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自尊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共情和道德推脱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自尊量表(SES)、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PTM)、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道德推脱问卷对6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尊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2)共情在自尊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间起中介作用;(3)道德推脱在自...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山西省659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深入探讨了同胞关系影响亲社会行为的路径,着重考察了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和共情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同胞关系对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道德推脱在同胞关系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共情可以显著调节同胞关系与道德推脱之间的关系,但是无法显著调节同胞关系和道德推脱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相比于高共情的青少年,同胞关系对低共情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水平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亲社会视频游戏接触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共情和道德认同在这一关系之中的中介作用,使用游戏接触经验问卷、人际反应指数量表、青少年道德自我认同问卷和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对777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亲社会视频游戏接触正向预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2)共情和道德认同在亲社会视频游戏接触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显著。具体表现为四条中介路径:一是共情的中介作用,二是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三是通过共情和道德认同的中介顺序在亲社会视频游戏接触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四是通过道德认同和共情的中介顺序在亲社会视频游戏接触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亲社会视频游戏接触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为合理引导青少年接触视频游戏和培养其道德情绪、认知及行为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冷酷无情特质与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探讨道德推脱和内疚是否在冷酷无情特质与欺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中介过程是否受班级氛围的调节,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以522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冷酷无情特质量表、道德推脱量表、中学生内疚感量表、学生感知班级氛围量表和欺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冷酷无情特质显著正向预测欺凌行为,道德推脱和内疚在该过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2)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降低冷酷无情特质对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通过提高内疚水平从而减少欺凌行为,亦可以抑制道德推脱对欺凌行为的诱发作用。这表明,冷酷无情特质是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风险因子,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干预高冷酷无情特质学生的道德认知以减少其欺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道德认同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和五因素正念度量表对5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道德认同的两个维度—道德认同内化和道德认同符号化均能正向预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2)共情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通过共情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正念减弱了道德认同符号化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增强了共情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特质愤怒、道德推脱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选取450名大学生,采用特质愤怒量表、道德推脱问卷和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产生作用,道德推脱起部分中介作用;(2)道德推脱在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高道德推脱水平下,特质愤怒能显著的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而在低道德推脱水平下,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分别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检验特质共情与状态共情 在这个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 结果发现:(1)情感温暖、信任鼓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专制、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2)特质共情在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经试验操纵的状态共情的中介效应与特质共情的中介效应同样显著。结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影响中职生的共情进而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累积生态风险与农村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与共情的调节作用。通过对845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农村初中生累积生态风险、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道德推脱在累积生态风险与农村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共情调节道德推脱在累积生态风险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相对于共情水平较高的农村初中生,中介效应在共情水平较低的农村初中生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冒犯者得到宽恕与否对其后续行为的影响,以及在该关系中内疚和共情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伤害事件回忆、情境性内疚测查、内疚和羞愧倾向量表和基本共情量表对南京市5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随着得到宽恕程度的提高,个体在之后善待被冒犯者的程度也随之提高;(2)情境性内疚在得到宽恕与否与后续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中介效应的直接、前、后路径均受到共情能力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对53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2)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在家庭功能和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幻想和个人忧伤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揭示了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为培养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道德推脱与大学生学术欺骗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道德推脱在移情、责任心、道德认同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道德推脱对学术欺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责任心、道德认同对道德推脱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道德推脱在移情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无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在责任心与学术欺骗行为、道德认同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均有完全中介作用。文章最后探讨了这一中介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攻击模型(GAM)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的视角下,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青少年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对69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探讨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推脱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心理虐待与忽视与青少年攻击行为和道德推脱均呈显著正相关,道德推脱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也呈显著正相关;(2)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在初中组中,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部分中介,而在高中组中为完全中介;(3)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道德推脱的调节作用不存在年龄差异,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男生组中,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在女生组中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兴超  杨继平 《心理科学》2013,36(4):904-909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5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采用潜变量调节效应模型的无约束估计方法研究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道德认同会对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道德认同会对道德推脱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2)在高道德认同水平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地减少,而在低道德认同水平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并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父母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370名初中生道德推脱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父母冲突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年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15、16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13、14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2)父母冲突会对初中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道德推脱在父母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756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道德判断在青少年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道德判断不会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道德判断可以显著地调节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2)道德判断在调节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较高的道德判断能力难以削弱道德推脱对男生攻击行为的正向影响,但可以明显地削弱道德推脱对女生攻击行为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从道德失调的观点出发探讨了目标取向、道德认同、道德推脱与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的关系.198名大学生运动员参加了本研究并完成了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问卷、道德推脱问卷、道德认同问卷和运动中的反社会行为问卷.分析发现,任务取向减少了大学生运动员的反社会行为,但是自我取向增加了他们的反社会行为;道德推脱在自我取向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且这一中介作用受到道德认同的调节,较低的道德认同增加了自我取向的运动员的道德推脱,并由此提高其反社会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7.
道德推脱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继平  王兴超 《心理学报》2012,44(8):1075-1085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756名初一至高三的青少年,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攻击行为与父母冲突、道德推脱、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女生; (2)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并且在15岁和19岁时产生明显的变化; (3) 青少年自身的道德推脱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过程受到青少年道德判断的调节, 即道德推脱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任俊  高肖肖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8):1224-1232
道德情绪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道德情绪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复合情绪, 主要包括厌恶、移情、内疚, 羞耻等。道德情绪影响下人类会产生某些典型行为, 这主要包括道德洁净行为和道德补偿行为。心理学研究道德情绪的实验范式很多, 主要有行为回忆范式、实物或图片刺激范式、情境设置范式等。有关道德情绪的未来研究主要应注重于探讨正性道德情绪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道德情绪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以及探讨道德情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