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象征价值是品牌赋予消费者的心理收益, 强化服务品牌的象征价值成为企业提升消费者心理满足感的重要途径。鉴于顾客间互动是现有消费心理研究中重要而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研究视角, 研究试图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 尝试综合运用访谈法和关键事件法, 构建顾客间互动与服务品牌象征价值的影响关系模型; 拟基于人际关系的三维需求理论, 深入挖掘顾客角色内外互动行为与象征价值之间的作用机制。未来的实证研究中拟运用实验和调研等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 以期为服务企业激发顾客的象征消费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天宇  王海洲 《学海》2023,(5):51-59+117
祭孔仪式是传统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仪式之一,其在新中国的复办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孔子诞辰故里游”。这一活动是曲阜县政府在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顶层设计引导下,挖掘自身特色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举措。曲阜县政府通过与孔子后裔、儒学学者和海内外客商的互动,将种种经济要素纳入祭孔仪式,显著提升了经济实绩,其党政官员也由此获得了晋升。本研究通过曲阜祭孔仪式复办的个案,揭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治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过程:中央确立的绩效合法性逻辑如何传导至基层,以及处于接点部位的县域政府如何通过诸如传统政治仪式的“现代化改编”等创新治理行为予以落实并得到积极反馈。  相似文献   

3.
在政党文化的构建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政治仪式的运用。政党文化借助政治仪式这一"介质"来实现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互动;而政治仪式又将从政治生态环境中所吸纳的积极性生态因子择机反馈给政党文化,推进政党文化自身的调适和变革。以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举办的抗日纪念仪式为例,政治仪式就在观念文化上承载着创新和发展、在行为文化上发挥着动员和指引、在心理文化上建构着记忆和精神、在形象文化上担负着展示和提升等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梅州香花仪式为个案,以仪式用具(纸扎)作为切入点,梳理纸扎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出现与演变,结合梅州香花仪式中纸扎在坛场内外的使用,进一步探讨宗教艺术象征与仪式功能的互动转换。  相似文献   

5.
王荣伟 《天风》2007,(13):43-43
2007年6月1日下午2时在上海奉贤区南桥镇育才学校召开“雏鹰展翅——农民工子弟健康教育启动仪式”,拉开了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为上海农民工子弟办实事的序幕。记者了解到,本次启动仪式由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具体实施,在政府、社会服务团体之间一起互动,共同关注农民工子弟健康和卫生普及教育问题,为流动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体现和谐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营销实践中不少品牌在微博上以拟人化形象与消费者互动,这种品牌拟人化手段已被广大企业和消费者接受。本研究使用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对杜蕾斯微博消费者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在微博上的品牌拟人化对线上消费者品牌投入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品牌拟人化对线上消费者品牌投入有促进作用,社会临场感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用户参与产品开发(user participation in product development,UPPD)成为企业创新战略的一部分时,如何向外围消费者(未参与产品开发的消费者)传递UPPD信息变得至关重要。基于“消费者心理感知”视角,本文梳理了UPPD通过外围消费者感知的企业、产品、品牌特征和企业关系两条路径影响他们消费行为的文献和理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UPPD标签和用户真正参与影响的差异,探究社会影响和品牌在UPPD对外围消费者行为影响中的作用,并考虑网络和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道教对于日月星辰的重视,体现在形形色色的道法、仪式之中,其中以存思术、斋醮仪式对日月星辰的运用为普遍。道教通过将星辰的天文本意与教理教义相融通,进而把星辰转换成为其信仰实践的重要支撑。对道教星辰信仰的考察,不仅要指出其星象学意涵,也要解读道教赋予其上的各种象征含义,这是我们理解道教天学思想与道法、仪式互动之关键。  相似文献   

9.
人类是一种追求仪式的物种,日常生活中处处可寻仪式的踪迹。仪式是指一系列正式的、具有可重复模式、表达价值和意义的行为活动,这些行为动作通常不具备直接的工具性目的。仪式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回忆法和情境任务法两类。情绪路径和认知路径是仪式形成的心理机制。基于五类理论视角——进化理论、具身认知理论、互动仪式链理论、学习理论和社会控制理论,仪式既给个体带来情绪抚慰、认知恢复与人际关系和谐,还给群体传递规范和文化。仪式的未来研究应澄清操作性定义、关注本土研究、明确双刃影响效应、丰富研究范式、探讨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0.
民主革命时期,入党宣誓仪式以政党文化的构建为切入点,使其与内外政治生态环境的变革产生互动。入党宣誓仪式与政党文化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一方面,入党宣誓仪式受包括政党文化在内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浸染,呈现出地位上的日益提升性、准入规则上的严格透明性、内容上的具体差异性、程式上的转换扬弃性、范围上的封闭排他性等特征;另一方面,入党宣誓仪式不是被动地适应于包括政党文化在内的文化环境的,它也会产生一种能动的变革和改造性力量,如从政党意识形态看,入党宣誓仪式发挥了承继和创新的功能价值;从政党行为方式看,它提供了引导和规范的功能价值;从政党心理取向看,它凸显了归属和承诺的功能价值;从政党外在形象看,它蕴含了形象提升和笃信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海量信息高速传播、数字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品牌媒介推广已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诉求。因此在互联网媒介中,用情感化互动体验式设计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成为众多设计师关注的焦点。以无印良品品牌设计为研究案例,利用人本线索法挖掘用户需求,以用户研究为主线,总结出一套线上线下多维度情感化互动体验式设计来提高品牌价值,拓展品牌推广模式,并在实例中验证。通过互动体验让品牌设计与用户需求无缝对接,使得品牌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品牌在视觉营销层面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在互联网媒介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在互联网媒介下品牌推广所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丧葬仪式是少数民族宗教伦理和社会建构的重要行为,将血缘、亲缘和地域社会网络关系联结起来,成为解读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传承和变迁的重要文化模式。勐宋哈尼族丧葬仪式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社会文化行为的具体实践,通过族群关系的互动,促进社会关系的整合和调适,最终形成哈尼族内部治丧活动的社会系统。论文从勐宋哈尼族的历史与文化生态的"场域"出发,详细记叙了其丧葬仪式的过程,尝试分析勐宋哈尼族丧葬仪式的宗教隐喻与社会建构,反思丧葬仪式的功能性价值。吉登斯的"脱域"理论强调的是建构更为广阔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而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象征隐喻、社会整合和习俗惯制的调适,使"脱域"机制的形成仍具有调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于文环  何琳  傅钰  刘涛 《心理学报》2023,(9):1542-1561
4项行为实验与1项脑成像实验一致证实,增加产品的传统文化载荷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地位的感知评价。赋予产品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能够激活消费者的社会认知脑区以及奖赏脑区,提升消费者的社会价值感知,进而影响其对产品品牌的地位感知评价。产品类型调节产品传统文化载荷对品牌地位的影响,传统文化载荷对品牌地位的赋能作用更适用于实用型产品,对享乐型产品品牌地位感知的影响并不明显。该研究发现拓展了文化营销的研究范畴,并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赋能品牌地位的认知神经机制,同时对实用型产品生产企业如何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品牌地位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幽默可以促进沟通效果,实践中许多企业运用幽默来回应消费者抱怨。然而既有文献对于幽默能否以及如何有效化解抱怨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则基于良性冲突理论与关系范式理论探究了企业幽默式抱怨回应策略对不同关系范式下消费者的影响。通过二手数据分析和实验法,本文发现:对于唤醒度较低的负面情感导致的消费者抱怨,企业幽默(相较于非幽默)的抱怨回应策略更有助于改善消费者品牌态度;而且,不同类型的幽默化回应作用不同,自强型幽默的抱怨回应对改善共有关系范式下消费者品牌态度更有效,自嘲型幽默的抱怨回应则有助于改善共有和交易关系范式下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幽默回应策略与关系范式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良性评价而作用于品牌态度。  相似文献   

15.
论企业伦理品牌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伦理品牌是企业伦理价值积淀、凝结形成的独特社会资本,是基于技术品牌、质量品牌、服务品牌、信誉品牌等形成的综合价值体系,也即是在伦理行为方面因广具社会声誉而形成的品牌.伦理品牌是企业品牌的基础,伦理品牌的塑造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塑造企业伦理品牌,是企业步入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塑造企业伦理品牌的方法包括培育企业的伦理精神,加强企业自身的伦理特色建设,勇肩企业的社会责任,重视公共活动的参与,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兴起,许多企业开始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提升品牌吸引力,获得消费者认可和喜爱.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企业责任形象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责任形象能够积极影响消费者响应,而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期关系方面.消费者企业认同是影响企业责任形象与消费者响应关系的重要中介变量.本文既丰富了从消费者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文献,又为企业运用社会责任战略获得消费者积极响应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产业在教育、健康等领域爆发增长,涌现出诸如人工智能教师、人工智能教练等新型服务形式。然而,相比于人类指导,人工智能指导(简称AI-coach)能否更有效地帮助消费者完成学习、健身等长期目标尚不清楚。本文基于目标管理的动态视角,结合AI-coach在操作性、反馈性和情感性方面的特点,深入探究并讨论AI-coach对消费者长期目标追求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围绕消费者目标追求的三个阶段展开:第一,在教练挑选阶段,探究目标设置(近期目标vs.远期目标)对消费者选择AI-coach(vs.人类教练)的影响。第二,在目标推进阶段,探究AI-coach(vs.人类教练)对不同技能水平(低vs.高)消费者的能力提升差异及其机制。第三,在业绩评价阶段,探究消费者对AI-coach (vs.人类教练)口碑评价的不对称性效应及其机制。本文将为优化AI-coach设计、促进消费者长期目标追求、实现AI赋能消费者福祉做出理论和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18.
道教和我国传统农业关系十分密切。这种关系也体现在道教仪式和农业的关系中:道教仪式具有明显的重农意识;道教仪式的举行、仪式中所供奉的神、所使用的供品和所消耗的粮食均与农业有关;仪式的不少行为具有仿农性质。仪式中的静、净观能培养农民的敬农意识;宗教仪式中的幻想成为农民追求技术进步和求善的外在动力。两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师教我国南方法师仪式及其背后相关的一整套民间信仰文化传统,涉及神灵、道坛、庙宇、传说故事、仪式戏剧和习俗等事项。学术界在这一领域已积累了大量翔实的个案,但至今仍缺乏综合性的研究。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这支广泛流行于南方的仪式传统,打通学界以往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研究。当把来自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众多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数据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时,会发现很多个案不易察觉的问题,如各地法师仪式传统内在的共同特征、仪式结构、历史发展演变规律,与其他信仰文化的互动,特别"指  相似文献   

20.
壮族道公的戒道仪式包含"唱经表演"和"秘法想象"两部分,前者的逻辑是人神交流,后者的逻辑是阴阳交合。通过把仪式中出现的神、人、物与道公的身体对应起来,把表演性的仪式行为想象为男女交合的行为,戒道仪式的外在表演的部分与存思内观的部分被勾连了起来。在对戒道的条件、戒道仪式前的准备、戒道仪式的过程及其秘法想象部分的描述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戒道仪式不仅是一个象征性的通过仪式,而且是对弟子,尤其是其身体的一个考验和转化的过程。戒道仪式既是一个从民到官的转变,又是一个从人到仙的转变,既是弟子通过诵经和接受考验而"考中状元、入朝为官"的过程,又是通过运作身体、交合阴阳、孕育生产而转化成为"道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