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41对新婚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与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夫妻冲突和支持、依恋安全性和婚姻质量之间的相互机制进行探索。结果显示:(1)妻子的婚姻质量更受到问题解决情境中(而不是社会支持)夫妻的积极行为(而不是消极行为)的影响;丈夫的婚姻质量更受到社会支持情境(而不是问题解决)中夫妻的消极行为(而不是积极行为)的影响;(2)妻子的依恋安全性显著预测妻子的婚姻质量,但丈夫的依恋安全性不能显著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3)妻子的依恋安全性在丈夫和妻子的问题解决积极行为对妻子婚姻质量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丈夫的依恋安全性在夫妻问题解决、社会支持行为与丈夫婚姻质量的关系之间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社会支持观察研究范式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41对新婚夫妻进行提供支持、接收支持以及婚姻满意度测量,探讨提供支持与配偶接收支持之间关系的性别效应及婚姻满意度的情感覆盖效应.结果显示:①妻子提供的支持可以预测丈夫接收到的支持,但丈夫提供的支持不能预测妻子接收到的支持.②妻子接收到的支持与丈夫提供的支持之间的不一致受婚姻满意度的情感覆盖效应的调节,而丈夫则没有这种效应.结论:妻子在对丈夫的支持行为进行解码时,更多受到婚姻满意度的情感覆盖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室观察法,对106对夫妻在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任务中的互动行为进行录像并编码,探索丈夫和妻子互动类型的异同及其与婚姻质量的关系,旨在为新冠肺炎疫情后婚姻干预提供建议。研究发现:(1)丈夫和妻子的互动类型呈现跨情境上"量"的变化,跨性别上"质"的差异。(2)"温暖支持型"和"敌意-退缩型"的丈夫和妻子,自己及配偶的婚姻质量都分别稳定地的居于最好和最差的一组。在问题解决情境中,"传统内敛型"、"微敌意型"的丈夫,与"温暖支持型"一样,其妻子婚姻质量都处于最好的一组;但"微敌意型"的妻子,其丈夫婚姻质量处于最差的一组;"理智型"和"激烈型"的妻子,其丈夫婚姻质量得分都处于较高的一组。研究根据以上结果对新冠肺炎疫情后婚姻干预的"关键互动模式""关键领域""关键对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金凤  林森 《心理科学》2019,(2):372-378
目的:考察老年人的老化刻板印象对自身及配偶的死亡焦虑的影响。方法:145对老年夫妻完成老化印象量表和死亡焦虑量表,并运用行动者-对象互依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老化刻板印象和死亡焦虑在夫妻内部分别具有一致性;(2)老化刻板印象对自身死亡焦虑的行动者效应显著;(3)丈夫的积极老化刻板印象对妻子死亡焦虑的对象效应显著,妻子的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对丈夫死亡焦虑的对象效应显著。结论:老年人的老化刻板印象不仅影响自身而且影响配偶的死亡焦虑,但夫妻之间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APIM)的方法深入探讨夫妻的依恋风格、婚姻归因与自身及配偶感知到的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方便取样的方式在北京地区选取155对夫妻,采用Brennan等(1998)编制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Stander编制的婚姻归因量表(MAQ)和Spanier编制的婚姻质量问卷(DAS),要求夫妻双方分别报告其依恋风格、婚姻归因方式和感知到的婚姻质量。通过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夫妻对婚姻质量的总体知觉较为一致,但丈夫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妻子;(2)夫妻双方在回避依恋和焦虑依恋两个分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婚姻归因上,妻子比丈夫表现出了更多的消极归因;(3)妻子的消极依恋显著地负向预测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而丈夫的消极依恋对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4)在控制了丈夫、妻子的依恋风格、归因方式对其自身婚姻质量的主体效应之后,丈夫的依恋风格不能显著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但其归因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然而妻子的归因方式并不能显著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6.
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W_ICTs)是一种新兴的工作行为,指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使用通信工具处理工作。为帮助组织和个人从整体上了解W_ICTs对员工生活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管理,以278对配对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溢出?交叉效应视角探讨了 W_I C Ts 与双职工夫妻幸福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丈夫和妻子的W_I C Ts均可通过加剧个体的工作→家庭冲突、诱发夫妻之间的社会阻抑行为进而降低双方的幸福感,同时也可通过促进个体的工作→家庭增益、抑制夫妻之间的社会阻抑行为进而提升双方的幸福感;但整体而言,妻子的 W_ICTs会显著降低夫妻双方的幸福感,而丈夫的 W_ICTs不会显著影响夫妻双方的幸福感。研究提示,组织在进行 W_I C Ts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其对女性员工的负向影响;就员工个体而言,男性和女性均可通过加强与配偶的沟通,减少夫妻间的社会阻抑行为,进而预防 W_I C Ts 的不良影响,促进W_I C Ts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目标坚持性/灵活性量表和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对北京的258对老年夫妻进行问卷调查,基于行动者-对象互依性模型,探讨目标处理策略对老年夫妻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1)夫妻双方的目标处理策略和幸福感分别具有一致性;(2)目标坚持性和灵活性均对自身幸福感有积极效应;(3)丈夫目标坚持性对妻子幸福感有积极效应,但妻子目标坚持性对丈夫幸福感作用不显著;丈夫和妻子的目标灵活性均对配偶幸福感有积极效应;(4)对于丈夫的幸福感,目标灵活性的行动者效应和对象效应均强于目标坚持性;对于妻子的幸福感,目标坚持性和灵活性的行动者效应和对象效应差异均不显著。目标坚持性和目标灵活性对夫妻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澳门(118对)和东北地区(266对)夫妻进行研究,以检验两地夫妻沟通模式的差异,及其对婚姻满意度的主客体效应。结果发现:澳门夫妻双方回避沟通显著少于东北夫妻;两地夫妻报告的妻子要求/丈夫回避行为多于丈夫要求/妻子回避行为;建设性沟通对两地夫妻婚姻满意度正向预测力最强;要求/回避沟通只对澳门夫妻的婚姻满意度有负向预测力。两地妻子的建设性沟通都能显著正向预测丈夫的婚姻满意度,而只有东北地区丈夫的建设性沟通能正向预测妻子婚姻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FSSB)对双职工夫妻双方婚姻满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结合资源-获取-发展观和基于关系支持的积极发展模型,从夫妻互动(相互支持)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积极溢出-交叉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70对双职工夫妻配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FSSB与我国双职工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均正相关;(2)FSSB可通过增加员工的工作-家庭增益促进员工夫妻间相互支持的互惠效应,进而提升员工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3)夫妻双方所获得的FSSB均可通过促进丈夫的婚姻满意感进而提升妻子的婚姻满意感。本研究提示,增加FSSB能有效促进双职工夫妻间的相互支持、提升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  相似文献   

10.
选取北京389对夫妻,采用婚姻压力、婚姻质量、婚姻承诺和夫妻支持问卷,探讨了婚姻压力和婚姻质量、婚姻承诺和夫妻支持的现状,以及承诺和支持在压力对婚姻质量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丈夫的婚姻质量、婚姻承诺及提供信息支持的水平显著高于妻子。(2)婚姻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夫妻各自的婚姻质量,但只有妻子感知的婚姻压力能显著负向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3)婚姻承诺和夫妻支持的调节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即自身和配偶的承诺和支持水平,只能在妻子的婚姻压力对自身婚姻质量的预测中起到调节作用,而丈夫身上并未发现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11.
自我不确定感是指个体怀疑“自我”,并且对其看法不稳定而产生的内隐与外显的主观感受及反应.其研究方法主要有自我报告法与情境实验法.自DeCremer和Sedikides首先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自我不确定感对程序公正效应的调节作用后,研究者们通过将自我不确定感分解为情绪自我不确定、地位不确定和归属不确定以及探讨程序公正认知机制,不断扩展了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未来可以通过自我不确定感调节效应的本土化研究,自我不确定感特质与情境成分交互作用的探讨,自我不确定感与自我肯定、信息不确定感等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进一步深化此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虽然医疗行为存在多种风险与不确定性,但也不是所有的医疗行为都是不确定的。生活中经常有医方向患者承诺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形,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时在医方与患者之间就形成了包医合同关系。论述了包医合同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3.
西方心理学对禅定的功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定是一种精神训练的方法。近年来,禅定越来越成为西方心理学中的热点课题,尤其是对禅定的功效研究。本文总结了近十年西方心理学对于禅定功效的研究成果。认为西方心理学对于禅定的功效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心理功效、生理功效,以及临床功效的检验。大量的研究表明,禅定是一种有意义的科学现象,而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宗教现象。禅定在西方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中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成为心理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转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爱伦  周丽华 《心理科学》2002,25(6):664-667
实验1以汉字与英文字母为材料,考察了自由回忆中学习与测验之间不同时间间隔(Os与10s)条件下的成绩,发现了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的转换,且它不受材料意义的影响。实验2对首因向近因效应转换的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排除了由于两种时间间隔被试采用不同顺序的提取策略造成首因向近因转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胡林成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14,37(5):1084-1091
在数字自动加工研究中,已有研究的实验对象一般局限在小数量数字上,大数量数字加工中是否也存在自动激活现象尚未获得实验证据。本研究以大数量为研究对象,以Stroop效应和SNARC效应为自动加工的指标,实验一发现,无论是数字语义比较还是数字个数比较,都出现了典型的数字Stroop效应;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在大数量个数的比较任务中存在SNARC效应和顺序效应。由实验结果初步推断,在大数量加工中也存在无关维度数量信息的自动激活。  相似文献   

16.
Simon效应是指与反应要求无关的刺激位置和反应位置在同侧时, 个体反应更快更准确的现象。对于Simon效应的产生机制,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 在不同实验情境中获得的Simon效应有共同的产生机制。但是,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在刺激形式、排列方式、刺激—反应规则以及反应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 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Simon效应, 即视觉运动Simon效应和认知Simon效应。视觉运动Simon效应源于刺激位置自动激活其同侧反应所产生的影响, 认知Simon效应源于转译生成的编码间的相互干扰, 两者分别与背侧通路和腹侧通路的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海燕  陈俊  肖少北 《心理科学》2012,35(3):619-623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材料类型和颜色典型性对颜色-物体Stroop效应的影响。实验1,考查颜色-物体(图片)Stroop效应。结果颜色典型性差异显著,命名图片的颜色和图片的名称都产生显著的颜色-物体Stroop效应。实验2,考查颜色-物体(词语)Stroop效应。结果颜色典型性差异显著,命名词语的颜色产生颜色-物体Stroop效应,命名词语的名称未产生颜色-物体Stroop效应。结论,材料类型和颜色典型性影响颜色-物体Stroop效应。  相似文献   

18.
黄殷  寇彧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4):732-739
群体独特性影响群体认同,较高或较低的群体独特性都可能引发群际偏差,分别称为“反射式独特性假说”与“反应式独特性假说”.调节作用研究揭示,在较低群体认同或上位群体分类凸显时,群体独特性越高越易引发群际偏差;而在较高群体认同时,独特性越低越易引发群际偏差.动机作用的研究表明,在具有群际竞争目标时,这两种过程分别受工具性动机与认同性动机的驱动.情绪与认知的中介作用研究显示,在低独特性条件下,社会身份复杂性与焦虑情绪可起中介作用引发群际偏差.  相似文献   

19.
刘亚  王振宏 《心理科学》2011,34(4):806-812
摘 要 本研究通过位置判断任务、图-词干扰任务和色-词干扰任务来测量Stroop效应;通过表情面孔性别判断任务、情绪词汇判定任务和情绪图片颜色命名任务来测量情绪Stroop效应;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情绪Stroop效应与Stroop效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Stroop效应和情绪Stroop效应是显著的。(2)情绪Stroop效应与Stroop效应是两种相互独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我参照效应范式探讨老年人朋友参照效应的特点。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各36人参加实验1, 结果表明:(1)城乡老年人都表现出朋友参照效应; (2)与农村老年人相比, 城市老年人朋友参照效应指标显著高于自我参照效应指标。城市教育程度较高与教育程度较低老年人各36人参加实验2, 结果发现, 与城市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相比, 城市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朋友参照效应指标高于自我参照效应指标, 表明教育程度对朋友参照效应有显著影响。由此推断, 老年人会将朋友包含于自我图式之内, 并且教育程度会影响朋友在自我图式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