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是依据社会和个体的关系作出的一种道德分类。社会道德也称群体道德 ,指社会实际的道德状况。个体道德也称个人道德 ,指个人实际所具有的道德或品行。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 ;同时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社会道德是由每个人的个体道德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没有不包含个人、与个人道德不相关联的社会道德。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有机体中的一分子 ,没有脱离社会、与社会道德毫不相关的个体道德。现实生活中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许多问题 ,既有历史留给我们需要进一步解读的问题 ,…  相似文献   

2.
试论道德人格的类型本文立足于“道德人格与一定社会道德的关系”这一总体视角,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的不同层面将实有道德人格划分为一七大类型:1.逆反型。指漠视、拒绝甚至敌视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体系的个体道德人格。2.趋同型。指认同和信仰社会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道德判断发展与其道德观念影响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寇或 《心理科学》1998,21(3):268-269
本研究得到林崇格拉挂和章志光针挂的指导。1引言道德观念影响源主要指影响个体道德推理的权威。亨利认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只是探讨了个体的道德发展形式,注重的是个体如何进行道德推理。但实际上,个体的品德是对一定社会文化、规则、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反映,也就是说,个体做出道德抉择的依据决定了他的品德内容,而道德推理和抉择的依据集中反映在个体心目中的道德权威对其的影响上。不同的道德权威对个体构成不同的道德观念影响源,从而对个体品德内化过程产生通然不同的效果。所以,各种不同的道德权威影响源,而不是所谓…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社会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以及在这种行为规范下所形成的善恶评价、道德品质、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等。根据个体道德的形成过程,道德可划分为个性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三个层次。所谓道德素质,就是指创造个体在这些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道德的作用在于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践活动,从而调整社会关系。在创造领域就表现为指导创造实践活动,纠正不利于创造的行为,从而协调  相似文献   

5.
道德自律是一种高级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在个体人格上的典型表现,是个体对社会共同生活经验中的善恶观点的独立辨识与自我约束的统一.它的基础是道德需要的发生与发展.道德需要是个体需要,是道德个体承担道德使命的动机来源.而道德需要又是存在于价值运动个体化的全过程中.由于价值运动个体化在性质、水平、方向等方面受制于社会经济关系,这使得社会个体的道德需要不可能在社会规模上获得完全的一致性.其中,最典型的是两个相反方向的个体化现象: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相似文献   

6.
第二个时期是道德个性的形成期。这个时期大致从六 七岁到十三、四岁。 在这个时期,个体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适应性反应活动逐步过渡到随意的主动的活动。这表现在个体的行动从适应性转变成具备初步的独立性;个体行动的动机从不自觉到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从对物的关系的动机占主导地位变成对人的关系的动机占主导地位;个体对行动价值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激励     
道德激励既是一个伦理学基础理论问题,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实践课题。道德激励,是指激励主体在一定价值目标引导下,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去激发道德行为或抑止不道德行为发生的过程,包括道德正激励、道德负激励和道德反激励三个完整的向度。道德激励的主、客体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道德激励机制可分为个体心理反应机制和社会运行机制两个方面。道德激励具有道德价值引领功能、道德生态维护功能和道德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权利     
在道德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一种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道德义务的实质,即是社会和他人对个体的行为要求。但是,由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可能只是单向的义务关系,因此,有社会和他人对个人的行为要求,也必然有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要求,这种行为要求,属于道德范围的,便是道德权利。道德权利的客观基础便是社会和他人对个人利益应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试论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个体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H1N1的防控不仅是国家、政府、专门机构及专业人员的责任,同时也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个体责任缺失是甲型H1N1在我国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个体道德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中主体的原子化对个体道德责任的排斥、非理性社会心理对个体道德责任的冲击和公共卫生防疫体制中薄弱环节对个体道德责任的影响。基于道德责任产生的基础不同,不同的个体应该承担不同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敏感性是对情境的道德含意的领悟和解释能力,是道德行为产生过程中逻辑上的初始心理成分。道德敏感性与个体对情境的自动化加工及其伴随着的直觉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境的背景与特征,个体的角色卷入、道德图式以及人格特点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个体的道德敏感性。道德敏感性研究已在儿童早期发展、职业伦理以及测验方法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但其理论构建仍需进一步完善、深化,与教育干预密切相关的发展研究有待加强,研究方法也需拓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道德责任心的形成及其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德责任心是指个体在面临社会和道德问题时的参与意识和对困难的分担程度.它是由个体对与问题相关的道德规范的认知、情感及对行为的预期所决定的.责任心的水平是个体知、情、意、行及个性品质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责任心对道德性的各方面具有一种整合作用.作为品质动力系统的成份,责任心是一种具有一定抽象概括程度的道德动机.  相似文献   

12.
甲型H1N1的防控不仅是国家、政府、专门机构及专业人员的责任,同时也是每个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个体责任缺失是甲型H1N1在我国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个体道德责任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中主体的原子化对个体道德责任的排斥、非理性社会心理对个体道德责任的冲击和公共卫生防疫体制中薄弱环节对个体道德责任的影响.基于道德责任产生的基础不同,不同的个体应该承担不同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3.
德性是人之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多年来,作为个体认同形成和道德发展的汇聚之处,道德认同(moral identity)引领了广泛的研究.其中社会认知取向作为主流范式,为道德认同的理论和测量提供了深厚的基础.该范式之下,当前的道德认同研究的前沿主要包括道德认同与道德行为的关系、道德认同的形成与发展、道德认同与环境的关系等议题.展望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在道德认同的个体发展(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理论整合以及生态化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4.
社会团结是个体化理论关心的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乌尔里希﹒贝克的个体化理论中,利他个体主义是显示出团结迹象的伦理要素。有鉴于国内学界的相关讨论尚不多见,同时考虑到个体主义在中国语境内遭遇的意识形态曲解与文化误读,本文梳理并分析了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作为一种突破利他与利己之间二元对立关系的新伦理,利他个体主义所蕴含的"给予却不必牺牲自己"的原则为现代个体参与社会提供了积极的伦理环境,进而为个体化社会的团结指出了一种可能方向。强调公民自组织的亚政治是实践利他个体主义的空间及条件,由此表明了将个体道德与制度道德并置思考的重要性。贝克关于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及其社会条件的讨论,对于思考从传统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的中国个体如何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主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荣荣 《学海》2014,(2):106-111
社会团结是个体化理论关心的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乌尔里希﹒贝克的个体化理论中,利他个体主义是显示出团结迹象的伦理要素。有鉴于国内学界的相关讨论尚不多见,同时考虑到个体主义在中国语境内遭遇的意识形态曲解与文化误读,本文梳理并分析了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作为一种突破利他与利己之间二元对立关系的新伦理,利他个体主义所蕴含的"给予却不必牺牲自己"的原则为现代个体参与社会提供了积极的伦理环境,进而为个体化社会的团结指出了一种可能方向。强调公民自组织的亚政治是实践利他个体主义的空间及条件,由此表明了将个体道德与制度道德并置思考的重要性。贝克关于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及其社会条件的讨论,对于思考从传统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的中国个体如何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主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个体道德意识是个体内化外在道德关系而产生的主观活动,亦即道德个体的主体性精神现象。本文着重分析道德微观,道德心理,揭示个体道德意识的特殊本质、完整的心理机制和辩证发展过程。 个体总是从自己出发,从自我的道德利益、欲望、需要出发,使外在的行为符合内在的动机,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道德社会化几种理论进行简要评析的基础上,提出道德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认同道德规范、明晰道德关系、形成道德人格;实现道德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包括社会的道德教育和个体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葛桦  李萍 《道德与文明》2005,1(4):50-54
影响个体道德选择的因素很多,从社会这个宏观角度来看,影响个体道德选择的因素有: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和道德情境。通过对影响个体道德选择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提供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论记忆道德     
记忆伦理涉及记忆主体与处于一定的伦理关系和伦理共同体之中的人和物的关系问题,其核心要义是要求记忆主体记住所有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记忆道德反映人类在主观上和实践上对记忆伦理的体现程度。具体地说,它反映记忆伦理通过人类的道德思维、道德敏感性、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得到体现的实际情况。记忆道德可以区分为个体记忆道德和集体记忆道德。无论记忆道德是以个体还是集体的形式存在,它要求人类的记忆行为遵循三个普遍有效的道德原则,即公正原则、以实践作为检验记忆价值唯一标准的原则以及记忆建构责任与记忆传承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尤尼斯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尼斯等人关于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观强调青少年期的社会参与经验对其道德发展的持久影响,认为社会参与活动构成青少年公民同一性、政治和道德同一性发展的基础,而对人性和社会的尊重是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道德教育的使命就是让个体通过社会参与活动培养起这种尊重的品质。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观是对艾里克森和柯尔伯格理论的继承和超越,但有关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