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公元420年宋朝建立,至公元589年陈亡于隋,在中国的南方先后经历了宋(420—478)、齐(479—501)、梁(502—556)、陈(557—589)四个朝代,史称南朝。以京都建康为中心的南朝佛教可以说是东晋贵族佛教的延续和发展,虽然朝代的变迁令人目不暇接,但历朝的统治者及庶民百姓大都崇信佛教,南  相似文献   

2.
杨文博 《法音》2021,(8):33-38
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兴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历经北凉、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数朝营建,现存洞窟792个,壁画45000平米,塑像2000余身。莫高窟第420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第三层,是隋代第二期的石窟,开凿时间约在开皇九年(589)至大业九年(613)略后的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3.
南朝(420—589年)的赋役制度比较复什,资料又缺乏,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不充分,还有较多的空白点。本文力图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南朝的赋役制度勾勒出一个初步的轮廓。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6,(11)
正众所周知,佛教大约六世纪初传入日本,即"公元522年,司马达等东渡来日,崇奉佛教;公元538年,百济圣明王送佛像、经论来日"为滥觞(参考东京学艺大学日本研究史编《日本史年表》)。当时,中国为南北朝时代,处于佛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六世纪末,即公元589年隋王朝统一了中国。其后,公元618年唐王朝宣告成立。当时,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时代,公  相似文献   

5.
东晋十六国时代,南北对峙,中国历史步入了大分裂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的北方,先后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民族所建立的二赵、三秦、四燕、五凉及夏、成(成汉)等十六国。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南方,晋元帝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直到晋恭帝元熙二年(420),东晋为刘宋所取代。这一时期,史称“东晋十六国”。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佛教兴起于北魏,之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兴兴衰衰。历史上北周武帝建德三年(674)、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的大灭法,五台山寺庙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只在唐武宗灭法时侥幸保存下边远小庙南禅寺。  相似文献   

7.
梁武帝统治述论许辉在东晋南朝270年(公元316—589)时间中,封建帝皇统治时间最长的要算梁武帝萧衍(502—549);在南朝政权更迭的开国帝皇中,比较有作为和具有特点的,也要算梁武帝。在梁武帝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时间内,南方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出...  相似文献   

8.
谢道韫(公元349-409年)生活的东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激烈变动的时期.自东汉到魏晋,少数民族的内迁和政权的频繁更迭,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转型变革,"人口的大流动和民族关系的大变化带动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交流.  相似文献   

9.
释智(公元538—598年)。(依照传统的说法,智的生卒年代为公元538—597年。杨曾文先生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推算智卒时隋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应为西历598年1月7日。参见杨曾文《关于中日天台宗的几个问题》一文,载《东南文化》1994年第2期。),史称天台智者大师,是中国陈、隋之际的著名佛教领袖和佛学思想家,被天台宗人尊为四祖(天台宗高推龙树为初祖,以慧文、慧思为二祖、三祖。)实则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真正创始人。 在创立天台宗的过程中,智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气势恢宏的佛学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佛教心性论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知道,佛教的根本思想是讲成佛问题,众  相似文献   

10.
综观南北朝的道教,大体而言,南朝以吸收佛教为主,北朝以排斥佛教为主。自北魏的寇谦之(365—448),南朝的陆修静起,对佛教的态度各有不同,而同在因佛教教义日在发展,当有以改革道教。寇谦之结合崔浩,合儒道以排佛,陆修静创立三洞,已在庐山有以吸收慧远东林寺的仪规。(慧远于公元386定居庐山,陆修静于公元453入庐山)于明帝太始七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     
(541或581—682) 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及长,通百家之说,崇尚老庄,兼通佛典。年十八立志究医。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隐于太白山(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静帝(579—580)时,征为国子博士,不就。隋大业中(605—618)游蜀中峨眉。隋亡,隐  相似文献   

12.
东晋初年,后赵时期,先由天竺佛图澄,继以弥天释道安,将佛教传入山西境内。公元354年,道安在恒山立寺,遂有五台山附近楼烦的慧远、慧持兄弟二人往归出家,表明五台山地区已有佛法流布,而鲜有寺院建筑。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大同)。公元426年,魏太武帝夺取长安。公元413年灭夏,魏取关中。公元436年,魏灭北凉,取得凉州。至此,魏太武帝统一北方,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魏境内的长安,自前秦苻坚以来,就是名僧  相似文献   

13.
范缜字子真,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宋(公元420—478年)、齐(479—501年)、梁(502—556年)三朝之间,系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他约生于公元450年,约死于515年。他的著述颇不少,但绝大部分早已失传。现仅存有《神灭论》(《梁书》本传及《弘明》九》和《答曹思文难神灭论》(《弘明》九)等五篇论著,计共三千七百余字,均收录在严可均《全梁文》卷四五。  相似文献   

14.
六朝(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时期,是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发展的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等因素以外,还应该进一步探讨六朝政权实施的某些政策。  相似文献   

15.
卫元嵩是北周佛教史上一位极有影响的人物。他的以儒融佛思想汲取了东晋、南北朝三教融合思想的精髓,并为北周现实政教矛盾的缓解提供了理论指导,由此也成为北周灭佛前后三教论衡的核心议题之一。以儒融佛思想的内在缺陷,在佛教界的反驳中逐渐暴露出来,但北周灭佛并未因其理论缺陷而停止。以儒融佛思想作为佛教中国化的导向之一,隋唐时期仍然发挥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信仰方式及其内容两个方面,将公元二世纪末(东汉末年)至六世纪末(南北朝【420-589】前)的初期道教与主后30-100年的初期基督教比较,指出前者因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长生不朽为个体修炼的人生目标、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彼此共在(太平世界)为道教徒共同体的信念而具有现世性,后者因以承受超验的精神生命(上帝的灵)的永生同在为个体信仰的人生目标、以超验的上帝之国的期盼降临为基督徒共同体的教义信仰而具有超越性。  相似文献   

17.
<正>北朝佛教造像艺术受朝代更迭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从犍陀罗风格到中原风格的过渡,完成了佛教造像中国化的进程,并奠定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基础。北朝是指从北魏明元帝泰常五年(420)到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中国北部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诸代。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快速发展。尽管时间跨度只有150多年,但是由于经历了几次朝代更迭,以及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同时期的雕像艺术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建于公元857年的唐代佛教建筑佛光寺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唐代建筑之一。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五台山南台外围的佛光山中。据傅熹年先生介绍佛光寺是北魏以来的名刹,属于有寺额的正式寺院,是会昌灭法时拆除的四千六百余寺之一,现存寺殿是灭法后重建的。(张钦楠著《中国古代建筑师》126页)历史背景:佛光寺始创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年)。北魏皇室尊崇佛教,在开凿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同时又在五  相似文献   

19.
南明是明王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一些地方性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偏居一隅的南明永历王朝(1647—1662)与天主教关系最为密切。随着南明永历王朝败退到西南,广西、贵州、云南成为天主教在中国早期传播地区之一。南明王朝重臣瞿式耜、庞天寿、焦琏等均信仰天主教,传教士瞿纱微、卜弥格得到王室信任,因此天主教得以在南明政权统辖区域内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20.
佟洵 《中国道教》2004,(5):24-26
道教在东汉末年产生后,就开始在北京地区流传。当时该地区是太平道的传教区域。太平道的领袖是河北巨鹿人张角。《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当时北京地区属幽州,太平道影响到这里应当是没有疑问的。不过,由于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遭到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而很快失败,太平道也逐渐衰微直至最后销声匿迹,在北京地区没有留下什么影响。北魏(公元420—534年)统一北方后,统治阶级鲜卑族拓跋氏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消除汉人的反抗,便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