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量的认知科学研究表明, 词在阅读认知加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把词从文本中切分出来。有别于英文等拼音文字, 中文文本的词之间没有空格分隔。在没有空格辅助的条件下, 中文阅读者是如何进行词的切分呢?本文主要综述了近期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1)介绍了一些词作为整体进行加工的心理学证据; 2)报告了词切分的认知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一个中文词切分和识别的模型; 3)简要回顾了计算机科学中的词切分研究, 并指出了与心理学中词切分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4)提出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将可能促进中文词切分的认知机理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2.
近五年西方心理学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靳宇倡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11,34(4):1017-1023
摘要:以《心理学公报》、《心理学评论》和《心理学年度评论》三种心理学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从2005年到2009年发表的论文为基础,从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引用率等方面对国际心理学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探讨了心理学发展趋势,指出基础/实验心理、社会心理和健康心理领域的研究仍然是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但研究方法、技术发生了根本改变;认知、学习与记忆、决策与判断、情绪健康等主题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从而启发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应加强研究方法和统计的训练,关注研究的本土化,进行跨学科、多层次整合的研究以及拓展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3.
陈茗静  王永胜  赵冰洁  李馨  白学军 《心理学报》2022,54(10):1151-1166
基于E-Z读者模型和中文阅读的整合模型, 词切分和词汇识别是否属于交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存在争议。通过转换阅读方向来操纵文本熟悉性, 研究其在词切分和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中文文本熟悉性和词间空格促进作用之间的权衡。使用Eyelink 1000记录40名大学生在中文阅读中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词间空格对中文阅读的促进作用在阅读训练后消失, 表明中文阅读中文本熟悉性和词间空格的促进作用之间存在权衡。实验2操纵文本熟悉性和词频来探究文本熟悉性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文本熟悉性和词频在早期指标上的交互作用; 阅读训练和词频不存在交互作用, 表明文本熟悉性影响词汇识别的早期加工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中文阅读的词切分和词汇识别可能是顺序加工, 支持E-Z读者模型。  相似文献   

4.
责任心的多元内涵与结构及其理论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责任心研究, 在心理学不同领域有类似的对象、相近的内涵, 但又有不同的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 研究结果迥异。文章首先回顾了已有研究对责任心内涵和结构的探索, 试图从整体上把握责任心研究在各领域成果间的关联;其次, 对人格领域、道德领域和认知领域中与责任心相关的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 基于对责任三角模型优势和局限的分析, 并结合先前理论的启示, 尝试提出了一个更具综合性的责任心三侧面理论模型, 并探讨了该模型在理论上可能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理论创新离不开心理学研究对象扩展性探索,即心理学研究对象边界与范畴的延伸。从科学意义上,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可证实的心理现象,它是以本体论为前提预设,以可证实性研究方式,以实验方法为技术支持,体现的是研究者价值无涉的研究立场。心理学研究对象扩展性探索新视野在于心理学研究对象还具有主观性、价值性以及常识性水平,体现的是研究者价值涉入研究立场。从价值无涉到价值涉入转向不仅是心理学研究领域和研究视域的扩张,而且也是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换,引领和推动心理学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张振民   《心理科学进展》1987,5(1):44-49
心—脑—行为关系的探索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也是神经科学、神经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等等多种学科的交叉研究主题交会点、多种学科的交叉研究和边缘科学的形式、发展和所起作用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促进当代科学发展的潮流。然而在美国心理学界有部分学者在神经科学与生理心理学的学科交叉研究的进展中,却产生一种学术观点的分歧,他们在神经科学细胞分子水平高级实验技术的脑功能定位研究进展现实情况下感到:不少生理心理学者从心理学领域直插神经科学,忽视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传统,必定会干扰脑-行为关系的整体理论建设,回避概念的发展而集中精力于实验只能得到简单的结论,使脑和行为关系变得暗昧无知。本文对这种观点予以评逆,认为神经科学对脑——这一心理功能器官的微观结构探索是促进生理心理学科研究主题任务解决的积极因素,不致引起生理心理学学术本质上的“危机”,甚至是赋于生理心理学术思想发展活力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7,(1):206-216
主题模型是新近开发出来的研究方法,对于拓展数字人文的研究路径非常有价值。LDA是主题模型算法之一,将它运用到"德语文献档案"收录的1700-1800年间的文献,在归纳、分析文本的主题后,对主题模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判。主题模型的演算结果让我们对18世纪德意志精神世界有了更加立体的认知:18世纪的作者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异常积极,小说受追捧与公共领域的兴起密切相关,宗教启蒙是时代主题。这些结果表明,启蒙运动具备多重面相。在历史研究中需要将以主题模型为代表的远距离阅读与细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得到更具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主题模型作为一种文本挖掘的方法,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而这种进步需要人文学者与计算专家的通力合作。这也是数字人文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阎书昌  陈晶  张红梅 《心理学报》2012,44(11):1554-1562
周先庚在汉字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或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但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军事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至今未能获得心理学界的深入认识。周先庚自1943年末开始在国民党第五军中筹办军官心理测验所, 从事军官心理测验工作。自1945年4月开始与主题统觉测验创始人默里合作从事伞兵选拔心理测评工作。在开展军事心理学实践的过程中, 周先庚提出了“创造中国本位军事心理学”的主张。周先庚在与默里开展的军事心理学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周先庚将心理学知识用于抗日军官、伞兵的选拔上, 既体现了他的抗日精神, 也体现了他的实践精神、开创精神和中国本位精神。  相似文献   

9.
抑制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卫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1,24(4):458-461
认知研究领域对抑制这一隐喻的大量使用,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知觉和选择性注意,记忆和学习,以及行为控制等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尽管对抑制功能的考虑在心理学上已有一个世纪那么长久,但仅仅是在过去十余年,由于联结主义与计算模型代替原有的信息加工观或计算机模拟,对抑制的研究才取得了十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着重从发展和发展病理心理学的角度对该领域当前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0.
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学家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研究科学。不仅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所用的方法相去甚远,而且他们所关注的科学侧面也大相径庭。最终我们会看到,一方面有些哲学家试图对科学知识进行逻辑分析,另一方面有些社会学家坚持认为,知识的构造具有社会性。本文试图从一种综合性的观点出发看待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心理学和科学社会学。 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明确地或不明确地运用模型来探讨科学研究的不同方法间的关系。鉴于后面将要阐述的理由,我考虑的重点将放在科学心理学与科学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上。还原论模型要么坚持说社会学可以还原到心理学中更具解释性的基础领域,要么认为心理学可以还原到社会学。“补遗”模型不这样极端,按照这一模型,解释的主要任务可以由心理学或哲学或社会学来承担,余下的解释工作则需借助别的领域来完成。其他模型并未主张以某一学科为主,它们认为,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是在通过相互协作或相互竞争来解释科学本质的各个侧面,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这些领域各自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了作者及其团队近30年来在情感教学心理学领域的开拓和发展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概况,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研究者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领域中对情感的忽视以及心理领域中对情感研究的薄弱之现状,谈对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的起因;二是探索情感的分类、功能和发生机制,为情感教学心理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三是从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推进情感教学心理的一系列研究;四是从社会-心理的宏观层面和生理-心理的微观层面,拓展情感教学心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Shu-Chen Li  Martin L 《心理学报》2009,41(11):1102-1122
Paul B. Baltes于1981年在马普人类发展研究所成立的毕生发展心理研究中心已经使毕生发展心理学成为了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分支。2004年以来,中心已经将研究项目扩展到了发展行为神经科学。中心主要在三个主题上开展研究工作: (1) 研究作为成熟、学习和衰老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毕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中人类行为变化的规律: (2) 发展能够整合来自于自身机能、时间序列、以及行为和神经层面分析等领域实证证据的理论和方法体系。(3) 通过探索不同年龄可塑性上的差异寻找发展的机制。中心继续重点关注成人晚期和老年期, 这为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提供了独特的机遇。同时, 中心加强了对包括婴儿期和儿童早期在内的个体发展早期阶段的研究。本文报告了来自四项从行为和神经层面分析感觉和认知发展的研究的最新发现。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青少年研究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  唐丹  岳颂华 《心理科学》2003,26(3):529-530
“青少年”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工业革命对有技术劳动力需求和教育的结果。自从1904年G.S霍尔的两卷本巨著《青少年心理学》出版之后,青少年心理学便成为研究青少年的一个重要领域,一代又一代研究者对霍尔当时所提的问题、以及有关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相当广泛和深人的研究——这包括青春期问题、形式运算思维、同一性发展、代沟问题、家庭与同伴影响、学习过渡,以及少女怀孕、物质滥用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研究影响了众多相关的学术领域,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人类的健康、教育、宗教和司法等活动。本文旨在对近十余年该领域研究回顾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变迁,对西方青少年研究在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上的趋势作些概括。  相似文献   

14.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6,29(5):1278-1279
时间和人格都是心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时间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基本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时间与人格心理的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一书,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时间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综观全书,主要凸显四个方面特点:一、研究取向上强调中国化;二、研究过程上体现长期性;三、研究方法上注重多样性;四、研究成果上凸显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正《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月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反映心理学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刊登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文献综述和评论以及研究简报。《心理科学进展》是国内所有各大数据库的核心或来源期刊,包括: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地区高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认定,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CSSCI核心期刊[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通过关键事件访谈法和专家访谈法对14名心理学专业优秀导师以及博士生进行访谈,通过编码初步提取了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17项胜任特征。再根据上述胜任特征编制《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胜任特征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心理学专业导师、博士生以及硕士毕业生发放,最终建立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11项胜任特征模型。结果发现,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胜任特征模型包括:领悟能力、综合分析、坚持性、主动性、计划与组织、执行力、自我监控、道德与诚实、尽责性、团队合作和本领域的承诺。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争议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永   《心理科学进展》1991,9(1):10-15
几大人格主题的争议是当代(主要指八十年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理论思考的主要形式,它们涉及人格心理学的很多核心问题,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面貌,无论是理论领域还是具体研究方面,均在不同程度上与之相关,故几大争议是了解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有效门径。  相似文献   

18.
结构方程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方平  熊端琴  蔡红 《心理科学》2001,24(4):406-408
近年来,在教育、社会及心理学等研究领域,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已成为重要的多变量分析方法,并日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旨在对SEM作简要概述,并讨论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标准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时间信息的加工一直是当代阅读心理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对时间信息表征的性质、维度特征、提取机制等问题存在诸多争论, 主要表现为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冲突。我们认为,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加工时间词以及低水平的更新情景模型阶段和通达与整合先前信息阶段, 强印象假设和场景理论争论的实质在于前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而后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二个阶段, 因此, 总是难以调和。本项目首先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将二者加以整合, 然后采用经典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的眼动研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表征性质、加工的维度特征、提取过程的激活与抑制特征等问题的探讨, 为本项目提出的时间信息加工的二阶段模型提供行为实验与眼动实验证据, 从而解决该领域中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长期争论。本项目的理论构想与研究技术对文本阅读其他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中的可重复性问题:从危机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重复性问题是当前科学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最近,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可重复性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引起了研究者的积极讨论与探索。通过对2008年发表的100项研究结果进行大规模重复实验,研究者发现,心理学研究的成功重复率约为39%,但该研究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不同的研究者对其结果的解读不尽相同。针对可重复性问题,研究者通过数据模拟、元分析以及调查等多种方法来分析和探索其原因,这些研究表明,可重复性问题本质上可能是发表的研究假阳性过高,可疑研究操作是假阳性过高的直接原因,而出版偏见和过度依赖虚无假设检验则是更加深层的原因。面对可重复性问题,研究者从统计方法和研究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法与实践正在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标准。然而,要解决可重复性问题,还需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多方参与,尤其是在政策上鼓励公开、透明和开放的研究取向,避免出版偏见。心理学研究者为解决可重复性问题做出的努力,不仅会加强心理学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其他学科解决可重复问题提供了借鉴,推动科学界可重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