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豆豆  胥彦  李超平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829-1846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和效标剖面元分析技术探讨中国情境下家长式领导与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收集与筛选, 共纳入139项研究400个效应值(N = 44605)。元分析结果发现:(1)仁慈领导、德行领导与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绩效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与反生产绩效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与之相反, 威权领导与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绩效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与反生产绩效显著正相关。(2)低威权领导剖面(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水平高)对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绩效的预测力最强, 高威权领导剖面(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水平低)对反生产绩效的预测力最强。(3)年龄能够调节家长式领导部分维度和绩效之间的关系强度, 性别对家长式领导分维度和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中国情境下家长式领导与个体绩效之间关系的“真相”。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系统探讨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获得46项研究和352个效应量,共包含23039名被试。元分析结果发现,儿童期创伤与共情存在显著负相关(r=-0.076)。儿童期创伤类型存在调节作用,躯体忽视(r=-0.095)与情感忽视(r=-0.128)均与共情显著负相关,而躯体虐待(r=0.005)、情感虐待(r=-0.051)和性虐待(r=-0.058)均与共情相关不显著。共情成分存在调节作用,在认知共情中,儿童期创伤与观点采择(r=-0.127)显著负相关,而与幻想(r=-0.044)相关不显著;在情感共情中,儿童期创伤与共情关注(r=-0.148)显著负相关,而与个人痛苦(r=0.153)显著正相关。本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不同类型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以及儿童期创伤在共情各成分上的效应,并提出了培养共情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183项实证研究, 采用元分析法综合考察了领导授权赋能与领导有效性的关系, 包括个体工作态度与绩效(145个样本, 50509名员工)、团队绩效(47个样本, 4856个团队)和组织绩效(9个样本, 1090家企业)。结果表明:领导授权赋能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 与离职倾向、倦怠&压力显著负相关, 与个体(团队)绩效及其各维度显著正相关, 与反生产行为显著负相关, 但与组织绩效的正向关系不显著。其中, 主观幸福感、团队绩效、团队任务绩效的样本文献可能存在出版偏倚, 其元分析结果很可能被高估。在东西方差异上, 领导授权赋能与个体(团队)绩效、个体(团队)任务绩效的相关性均属东亚样本更强、欧美样本更弱, 而与个体(团队)创新绩效、个体(团队)关系绩效之间无显著差异。然而, 团队创新绩效的欧美样本和团队关系绩效的东亚样本仅1份, 故其东西方比较结果可能存在不稳定及不可靠性。此外, 领导授权赋能的量表、数据类型显著调节了领导授权赋能与个体绩效的关系, 行业类型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为领导授权赋能与领导有效性的研究给出了新的阶段性定论。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通过文献搜索与检查获得了27项研究和42个独立效应量,共包含25911名被试。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元分析发现,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正性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r=0.47),与心理健康负性指标有显著的负相关(r=–0.38)。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群体类型和消极结果类型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减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个体情绪智力与工作场所绩效关系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华  王辉 《心理学报》2011,43(2):188-202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个体情绪智力与工作场所绩效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来源于75项研究的87个独立样本满足了元分析的标准(N=12882)。元分析结果发现, 整体上个体情绪智力与工作场所绩效有中等程度的相关(r=0.28); 情绪智力测量工具、绩效衡量标准、实证数据特点和文化差异等会调节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多种调节效应中, 中国文化背景下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强(r=0.37)。结果表明, 情绪智力能有效地预测工作绩效; 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强度受不同因素影响会发生小幅变化; 文化差异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影响最为明显。此结果提供了情绪智力预测工作绩效的精确估计, 并能为未来情绪智力研究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6.
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纳入了符合元分析标准的文献45篇,共51个独立样本,总样本量为27291。元分析结果表明: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r=0.505,p0.001),生活满意度(r=0.395,p0.001)和积极情感(r=0.325,p0.001)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情感(r=-0.195,p0.1)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受到性别和被试群体的调节,如性别能显著正向调节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生命意义能有效预测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黄崇蓉  胡瑜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7):1118-1132
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了组织内部水平信任、垂直信任和系统信任对创造力的影响。通过文献搜索纳入元分析的研究有85项, 共99个独立效应量。其中, 水平信任与创造力关系的元分析有41个独立样本, 垂直信任与创造力关系的元分析有34个独立样本, 系统信任与创造力关系的元分析有24个独立样本。元分析结果表明, 水平信任(r = 0.50)、垂直信任(r = 0.38)和系统信任(r = 0.48)与创造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水平信任、垂直信任、系统信任三者与创造力的关系受到信任测量工具的调节作用, 但是不受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的调节影响。  相似文献   

8.
内疚作为一种典型的道德情绪, 被认为具有亲社会作用, 但很多研究却发现内疚并不总能促进亲社会行为。为了明确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 分析造成结论分歧的可能原因,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了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状态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共有46篇文献92个独立样本纳入元分析(N = 17248)。元分析结果表明:(1)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亲社会行为类型的调节, 相比较捐赠、助人、环保行为等, 特质内疚与补偿之间的相关更强; (2)启动内疚状态能显著提升个体的亲社会行为, 但两者之间的关联呈较小的效应量, 亲社会行为对象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 感到内疚的个体更愿意对受害方做出亲社会行为; (3) p曲线(p-curve)分析发现, 两个元分析研究的p曲线均呈显著右偏态, 表明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状态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均存在真实的效应, 而不是出版偏倚或者p hacking导致。  相似文献   

9.
基于42篇文献的64项独立研究, 总样本量为22843人的数据, 对工作时间与工作绩效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1)工作时间与任务绩效、关系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 (2)国家类型的调节作用显著:相对于西方欧美国家, 工作时间与任务绩效、关系绩效的倒U型关系在中国更为显著; (3)产业类型的调节作用显著:相对于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 工作时间与任务绩效的倒U型关系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中更为显著; (4)年龄的调节作用显著:相对于高年龄水平, 工作时间与任务绩效的倒U型关系在低年龄水平群体中更为显著; (5)性别的调节作用显著:相对于低男性比例, 工作时间与关系绩效的倒U型关系在高男性比例群体中更为显著。结果不仅基于元分析厘清了工作时间与工作绩效的倒U型关系效应, 而且为劳动法中工时规定(例如周均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警示组织注意工作时间对工作绩效的“过犹不及”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53篇文献的55项独立研究、研究样本总人数达51750的数据,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元分析,并检验了文化和行业差异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幸福感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即具有“一致效应”,而非“矛盾效应”。(2)文化情境调节了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在高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下,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健康幸福感的正相关更强。(3)行业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医疗服务业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主观幸福感的正相关更强;但医疗服务业员工感知的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健康幸福感的正相关低于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启示学界重新认识和审视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元分析方法探讨反馈寻求行为(FSB)与个体绩效的关系以明确其能否改善个体绩效。共有62篇实证研究纳入元分析, 被试总人数达15141人。结果表明:反馈寻求行为与个体绩效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 = 0.329), 且与创新绩效的关系(r = 0.409)强于关系绩效(r = 0.302)和任务绩效(r = 0.258); 询问式反馈寻求行为(Inquiry FSB)与个体绩效及其分维度绩效的关系均强于监控式反馈寻求行为(Monitoring FSB)。文化背景和数据收集方式调节了反馈寻求行为与个体绩效的关系, 该关系在东亚文化背景下(r = 0.393)和截面同源数据中(r = 0.433)最强, 且在纵向配对数据中仍显著正相关(r = 0.154), 充分说明反馈寻求行为能改善个体绩效; 反馈寻求行为的测量工具、反馈源、非自评绩效的主客观性和被试类型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反馈寻求行为对个体绩效的预测提供了较精确的估计, 并为反馈寻求行为的后续研究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支持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工作压力量表、工作绩效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260名钢铁工人进行测查。并运用SPSS13.0和LISREL8.70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任务绩效维度上工龄的主效应显著;角色模糊维度上学历主效应显著。结论社会支持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搜索共获得了62项研究167个独立效应量(n=31975)。异质性检验发现,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比较合适;敏感性分析显示,逐步删除异质性较高研究,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亚组检验和元回归分析表明,感恩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受感恩测量工具、被试群体、文化背景的调节与影响。以上结果说明,感恩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更强,同时还要考虑感恩测量工具、被试群体和文化背景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卫旭华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7):1020-1031
以国内外113篇企业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领域的实证研究(254个效应值, 438880家企业)为样本, 采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元分析方法检验了企业平均薪酬水平、垂直薪酬差距和水平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离职等运营结果的影响。元分析结果显示, 平均薪酬水平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和绩效水平, 也会抑制企业内部的离职水平; 垂直和水平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主效应并不显著, 但其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离职水平。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检验表明, 国家地域因素调节了薪酬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即中国企业的平均薪酬水平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美国企业。研究结果对于企业的薪酬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员工跨界行为产生的影响、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 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和编码, 对50项员工跨界行为研究的52个独立样本(总样本量N = 14366)进行元分析, 结果表明: 员工跨界行为既会产生收益也需要付出代价, 收益表现为员工跨界行为提升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绩效和创新, 付出的代价表现为跨界行为引发角色压力。员工跨界行为与结果变量的关系受员工类型(知识型员工-非知识型员工)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的调节。工作态度在员工跨界行为和绩效、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但在跨界行为和压力与耗竭的关系中出现了遮掩效应。本元分析为员工跨界行为提供了综合而可靠的结论, 对未来员工跨界行为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虽然时间压力在工作场所中非常普遍且很重要,但尚未有研究提供关于时间压力如何影响员工绩效和行为结果的全面解释。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和编码,对78项研究的82个独立样本(总样本N=25056)进行了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时间压力与个体工作绩效、亲社会行为和主动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进一步地,本研究检验了文化差异、团队相依性和评价来源的调节效应。首先,在高权力距离、集体主义和长期导向背景下,时间压力与个体亲社会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低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和短期导向背景下,时间压力与个体主动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次,相对于低团队相依性而言,在高团队相依性情境中,时间压力与个体工作绩效、创新绩效以及亲社会行为之间呈现出更为积极的相关关系;最后,相对于他评的数据而言,时间压力与自评的工作绩效和员工行为之间呈现出更为积极的相关关系。本元分析为时间压力对个体工作结果的影响效果提供了综合而可靠的结论,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攻击行为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情感和心理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同伴侵害是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一个重要的预测因素。先前的一些研究已经考察了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但是尚不完全清楚调节效应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因此当前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检验效应量的可靠性和一系列调节效应。在系统地搜索了2020年10月之前发表的文献后, 当前元分析确定了40项研究, 包括25605名被试, 共计333个效应量。主效应检验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此外, 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同伴侵害变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身体侵害相比, 关系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更强。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也受到了地区的调节, 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亚洲地区比在南美洲地区更强。研究设计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 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在纵向研究中比在横向研究中更低。最后, 当前元分析的结果显示同伴侵害的报告者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与同伴报告的同伴侵害相比, 教师报告的同伴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较高。当前研究的结果指出, 在预防、控制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时应该注意同伴侵害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人的社会支持及其各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动检索、电脑检索和追溯检索得到18篇文献,采用元分析对文献再分析。结果(1)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P=0.405);(2)中国居民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高相关(r=0.413,P0.001);(3)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在心理测量中存在差异性(P=0.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主观支持维度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相似,都是对社会支持的主观体验,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的客观支持与支持利用维度则是现实中的支持,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没有显著性差异(P=0.613);(4)相比现实的社会支持,个体对于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更能增强其主观幸福感。结论中国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高程度相关,其中相比现实中的实际社会支持,个体对于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更能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杨安博  任真  陶晓春 《心理科学》2012,35(2):418-423
本研究探讨了依恋关系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性别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关系问卷(RQ)和工作绩效问卷三个研究工具,对110名不同职业和岗位员工的依恋模式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 倾注型被试在情境绩效上的得分显著得低于安全型被试和害怕型被试。2.依恋焦虑与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3.依恋焦虑可以正向预测情境绩效。4.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在情境绩效和任务绩效上有所不同,说明性别在依恋关系和工作绩效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22项实证研究(25个独立样本,79665个被试)为对象,综合使用元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以家庭投资模型和家庭压力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学业成就(r=0.32);(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测量方式的调节效应显著;(3)父母卷入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就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4)父母卷入的中介效应只存在于小学及以下群体,在中学群体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在小学和幼儿园阶段时父母卷入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业成就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