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个体认知过程中的情境因素已逐渐成为具身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众多的具身认知研究开始探究何种情境才能有效地启动具身效应。个体的身体感知或者身体动作的变化会对其知觉、情绪等高级心理过程产生无意识的具身效应,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显示大脑的运动皮层在这一系列的高级心理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具身社会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从认知神经机制的层面剖析身体动作如何影响个体对人与环境的理解和互动,以及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思考目前具身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指利用具体形象概念理解抽象概念。随着第二代认知革命的兴起,具身认知给道德心理学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具身道德的概念隐喻研究主要围绕空间维度、颜色维度、大小维度等角度展开。考虑到身体变量对道德概念理解的影响,未来具身道德角度的概念隐喻研究,应整合概念隐喻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采用更生态化的实验范式进一步探讨和验证道德概念隐喻的多种维度,并需对道德概念的隐喻研究作跨文化探索。  相似文献   

3.
具身认知作为一种新兴思潮,强调身体经验及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抽象概念及认知的作用。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出发,考察身体和道德认知加工的关系已成为现今道德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以往道德具身认知研究,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知觉符号理论、模拟感觉运动隐喻理论和进化理论四种道德具身认知理论,讨论并分析了现有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未来的研究可在多文化背景下进行,并依靠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具身认知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姚昭 《心理科学》2016,39(1):69-76
概念如何被表征是认知科学的热点问题,其中抽象概念如何表征是当前具身认知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与前期概念隐喻理论(强调意象图式)和知觉符号理论(强调情境内省信息)的观点不同,语义表征具身理论强调情绪经验信息在抽象概念表征和加工中的作用。具体而言,具体概念的表征主要来自感觉运动信息,而抽象概念的表征主要来自情绪经验信息和语言信息。研究证明,抽象概念的高情绪经验信息能够促进词汇的加工,且这一促进作用受词汇情绪效价的调节。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虑影响情绪经验信息发挥作用的因素,比如语言信息的丰富性、情绪唤醒或个体的情绪状态等。  相似文献   

5.
具身认知强调认知在本质上是具身的, 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的符号加工理论认为, 概念表征独立于主体的知觉运动系统并以抽象符号的形式储存于语言记忆中。概念表征的具身理论则认为, 概念表征与知觉运动系统具有共同的神经基础, 概念在本质上是主体经验客体时知觉与运动体验的神经记录, 而概念加工的基本形式则是身体经验的模拟与还原。关于该理论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加工引发的知觉动作变化、身体动作对概念加工的影响、抽象概念加工的具身特征等领域。今后的研究应关注符号加工理论与具身理论的整合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 共有65篇文献153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标准( N = 8659)。元分析结果显示, 道德概念具身隐喻的始源域与目标域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r = 0.34); 调节效应检验表明, 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受文化背景和隐喻维度的影响, 但不受隐喻映射方向、研究范式和感觉通道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 并且受文化背景和隐喻维度的调节, 具体而言, 东方文化背景下个体的道德概念具身隐喻更强, 道德概念与空间维度和大小维度的隐喻联结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认为,概念形成和语言理解等高级心理过程本质上是以感知觉和运动经验为基础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理解身体动作词激活了支配该部分肢体的感觉运动脑区。理解手部、脚部和面部动作词能够相应激活支配手部、脚部和面部的感觉运动脑区,体现出一种身体动作词语义理解激活的脑区与真实身体动作激活脑区的耦合效应。临床和经颅磁刺激研究结果表明,感觉运动皮层的激活与身体动作词语义处理具有因果性作用。未来研究应关注身体动作词语义理解的具身程度以及相关语言疗法在临床患者机能恢复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抽象概念表征的具身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象概念是否通过感知经验来表征以及如何被感知经验表征是具身认知面临的一大问题.在抽象概念表征是否具有感知经验基础的问题上,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抽象概念通过情境模拟或隐喻与感知经验发生联系.在抽象概念如何与感知经验表征发生联系的问题上,概念模拟理论强调情景或运动模拟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直接作用;概念隐喻理论则侧重具体经验或具体经验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共同结构关系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间接作用.未来研究应改变概念表征的稳定的心理实体观,从语言和抽象表征的关系、正常儿童和特殊群体的抽象概念表征差异入手,整合不同的具身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9.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隐喻反映了人类认知的重要特征:人类的抽象概念系统是以感知觉经验和具体概念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根据概念隐喻理论,主体可以以感知运动经验对抽象概念进行体验式表征与加工.大量研究证明,抽象概念的加工同对其进行隐喻化描述的身体经验具有关联.这些研究主要涉及空间隐喻、温度隐喻、洁净隐喻、触觉隐喻等.未来的研究应探讨多重隐喻对认知的影响、探索塑造隐喻映射单向作用与相互作用的因素,并关注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丁凤琴  孙逸舒 《心理科学》2020,(6):1327-1332
摘 要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与具身认知理论,身体净脏与道德概念存在隐喻联结;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并对道德判断产生一致性和补偿性效应;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中介因素有厌恶情绪和道德自我意象,调节因素有身体敏感性和道德敏感性;未来研究应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神经机制、情境性、指向性、干预机制、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赵岩  伍麟 《心理学探新》2019,(4):308-313
道德隐喻已成为道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具身认知相关理论的兴起,道德隐喻的具身研究逐渐展开。目前,具身道德隐喻的维度主要包括空间、温度、洁净、颜色、明暗、触觉、味觉、嗅觉等。具身道德隐喻的相关理论解释主要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具身认知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和架构理论。今后的具身道德隐喻应更多的探讨跨文化的差异性,丰富道德隐喻具身维度的内容以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要引入道德隐喻的影响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12.
概念加工深度影响道德概念水平方位隐喻联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6个实验探究了不同概念加工深度下道德概念与水平方位的隐喻联结。实验1采用迫选任务范式, 实验2、实验3和实验4均采用空间Stroop范式, 实验5和实验6均采用启动范式。结果发现:(1)在思维迫选中存在道德与左、不道德与右的隐喻联结; (2)在较深、中等概念加工深度下发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 在较浅概念加工深度下未发现这种效应; (3)在较浅概念加工深度下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均不存在, 即未在启动范式中发现隐喻联结。结果表明:道德概念与水平方位存在隐喻联结, 这种隐喻联结中左表征道德、右表征不道德, 并同时受到始源域和目标域加工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CiteSpace对空间隐喻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中国对于空间隐喻的研究始于1999年,经历了起步探索期、爆发期,现进入平稳深化期; 学科分布以语言学为主,文学与心理学为辅; 多数研究者更倾向单次独立研究而缺少持续与合作研究,仅构成一个作者群,另外也有一些小合作团队,只局限于两人合作,合作力量较弱; 各机构之间合作缺乏; 研究热点集中于空间隐喻、隐喻、认知、意象图式、空间、映射汉语、隐喻拓展等,近年来转向了概念隐喻、道德、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和具身认知,且具身认知持续至今; 空间隐喻研究主要围绕空间隐喻、认知语言学、意向图式、方位词、映射、隐喻、认知和具身认知这八个主题开展。由此可知,未来的研究中可扩展学科范围、加强各作者和各单位之间的合作、探索其他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感觉运动模拟理论属于概念隐喻理论范畴,是经典概念隐喻理论的最新发展。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认为概念隐喻的具身效应并不一定要建立在以往的经验之上,与感觉运动信息无关的抽象概念通过快速学习建立的隐喻也具有了具身效应,没有以往经验为基础的抽象概念也能引起感觉运动的模拟。除了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的主要观点之外,文章还介绍了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通过与经典概念隐喻理论的对比,提出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存在的优势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尹新雅  鲁中义 《心理科学》2015,(5):1081-1086
自从Lakoff和Johnson在《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一书中将认知科学划分为第一代认知科学与第二代认知科学以来,隐喻成为了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隐喻的构造基于我们的具身体验,基于我们的文化背景。隐喻的具身性与文化性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计算机隐喻为核心的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弊端日益凸显,强调感知体验为认知构建核心作为主流思想的第二代认知科学在近几年获得了迅速发展。语言作为人类联结自身体验和外界事物的桥梁,在个体认知框架建构中意义重大。而人类语言的隐喻认知能力是构成认知系统的核心要素,也是人类思维活动反映抽象概念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对语言的隐喻认知视角下人类认知框架建构机制的探讨,在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为将来研究提供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物理变量对心理变量尤其是道德会产生影响,而其机制通常是具身认知与隐喻语言两种。本研究意在通过软硬的具身感受以及软硬的隐喻式意义联系来探讨它对于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一通过操纵被试的软硬身体感受,发现感受到软的被试会比感受到硬的被试更倾向于作出义务论判断。而实验二通过启动被试的软硬语义联接,发现在启动了软的意义之后,对比与启动了硬的意义来说,被试体验到了更少的厌恶情绪,并对同样的道德错误表现得更宽容。这表明软与硬这对物理变量在具身认知与隐喻语言两种机制上都对道德判断起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莹  刘俊  张灿  王悦 《心理学探新》2019,(4):337-344
采用ERP技术考察不同性质隐喻加工的时间进程与神经机制。以词对方式呈现词源性隐喻、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被试进行语义相关判断任务。结果发现:从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到词源性隐喻,N400平均波幅呈阶梯状递减,引发性隐喻和词源性隐喻的P600平均波幅大于一般字面义。对于不同类型词对诱发的N400,大脑左半球没有显著差异,但右半球上引发性隐喻显著大于词源性隐喻和字面义词对。并且右半球P600平均波幅更大,但三种词对间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1)日常熟悉隐喻的理解更符合平行假说但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2)右半球是否参与以及参与程度与隐喻性质和加工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