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晚婚与不婚”“低生育率危机”的热议,女性择偶偏好问题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考察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的影响及母亲态度的调节作用。结果:(1)父亲在位会影响女儿择偶偏好,父亲在位水平越高,女儿越偏好与其父亲长相相似个体;(2)母亲态度在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母亲态度越积极,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影响的正向预测作用越显著。该研究对指导女性择偶偏好、提高婚育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争艳  赵冬艳  雷雳 《心理学报》2007,39(6):1063-1073
采用问卷法探讨了亲子间性话题沟通风格与青少年性行为、性态度的关系,并考查了亲子依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两个关于性别、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的多元方差分析表明:男生与女生在与父亲和母亲的性话题沟通开放性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与父亲和母亲性话题沟通的舒适感上有显著差异。男生与父亲的性话题沟通风格好于与母亲的,而女生与母亲的性话题沟通风格好于与父亲的。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以及青少年性别、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进一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青少年与父母性话题沟通开放性对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不赞同同伴性行为的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青少年与父母性话题沟通舒适感对不赞同同伴性行为的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依恋对性话题沟通和青少年的性行为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完全安全依恋的家庭相比,在与父母依恋都不安全的家庭中,青少年与父母性话题沟通的开放性对青少年的性行为有更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3.
以往研究指出,人际信任有其家庭根源。本研究以198个家庭中的青少年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投资博弈任务测量子女及其父母的信任水平,考察他们的信任水平的特点及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存在信任的代际传递现象。研究结果发现:(1)青少年男生的信任水平稍高于女生,父亲的信任水平高于母亲;(2)父亲和母亲的信任水平都不能预测女生的信任水平;但父亲信任水平能线性预测其儿子的信任;母亲与儿子的信任水平则呈倒U型曲线关系。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信任存在代际传递的现象,并揭示了父母角色及子女性别在信任代际传递中的调节作用,对于进一步理解信任在家庭内的传递过程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考察青少年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并探讨家庭人际关系、总体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对6城市的2341名中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家庭人际关系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亲子依恋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亲子冲突上,初一年级显著低于其它年级;在亲子依恋、父母亲密、父母冲突上,各年级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青少年的家庭人际关系可分为四类:和谐型、高亲子冲突型、高父母冲突型、双高冲突型,分别占30.6%,24.9%,24.4%,20.1%,不同类型的青少年在社会适应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3)总体家庭功能在父母冲突和青少年积极适应之间以及父母亲密和消极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亲子依恋与积极适应、父母亲密与积极适应、亲子依恋与消极适应、父母冲突与消极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整班随机抽样法选取兰州市两所普通中学的602名青少年及其父母,采用自编问卷探讨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结果表明:自编青少年亲子沟通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它可以分为青少年与父母沟通和父母与子女沟通两个方面.青少年与父母沟通方面,男生和初二学生与父母沟通较差,女生和其他年级学生与父母沟通较好;在父母与子女沟通方面,父母与女生,与初一、高一、高二学生沟通较好.相对父亲而言,母亲与子女沟通较好;这些差异表现在亲子沟通的不同维度.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北京市四所普通中学选取829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采取匿名的方式让被试报告与父亲和母亲在8个方面冲突的频率和强度,以及与父亲和母亲冲突的形式,冲突时的应对策略,以此探讨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结果发现;(1)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处于较低水平,发生冲突最多和最激烈的三个方面依次为学业、日常生活安排和做家务,而发生冲突最少和最弱的是隐私;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是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主要形式;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青少年使用最多的策略是回避,使用最少的策略是第三方干预;(2)除家庭成员关系外,青少年与母亲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均显著高于与父亲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3)女生与母亲在做家务方面的冲突频率和强度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与父亲在花钱方面的冲突频率显著多于女生;男生与父母的身体冲突显著多于女生,而女生与父母的情绪冲突显著多于男生;在应对策略的使用上,男生使用第三方干预策略的情况显著多于女生;(4)随年级升高,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呈倒U型曲线发展,初二年级处于顶峰;青少年使用协商、回避和干预策略的情况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653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母亲为被试,通过问卷法探讨了母亲男孩偏好和母子亲子沟通的关系,并考察子女性别在其中可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子女为非独生、流动儿童;受教育水平较低、家中有2个及以上孩子以及所测查的孩子排名第2及以上孩子的母亲具有较高水平的男孩偏好;(2)子女性别对于母亲男孩偏好和母子亲子沟通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对女生而言,亲子沟通随着母亲男孩偏好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对男生而言,母亲男孩偏好并不能显著预测亲子沟通。结果揭示了母亲男孩偏好对于母女亲子沟通的负面影响,提示了在强调男女平等的背景下,男孩偏好依旧值得重视并着力改善,特别是在孩子人格塑造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主要照料者的母亲更应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
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方晓义  董奇 《心理科学》1998,21(2):122-125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两所普通中学192名初一和初二学生为被试,通过学生对8个方面亲子冲突的评价,探讨初中生亲子冲突的特点。研究发现,(1)初中生早期的亲子冲突处于较低水平;(2)与母亲的冲突多于与父亲的冲突,女生尤其如此;(3)多数亲子冲突随年级而增加;(4)在多数冲突上,男生与父母的冲突多于女生;(5)亲子冲突最多的三个方面为日常生活安排、学业和家务,而冲突最少的为隐私。  相似文献   

9.
父母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欣  杜建政 《心理科学》2006,29(4):798-801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53名初二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内隐攻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男生和女生在父亲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和母亲干涉保护、惩罚严厉4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在内隐攻击性测验上,男生和女生没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内隐攻击性与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母亲的惩罚严厉等3个因子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理论依据,对500名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方法分析了在悲伤、害怕、生气三种情绪条件下,父亲、母亲的反应方式与高二男生、女生情绪调节方式之间的两种关系模型。模型比较结果显示,父、母反应方式对高二年级青少年情绪调节方式的预测作用小于高二年级青少年情绪调节方式对其父、母反应方式的预测作用,这一点在女生身上更为突出;高二年级青少年的情绪调节方式与其父母反应方式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性别差异;在不同情绪条件下,高二年级青少年的情绪调节方式对父母反应方式的预测关系表现出了一致性;父亲、母亲对高二学生消极情绪调节方式的反应也表现出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探讨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对父亲、母亲抚养压力的影响及夫妻亲密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儿童问题行为问卷、抚养压力量表和夫妻亲密量表对3164名学前儿童的父母进行测查。研究发现:(1)母亲抚养压力在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与父亲抚养压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夫妻亲密调节母亲抚养压力对父亲抚养压力的作用,夫妻亲密越高,母亲抚养压力对父亲抚养压力的预测作用越强,学前儿童问题行为通过母亲抚养压力对父亲抚养压力的间接作用也越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父母在亲子沟通上的差异 ,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家庭环境系统中各因素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 :( 1 )初中生的亲子沟通没有年级差异 ;初中生在与父亲的沟通内容上、与母亲的沟通时间和态度上存在性别差异。 ( 2 )父母教育水平对亲子沟通的直接影响很小 ,它主要通过对家庭结构的影响而对亲子沟通施加影响。父母与孩子长期形成的亲子关系质量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状况 ;家庭结构影响父亲与孩子的沟通 ,而很少影响孩子与母亲的沟通。 ( 3 )家庭功能对亲子沟通也具有影响力。其中 ,情感反应既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质量也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 ,总的家庭功能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质量 ,而不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 ( 4 )亲子沟通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3.
使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和教师评定的学校适应量表对503名小学儿童进行三次测查,考察父亲/母亲心理控制与儿童学校适应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和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随年龄增长,儿童学校适应越来越好,女生的学校适应好于男生,父母对儿童的心理控制逐渐减少;母亲对儿童的心理控制水平显著高于父亲,父亲对男生的心理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对女生的控制;(2)父亲/母亲心理控制均与儿童学校适应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同时性和继时性负相关;(3)潜变量交叉滞后分析的结果显示,父亲/母亲心理控制与儿童学校适应之间的动态关系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作用模式:母亲心理控制与儿童学校适应在T1、T2两个时间点上存在相互的负向预测作用,父亲心理控制与儿童学校适应之间则存在循环作用,即T1儿童学校适应显著负向预测T2父亲心理控制,T2父亲心理控制显著负向预测T3儿童学校适应。  相似文献   

14.
聋人高等教育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聋人大学生因其身体缺陷需要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本研究对250名聋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聋人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父亲提供给聋人女生的情感支持显著高于聋人男生;母亲提供给聋人女生的亲密感支持显著高于男生;教师提供给聋人男生的惩罚和冲突得分显著高于聋人女生;同性朋友提供给聋人女生的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和亲密感、价值增进四个维度及社会支持总水平得分显著高于聋人男生;异性朋友提供给聋人女生的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总水平均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5.
亲子三角关系指父母发生冲突时,子女主动或被动卷入其中而形成的不平衡的“父亲—子女—母亲”三角关系,通常包括代罪羔羊、亲职化和跨代联盟三大类型,与儿童青少年的内外化行为问题等密切关联。在有关亲子三角关系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是否具有性别一致性的问题上,既有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这可能与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和性别角色观念的变迁等因素有关。国内大陆在该领域的研究近乎为零。未来需通过开展本土研究,细化人口学变量和综合运用多种测量方法与指标,采用追踪设计等厘清该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家庭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的方法对53名中国4岁儿童在家庭自由游戏和拼图游戏小与父母的交往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在这些儿童7岁时任实验室里的行为抑制性进行了录像观察,从而考察了在家庭自然环境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以上家庭录像的两个情境中,随着年龄的变化,母亲的控制行为越多,儿童抑制倾向的发展速度越快,作抑制倾向发展得越慢;儿童顺从行为越多,儿童的非抑制倾向发展得越慢,抑制倾向发展得越快。父母之间的情感表达越亲密,父亲在身体上对儿童的积极情感越多,儿童的非抑制倾向发展得越快。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观察,考察了53名4岁儿童及其父母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的两个情境———自由游戏和完成拼图任务的智力游戏情境中儿童与其父母交往的行为特征和互动类型。结果发现:(1)在儿童4岁时,在家庭自由游戏情境中母亲的各种行为均显著多于父亲的各种行为,这表明在游戏过程中,母亲是儿童主要的交往对象。在拼图游戏情境中,除了父亲和母亲在商量和交流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之外,母亲的其他行为显著多于父亲的其他行为。儿童在这两个游戏情境中均表现出较多的顺从行为。(2)在自由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包括四种:父母交流-儿童不交流型、母亲高控-儿童顺从型、父亲控制-儿童不顺从型和母亲不交流-儿童交流型。拼图游戏情境中,亲子互动类型有四种:父母放任-儿童独立型、父母控制-儿童顺从型、母子交流型和父亲控制-儿童顺从型。  相似文献   

18.
宋璐李亮  李树茁 《心理科学》2016,39(5):1137-1143
本研究利用“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建立多水平Tobit模型分析老年人照料孙子女对农村家庭代际矛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照料孙子女与高水平代际矛盾相关,且高强度照料的影响更为明显。由于照料角色的性别差异,照料孙子女对老年父亲的代际矛盾有显著影响,而提供低强度照料对老年母亲没有影响。女儿与老年父母的代际矛盾水平低于儿子,且向女儿提供低强度孙子女照料显著降低了老年父亲的代际矛盾。上述结果支持了“角色负担”的理论解释,且性别偏好对家庭代际矛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中生孤独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和孤独感量表对监利县长江高中45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和相关分析。结果:①男生的孤独感高于女生。②高中生孤独感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除与父亲偏爱、母亲偏爱无明显相关外,与其余各项均呈正相关。③高中生孤独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显著。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高中生孤独感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的自主期望、对父母权威的态度与亲子冲突和亲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704名城乡高一和高三年青少年的问卷调查,探讨了高中阶段青少年-父母关系、青少年的行为自主期望和对父母权威的态度的特点,以及青少年—父母关系与青少年的行为自主期望和对父母权威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城乡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认同程度较高,而期望获得行为自主的年龄较晚;青少年的行为自主期望、对父母权威的态度与青少年—父母冲突与亲合在某些方面存在城乡、性别和年级差异;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认同程度越高,对与父母发生分歧的接受性越高,其与父母的关系越亲密;那些期望在较晚年龄获得行为自主的青少年,与父亲的冲突较多,但与母亲较亲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