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文化与健康心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建构的关系。儒家文化与中国人的健康心理的交互建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心理问题躯体化,即文化心理与躯体症状的交互建构; 二是心理问题道德化,即文化心理与德行标准的交互建构; 三是心理问题生活化,即健康心理与伦理规范的交互建构。它们既是中国人健康心理与行为的典型表现特征,也是儒家文化与中国人的健康心理和行为交互建构的结果。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伦理健康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建构、协调发展的完整体系。中国心理健康服务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理论的建构特性和行动特征,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孔孟人格论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谦 《道德与文明》2004,(4):23-26,46
现代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与重建 ,离不开几千年中国文化的背景。“理想人格”的建构与“成人之道”的探索 ,始终是中国文化传统中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的核心内容 ,也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主题。孔孟的人格理论表现出对人自身的深切关注 ,对人的意义、价值的深入思考 ,对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和对崇高道德境界的不懈追求 ,其中不乏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道德唇齿相依,紧密联系。道德创伤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化的视域中,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谱系的重要组成,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意识,是社会主流价值的文化基础。儒家文化中的仁爱贵生、知行合一、重义贵和的思想与当下践踏生命、知行背离、盲目私利的道德现实构成了强烈冲突,引发了社会群体和个人的道德创伤。要寻求创伤的修复之道,须借鉴儒家文化中教化思想、身心智慧及忠恕之道,从认知、情感和韧性三个维度建构。  相似文献   

4.
建立在宗法血缘等级和农耕文明之上的、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伦理教化传统具有浓郁的道德理想主义质素 ,并成为我们现代性历程中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在走向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反思道德理想主义 ,又不陷入道德虚无主义 ;既不保守 ,也不激进 ;超越致用的思维 ,以辩证的心态来思考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伦理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种历史性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扬弃。传统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伦理的基本精神,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对孝文化进行历史的回眸,挖掘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价值,以当代语境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对其进行重塑,建构当代孝文化,必将会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伦理精神是一种客观精神,它体现为社会结构规范和个人自主道德追求之间的二元性,是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积淀。应当说,这是一个涉及到文化演进、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伦理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复杂的研究题域。中西方伦理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对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样式进行梳理,穿过思想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的层层迷雾,把握伦理精神的实质,从一种更高远的精神意趣和思想境界上透视人类道德实践和伦理思想理论在传统型态或当代型态的某个特殊表现上面临的那些基本问题。国内原有的西方伦理思想史著作通常注意到了对各个时期、各个…  相似文献   

7.
孝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范畴,是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中国人的精神标识。先秦儒家孝德思想是中国孝文化的源头,它发端于夏商,萌芽于西周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先秦儒家孝德思想内容丰富,养亲、敬亲、谏亲、安亲与丧祭等内容自成系统。这一思想系统在传统社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必须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当代价值作出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道德记忆是人类运用其记忆能力,对其自身的道德生活经历进行记忆刻写而形成的一种记忆形式。道德记忆的价值维度,不仅在于它让我们记住了自己曾经有过的道德生活经历,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建构人类道德生活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人类道德生活是由道德规范的强大生命力、道德文化传统、人类承担道德责任的事实等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类的道德记忆状况。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刻写道德记忆本身也是一种道德责任要求。它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严肃、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的过去。  相似文献   

9.
只有认真审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才能对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所理解。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中国现代社会何以可能"的思考始终是所谓"中国问题"的重心所在,而根植于传统伦理型文化的"中国经验"或"中国智慧"无疑又是解答这一问题的关键性理念。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的建构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尤其需要严肃对待孔子开启的儒家伦理传统并进行创造性转换,以求得民族精神的新生和社会的精神基础。这意味着,由反传统主义者所策划的持续一百多年的"文化内战"应该休战,"西方经验"无法成为医治"中国问题"的良方,重新接续中国道德传统,确立具有伦理关怀的新道统,以"中国经验"医治"中国问题",乃是建构优良社会伦理生活的最佳途径,这同时也有助于改造社会结构和推进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0.
研究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必须区分儒家文化的两种形态.否则,不仅无法保证大家在谈论同一个问题,而且也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实际上早已分化为两个虽有联系但却是明显不同的部分.一部分儒家文化,比如说,一部分儒家思想,由于本身的局限或外部条件的变化,早已退出了社会舞台和交往领域,而成了一种只有在儒家经典或文献记载中才能找到、而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历史陈迹.儒家文化的这部分内容,我们可称之为儒家文化的死形态或典籍形态.这种形态的儒家文化,我们应当加以研究、发掘和整理,并根据我们的判断,或加以弘扬,或加以批判.但它并不是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实际影响的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11.
孙天人 《天风》2006,(1):29-29
“传统”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和文化内涵的道德、礼仪、风俗、文艺等等。这对中国基督徒来说,又有“社会传统”与“教会传统”之分,而对“社会传统”,当代的基督徒应如何看待?对此,按面临的现实,应讨论的集中起来似乎是三个具体内容:一、“伦理道德”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以儒家的仁、义、礼、信,孝等为核心。据近来有媒体对几所高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从中知道了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分量,透露出他们对儒家的道德价值观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也没有一个认为是“过时东西”。对此,我们也不难知道,这与圣经和基督教全部教义在道德层面上的教训是一脉相承的。如  相似文献   

12.
论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唐凯麟正确地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方针,这是关系到能否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人类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文化自身的客观延续性和人(一定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13.
张玉霞 《管子学刊》2009,(3):110-114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伦理精神一直贯穿在中国的各种文化形式当中,所以,以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寄寓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兴亡与历史变迁的家庭伦理影视剧,其道德伦理、宗法伦理与政治功利相糅合的叙事主题,与文艺创作者潜意识中接受儒家文化伦理精神的影响密不可分。新时期以来,家庭伦理题材影视剧受到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共同青睐,呈现出日益繁盛的景象。编导们通过展现普通平民的生活形态,揭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道德冲突和文化冲突,挖掘普通人身上所蕴涵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生活观念,既展现了他们身上所闪现的人性光辉,也表达了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及传统文化的维护,是对失落了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现实危机的想象性救赎,是对现实文化怀旧心理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14.
<正>孔祥安先生主编的《儒家文化普及读本》丛书2016年12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分《儒家文化与公务员修养》《儒家文化与青少年成长》《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儒家文化与社区(乡村)文明》四个分册,分别从公务员的政治修养、青少年的人格养成、企业文化建设、社区(乡村)文明四个方面,就如何继承和弘扬儒家文化传统,提升人文素养、推进社会文明做了深入探讨和有益尝试,堪称一部儒家文化研究如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如何有效推进当代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社会道德践行机制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蕴含着现代道德建设的丰富营养,它能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提供一种道德文化资源。如何将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价值最大化,并建立优序良俗的社会秩序提供道德层面的基础,关涉到中国传统优秀道德在当代如何践行的问题。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现代传承需要稳定的道德规范践行机制。古代社会道德规范的践行机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道德合法性的论证说明机制;有教无类、立德树人的道德教育和考核机制;崇贤明、举孝廉的道德推举评价机制。古代社会的道德践行机制为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现代传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一个社会的进步,既需要经济的繁荣,也需要包括企业伦理在内的社会道德的同步发展。但目前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我国企业存在着的某些严重的伦理问题,如对社会责任的蔑视、对公平的践踏、对环境的污染、假冒伪劣等,使得许多人得出一叶障目的否定性评价———认为我国企业伦理乃“一地鸡毛”。朱金瑞教授的新著《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历史演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则从历史的视角通过探讨企业伦理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历史,记录和追寻中国企业伦理进步的足迹、发展的规律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该著以丰富的资料、宽阔的视野、深刻的理论分析,向我们展示了当代中国企业伦理演进的历史轨迹,不仅可以使我们重温共和国50多年经济建设的波澜壮阔,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倡导的中国革命道德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智力支撑,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探究当代中国企业伦理演进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是我国企业伦理学增加厚重感、历史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的客观需要。我在阅读这本著作后的感想可一言以蔽之:作者在企业伦理研究方面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该著是作者站在学术前沿进行创新性研究而形成...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伊斯兰教教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回族慈善公益传统有其悠久的历史和自身的特点,在慈善公益的大环境不断进步的当代社会,回族当代公益也面临着传统和现代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是个宏大的概念,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看,都不能在整体上得出儒家文化能够促进或者妨碍经济发展的结论,而应做具体的分析. 毋庸讳言,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构成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它的某些成分可以成为促进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经过近20多年的研讨,特别是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实践的探索,儒家文化的某些内容可以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助力,已经成为事实.现在的问题是,儒家文化要在当代中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力,就要有切实的契合点,即要有恰当的进路;否则,无论儒家文化有多少优良之处,无论人们对于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有多么强烈的共识,都无济于事.而要合理地解决这个进路问题,就应当从儒家文化社会功能的两面性人手,对其做切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构论与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9,41(6):557-564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股重要学术思潮。它认为知识不是一种科学发现,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知识的生产过程不是个体理性决定的,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过程,是社会协商和互动的结果。有关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活动的形式方面的知识都是一定文化历史条件的产物。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会有许多新的收获。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来看,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抽象,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理论先于经验观察,也高于经验观察,这种观点将理论建构置于经验工作之首,为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迈克尔·斯洛特是美国当代规范道德情感主义和德性伦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所创立的道德情感主义既不属于传统经验主义,也不属于传统理性主义,而是融合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并具有独立身份的情感哲学的一个分支,集中体现了西方传统道德情感主义在当代哲学语境中的创新性发展。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关键原因在于斯洛特给道德情感主义注入了"先天"成分。若无"先天",传统英国道德情感主义就不会在当代得到复兴,更不会在复兴过程中把自身理论建设推向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以"先天"为对象,本文分析了它的含意,并探讨了它对道德情感主义理论构建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