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具身认知为人们解读“权力”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但以往多数研究强调语言层面上权力的概念表征,较少关注权力的社会具身效应。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权力具身认知研究的文献,从情境、文化因素、个体因素等方面分析权力具身效应的影响因素,并揭示身体经验影响权力认知和行为的心理机制和过程——模态启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应从社会具身效应的作用机制、多重心理机制、权力具身效应的神经机制、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武向慈  王恩国 《心理学报》2014,46(12):1871-1879
概念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具身认知理论认为, 在概念加工过程中, 个体会以具身模拟的形式对概念所暗含的空间方位信息进行理解。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抽象权力概念加工时的激活特点。实验首先要求被试对出现在屏幕中央的词进行权力高/低判断, 接着在屏幕的上方或者下方呈现一个字母(“m”或“n”), 要求被试对目标物进行按键反应。结果发现, 当权力词隐喻的空间特性与目标物出现的位置一致时诱发了一个更大的N1波幅, 不一致时诱发了一个更大的P3波幅。该结果提示, 抽象权力概念加工时会产生自动激活空间上-下意向图示, 对权力词的加工影响了随后字母位置的判断, 并将空间注意指向了与意向图示相一致的位置, 从时间加工进程看, 起始于早期的知觉识别并一直持续到晚期的高级认知加工阶段, 权力概念加工具有内隐性。  相似文献   

3.
王汉林  莫雷 《心理科学》2017,40(5):1054-1060
本研究考察在\"重量-重要性\"和\"重量-灵活性\"两种情境下重量具身效应的表现,进而探讨概念表征对具身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重量-重要性\"情境下,被试认为重鼠标的价格显著大于轻鼠标的价格,并且更容易将重鼠标与高价值货币,轻鼠标与低价值货币建立联系,表现为经典的\"重量-重要性\"具身效应;而在\"重量-灵活性\"情境下,被试认为重鼠标的价格显著小于轻鼠标的价格,并且鼠标重量与高低价值货币之间的联系并没有明显倾向性,重量具身效应出现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重量具身效应受概念表征的显著影响,该效应的表现不仅取决于对客体重量的经验,更取决于主体如何对重量感进行认知表征。。  相似文献   

4.
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spatial-tempor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 effect,STEARC)是指时间的心里表征具有空间特性。这种时空关联现象具有多方向性、多通道性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优势轴的差异性。影响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有阅读和书写习惯、语言、空间参考框架和情绪状态等。目前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有隐喻构念观、具身理论、命题符号理论和知觉符号理论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综合三条空间轴线,深入探讨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神经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手动作流畅性和情感材料呈现空间在不同利手者左右空间情感偏好中的关系,本研究将情绪Stroop范式和眼动测量相结合,通过反应速度和眼动数据将动作流畅性和空间情感注意偏向相分离,并考察其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右利手个体的反应速度存在优势手效应,不同利手者在使用左手时表现出对优势手同侧空间的内隐情感偏好,表明右利手个体的反应速度存在优势手流畅性的主导作用,手动作流畅性和内隐空间情感偏好的作用可以分离。  相似文献   

6.
以往研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回溯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主要存在5种假设,目前依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改进前人研究实验范式,采用包含内源性回溯线索的颜色回忆报告范式,进一步对这5种假设进行检验。在实验1中,我们调控了线索与探测阵列之间的时间间隔,发现不同时间间隔不影响无线索条件的行为表现,而在正常线索条件中被试的记忆精度以及能记住的项目数量均优于无线索条件;在实验2中,我们对回溯线索伴随的干扰刺激类型进行控制,结果显示,在不同条件下记忆精度不存在差别,但当回溯线索伴随干扰刺激呈现时,被试能记住的项目数量会被降低,降低程度受干扰刺激的类型调制;在实验3中,我们对伴随回溯线索的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进行控制,发现虽然回溯线索效应仍然存在,但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不会影响效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回溯线索的出现使得被试能够在决策加工前完成内部注意资源的再分配,从而避免了同时进行这两种认知加工与记忆表征维持本身竞争认知资源。本研究为认知阶段分离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对解决回溯线索效应产生机制的争议以及理解内部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Simon效应是指与反应要求无关的刺激位置和反应位置在同侧时, 个体反应更快更准确的现象。对于Simon效应的产生机制,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 在不同实验情境中获得的Simon效应有共同的产生机制。但是,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在刺激形式、排列方式、刺激—反应规则以及反应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 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Simon效应, 即视觉运动Simon效应和认知Simon效应。视觉运动Simon效应源于刺激位置自动激活其同侧反应所产生的影响, 认知Simon效应源于转译生成的编码间的相互干扰, 两者分别与背侧通路和腹侧通路的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8.
隐性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关键,在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隐性知识有内隐表征、主观经验和情境性等多种跨层属性,导致管理学、体育学等学科面临隐性知识转化与管理的难题。隐性知识本质上是具身性的,身体经验与情境的互动为个体在知识系统中归纳与形成隐性知识提供了基础。隐性知识的提取与应用机制为组织对隐性知识的转化与管理提供了桥梁,而隐性知识的具身机制是其提取与应用的依据。本文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结合多个学科的研究证据,对不同情境下的隐性知识提取与应用机制进行分析,旨在梳理出隐性知识的具身机制,并针对隐性知识的未来研究、转化与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寿欣  董立达  宫大志 《心理学报》2008,40(11):1149-1157
采用经典实验室研究范式,实验一探讨了前瞻记忆任务为知觉加工条件下,注意状态和前瞻记忆任务与进行中任务一致和不一致时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前瞻记忆成绩的影响,实验二探讨了前瞻记忆任务为语义加工条件下,注意状态和前瞻记忆任务与进行中任务一致和不一致时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前瞻记忆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前瞻记忆任务加工类型是语义加工和知觉加工两种条件下,场依存与场独立个体均发现了TAP效应的存在,而且场依存个体表现出更明显的TAP效应;(2)当前瞻记忆任务与进行中任务的加工类型不一致时,场独立个体的前瞻记忆成绩明显高于场依存个体,而在两类任务加工类型一致情况下,场独立与场依存个体的前瞻记忆成绩不存在明显差异;(3)在前瞻记忆任务是知觉加工时,分心对前瞻记忆成绩有明显不利的影响;而在前瞻记忆任务是语义加工时,只有当前瞻记忆任务与进行中任务加工类型不一致时,分心对前瞻记忆才有明显不利的影响,而且在分心条件下的TAP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丽  陈雪梅  王琦  李红 《心理学报》2012,44(10):1309-1317
目前SNARC效应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较少有研究考察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研究以127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奇偶判断任务、Go/No-go任务以及合作情境下的Go/No-go任务依次展开了三个研究,拟揭示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实验一要求被试双手完成奇偶判断任务,结果出现了经典的SNARC效应.实验二要求被试完成Go/No-go任务,并让被试单手(左手或右手)对奇数或偶数进行反应,结果SNARC效应没有出现,这表明认知主体的身体形式对SNARC效应产生了影响.实验三要求被试合作完成Go/No-go任务,该实验按照被试所坐的位置(左边和右边)和反应手(左手和右手),设计了四个条件,结果只有身体位置和反应手完全一致时出现了 SNARC 效应.以上结果一方面表明了具身认知观的合理性,另外一方面扩展了以往对SNARC效应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王瑞安  桑标 《心理科学》2012,35(5):1107-1112
摘 要:由于第一代认知科学存在着身心剥离的缺憾,具身化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主要特征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得到了来自神经科学领域的支持。随着研究的深入,具身学派提出,社会认知是否也应是具身的。现有研究发现具身性对个体评价、反应速度、言语理解、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不小的作用。但上述以身体模拟为主的证据仍不足以证明社会认知是具身的,具身学派还需解决诸如明确具身的定义、实验论证、明显区别于传统认知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传统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类似于计算机对抽象符号的加工和运算,这种观点支持了身心二元论。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具身认知运动却否定了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具身认知认为认知是身体与世界互动的结果,是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作用于世界而塑造出来的。认知是具身的,离不开身体的构造和感觉运动系统的作用。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支持了认知的具身特征,为认知的具身性提供了神经生物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the association of numbers and vertical space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numerical concepts. However, convincing evidence for an association of numbers and vertical bimanual responses is still lacking. The present study tests the vertical Spatio-Numerical-Association-of-Response-Codes (SNARC) effect in a number classification task by comparing anatomical hand-based and spatial associations. A mixed effects model of linear spatial-numerical associations revealed no evidence for a vertical but clear support for an anatomical SNARC effect. Only if the task requirements prevented participants from using a number-hand association due to frequently alternating hand-to-button assignments, number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vertical dimension. Taken together, the present findings question the importance of vertical associations for the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numerical magnitude as hypothesised by some embodied approaches to number cognition and suggest a preference for ego- over geocentric reference frames for the mapping of numbers onto space.  相似文献   

14.
    
The act of physically cleaning one’s hands may reduce the impact of past experiences, termed clean-slate effect. Cleaning was found to affect negative, neutral, and mildly positive states. We extend this influence to success, a self-serving state. We manipulated success vs. failure and measured changes in optimism (Experiment 1) or self-esteem (Experiment 2). Moreover, we examined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clean-slate effect. Experiment 1 indicates that the influence of performance on optimism diminishes if participants knew (compared to did not know) they were cleaning their hands. Experiment 2 indicates that the influence of performance on self-esteem diminishes if participants cleaned themselves (compared to an objec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lean-slate effect requires both awareness and self-reference of the cleaning act. Thus, the clean-slate effect seems to depend on both conscious inferences and automatic processes. A meta-analysis across the experiments confirms a moderate-sized clean-slate effect.  相似文献   

15.
具身的情绪:情绪研究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机隐喻的影响下,认知加工情绪理论成为现代情绪理论的主要支柱。计算机隐喻陷入困境后,具身认知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接纳,具身认知在情绪研究中的应用——具身的情绪可以解除情绪研究的传统局限,摆脱情绪非心即身的两难选择,从而开启了情绪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uthors observed the effect of informative and uninformative attentional cueing on visual search for targets that were defined by a simple feature or by conjunctions of features.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attentional cueing were tested in three experiments: peripheral informative cueing, peripheral uninformative cueing, and central informative cueing. Participants showed a greater effect of cueing in detecting a conjunction of features than in detecting unique features only when attention was oriented by either peripheral or central informative cueing. This differential cueing effect was not observed when attention was oriented by peripheral uninformative cueing.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voluntarily oriented attention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feature integration than automatically oriented attention does. The results also pose limits on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K. A. Briand's (1998) proposal regarding the role of automatically oriented attention in feature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7.
具身情绪是在近年来大热的具身认知领域影响下提出的便于研究情绪的理论,主要表现为情绪是由生理反应及情境等共同作用影响的; 而替代性创伤是用以描述心理工作者因长期接触创伤后患者对其进行危机干预,而出现类似的创伤反应和身心不良症状的概念。这两者在形成结构上存在相似之处。本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介绍,从具身的视角描述了替代性创伤的成因,最后结合实际对未来研究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刘思耘  周宗奎  李娜 《心理学报》2015,47(8):992-1003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高级概念认知和低级感知觉认知紧密关联, 且两者共享相同的神经系统。本研究设计了3个实验:实验1观察面部表情动词加工是否受面部情绪表达的影响, 结果发现网络使用经验多的被试在促进和抑制面部积极表情条件下对动词的反应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实验2探讨网络使用经验对肢体动作词汇加工的影响, 结果发现网络使用经验多的被试在动词?名词转换时没有产生显著认知损耗。实验3探讨两类被试对正常序列和随机序列图式动词加工是否有差异, 结果发现网络使用经验多的个体对随机序列和正常序列的回忆成绩并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从动词认知加工角度验证了高级认知与低级感知觉加工间的紧密联系, 揭示了网络行为与高级认知加工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