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芭蕾舞团的现代芭蕾舞剧<梦红楼>运用了德国戏剧家贝尔托·布莱希特"间离化"戏剧理论进行创作.<梦红楼>的间离化实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度的,不但从舞剧的结构、舞蹈的语汇,甚至从音乐舞美等多方面都体现这统一的创作思想.从现场的演出效果来看,这些间离化的手段的确起到了理想的效果,观众以一种疏离甚至惊异的态度看待着表演,他们看到的不是所熟悉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而是与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但又极具先锋色彩的,需要观众们积极思考、重新解读的<梦红楼>.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把中国戏曲称为中国古代戏剧.戏曲作为中国国粹,的确是符合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表演的戏剧定义,但与西方戏剧理论体系比较而言,中国戏曲的反戏剧性特征更为明显,尤其是明清传奇戏.传奇无论是在叙事策略还是在时空环境营造上,都有着与戏剧不相符的自我特色,虽不如西方话剧拥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却有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意境.研究明清传奇的反戏剧性,不仅能够加深大家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的了解,更能把传奇戏中的特色元素运用于话剧中.  相似文献   

3.
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从古代歌谣到四言诗、楚辞体、乐府诗、古代诗到唐代成熟的近代诗,一直延续到清代.同时,中国也是一个诗论的大国,从先秦的典籍谈论,到汉代的<毛诗序>,到魏晋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序>,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到明代叶燮的<原诗>,以至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诗论大著,都曾或论述过诗歌体裁的艺术特征,或论述过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或品评历代诗人的创作得失,构成中国诗论的大观,丰富多姿、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魏凤娥 《学海》2004,(4):149-152
问题的提出 <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代表作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巅峰之作,历来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从<哈>剧诞生至今的四百余年来,关于创作的作者之争、内容评析、主人公哈姆莱特形象的剖析等问题的论辩就从未停止过,褒贬毁誉,引申开掘,林林总总,见仁见智,正可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相似文献   

5.
曹洞颇 《美与时代》2005,(12):45-46
在<画论丛刊>和<中国古代画论类编>这两部丛书中,董其昌的同一段画论,由于编者所采用的版本不同,造成某些字句的意思完全相悖.从本文所考察的这同一段文字在两书中的差异看,<画论丛刊>所引用的版本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朱慧玲 《哲学动态》2005,(12):57-58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暨哲学学术创新研讨会于2005年9月25日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李景源,首都师范大学校长许祥源、副校长宫辉力,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赵敦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韩震以及首都师范大学两位学术前辈王锐生、孙长江等参加了会议.此外,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华文摘>、<求是>、<光明日报>、<教学与研究>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代表以及哲学系的全体师生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山东省汶上县人民政府联合,在汶上召开"第二届太子灵踪文化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宗教>杂志、<佛教文化>、<法音>杂志、<中国民族报>、凤凰网华人佛教和法门寺博物馆等20多位佛学专家和著名佛教文化传媒的记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黄心川、杨曾文等著名佛学专家.<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黄复年先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做了总结发言.  相似文献   

8.
林桂榛 《哲学动态》2008,4(4):71-74
"亲亲相隐"的是非问题是一个聚讼不已的古老话题.世纪初学界又出现一场关于"亲亲相隐"的集中讨论,围绕刘清平教授<美德还是腐败?>等文提出的儒家"亲亲相隐"主张与"腐败"之关系,<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复旦学报>等刊文近40篇.  相似文献   

9.
"陶伯特说"与"罗扬说":我们该采信哪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伯特说"认为马克思的<穆勒摘要>写于<44年手稿>笔记本Ⅲ之后,而"罗扬说"认为<穆勒摘要>写于(44年手稿>笔记本Ⅲ之前.本文对"陶伯特说"与"罗扬说"的论证过程进行了详细考察.结论是:"陶伯特说"既已成为MEGA2编委会所接受的文献学结论,理应成为中国学者进行马克思巴黎时期文本解读研究的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50年9月23日,中国基督教爱国人士吴耀宗等署名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后称<三自宣言>),宣告中国基督教要"自治"、"自养"、"自传",揭开了影响深远的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象形""会意"等造字思维乃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滥觞和原型,其对<周易>形成和发展具有内在而深刻影响:"书卦同源"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且"书"之发生在前,是为本源;<易>之经文是对卦爻象的意解,主要是运用会意思维的结果;<易传>之<象>主要倾向象形思维,<彖>为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12.
1982年1月,于光远在<百科知识>第1期上,发表了<唯灵论·心灵研究·超心理学·人体特异功能研究>的文章.于光远建议,把这些条目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有关卷中.  相似文献   

13.
受访学者简介:温克勤,男,汉族,1936年9月生,天津人,大学毕业,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所)所长、<道德与文明>主编、天津市伦理学会会长.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伦理思想史>(合作)、<伦理学简编>(主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概论>(主编)、<管理伦理学>(主编)、<干部道德教程>(主编)、<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华名人与治国>(主编)、<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主编,获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项目奖)等十几部著作;<道德约束论>、<先秦儒家合理人生观述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获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项目奖)等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文学的最早形式,早在两千多年前登上历史舞台,一出场便以极崇高的姿态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极具艺术审美价值的中国的<诗经>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可谓开山之作,之后产生的一系列文体,诸如散文、小说、戏剧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诗歌的衍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易学心理思想的研究,应该从<周易>"心"范畴入手,认真辨析<易经>和<易传>中每一重要"心"范畴的心理学涵义,并给予肯要的阐释与疏解,这是研究易学心理学的基本进路,由此也可以解决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话语系统的建立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非圣黜典的老庄,其<老子>、<庄子>自汉唐被崇奉为<道德经>、<南华经>;<关尹子>、<列子>也在唐代被尊称为<文始经>、<至德经>,遂有道家四经之名在宋明时期流行和被汇刻,与儒家五经并行成为另一条血脉在流动.  相似文献   

17.
《太玄》是一部"谤书"--"刺莽说"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以来,不少学者提出刺莽说,认为<太玄>是一部讥刺新莽的著作.但这些学者的方法,都是从<太玄>中找出只言片语,比附西汉末年的事实以成其说.对于其论据何以成立,缺乏进一步论证,其主张遂多不能成立.本文结合西汉末年盛行的五德终始之说,以<太玄>传文为根据,认为<太玄>确实是刺莽之作,刺莽说的成立,在<太玄>中可以找到内证,并结合<剧秦美新>、<解嘲>、<法言>等文章,对此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中国先锋戏剧代表人物的牟森出生于1963年,辽宁营口人.牟森是一位非科班出身的戏剧家.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时,他曾主持过校园戏剧演出,在1987年创办过由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组成的"蛙实验剧团",后参加过林兆华的戏剧工作室,还曾在西藏戏剧工作室尝试不同的演员训练方法,并创办过戏剧车间.  相似文献   

19.
易、道相关"舆"象索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象、象喻在<易经>和道家文献中的大量运用,不仅表现为一种修辞手段,而更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破解其中的象喻是探得这些经典文献的理蕴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必须的.道家文献与 <易经>在相关于"舆"象的象征意义上有很多相互关联之处.本文在道家思想受<易经>影响的认识基础上,对<易经>中的<坤>、<姤>、<剥>、<大壮>、<乾>等卦与道家文献的相关车舆之象的象征意义进行相互阐发,并据以对<易经>与道家文献中涉及到车舆之象的文句进行诠释,以此探讨道家文献与<易经>在内在思想上的异同关联.  相似文献   

20.
否定<庄子序>(下文简称<序>)为郭象所作缘于<宋会要辑稿>的一条相关记载,而王叔岷先生以为宋人之说"未足据信".①然自王利器先生认郭象<庄子序>为伪作,②<序>的作者归属又成问题,余敦康先生指出王说"根据不足",③近年王晓毅先生和黄圣平先生分别在<文史>和<中国哲学史>上撰文,④(以下分别简称王文、黄文)或将史料与学理相结合,或专就学理分析以证<序>非郭象所作,二文启发笔者良多.然就已有的史料否定<庄子序>为郭象所作,其根据殊不充分;就学理而言,<庄子序>与郭象的<庄子注>并不存在二文所指出的那些矛盾.鉴于<序>对理解郭象<庄子注>及郭象玄学至为重要,故此不避简陋,谨陈浅见,以就教于黄、王二位并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