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服侍基督     
徐玉兰 《天风》2008,(11):16-17
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蜕变     
劲松 《天风》2007,(14):47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就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主耶稣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就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一粒麦子落在黑暗潮湿的土壤里,从外表看,它是在地面消失了。但是黑暗之中,却有一个新的生命在萌发,脱掉原有的躯壳,进入到另外一种新的生存状态,由  相似文献   

3.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能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必要丧失生命;在现世憎恨自己生命的,必要保存生命进入永生。”(若12:24—25)  相似文献   

4.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是的,一粒麦子就可以把生命的真实全部展示。在饥饿比寒冷更可怕的日子里,一粒麦子的距离就可以让你触及到死亡。  相似文献   

5.
一粒种子     
毛春英 《天风》1997,(9):33-34
耶稣告诉我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今天我们属主的人都是他的子粒,然而在这许多子粒中有一粒他曾领我归于主的名下,那就是我的爸爸。 转眼两年过去了,可在这两年中我无时不想起他。  相似文献   

6.
一粒种子     
耶稣告诉我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今天我们属主的人都是他的子粒,然而在这许多子粒中有一粒他曾领我归于主的名下,那就是我的爸爸。 转眼两年过去了,可在这两年中我无时不想起他,因为  相似文献   

7.
一粒麦子     
李栋 《天风》2006,(6):10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 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经文:约12:20-26 约翰福音书中12章20-26 节,记载的是耶稣在世上最后一周,这离开耶稣受死、走向十字架的日子不过就几天的时间了。这时有几个希腊人来求见耶稣。他  相似文献   

8.
麦子     
史奇珪 《天风》1996,(1):4-5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秋收时节刚过,江南的深秋是美丽的,天高气爽,阳光灿烂温和,各种树木的各种形状的叶子彩色缤纷构成无数奇异的图景。  相似文献   

9.
涂智进 《天风》2006,(18):21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这是耶稣所给予我们的一个切实的应许,也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的一个显著的目的。耶稣基督的到来就是要更新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活出一种有意义的生命,活出一种丰盛的生命,而不是萎缩的或萎靡不振的生命。那么,什么是“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呢?我认为一个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就是活泼、有能力、能造就人、能给人带来益处,并且是能够分享,并善于分享的生命。耶稣在约翰福音中的另一句话更能体现这一点,他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相似文献   

10.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在现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于永生。(若12:23-25)这个比喻表面上简单懂,骨子里却藏着极深的天国圣训。比喻取材于实际的乡村常识,颇具现实生活的气息,因此听众一听就懂。他们都知道,当麦子晒干后装入布袋可以储藏很久,但这样的麦子却永远只是一粒。希望麦子长大结出更多的麦穗,庄稼人必须先把它们埋入土中,等它们死了以后,才开始发芽长大结实累累。这里我们不必咬文嚼字,费心去解剖这个“死”字的意义。麦…  相似文献   

11.
麦子入土的比喻(上) “我实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在现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人于永生。”(若:十二,23-25) 这个比喻表面上简单易懂,骨子里却藏着极深的天国圣训。比喻取材於实际的乡村常识,颇具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主是教会的头,教会的元首,教会工作千头万绪,但教会的运行始终掌握在神的手中,约翰福音12章24节文言文圣经译:“粒麦遗地,不化则仍一粒,化则结实繁矣。”和合本圣经是:“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耶稣基督在  相似文献   

13.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保罗说:“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林前15:36)种子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春天,农民将小小一粒种子植入土壤,秋天就可以成百上千倍地收获。但种子在土壤中变化的整个过程我们却未必知道。 种子由一层壳包裹,显得内向,其中包含着极强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智力抢答对抗赛中,主持人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假设在一次水上航行中,你的妈妈、妻子和儿子落水,而你只有希望救一个,你选择谁?问题一出,我的头脑一下就懵了。我选择谁呢?这三个人都是我的最爱,合起来几乎就等于我生命的全部,我如果失去了其中的两个,就是剥夺了我大半的生命。倘若我的生命能换回他们三个人的生命,我宁愿自己死;倘若只有一个人落水,我一定会以全力相救;可是假设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实在想不出来该怎么办。老母亲已70岁了,伴着  相似文献   

15.
无人播种,或许它只是一个弃儿。秋风瑟瑟,我心疼它一天天枯萎。但在这之前,很多时候,它令我驻足,令我感动:感慨一株植物也有追求生命长度的那份执著。它,是墙角的一株番茄,一株不经意间也会诠释生命意义的植物。过去,它只是一粒来历不明的种子。不知是随风飘来,或是鸟口中无意唾落,亦或被人们无意遗弃。不知道耐过多少时日,它孤独地蹲守在墙角,默默无闻,静静地等待。阴冷的墙角感受不到阳  相似文献   

16.
正一位作家说,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但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宇宙无边无际,从整个宇宙来说,地球也只不过是一粒尘埃,而一个人,连一粒尘埃也算不上。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能因为渺小,因为微不足道,而自暴自弃、无所作为呢?如果每一滴水,因为自己渺小,就放弃自己,这世界就不会有广阔的大海;如果每一棵草,因为自己渺小,就放弃自己,这世界就不会有广袤的草原;如果每一颗星,因为自己渺小,就放弃自己,这世  相似文献   

17.
爱与被爱     
如果我是一棵树,我就有了19个生命的年轮。年少的我对生命的感悟虽然不深,但在接受着“大地”和“阳光”的哺育时,也愿意奉献出自己生命中的绿色。因为我知道,被别人爱是一种幸福,而爱别人则更是一种快乐。常常感觉到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我生活在这爱与被爱之间。  相似文献   

18.
生命伦理学是国外最活跃研究领域之一。首先这表现在学术活动频繁中,仅在我访问的一年零八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接触到这方面的学术会议就有12次,其次,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中心、研究生培养规划以及杂志、书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并且出现了伦理咨询家这种职业,伦理学委员会作为一种制度已在医院中巩固了下来,同时对生命伦理学实践和理论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 一、关于生和死的思考 生和死仍是美国生命伦理学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尤其是1989—1990年美国两大案件牵动着千百万人的心。一个是南希·克鲁珊案件,一个是罗案件。前者关于植物人的安乐死,后者关于人工流产的合法性问题。围绕这两大案件的争论,涉及到安乐死,无脑儿人工流产等一系列生命伦理学问题论证:  相似文献   

19.
“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十一,25-26) “我是元始,我是终末,我是生活的;我曾死过。可是我却活着,直到万世万代;我掌管着死亡和阴府的钥匙。”(默:一,17-19)  相似文献   

20.
范成斌 《天风》2015,(4):40
当婴儿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那哭声,既是对生的庆贺,也是对死的抗议。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驾驶着生命之舟,行驶在各自的航道上,但人人都将奔赴一个神秘的地方——死亡。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诗既诠释了生命的辉煌灿烂,也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匆忙。我们曾眼见或听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或许自己也正在经历着这一过程。然而,又有谁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