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许多年前,高中毕业,大家彼此赠送照片,照片的背面,写着深情的临别赠言,彼时我买了最高档的一本留言册,每一页,都可以镶嵌一张照片,等到留言册溪水一样潺潺流经每一个人,重新回到手边的时候,它几乎像  相似文献   

2.
心在乌云上     
在1912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接近尾声时,西奥多·罗斯福准备进行最后一次短暂的角逐,他计划每到一站都向选民散发一本精美的小册子,以此争取选票。这本小册子封面印有神情坚定的总统照片,内部印有振奋人心的“信仰声明”。当大约500万份小册子已经印好了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发现每本小册子里的照片底下都有这么一行小字——“芝加哥莫菲特摄影室”。  相似文献   

3.
完美与缺憾     
邓丽君是人们喜爱的台湾歌手之一,她不仅歌唱得好,而且人也长得美。很多时候听她甜美的歌,端详她姣好的面容,觉得几乎就是一个完人,无可挑剔。可是有一次无意之间看见一张她的生活照才发现,她的左眼其实比右眼明显小一些。以前看到的那些照片可能是因为进行了化妆或技术处理,所以一直都没有发现这个小秘密。原来很多看起来完美无缺的东西,其实也有一些不易为人所知的瑕疵。  相似文献   

4.
完美与缺憾     
邓丽君是人们喜爱的台湾歌手之一,她不仅歌唱得好,而且人也长得美。很多时候听她甜美的歌,端详她姣好的面容,觉得几乎就是一个完人,无可挑剔。可是有一次无意之间看见一张她的生活照才发现,她的左眼其实比右眼明显小一些。以前看到的那些照片可能是因为进行了化妆或技术处理,所以一直都没有发现这个小秘密。原来很多看起来完美无缺的东西,其实也有一些不易为人所知的瑕疵。  相似文献   

5.
王飙 《思维与智慧》2012,(17):60-61
翻开人类的极限高度的攀登史,便会感觉到一阵阵悲壮的气息向心头袭来,几乎每一座8000米以上的山顶上,都留有人类的足迹;几乎每一座8000米以上的冰峰下,也都长眠着攀登者的遗体。但是,人类的攀登精神永远都不会因为死亡的存在而有丝毫的减损,后来者依然会越过逝者的墓地、踏着前人的足迹前进,真可谓:生命不息,攀登不止啊!  相似文献   

6.
我与涟认识了许多年,在网上。但,从来没有见过面,连照片,彼此也没有送过。 我们是在一个文学网站里相识的。那时我们都还是学生,疯狂地爱着诗歌,爱着写作,常常是每隔一日,便会去论坛里灌水,将自己得意的作品,贴在上面,而后等着版主“加精”。是涟先注意到了我,给我的每一篇文字,都留下温暖的言语。让我下次登陆的时候,[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书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道德经》,不仅在中华民族传承的历史中愈益生辉,而且早在唐代就被译成梵文流传国外。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在我国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上个世纪初,《道德经》在世界上已有七八十种外文译本,几乎每一种语言都至少有一种译本。  相似文献   

8.
前后矛盾     
招待客人的旅馆服务员介绍了这个情况,几乎全部旅客都进了这个旅馆或那个旅馆。(统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粱生宝买稻种》) “全部”是指“一个不少”,“几乎”是指“接近全部但还不到全部”。再说,旅客未全部进旅馆,下文就不可用副词“都”(表“全部”)。所以该句用词前后矛盾,违反矛盾律,应删去“几乎全  相似文献   

9.
1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 同样的,不是每一个人都享有完美人生,不是每一颗心灵都能获得宁静;也不是每一份情感都能走向永恒,  相似文献   

10.
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会同时贴有一个或几个不同的标签,比如著名画家陈丹青,同时又是一个作家。比如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同时又是企业董事局主席。比如著名导演张艺谋,既是摄影专业出身,同时也主演过电影。这些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几乎人生的每一个标签上都写满了精彩纷呈,像一树繁花,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14,(2):6-7
影视巨擘邵逸夫先生堪称无数中华学子心中伟大的慈善家,他一生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超过200亿港元,几乎在中国的每一所大学都捐建了“逸夫楼”。  相似文献   

12.
东福寺位于京都市郊,与日本其他寺院一样,建筑都是灰瓦木墙,而且用的都是本色,朴素清冷,更像人们心目中的佛家“精舍”宋福寺是模仿中国浙江径山万寿寺建造的,几经沧桑,径山万寿寺已荡然无存,而东福寺则成为日本临济宗的大本山,下属370个寺庙。东福寺派省长福岛庆道先生称中国佛教是日本佛教的老家,80所代以后,他几乎每年都要回老家拜访一次。福岛省长对客人谈得最多的是他率日本僧众回径山万寿寺遗址朝拜的情形。从裱装在大镜框中的照片上可以看出,朝拜那天,他们背着供品,冒着雨,走了好长一段泥泞小路。其虔诚让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3.
观世音菩萨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世音菩萨在中国陈星桥在中国,几乎在每一座寺院或佛教徒自家的佛龛中,都可以看到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但说不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就实在太少了。自佛教传入我国以来,观世音菩萨就与老百姓结下了很深的因缘,以至曾出...  相似文献   

14.
参加一个聚会.见到了很多久未谋面的朋友。大家谈各自的状况,有成功的欢乐,也有挫折的忧伤。但是,我却发现,不论男女性别的不同,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差异,也不论什么职业的差别,更不论官职的高低,大家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都深深陷进了焦虑的情绪之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平静安然的,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焦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住房的贷款问题,将来的养老问题,社会的治安问题,职称的晋升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残酷地折磨着大家的身心。  相似文献   

15.
心若无尘     
心若无尘.就会远离嫉妒,远离猜疑.远离闲话。因为,每一种嫉妒都身不由已,每一种猜疑都刻骨铭心,每一种闲语都黑白颠倒。  相似文献   

16.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庞景君:个体与社会互动中介的社会价值论透视现代社会日益凸现着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这一永恒话题的重要意义。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几乎人们争论和关注的每一个社会历史问题都可归结于或触及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然而,纵观人类思想史,人们理论思维的重心总是在个...  相似文献   

17.
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语文基础知识》(第一册)(以下简称《语基》一册)中有两个自相矛盾的判断: ①汉字是表示语素的。(见《语基》一册第202页) ②琵、葫、嘀、匍等,也都是单音节,但不表示明确的意义,都不是语素。(见《语基》一册第239页)  相似文献   

18.
宗教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来源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关切和终极意义的追索。古往今来,几乎每一种宗教都建立了各自对生命的理解模式,试图在"此岸世界"与"彼岸世  相似文献   

19.
金匀   《心理科学进展》1983,1(3):77-78
设在美国加洲的年鉴公司,从1932年开始刊行生物化学年鉴,以后又陆续刊印其他学科的年鉴,到现在每年已经有24种年鉴出版。心理学年鉴是这些年鉴中的一种,从1950年起刊行,到1982年共出刊33卷。心理学年鉴每年一卷。在刊行的初期,每卷收文献综述16—18篇,为三百页左右的一册。后来内容不断增到,最近的几卷,每卷都超过了七百页,收文献综述二十篇左右。  相似文献   

20.
休谟对于因果律的分析所触发的认识论问题反映了近现代认识论以至于整个近现代哲学的基本特征。几乎可以说,这个领域中每一重大进展,都与这个弥久而常新的问题有着某种关系。因此,翻开这段历史篇章,总能让人“开卷有益”。毫无疑问的是,在这段历史中,最深刻而耐人思索者,当推休谟对问题的提出和康德对问题的回答。一休谟是这样具体地提出关于因果律的问题的:第一,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每一个有开始的存在的东西也都有一个原因这件事是必然的呢?第二,我们为什么断言,那样一些的特定原因必然要有那样一些的特定结果呢?我们的因果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