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8种帛书震动了世界学坛,其中《老子》甲、乙本更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一个人认为,抄在《老子》乙本卷前的四篇古佚书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老子》甲、乙本。帛书《老子》虽说是现存最古的本子,但未必就是最好的版本。而四篇古佚书在佚失了两千余年后,又被重新发现,使我们对于在汉初成为主导思潮的黄老之学的历史、内容、发展线索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黄老思潮在战国中后期之为显学的地位,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老子》的整理出版,对于《老子》一书文献和思想方面的研究,都是一个极大的贡献和推动。整理者韩巍先生已经对此进行了很深入的讨论,书末还附有《老子》九个重要版本的对比,极方便于读者。整理者根据内容和字体等因素综合判断,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的抄写年代“应主要在汉武帝后期,下限不晚于宣帝”。《老子》似乎略早一些,“《老子》的字体在这批竹书的各种文献中属于相对较早的一种,但仍然明显晚于银雀山汉简,估计其抄写年代有可能到武帝前期,但不太可能早到景帝。”①竹简《老子》分上下两篇,上篇称“老子上经”,下篇称“老子下经”,与帛书两本同中有异。帛书也分上下两篇,甲本无篇题,乙本的篇题是“德”和“道”。  相似文献   

3.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件用隶书抄写的《周易》,字迹整齐而秀丽,书写风格与帛书《老子》(乙本)、《相马经》、《五星占》相同,估计抄写者是同一个人。《五星占》记载行星天象,截止于汉文帝三年,所以,这件《周易》的抄写年代也应该在其前后。张政烺先生认为此卷抄写于汉文帝初年,约当公元前180—170年。帛书《周易》与现今通行本有很大的不同,对于继续深入研究《周易》提供了  相似文献   

4.
1992年,我曾发表《从马王堆帛书本看<系辞>与老子学派的关系》一文(见《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辑),文章的结论与陈鼓应先生关于《系辞》为道家作品的创见不谋而合。一年之后,廖名春先生又发表《论帛书<系辞>的学派性质》一文(刊于《哲学研究》1993年第7期),针对陈鼓应先生和我的一些见解提出尖锐的反对意见。细读廖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廖文”),觉得功力深厚,议论亦颇精致,极有利于推动关于帛书的研究与争鸣,然而廖文中的误会及疏漏之处也有不少。例如,廖文首句说陈鼓应先生和我都受“道家主干说”的支配,其实陈先生只是…  相似文献   

5.
帛书《黄帝四经》对《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帝四经》,初见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为其所著录二十七种“黄帝书”之一。至《隋书·经籍志》已不见著录,可能在汉魏六朝战乱中亡佚。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关于黄帝学说的古佚书四篇,唐兰先生、李学勤先生等考定为佚失的《黄帝四经》。帛书《黄帝四经》的发现,为研究战国秦汉时期颇活跃的黄帝学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派的思想学说,也可以看出它对于《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黄老帛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稷下黄老道家的思想,到了战国后期,有了进一步发展,它的代表作就是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乙本卷前四种古佚书,即:《经法》、《十六经》(注)、《称》、《道原》等,统称之为《黄老帛书》。《黄老帛书》是我们当今研究道家思想发展环节和探索汉初“黄老之治”的内容及其理论来源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出土后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但限于史料不足,人们的研究多带推测性,因而见仁见智,看法各异。这里仅就它的书名、成书年代、作者及其学术思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先秦道家黄老著作——《管子》中黄老学篇章(《心术》上、下和《白心》、《内业》四篇)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暂称《黄帝四经》)中的思想为主要材料,来分析道家黄老学的哲学体系的一般理论特点和思想实质,以及它对老子“道”的哲学体系的改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帝四经》对老子思想的吸收和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四经》是黄老之学的早期代表作。顾名思义,黄老之学是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结合,可是黄帝并无著作或学说传世,而老子则是实有其人其书,故此黄老之学乃是吸收、继承了老子思想并加进一些假托黄帝之名的新内容而形成的学说。但迄今为止,似乎分析《黄帝四经》对老子思想吸收和继承的文章还不多,最早研究《黄帝四经》的唐兰先生做了很多奠基性的工作。他在《马王维出土始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一文后,列表将《黄帝四经》同一些古籍中相同或相似的语言进行了对照,被对照的引文有《的冠子》、《管子》、《苟子》、《春秋繁露》…  相似文献   

9.
先秦道家研究的新方向──从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说起陈鼓应晚近,由于考古文献的出土,丰富了古代思想史,也改写了古代哲学史。出土的众多文献之中当属道家类古佚书最受瞩目。其他大批的医书、数术、方技、兵书也和道家思想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仅就明确的道家出...  相似文献   

10.
北大汉简《老子》的公布发行,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历史上曾出土过项羽妾冢本老子,傅奕的古本《老子》据说本于它,但今天已经不复见古简原貌。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弥足珍贵,可惜残损严重,而且有不少抄写错误。郭店楚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组是战国时代的本子,但是合起来的全文只有今本的三分之一①,如何看待还有不同意见。现在的北大本汉简《老子》,是目前所见最完整、最接近今传本《老子》的汉代古本。整理者韩巍已经根据各种重要的《老子》传本,对北大简《老子》做了相当认真的整理工作,并且仔细分析了北大简《老子》与几个重要的早期传本之间的关系,持论甚平,断语审慎,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北大汉简《老子》的出土,不仅有助于解决以往将郭店简、马王堆帛书与传世本《老子》对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点,而且对于《老子》的形成也很有参考价值。下面不揣浅陋,谈一点我们的浅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为基本资料。帛书字形不同于今体者,一律转写为今体。帛书中划分章节用的圆点,大都残缺,为了便于指明引文出处,仍然沿用今本章次。 帛书《老子》甲本、乙本都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韩非子·解老》所引《老子》原文顺序,正是这样。王弼注《老子》所用底本顺序,大概也是这样。 《德》篇在前,则《老子》首章是今本第三十八章。这个事实,有助于提醒我们重视此章本有的意义,就是它明确提出并初步解释了《老子》哲学的基本结构。此章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我曾发表《从马王堆帛书本看〈系辞〉与老子学派的关系》一文(见《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辑),文章的结论与陈鼓应先生关于《系辞》为道家作品的创见不谋而合。一年之后,廖名春先生又发表《论帛书〈系辞〉的学派性质》一文(刊于《哲学研究》1993年第7期),针对陈鼓应先生和我的一些见解提出尖锐的反对意见。细读廖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廖文”)、觉得功力深厚,议论亦颇精致,极有利于推动关于帛书的研究与争鸣,然而廖文中的误会及疏漏之处也有不少。例如,廖文首句说陈鼓应先生和我都受“道家主干说”的支配,  相似文献   

13.
通行本第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句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中分别写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和"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对此,有学者认为,帛书甲、乙本均为误写,《老子》原文当从通行本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帛书《老子》并非误写,乙本中的"争"字乃甲本中"静"字的假借,《老子》原文当如帛书甲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关于此一问题,新近发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以下简称北大《老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以北大《老子》为参考,并参照其他《老子》版本,对此句作出了新的探讨。通过对比与分析,文章认为,此句本应作"水善利万物而有争"。但因其在字面意义上似与《老子》思想相抵牾,在文本流传过程中,最终被改作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另外,通过考察《老子》第八章在文本流传过程中的变化,文章亦将《老子》文本的发展与演变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4.
先秦道家研究的新方向(续)──从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说起陈鼓应六、从出土文献重新评估黄老之学战国黄老学派的发展,向来为学界所忽略,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黄老派(稷下先生)的著作多已亡佚,而残存的作品亦被误判为伪书。近十年来,由于马王堆汉墓帛书的陆续公...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除余明光《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丁原明《黄老学论纲》等专著先后出版外,还发表了一批关于黄老学的重要论文。特别是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的创刊,更将黄老学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一、黄老学的产生和演变有关黄老学...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在以前成果的基础上,又取得了重大进展。除继吴光《黄老之学通论》、熊铁基《秦汉新道家略论稿》外,又先后出版了余明光《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丁原明《黄老学论纲》等专著。此外,还发表了一批关于黄老学的重要论文。特别是陈鼓应主编《...  相似文献   

17.
在道家主干论的支配下,王葆玹和陈鼓应先生先后就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系辞》,发表了新颖的意见。验之帛书《系辞》和帛书《易传》诸篇的内容,笔者认为他们夸大了帛书《系辞》同今本《系辞》的差异,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帛书《系辞》是儒家而决非道家的传本。下面,试从帛书《系辞》的祖本、帛书《易传》诸篇的内容、帛书《系辞》的思想构架、周秦至汉初易学的源流四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8.
内圣外王之道:《郭简·老子》的主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 (以下简称“《郭简·老子》”或“简本”)收存了郭店楚墓竹简 71支的图版和释文 ,共计 1 74 9字 ,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存简 39支 ,释文 1 0 87字 ,缺1 5字 ,损 1字 ,共计 1 1 0 3字 ;乙组存简 1 8支 ,释文 385字 ,缺 4 6字 ,损 3字 ,空 2字 ,共计 4 46字 ;丙组存简 1 4支 ,释文 2 6 7字 ,缺 1 9字 ,损 2字 ,共计 2 88字 ;《郭简·老子》甲、乙、丙三组释文的总和 (即 1 74 9字 )占传世王弼本《老子》 56 83字的 30 78% ,占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 546 7字的 31 99%。共包括王弼本 32章的内…  相似文献   

19.
《老子》正像军事哲学《孙子》那样,是当时政治哲学的另一座高峰,可惜先秦的历史文化条件及后来的思想文化专制主义早已使它变形失真。帛书《老子》(下简称帛本)证明今本错讹甚多,而楚简《老子》(简称简本)又证明连帛本也出现许多讹误。简、帛两本对于老子的研究大有解疑去讹、拨乱反正之功,为《老子》研究的突破提供了锐利武器。但是,从已出版帛本的注译看,框套今本者多,订正讹误者少;以古从今者众,用古正今者寡;谨慎保守有余,信古从真不足。对帛书老子的研究、开发、利用极为不够:第  相似文献   

20.
正《老子》一书是先秦道家思想最重要的著述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战国时期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开始,历代学者都热衷于对《老子》进行注释和研究。在历代《老子》注本中,北宋"蜀学"学者苏辙的《老子解》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注本,陈鼓应评价苏辙《老子解》说:"见解颇为精到,很受宋明以来学者的重视。"~1《老子解》成书于苏辙被贬谪筠州期间,修订于贬居海康期间,晚年又对此书有多次修改,最终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北宋时期三教合一思想盛行,苏辙的《老子解》以"复性"为主旨,援引儒佛二家思想,对老子思想作了别开生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