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什么是爻变 ,什么是卦变 ?爻变与卦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爻变与卦变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厘清这些问题 ,有利于深入探讨易学哲学。为了讨论方便 ,我们从爻变谈起。一、一阴一阳 刚柔相摩爻变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爻变是指生卦、成卦、变卦过程中阴爻阳爻的组合变化。狭义的爻变是指八经卦 (即三爻卦 )和六十四别卦 (即六爻卦 )中阴爻阳爻的组合变化。《系辞》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按照邵雍和朱熹的解释 ,这是生卦、成卦过程中阴爻阳爻的组合变化 ,是广义的爻变。朱熹在《易学启蒙·原卦画》中综合邵子等人…  相似文献   

2.
纳甲筮法讲座(九)乾元亨诉讼诉讼之占,今人最关心的是自己能否胜诉。前人“纳甲”之书,多以内卦克外卦,世爻克应爻为我胜。外卦克内卦,应爻克世爻为对方胜。世爻及内卦旺、外卦与应爻衰则我胜,反之,则对方胜。内卦世爻生外卦应爻者,据说此主因诉讼而招至损失且失...  相似文献   

3.
针对张政烺先生《易辨》一文中的三个问题,经考辨,我们认为商周器物所见四爻数字卦是六爻卦的简写,与互体说的含义不能等同;认为《周易》有据互体说写成之爻辞的说法是没有真实根据的。根据天星观等战国楚简之易卦皆两卦并列而不见只有单卦的情形,推断其所用当非卦变占法。西周易卦数字与相传《周易》所用筮数之不合,不能证明如《左传》所记遇某卦之某卦的占例不是卦变占法。  相似文献   

4.
北宋苏轼,既因撰写《东坡易传》而具备了易学家的资格,又不时关注《易》的筮占之用,在筮卦变占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筮占操作可接通、感通大化流行的宇宙场域或曰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而将与疑惑相关的信息收摄呈现于所得的六爻之卦上。卦有动爻时,断占的规则是,动爻有几个,之卦(变卦)就有几个,因而由本卦向之卦的变迁及其所昭示的时的境域变迁,就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这与春秋时人以及朱熹的见解存在莫大差异。在后者那里,无论动爻是一还是多,之卦只有一。前者较之后者具有别样深层的易学底蕴,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并给予超越筮术的易道层面的深入开掘。  相似文献   

5.
卦变说探微     
《周易》是一部讲变化的书。《易传》所谓“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即是说《易经》六十四卦本身是处于随时变动之中的状态。“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正是这种爻变而成卦象之变的基本思维,引导人们不断地寻求变化之道,并逐渐形成逻辑的理论体系,从而产生了卦变之说。虽然说卦变者言人人殊,但却都遵循一定的体例。历代言卦变者,主要…  相似文献   

6.
张远和 《周易研究》2022,(5):95-103
《周易》的乾、噬嗑、中孚诸卦与现代法治思想相通:乾卦九二之龙现身田间,了解旱情,九五之龙飞上天空,行云布雨,上九之龙恣意妄为,满足私欲,这三爻与正当程序原则之“听取意见”和“反对偏私”是相通的。用九展现六爻之关系,九二之龙和九五之龙积极行动,但是受到其他诸爻限制,不能为首,与依法行政原则之“行政权受到立法权和司法权控制”是相通的。噬嗑卦初九轻罪轻罚、上九重罪重罚以及六二慎用刑讯,是罪刑相称原则的体现,这三爻与比例原则之“手段与目的相称”是相通的。噬嗑卦六三、九四和六五构成坎卦,九四内怀诚信,找到金矢,六三和六五遇到箭毒,这三爻与合理性原则之“分辨虚实”“相关考虑”是相通的。中孚卦主旨是诚信,且侧重上下关系(如君王与臣民),与信赖保护原则之“政府保护个人信赖”是相通的。贯通《周易》诸卦与现代法治思想,对当下法治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庾潍诚 《周易研究》2002,30(5):22-29
焦循破除汉人“卦变”说之非,在《易》学史上颇具远识及贡献。他自己创立的另一套解《易》体系,有以下特点:(一)这是一套“之卦”学说,而不是“卦变”说。它是在既定和已生成的64卦基础上,用阴阳互变的“爻动”(爻之)关系解释《周易》经传,不存在卦与卦的相生成问题。(二)焦循这套学说,虽然体系繁密,但不符合历史事实,且多为强《易》就例、牵强附会之论。(三)焦循并没有最后解决《易》学史上“卦变”说的千古难题。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咸卦的解读多不能切近其本义。事实上,咸卦的主题是讲交往处事的道理或原则。关于卦辞,传统解读多基于男女相感来理解,其实卦辞着重强调的是屈身虚己、礼贤下士。关于初爻,诸家均未着眼于足拇趾与其他足趾的不同去体会“拇”的本质特征。依此角度理解,初爻讲的是要重视与外界的交往。解卦九四亦取“拇”象,且与“朋”象相合,比喻能力再强者遇到险难时往往也需要他人的配合支持。关于二爻,诸家多以腓体躁动取象,认为二爻“感物以躁”乃“凶之道”,实则二爻取象腿肚抽筋,喻勿与坏人、恶人相交。艮卦六二亦与腿肚抽筋有关,喻本当止而不得止之,是以有憾。关于三爻,诸家多以股随足或随身而动,不能自处,喻人无主见而听任摆布,基本得其正解。艮卦九三不取股象而取腰限之象,体现了取象的唯变所适之理,喻本不当止而强止之,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关于四爻,诸家皆以九四为有心之感而未及无心之感,其实四爻讲的是交往处事要心思端正、以心交心。关于五爻,诸家皆未抓住脢的本质特征。该爻实则是讲交往处事要有奉献精神,甘于做配角。关于上爻,诸家解读大致能得其正解,讲的是交往处事不能夸夸其谈,务必言实相符。  相似文献   

9.
《焦氏易林》是汉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占卜书,它是从《易经》六十四卦的占卜演绎而来的。按已见于《左传》的占卜方法,当求卦者求得了某卦某爻,对照《易经》爻辞找到对于这一爻或“吉”或“凶”的解释还不够,如果这一爻是阳爻,就变它为阴爻,反之,阴爻变阳爻,一爻之变,整个卦体也就变了,此卦变成彼卦,再从彼卦彼爻查对其爻辞,以该条爻辞与前一条爻辞相互参照,为求占的最后结果。在筮法上,以初得之卦为“遇卦”,以变爻而得之卦为“之卦”,因此《左传》中就多见如“遇《归妹》之《睽》”、“遇《明夷》之《谦》”等等的占筮记录。汉以前,占卜结果都以《易经》原来的卦爻辞为据,到汉朝后,有的《易》学家根据《易经》原有爻辞,经过细密的思考,大胆的发挥,重新编撰一批新的占卜辞,《焦氏易林》就是一部这样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周易》的刚与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易》的刚与柔张增田《周易》是构筑在阴阳之上的神秘殿堂。“昔者圣人之作《易》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系辞》)阴阳和刚柔并不是“立卦”和“生爻”的并列关系,而是一对体用关系,即“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系辞》)。从立足之本上看...  相似文献   

11.
《明夷》是问题较多的一卦。在传统易学的脉络下,前五爻与上六爻之间,存在着明臣与暗君的对举。《明夷》的主旨在于阐明君子处"明夷之世"行"明夷之道"。爻辞"明夷"二字的理解,是传统易学诠释困境的症结所在。其实,爻辞的"明夷"多是以明夷鸟比喻(或象征)君子。各爻的内容,分别与殷周之际的相关人物和史实对应。初爻指文王囚羑里的经过,二爻指文王脱羑里的过程,三爻指文王克崇杀崇侯虎,四爻指比干之死、微子之去,五爻指箕子之佯狂而为奴,上爻指纣王之昏聩以致陨落。春秋以后,"明夷鸟"的古义逐渐湮没不闻,造成了后世的诠释困境。儒家对《周易》"观其德义",使原本以史实叙事为主的卦爻辞,获得了系统的义理化阐释。《明夷》的个案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周易》"经""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船山易学本就有“彖爻一致”的易学理路。爻之动即是“几微”,即是指“阴阳始交”的趋向性,即是人在生存境域中非课题化的先理解。彖,是对一卦之成象的总体理解。忧患促逼人之“几微”进入大化流行的因缘整体,存在得以显现出来。人心的几微之动,动而生象。此即“著几以成象”。船山易学之“象”主要的作用就是显现气的运化之迹,气的呈现乃是人之所感。“象”是对所感通的理解,同时也是人之存在的呈现。“成象”乃是有所成形的“象”,即是对某一境域之中的显隐十二位的各种姿态关联的总体描述,是对某一卦象创生的境域化的理解。即时即境的气化生动、大化流行,即存在者所直接领会的和存在的源初关联、源初牵引,都被这易象的解卦活动阐明出来。这就是“成象以显几”。故而,船山研《易》的体认经验必有“立卦”即“著几以成象”和“解卦”即“成象以显几”两端。此两端而一致之处,正是“几微”与“成象”之间的解释学循环,如环无端,意义方才“日生日成”。  相似文献   

13.
有关《周易·说卦传》首二章的说解,从汉代以来即聚讼纷纭,本文的目的,是想就其中关键性的“理”、“性”、“命”等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说卦传》首章云: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蓄,参天两地而依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相似文献   

14.
江氏在其《后天为杂卦之根说》云:“谨按:画卦至四画,始有十六互卦之象。此则就三画卦去一画生一画,反复推之而十六卦已定于此,是又为互卦搜寻根源,古今所未发者也”。又引“《启蒙附论》曰:合而观之凡阳卦相变者,《震》变《坎》、《艮》也,《坎》变《震》、《艮》也,《艮》又变《震》、《坎》也;凡阴卦相变者,《巽》  相似文献   

15.
其三十六否泰(一)才交(二)万物盈(三)屯蒙二卦(四)禀生成(五),此中得意(六)休求象(七),若究群爻漫役情。校: 〔一〕漫《注疏》作“漫”,其他各本均作“谩”。〔二〕屯蒙二卦禀生成《十书》作“屯蒙二卦受生成”,《注疏》《讲义》《阐幽》均作“屯蒙受卦禀生成〔三〕休求象《阐幽》作“必忘象”。〔四〕次序排列《注释》列在第三十二首,《注疏》列在第三十首,《阐幽》列在第五十五首。  相似文献   

16.
两汉易学 ,因其过于执泥象数而逐渐陷入穿凿附会、繁杂琐碎之误区 ,至汉末的虞翻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 ,虞翻又是一位易学领域的创造性哲学诠释学家 ,在诠释的形式下 ,他赋予《周易》以全新的学术生命和思想内涵 ,从而推出了别具一格的“周易虞氏学”。“周易虞氏学”无疑是一座亟待深入开掘的哲学宝藏 ,在这座宝藏中 ,旁通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即拟专就虞翻此一学说的哲理内涵作一番探析。一六十四卦中 ,凡所有同位之爻的爻性皆相反的一对卦 ,就构成旁通关系 ,例如乾卦与坤卦、屯卦与鼎卦、比卦与大有卦等即是。“旁通”一词 ,首…  相似文献   

17.
重生的真谛     
杨孔仿 《天风》2006,(2):30-31
基督徒的重生是藉着圣灵的工作,因信耶稣基督的救赎,而在神面前得到的,主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又说:“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见神的国。”(约3:5)水有的解释为神的道说,指福音真道(雅1:18,彼前1:23),圣灵因为人真心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是从死里复活的,而使人重生。“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神而生,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约壹5:1),约翰在此强调了只有那些信耶稣是基督,是道成肉身的主,才能得到属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述了焦循的旁通、相错、时行三说,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看法:1.焦循以普遍联系和爻位运动的观点研究《周易》,把《周易》六十四卦视为具有内在联系的“生生不息”的动态系统,比之孤立、静止地研究《周易》一卦一爻,更有意义。2.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是建立在客观分析的考据基础之上,不宜武断否定。3.焦循易学构架并非纯象数的研究,而是以象数为载体,阐发儒家的道德义理和自己“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4.焦循以“声训”为媒介的两卦或数卦之间的关联是否《周易》本义值得讨论,其“声训”缺乏充分的文献旁证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9.
“利建侯”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屯卦》卦辞“利建侯”一语,古代说《易》者均释“侯”为“诸侯”.如程颐《易传》说:“必广资辅助,故利建侯.”朱熹《周易本义》也说:“故筮立君者遇之则吉也.”后世学者从之,未见持异义者. 然笔者在反复玩味《屯卦》卦辞和六爻爻辞后,愈觉得前人所释欠妥,“侯”字似应释为“射侯”之“侯”,即箭靶.兹  相似文献   

20.
《周易参同契》所推阐的金丹原理,将丹道与易道结合,运用汉代象数易学的成果,巧妙地阐明了修炼金丹的道理和方法。它的“月体纳甲说”用周易八卦模拟月体在太空运行过程中,一月之内所出现的晦朔弦望之盈虚变化,并以其出没方位作为纳甲的依据。它的“乾体六爻模拟月相说”,以乾六爻之象模拟月体的晦朔弦望,以明阴阳的消长变化。它的“十二消息卦变说”,以十二辟卦论说周天火候,以明进阳火和退阴符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