试。接待他的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吴总经理,彼此寒暄后,他突然惊呼起来:“哎呀,原来是你,那位救过我女儿不留姓名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大学毕业生参加了一次就业应聘,她找到一个自己认为满意的单位,无奈应聘的人很多,她无法挤到前面,当然也就没有机会面对面地向主考官详细地陈述自己的特长。这时她面带微笑而又自信地大声嚷道:“这是我的档案资料,请过目。”主考官寻声望去,果见其与众不同,没有那种祈求和担心的神色,而更多的是一种爽朗和自信,于是记下名字,她也如愿以偿地参加应试和应聘。无独有偶,同样说的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小薛到广州某公司应聘,电话通知她面试地点安排在一家大宾馆的15楼。第二天,她提前来到这家宾馆,但让她吃惊的是,门前聚集着几…  相似文献   

4.
在求职面试中,某些主考官往往一反常规,巧妙地设计一些别出心裁的题目,让受试者在不经意之间就将自己的思想、心理素质、业务和处世能力暴露无遗。这种独特的面试我们姑且称之为“另类面试”。如果遭遇“另类面试”,怎样才能巧妙过关,取得成功呢?下面介绍几个可供借鉴的点子:一、勿以善小而不为南方一家幼儿园公开招聘园长,由于待遇极优厚,报名者众多,其中不乏高学历者。在最后一轮面试中,考场在二楼,楼梯拐角处有个脏兮兮的小男孩儿,拖着鼻涕,站在那儿泪汪汪地等着什么。当众多的应聘者穿过长长的楼梯去面试时,只有一个叫雯…  相似文献   

5.
肖东 《思维与智慧》2001,(10):34-35
各种用人单位为了招聘到自己满意的员工,除了一些正规的常用的招聘方法,诸如看档案、面试、笔试、试用期之外,常常会别出心裁地设计和选用一些令应聘者料想不到的招聘方法。在这些别出心裁的招聘方法面前,不具备应聘要求的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刷下去。  相似文献   

6.
宽容的力量     
我有个朋友,“文革”时曾是一个造反派小头目,批斗过许多人。前段时间,因公司破产他下岗了。在家呆了一段日子后,他又到一家私营企业去应聘,没想到主考官竟是他曾批斗过的一个老处长。朋友很尴尬地面试、笔试,最后满头大汗地出来,对录用不抱有一丝幻想。结果出来后...  相似文献   

7.
李小姐前往一家外资企业应聘办公室秘书一职,当考官见过她带去的一大堆各种获奖证书时,觉得她的知识面“很不错”,决定作为重点对象来考虑。当时还有几位应聘者在填写表格,考官对李小姐说:请你到时给我听听电话,我与这几位谈完后,再对你进行具体面试好吗?  相似文献   

8.
“面试时让面试官先发话”“、始终保持微笑”“、临别握手时要坚定有力,以感染对方”……相信对面试做过功课的同学,都曾搜集过这些技巧。在我看来,技巧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更重要。求职之初,我搜罗了大量的面试技巧,有段时间,我把能记住的一些技巧应用到了面试中,明明有些紧张却仍然要摆出一张近乎僵硬的笑脸,根本没有很好地把自己表现出来。在一家信息公司面试时,考官突然问我:“你觉得自己面试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原来,考官觉得我谈吐有些放不开。我很坦白地表示,面试中总是回忆各种技巧,生怕自己有疏漏。面试…  相似文献   

9.
幽默两则     
一男子去公司应聘。招聘者问他:“你都会些什么啊?”男子答道:“会些什么啊我不知道,但我前任老板说我只有两样不会……”招聘者很有兴趣地问:“你哪  相似文献   

10.
正这原本是一场很普通的招聘面试。我在这家日用品公司工作了十几年,一直负责招聘面试工作。对我来说,它就像每天都要喝的咖啡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但又很寻常的事情。面试快要结束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了进来。从简历上看,这个叫诺顿的小伙子非常优秀,也许他就是我们要招聘的理想人选。  相似文献   

11.
面试就像推销“,商品”就是自己。我求职的最深体会是:讲诚信。面试前要做充分准备,临场回答一定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个年代,诚实并没有过时。记得找工作前,师兄师姐们向我传授经验:面试时要表现得圆滑老练些,不知道的千万不能说不知道,要想方设法“圆”过去。但我觉得,即使一时混了过去,也终有一天会“露馅”。其实,无需把面试想像得多么恐怖、刁钻。虽然面试官有的严肃,有的慈祥,但他们都是本着录取合适人员的态度来的,只要你如实发挥水平就可以了。这和买商品一样,如果有个推销员把一件商品说得天花乱坠,你还敢买吗?出于专业对口…  相似文献   

12.
正前段时间工作室招人,一个小姑娘来应聘。看了她的作品,很不错,我问她:"你想面试哪个岗位呢?"她说:"剪辑师。"我挺想聘她,但是我们剧组的剪辑师既刻苦,能力又强,而且预算又不够,矛盾中,我问:"有没有想过换一个职位,比如说特效什么的?"她说:"我不会啊。"我说:"那你还会什么?"她愣了下说:"我剪辑很不错,您看了我的作品应该知道。"当时我  相似文献   

13.
找到好工作,要多看自己的优点 应聘时,不要一开始就讲,我是刚毕业的,需要锻炼,我学的不是这个专业,我不是当地户口等等。找工作也是做生意,面试也是谈判。对方会根据你的情况做出对他有利的处理。比如,你说自己是刚毕业的,他就说你没有经验。际承认没有经验,他就说你干不好工作。既然你干不好工作,就不该要钱,甚至还要交培训费,至少不能拿到你应得的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到一个落后乡村游山玩水,他雇了一艘小船游江,船开动后教授问船夫:“你会数学吗?”船夫回答:“先生,我不会。”教授又问:“你会物理吗?”船夫回答:“物理?我不会。”教授又问:“那你会用计算机吗?”船夫回答:“对不起,我不会。”教授听后摇摇头说道:“你不会数学,人生目的已失去六分之二;不会物理,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不会用计算机,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你的人生目的总共失去六分之四。”此时,天空忽然飘来大片黑云,随后吹来强风,眼看暴风雨就要来到。船夫问教授:“先生,你会游泳吗?”教授愣一愣答道:“不会。没…  相似文献   

15.
用“没有感觉”、“找不到北”形容当前大学生求职的现状并不为过。日前,“2005就业与创业首都高校巡回讲座”在北京一些院校举办时,“如何在求职前周密准备”是众多学生向到场专家咨询的热点问题。专家众口一词:不要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要从实用的角度准备应聘。实用,是出奇制胜的基础。要为企业定制简历应聘惠普(中国)有限公司的简历堆积有如小山,小陈的简历却脱颖而出了。“与众不同的简历是获得面试的一种有效方法。”《人力资本》杂志执行主编孙虹钢介绍说:“小陈用了一周时间做了个调查报告。”营销专业的小陈,很早就决定加盟惠普公…  相似文献   

16.
人情大过天     
清朝末年,有位老者名叫王耿直,人如其名,正直不阿,对有钱有势的人从不阿谀奉承。因此,每次府试都得不到主考官的“赏识”而名落孙山。七十岁那年他又去应考。熬过两场,最后面试。主考官见他白发苍苍,老态龙钟,故意出联戏弄他。联文是:  相似文献   

17.
三年前,我参加某报社的招聘,有八十多人报名,而报社仅聘用一名编辑和一名记者。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按照规则,笔试的前十名进入面试,而我刚好名列第十名,侥幸过关,勉强闯入面试。听说面试  相似文献   

18.
一、说话类似背书,动作有刻意做作之嫌。面试前作些必要的准备无可厚非,面试时说些常规性“应聘介绍”来强调自己也未尝不可,但这两者必须做得自然贴切。有一位求职者一上来就以背书的口吻说“各位尊敬的考官您好,首先对我占用了你们的宝贵时间深表歉意,感谢你们让我获得这个应聘的机会……。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我叫×××,今年××岁,家中×口人,目前未婚……”等,还辅之以类似作演讲报告的夸张动作,甚至眉眼神态都明显从诸如《怎样求职应聘》等书籍上照搬或事先写就的,酷似那些常来机关办公室推销人寿保险或兜售小商品…  相似文献   

19.
求职故事:刘娜是某大学的毕业生,找到一家知名外企,在送上自己的文字材料后,向那个戴金丝跟镜的人力部经理提出:“我应聘做办公室的实习文员,前三个月不要工资,免费打工。”人力部经理听了,好生纳闷,在招聘中,他遇到的更多是谈待遇、条件,询问工作环境的,自愿“零报酬”的人今天算是头一回碰上。他感到不解,伸长脖子问:“免费打工?你这是什么意思?”刘娜微微一笑:“在彼此不了解的情况下谈报酬、签合同,不合时宜,也不符合我的做人习惯。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应聘最初的七秒钟里,应聘者的外表,尤其是衣着,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最终能否被录用。1993年夏,美国一跨国公司来华寻找代理人,某猎头公司向他们推荐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女强人。见面那天,该女士精心挑选了一套面料较薄、色彩轻柔的大摆连衣裙前往,美方代表一见面,顿露不悦之色,因为对方不愿让一个“小女孩”来负责自己的业务。这一事例告诉我们,若想应聘面试成功,必须注意最初的七秒钟里自己的外表、衣着要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心理学告诉我们,对方可能并没有有意识地总结或分析这种印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