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探讨历史唯物论的体系问题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以往通行体系之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建立体系之过。言外之意,似乎唯有另辟蹊径,方能解决问题。我则以为,探讨这个问题的必要性,首先在于通行体系并未真正体现包括《序言》在内所表述的唯物史观是“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马克思历史理论辩护》(1979年)的作者G.A.科恩和《马克思历史理论》的作者W.H.肖,不约而同地声称,他们的书是专门为重新解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为之进行辩护而写的。两位作者可谓用心至善,可惜的是,他们却把马克思的正确观点解释错了。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以下简称《序言》),业已科学地、完整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经过实践的检验,这篇《序言》证明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正确的理论概括。除了在《序言》里,马克思在他的别的重要著作里,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五大形态依次演进理论的论述,被视为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经典”。但本文认为,这种被普遍认同的理解实质上是由多方面的局限造成的对马克思的误读,是把马克思批判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得出的结论普遍化,用于解释整个人类社会,其结果是建构了一个封闭的体系,遮蔽了马克思在历史哲学领域所实现的革命变革。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文本解读《序言》中的内容之所以被视为经典,是因为马克思自己曾明确地说过:“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  相似文献   

4.
一、导言我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在其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译者)中所阐述的、在《资本论》和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其他许多著作中举出作为例证的那种观点。我将用几句导言开始我的论述,然后概略地介绍一下这个理论,最后我要力辩,尽管这个观点确实具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但它过分限制了对历史进行合理探讨的范围,以致最后成为不可接受的了。  相似文献   

5.
自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出“两种生产”的理论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此有各种不种的理解和解说。最早对这一理论提出异议的是俄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米海洛夫斯基和俄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卡列也夫。  相似文献   

6.
印度洋海啸造成的灾难既动摇了一些人的宗教信仰,也唤醒了另一些人潜在的宗教意识。中国几家媒体趁势而上,海外的电子刊物《新语丝》遥相对应,开展了一场关于人类是否应该“敬畏自然”的大论战。一家出版社以《敬畏自然》为名,将文章结集出版。社长宫敬才教授(他也以一篇《生态危机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参加了该论战)亲自命笔为之撰写了题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是学者的天职》的序言(见《博览群书》2005年第5期,以下简称《序言》)。笔者拜读之后,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吐,于是不揣冒昧,写了如下评论文字,愿求教于方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相似文献   

7.
<正>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的《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以下简称《渊源》)一书于2008年6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国际学术界在佛学研究尤其是佛教信仰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渊源》一书凝聚了作者十几年苦心钻研的成果,呈现出众多创新性特点。我认为以下这几个方面尤为重要:第一,研究思路新颖别致,全书结构完整紧凑,内在逻辑严谨贯通。黄心川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指出,"本书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家们习惯把人类有文字记载以前的早期历史称之为“史前时期”,马克思在《&;lt;政治经济学批判&;gt;序言》中也使用了“史前时期”,但马克思在这里是另有所指,与习惯用法的含义不同。本来,马克思原文的意思是明确的,但朱唏先生在《马克思关于  相似文献   

9.
在《约翰福音》的序言中,“道”(λóγοζ)一词被用来指称耶稣.关于此词的选用意图和背景,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一种观点认为希腊文化对“道”一词的选用有直接影响,还有一种认为犹太教背景才是理解其意义的关键,另外一些人则把希腊化犹太教视作是影响《约翰福音》的最主要因素.在考察上述三种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犹太教哲学家斐洛(Philo of Alexandria)对“道”的论述,指出其对“道”的理解对于解释《约翰福音》序言十分重要,作为《约翰福音》序言中“道”的一个可能的选词来源,斐洛的“道”或许是一座连通《约翰福音》序言当中希腊和犹太背景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段若非、张义德两同志写的《论哲学中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文(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7期),提出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产生以后哲学战线上的一些相当重要而我们过去很少讨论到的内容。例如,如何看待包括机械唯物论在内的一切旧唯物论等等。文章不同意我在《哲学上两  相似文献   

11.
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剖析,对唯物史观社会结构理论作了集中论述。我国理论界一般都把它看作是对唯物史观社会结构理论的经典概括。然而,就在马克思的这一概括中,由于种种  相似文献   

12.
致力于伦理学基本原理在实践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黑尔哲学活动的一大特点。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一种合理地思考实际道德问题的方法。”(《政治道德论文集》,序言,牛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黑尔主张政治道德的确立不可能诉诸于直觉,而只能建立在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史》1994,(4):15-18
辛敬良,男,1928年1月生,原籍浙江黄岩。现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代表论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历史唯物主义教程》、《预成论与历史唯物论》、《历史过程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市场经济》等。  相似文献   

14.
王齐 《哲学动态》2003,(12):19-22
《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写于 1 787年 ,它是康德针对该书首版后所引起的诸种批评和讨论的回应 ,与“第一版序言”相比它针对性更强 ,所讨论的问题也更加明确深入。可以说 ,“第二版序言”不仅是整本书的“序言” ,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可以被视为是整个康德哲学的总纲。康德从理性领域中的知识如何能够踏上一条可靠的道路的问题入手 ,借鉴了逻辑学、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提出在形而上学领域中进行一场思维方式的变革的重要性。从这篇序言中 ,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康德所反对和批判的形而上学 ,以及他做出如是批判的理由 ,而且还能认识到…  相似文献   

15.
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了华南师范大学余少波教授的力作《社会生产力新论》(以下简称《新论》),表明了我国学术界在对生产力问题长期探索中取得了新进展,也是余教授对这一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执著追求、潜心研究的新贡献。 本书从社会历史哲学的视角,认真探讨人类社会为何“获得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 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了华南师范大学余少波教授的力作《社会生产力新论》(以下简称《新论》),表明了我国学术界在对生产力问题长期探索中取得了新进展,也是余教授对这一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执著追求、潜心研究的新贡献。 本书从社会历史哲学的视角,认真探讨人类社会为何“获得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对这一主题,书中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无论从历史评述还是现实发展资料分析,以及从理论推导上,都给我们很多启示。本书的出版,对我们加深理解我国将努力实现的“两个转变”是有帮助的。除了深邃的理论探讨和认真的推导分析外,本书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新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总结评析了从古至今国内外有关生产力问题的各种观点,广泛地吸收了前人的理论成果,科学地构建了作者自己的理论体系。本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它指导下,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张菊荣在2008年第6期《中国天主教》上发表文章《天主教的社会思想与福传》。文章认为,天主教的社会思想是建立在天主教的神哲学和伦理学之上,在关注社会、直面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与政治、经济、文化及民  相似文献   

17.
科学地理解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张一兵过去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的研究忽略了两点:一是关于人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问题;二是关于人类的自我解放、政治解放和最终全面解放──共产主义的问题。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相似文献   

18.
<正>濛濛晓雾初开,皓皓旭日方升。——《神曲·炼狱》第十七2017年11月,正当《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创刊20年纪念之际,浙江大学吴朝晖校长挥笔写下了题为《让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开源中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序言。这篇序言,不但具有丰富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是针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办刊理念、发展路径和未来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关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特点,唯一正确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方法论,这就是辨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这里涉及的问题背景有: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世界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美国入侵南斯拉夫政治危机问题;“知识经济”的宣传问题;信息产业革命问题;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作为参考的现在西方世界流行的主要观点:IMF、WTO的新自由主义观点,JohnHogen的《科学的终结》,Fukuyama的《历史的终结》,LeisterThorow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演变规律作了经典式表述(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然而西方学者(过去称“资产阶级学者”)对这一经典表述大多不予承认,苏联东欧国家和我国(过去称“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此的理解也有偏差。至于当今一些热衷于“超越传统的哲学思维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则不太关注甚至有些淡忘。鉴此,本文旨在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演变规律的理论仍然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