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韫黎  陆昌勤 《心理学报》2009,41(6):501-509
本研究旨在探讨挑战性-阻断性两类不同性质的压力源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重点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309名飞行签派员为研究对象,数据分析采用层级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现:⑴阻断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与离职倾向呈正相关,而挑战性压力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的正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⑵挑战性-阻断性压力与身心紧张都呈正相关;⑶一般自我效能感调节阻断性压力与身心紧张、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但对离职倾向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在面临阻断性压力时,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其身心健康水平、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而离职倾向没有明显差异;⑷一般自我效能感调节挑战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但对身心紧张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挑战性压力会提升其工作满意度,降低其离职倾向,而对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化自我表征理论并立足于中国文化情境,本研究探讨了教练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体传统性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跨层次结构方程模型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教练型领导可以有效预测员工的创新行为;(2)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教练型领导行为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3)个体传统性不仅正向调节教练型领导影响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教练型领导通过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影响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打开教练型领导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黑箱"并能够有效指导企业的变革与创新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资源的视角,在团队和个体两个层面探究了跨界行为分别对团队创造力和个体创造力的影响以及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采用多阶段-多来源的方式收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团队层面上,团队跨界行为会提高团队创造力, 但在个体层面上,员工跨界行为通过增加员工的角色压力对个体创造力产生不利影响。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调节了上述关系,相比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员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员工实施了跨界行为后更容易产生角色压力, 对个体创造力的负向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学业压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交互、中介效应,对463名军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发现:(1)军校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对学习投入预测力不显著,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2)军校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负向调节了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即随着学业压力的升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力逐渐减弱;(3)入世出世心理中的拼搏精神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军校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学校背景下要求、资源和投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对军校大学生的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永跃  张玲 《心理科学》2018,(1):118-124
摘 要 通过对350名知识型员工及其领导的配对问卷调查,探讨心理弹性对知识型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对心理安全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完全中介了心理弹性对创造力的影响;创造力自我效能感调节了心理安全感对创造力的正向作用;创造力自我效能感调节了心理安全感在心理弹性与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于长三角地区收集387份企业员工——上级的分时段配对样本,构建以进谏效能感为中介的员工进谏行为形成机制模型。结果发现,员工的个人权力感与其进谏行为成正相关,进谏效能感起中介作用,并受到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正向调节以及依赖型自我建构的负向调节。当个体拥有高水平的独立型自我建构或较低水平的依赖型自我建构时,进谏效能感对进谏行为的促进作用增强,并且员工的个人权力感通过进谏效能感对进谏行为的间接效应也增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个人-环境契合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223份员工数据,检验个人-组织契合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个人-组织契合显著正向预测员工创造力,个人-组织契合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员工创造力。(2)工作激情在个人-组织契合与员工创造力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3)工作激情的调节作用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实现,当工作激情较低时,个人-组织契合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对其员工创造力产生更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工作不安全感、创造力自我效能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浩  龙立荣 《心理学报》2011,43(8):929-940
采用问卷调查法, 以286对上级-下属配对数据为样本, 探讨了工作不安全感、创造力自我效能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创造力有倒U形的影响, 中等工作不安全感水平下员工的创造力最高; 创造力自我效能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工作不安全感与创造力自我效能的交互效应显著, 创造力自我效能越高, 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越小; 工作不安全感、创造力自我效能及其交互效应通过内在动机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员工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工作场所中员工创新的内驱力: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效能感在创新领域具体运用后,发展为创造力自我效能感, 是指个体对创造成功的信念。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教育领域。随着员工创新在组织创新中地位提升, 研究者发现, 对创新成功所抱有的信念是支撑员工将创新行为实施到底的重要内在力量, 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开始向组织领域拓展。文章对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组织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了影响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领导支持、工作的复杂度等;提炼了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员工创新的关系, 说明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无论是作为员工创新心理的一个维度, 还是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在个体创新机制中起中介或者调节作用, 均与员工创新紧密相关; 最后, 提出下一步的研究需要对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为管理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对46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感知校园氛围与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父母学业卷入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感知校园氛围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IGD;(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感知校园氛围与IGD关系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3)父母学业卷入对中介路径"感知校园氛围→学业自我效能感→IGD"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即相对于父母学业卷入水平低的初中生而言,这一间接效应对于父母学业卷入水平高的初中生更强。实践干预时,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或调整父母学业卷入程度来预防和控制青少年IGD。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对140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同伴侵害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Problematic online game use,POGU)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父母知情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后,同伴侵害仍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POGU;(2)同伴侵害不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POGU,还可以通过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间接预测青少年POGU;(3)父母知情显著调节同伴侵害影响青少年POGU的直接效应,较高的父母知情可以缓冲同伴侵害的负面效应;(4)父母知情显著调节中介模型的后半段(学业自我效能感→POGU),即低水平的父母知情放大了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POGU的风险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这一背景,从高情绪体验者——教师出发,挖掘出自我效能感这一优秀品质,发现教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且除了这种直接的影响外,还存在着间接的影响。根据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通过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推测出教师课程管理自我效能感是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机制。未来研究应关注以下两点:研究范围的拓展与研究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社会认知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两者的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尚不一致。当前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分析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并重点考察各调节变量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通过文献检索和筛查,最终符合元分析纳入标准的文献有117篇。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积极因素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心理健康消极因素呈显著负相关。此外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受自我效能感层级、社会发展和性别的调节;而年龄阶段仅调节了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积极因素的关系。以上结果说明,高自我效能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同时还要考虑年龄阶段、自我效能感层级、社会发展和性别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卢红旭  周帆  吴挺  严进  邵闫  刘艳彬 《心理学报》2019,51(12):1375-1385
以往研究普遍从建言行为的建设性意图特征出发, 探讨其关键前因、产生机制和情境因素, 但却较少关注建言行为的工具性目的。基于资源保存理论, 本研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工作压力影响员工建设型建言和防御型建言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某建筑企业386名员工进行两阶段调查, 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与防御型建言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与建设型建言存在负向相关关系, 自我损耗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另外, 领导开明性正向调节自我损耗和建设型建言的负向相关关系, 并正向调节工作压力通过自我损耗影响建设型建言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141篇文献的149项独立研究, 研究样本总人数达46261人的数据, 对挑战性-阻碍性二元压力及其亚组与员工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元分析, 并检验了文化差异(权力距离、长-短期导向、个人-集体主义)、数据来源以及数据收集时间点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1)挑战性压力及其亚组工作复杂性、任务冲突对员工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阻碍性压力对员工创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2)文化差异性(个人-集体主义)对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文化差异性(权力距离高低、长-短期导向、个人-集体主义)对阻碍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3)数据来源对二元工作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当员工创新数据来自自我评价时, 挑战性压力、阻碍性压力与员工创新关系的强度更强。(4)数据收集时间点仅对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横截面研究设计下, 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更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自我效能感与抑郁倾向的关系,并检验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对抑郁倾向关系上的中介效应。方法:随机选取350名大学生接受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测量。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抑郁与心理控制源中的内控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机遇和有势力的他人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内控性和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控制源中的内控性和机遇、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抑郁倾向。(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我效能感在内控性对抑郁倾向的作用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和机遇各自可以独立预测抑郁倾向。结论:自我效能感是内控性预测抑郁倾向的完全中介因素,自我效能感是机遇预测抑郁倾向的部分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412名大学生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神经质、尽责性与心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神经质与表达积极情绪效能、调节消极情绪效能、心盛呈负相关;(2)尽责性与表达积极情绪效能、调节消极情绪效能、心盛呈正相关;(3)表达积极情绪效能、调节消极情绪效能与心盛呈正相关;(4)神经质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盛,同时尽责性不仅直接影响心盛,还能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盛。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就业压力和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职业成熟度量表等对7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成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既能直接预测职业成熟度,也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职业成熟度;(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受到就业压力的调节,就业压力调节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社会心理功能。目前,已经就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抑郁、压力应对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此外,有研究表明,在不同文化中,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结构上略有差异,在功能上相似。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郑晓旭  陈娇  骆瑒  孟慧 《心理科学》2019,(2):350-357
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采用两时点追踪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了313份数据,探讨了员工的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社会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倦怠之间有着显著的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社会比较调节了社会自我效能感通过领导-成员交换关系预测工作倦怠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