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元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内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作为一种群际元知觉, 元刻板印象的内容和效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群际关系。近些年,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元刻板印象是影响群际关系的更加重要的变量。相对于刻板印象, 元刻板印象的激活更加复杂, 激活的元刻板印象会引发一系列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效应。未来研究应关注元刻板印象作用于群际关系的心理机制, 并进一步探讨通过元刻板印象改善群际关系的策略, 开展针对于我国不同群体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雯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6,29(3):740-743
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是指刻板印象激活后个体所产生的行为变化。本文介绍了西方关于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的两种主要机制,即刻板印象威胁理论和观念运动理论,并对两种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贺雯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8,31(3):759-761
元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内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这一社会认知领域中新的概念属于元知觉的范畴.社会认知心理学家发现元刻板印象是影响群体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成为国外社会认知领域研究中的新动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外有关元刻板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王祯  管健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9):1657-1668
积极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的积极特质的描述, 以往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消极刻板印象, 却忽略了对积极刻板印象尤其是其消极影响的探讨。基于此, 分别从种族、性别和年龄这三个方面详细梳理了积极刻板印象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并阐述了其产生的条件, 包括积极刻板印象的微妙激活和明显激活、积极刻板印象的准确表述和极端表述、积极刻板印象阐述者的内外群身份、呈现积极刻板印象的文化背景等。未来研究可从集体主义文化、研究领域和对象, 干预方法和消极刻板印象的积极影响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老化刻板印象是人们对老年人所持有的观念与预期,它能显著影响老化刻板印象持有者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和行为结果。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化刻板印象的机制、影响因素和中介变量方面。研究发现,老化刻板印象是通过内化形成的,刻板印象威胁理论和自我刻板化是解释老化刻板印象的两种作用机制。认知加工过程中的抑制能力、情境和文化差异是影响老化刻板印象的主要因素,而老化自我知觉和刻板期望则是老化刻板印象影响效果变量的中介因素。未来研究除了要继续探讨意识水平、情境因素、个体特征对老化刻板印象的影响以及老化刻板印象对不同年龄群体影响的特点以外,还应关注中介和干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兵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201-1206
Steele和Aronson (1995)最早提出刻板印象威胁的概念,指出这种威胁使个体担心自己会验证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民族刻板印象威胁表现为个体行为表现下降并影响民族交往.民族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主要机制是工作记忆受损和不认同.通过提供内群体榜样和进行非评价性测试,可以有效地减轻刻板印象威胁效应.未来研究要准确界定种族、族群和民族的概念,考察民族刻板印象威胁与性别刻板印象威胁的区别,研究不同民族的刻板印象威胁效应.  相似文献   

7.
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刻板印象威胁是个体经历的一种风险,处于该风险中的个体担心自己会验证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威胁会导致个体行为上的表现下降和心理上的分离与不认同。同时,刻板印象威胁效应也会受领域认同、群体认同和自我等因素的影响。心理机制方面,已由焦虑、唤醒等单一机制研究转向了多威胁线索加工模型、综合过程模型的探讨。研究发现,刻板印象威胁可以采用重塑任务与建立认同安全环境等手段进行应对。未来研究将集中于心理后果的研究、不同类型威胁的后继研究、现场研究及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行为和ERPs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沛  杨亚平  赵仑 《心理学报》2010,42(5):607-617
以刻板印象表征中的核心内容——刻板特质词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分类-确认范式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时间进程及其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性别范畴词"男"/"女"作为启动刺激,以性别刻板特质词作为靶子,特质词与范畴词构成一致和冲突两种情境,记录了34名被试(男女各半)对特质词与范畴词进行一致性判断时的行为反应和ERPs。结果发现:(1)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因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作用,被试的反应时要比刻板印象一致情境下更长;不同性别的被试均表现出性别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即内群体范畴词启动条件下反应时更短。(2)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早期ERP成分(P1、N170、N100、P2)没有影响,在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诱发了额-中区更显著的N400,该成分标志着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不同性别的被试均在内群体范畴词启动下诱发了波幅更大的P600。(3)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以及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均发生在知觉后阶段。  相似文献   

9.
管健  柴民权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842-1850
刻板印象威胁是指当个体或群体感知到情境中有关所属群体消极刻板印象存在时, 由于担心和焦虑反而会验证自己或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这一过程。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 消极刻板印象的存在会损害个体或群体在相关领域的表现。但新近研究在影响因素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议题, 如外溢效应、交互作用力和系统性等。在刻板印象威胁的应对和干预策略中也突破了以往的研究路线, 围绕认同融合与认同分离、否定策略的适用性、促进效应与窒息效应、角色榜样策略的矛盾性、认同转换策略和弱化群体边界的有效性以及群体互动改善效果等展开了新的讨论与纷争。通过对这些新议题和新讨论的梳理与阐释, 提出了未来研究可尝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刻板印象的激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甘肃人和内蒙古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加工任务来启动被试的刻板印象,探讨了甘肃人和内蒙古人的区域刻板印象以及区域刻板印象的启动方式,并与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区域刻板印象是普遍存在的,区域刻板印象的启动激活是自动的,不同加工方式对刻板印象的激活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Achievement gaps between social groups may result from stereotype threat effects but also from stereotype lift effects—the performance boost caused by the awareness that an outgroup is negatively stereotyped. We examined stereotype lift and threat effects in the motor domain and investigated their mediation by task involvement and self-confidence, measured by heart rate reactivity and self-reported indices. Males and females performed a balance task about which negative stereotypes about either males or females were given. No gender information was given in a control condition. Results showed no stereotype threat but a stereotype lift effect, participants performing significantly better after negative outgroup stereotypes were explicitly linked to performance on the balance task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condition. Concerning males, this effect was mediated by higher self-confidence and task involvemen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gender inequalities in the motor domai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Keller  Johannes 《Sex roles》2002,47(3-4):193-198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stereotype threat has consistently shown that a reduction of stereotype threat due to decreased salience of negative stereotypic expectations in testing situations results in a performance boost.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n experiment (n = 75 high school students) designed to test the impact of increased salience of negative stereotypic expectations on math performance. As expected, female participants in the condition of heightened salience of negative stereotypic expectations underperformed in comparison to their control group counterparts. Moreov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blatant stereotype threat resulted in increased self-handicapping tendencies in women, which in turn led to significantly impaired math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3.
张宝山  袁菲  徐靓鸽 《心理科学》2014,37(1):197-204
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产生主要受到情境线索、所在刻板印象威胁群体的集体表征及群体认同、信念和动机等个人特质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认同威胁模型为基础,针对影响刻板印象威胁效应产生的主要因素,分别从改善情境、改变认知图式和训练积极的内隐态度和动机等多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干预刻板印象威胁可能采用的策略,主要包括提供对困难的外归因、提供角色榜样、启动积极身份特征、提供多重社会身份信息、鼓励自我肯定、强调智力增长观、训练积极内隐态度及重塑任务环境等。在系统梳理各种干预策略的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王祯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2):276-285
刻板印象威胁即令污名群体的成员在消极刻板印象领域中表现下降的一种现象, 考察儿童性别刻板印象威胁能为从源头干预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提供可能。基于此, 从儿童性别刻板印象威胁的产生(产生条件和产生时间)、操纵、影响(对女孩的影响和对男孩的影响)及干预(多重身份、沙文主义、积极榜样和反刻板印象)进行论述。未来研究可以从地域文化、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和研究领域等方面继续拓展。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research reports the results of three studies showing that individuals with a fragile self‐concept in the domain of performance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stereotype threat effects. Specifically, women who explicitly described themselves as rather mathematical but whose implicit self‐concepts contradicted these claims were vulnerable to stereotype threat effects on mathematical performance. This effect was robust across three studies, independent of the subtleness or content of the stereotype threat manipulation. Additionally, it was shown that the effect was mediated by anxious worrying (Study 3).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自尊影响面孔吸引力刻板印象,然而由于能动性特质自我评价能够预测自尊,高自尊的个体拥有更高的能动性自我评价,因此自尊对面孔吸引力刻板印象的影响是否只体现在能动性特质维度上还未可知。60名女被试分别评价高、低吸引力女性目标在能动性和社群性人格特质维度上的符合程度。结果发现:能动性维度上,高自尊被试对高吸引力目标在积极特质形容词的符合程度评价显著高于低自尊被试,低自尊被试对低吸引力目标在积极特质形容词的符合程度评价显著高于高自尊被试;社群性维度上,高、低自尊被试均认为高吸引力目标与积极特质形容词更符合。研究结果表明,自尊对面孔吸引力刻板印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动性评价上;在社群性评价上,高、低自尊被试都表现出面孔吸引力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7.
王沛  吴薇 《心理科学》2017,40(1):136-144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自我效能感与认知风格在刻板印象激活效应(个体刻板印象的激活会影响个体随后的行为表现,使之符合所激活的刻板印象)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刻板印象的激活引发行为改变的内在心理机制。实验1采取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接着完成智力测试与自我效能感评价任务。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在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于智力测试成绩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实验2进一步纳入认知风格,首先对被试的握力进行前测,1周后再将被试随机分配到高耐力组和低耐力组进行再测。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在刻板印象激活引发的行为表现中依然起着中介作用。与此同时,虽然场依存的被试更易受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影响,而场独立的被试则不易受到这种情境的影响,但是认知风格未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的来源、理论假设和在美国与欧洲(个人主义文化)、东亚(集体主义文化)样本中的实证研究。SCM假设:(1)用热情和能力区分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2)对外群体的刻板印象是混合的;(3)高社会地位群体被刻板为具有高能力,竞争性群体被刻板为缺乏热情;(4)刻板印象中存在参照群体偏好和外群体贬抑。在比较和评价SCM与其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刻板印象内容研究进一步细化和扩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