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经络学说,从其哲学渊源而言,主要有:"参天地",以"十二经水"悟人体之"十二经脉";援"六律",分别十二经脉之阴阳,与脏腑相配,纳入五行体系,而和中医固有理论体系深度融合;援"八肱""奇正",创建了"奇经八脉";顺"天时"而参悟经脉循环无端;"副天数"而有365穴;取象于"水",纳入五行体系,而有"五腧穴";"重效验",对经络理论作持续的修正和充实。经络、腧穴调控健病的原理是"气"平,即"大能量"平衡。  相似文献   

2.
人眼底视觉结构,酷似太极图。太极图是宇宙万物圆运动的象征,如天体中旋窝运动的旋窝星云图,一半大陆、一半海洋的地球,圆缺的月球等等。太极图不仅存在自然中,亦存在人体中,如在人体中五脏六腑气机升降,十二经及奇经八脉经络循环,营气卫气运动等,都是首尾相贯圆循环运动。人的视网膜中能分辨明暗的锥细胞与杆细胞也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反复研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认为中医理论中有脏腑经络之气互藏理论.分别从五行互藏理论、寸口脉的临床应用、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关系、各脏腑的功能发挥与脏腑经络之气的关系、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应用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脏腑经络之气是互藏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我们祖国医学理论的源泉出自于《灵枢》《素问》,这两部古圣医学经典,为轩辕黄帝和歧伯以问、答词著成。据书中各篇章的高深问答,可以证明黄帝与歧伯都是通天得道修炼之人,他们是通过修身炼性到达上乘功夫、窥透宇宙及人体,不仅对自身的阴阳、五行及十二经脉的循环了如指掌,而且对宇宙大自然之日、月、星辰、五运、六气等等运行规律亦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5.
一、传统数字表示色彩 以数字代表色彩在中国文化史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追溯其源,可在《易经》中的《九宫图》中找到例子.据史料记载,铜镜与藏历就是以数字代表方位、五行与色彩.如表1所示,表中正下数字"1"表示白色,正中数字"5"表示黄色,正上数字"9"表示紫色,正左数字"3"表示(碧)蓝色,正右数字"7"表示(赤)红色.  相似文献   

6.
十天干十二地支,本是古人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文字符号,就跟现在的1234……一样,  相似文献   

7.
郑玄爻辰说述评刘玉建一、爻辰说爻辰说是郑玄创立的一种新的解《易》体例。天辰说是指乾坤十二爻与十二辰(地支)的相配。由于十二辰又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爻纳辰亦即交纳月,故惠栋《易汉学》又称为“十二月爻辰”。“爻辰”一词见于郑玄《易》注、《易纬》注及其他经书...  相似文献   

8.
序阴阳五行说在《吕氏春秋》十二纪和《春秋繁露》就有明确记载,如名所示,是由阴阳概念与五行概念结合而成。如在十二纪里,随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消长而配合以五行。在《春秋繁露》里,用阴阳解释灾异,并以构成万事万物的五行加以补充说明。但是以往的研究证明,如溯本寻源,两者分别来自不同传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笔者先前曾把两者结合起来,以考察阴阳五行说产生的契机及与时令的历史关系。这里暂且不谈阴阳概念,先由五行说的起源说起。对阴阳五行思想起源加以学术反思,始自民国  相似文献   

9.
旬空何谓“旬空”?“旬空”是怎样出现的? 因为古人以十天干在上,十二地支在下相排列以记年、月、日,而十与十二的最大公约数是六十,所以六旬是这样排列的: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戌亥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子丑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因“天干”数为十,“地支”数为十二,故“天干”自甲至癸排完十日,地支却有二日落空,如前面甲子一旬十日中即有戌亥落空,甲戌一旬十日中,即有申酉落空,甲申十日中即有午未落空等,因为每一旬中便有二日落空,故前人便将此落空之日,称之谓“旬空”,为便于查找何日逢“旬空”,前人作一歌诀如下:  相似文献   

10.
"爻辰",是东汉易学家郑玄所倡的重要易学条例。"爻辰"说承西汉京房《易》例而立,以乾、坤两卦的十二爻,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相值配,并运用十二辰属相及其所值五行、方位、时令、二十八宿等各类物象解《易》,兼有诸多旁涉性的运用,其中,将"爻辰"与十二律吕相值配,乃接绪京房援《易》立律的思想,对后世的相关论说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两汉至魏晋隋唐时期音律理论发展、演变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对"爻辰"与十二律吕相值配的体系进行梳理、探析,探究其学说渊源,并揭示其思想文化的深沉意蕴。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以古代祭礼中动物内脏排列方位对应五方为基础,五脏与五行的配属模式是以脾属木,肺属火,心属土,肝属金,肾属水。汉代以后,五脏与五行的配属模式却发生了巨大转换,变为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后者的五脏五行配属模式在中医理论中被定型并被沿用至今。反而是先秦时期的五脏、五行配属模式渐为后人遗忘。两汉时期五脏、五行配属模式的转换,并非出于偶然,而是诸多因素造成的结果。其中包含着政治文化的影响、医疗实践的检验和解剖学的式微等历史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道教音乐养生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音乐蕴涵丰富的道文化.道教音乐的神是虚静柔和的韵,形是五音六律;神通于心,故韵可修心养性;形合于阴阳五行,故五音六律能调养五脏六腑而炼形养命.道教的性命双修,从传统医学而言是形神共养,从现代医学而言是心身并调.本文从道教的性命双修、传统医学的形神观及现代心身医学等多重角度探讨了道教音乐的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永为清朝杰出的经学家、天文学家、音韵学家。他终生潜心于教学与著述,为探索科学与实学做出了鲜明的表率。在易学上则比较注重对河图、洛书的阐发。江永主张河图、洛书衍生先、后天八卦。为论证自己的观点,江永运用了"河图中宫五、十"生成万物的思想。他认为河图之四方、八个数字皆由五、十所生成。只要我们让河图横列的乾九、兑四、离三、震八站立起来排列在左边,让河图纵列的巽二、坎七、艮六、坤一排列在右边,即可以得到先天八卦图。接着,把河图五行与八卦五行相对应,在河图五行方位中引入先天八卦五行,则后天八卦图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中医之争的核心是道、气、阴阳、五行理论的科学性问题。通过系统地梳理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渊源,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原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揭示出道、气、阴阳、五行的原始内涵。道为古代宇宙生成论,气为古代对宇宙中基本物质的认识,二者代表古人对自然的根本性观点。阴阳是对日月运动、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概括。五行最初为五季,为天文历法概念。道、气、阴阳、五行综合反映了古代天文和气候变化规律,具有扎实的古代自然科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中医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天地虚盈,阴阳相交,故天地有春夏秋冬之四季,日月有晦朔弦望之四候,而人,身有阴阳气血,体有五脏六腑。人的阴阳气血的盛衰随天地之阴阳交合的变化而变化;人的五脏之气的旺弱应春夏秋冬的交替而交替。何谓五脏之气?曰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那么,五行和四季、五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 五行思想的对应性 五行思想外延的应用扩展,造成了以五行为基准的多项对应系统,如五色、五气、五音、五时、五方、五味等系统;后来更进而从一般的自然现象含摄到人体的器官与心态上,乃有五脏、五体、五窍、五荣、五志之说,形成了中国生理学及医学的基础分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系统相互对应,乃是以  相似文献   

17.
邸永君 《中国宗教》2014,(11):52-53
所谓"生肖",是以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而成的纪年方法,也可专指此十二种动物。其起源于何时现在已难以细考。生肖不属于庙堂文化层面,一直大行于市井深巷、乡间郊野,其实是归类于民俗文化范畴。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大众文化,因而极具生命力。一从人类学视角观察,人类早期社会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两大阶段。在自然崇拜阶段,"万物有灵","众生皆神",世间的一切均有成为神灵而被人类膜拜敬畏的可能。而各方大小神灵尽管形象各异,本领不一,但都具有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道家学说中,"五行"是构成世间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五种元素不但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同时每种物质都能够通过一种颜色来表示。视觉传达文化起源于千年之前,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充实和变化。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在色彩运用方面更贴近大自然,这与五行学说有不可分割的关联。灵活运用五行所代表的颜色进行艺术创作,不但可以为设计师开启一扇崭新的灵感之门,还可以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五行学说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生肖属相。根据生肖属相发行的纪念邮票几乎尽人皆知,那是12种可爱的动物。但是,人们却很少知道自己的生肖护法神是谁。其实,中国民间的生肖文化与佛教文化有密切联系。据佛经记载,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本尊称作药师佛,他在成梯时发下了十二个誓愿,救众生之病源,治无名之瘤疾。药师佛手下有十二药叉神将,按昼夜十二时辰划分护守,与十_二生肖(以十二地支配以相应的动物名称)——~对应。十二药又依药师佛本尊十二大愿的神力.成为众生的护法神,扭转芙艺众生八万四千之烦恼,成就八万四千之菩提。与十二生肖相对…  相似文献   

20.
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整合过程中的主方位判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荣刚  张侃 《心理学报》2005,37(3):298-307
通过三个实验证明,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转化与整合过程中的主方位判断受拍摄方向和目标位置的影响。二者对主方位判断的作用模式不会随主方位判断任务的改变而改变,拍摄方向效表现为:朝北效应(匹配效应)和主方位效应,体现的是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整合过程中环境参照对主方位的影响;目标位置效应的认知加工时间模式可表示为:前-后轴<左-右轴<其他位置,体现的是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整合过程中自我参照对主方位的影响。本文以规范轴和规范方向为框架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