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诸帝对五台山佛教实行扶持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五台山地区的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主要体现如下:在五台山屡作佛事、在五台山新建寺院、多次临幸五台山、颁布了诸多扶持五台山佛教的政策、敕令禁止砍伐树木,保护五台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佛教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并非单纯地因为五台山是佛教圣地,还与五台山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关,与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地区的传播和五台山特殊的气候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和印度灵鹫山相媲美的世界佛教圣地之一。因此,它不仅是山西的五台山,而且也是中国的五台山,乃至世界的五台山。五台山不仅有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而且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大宝藏。  相似文献   

3.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驾鹤仙逝,令全国佛教界人士及广大人民唏嘘感叹不已。赵朴初先生不仅是著名的宗教领袖、知识渊博的佛学家,而且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朴老生前两次到五台山,接见五台山僧众,作词歌咏五台山,为宣传五台山,弘扬佛教文化,多次挥毫作书,在五台山留下珍贵墨宝。五台山僧众深情地回忆往事,深感赵朴初先生始终情系五台山。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位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中国佛教信徒向往的圣地,五台山的声名誉满海内外。五台山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研究五台山不仅是佛教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开发中华文化宝藏 ,发展中华文化事业,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同时,五台山还是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具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和独领风骚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海内外的广大游客。研究五台山,开发五台山的旅游资源,将会大大促进山西特别是五台山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之,研究五台山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十分赞赏山…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9月21日至23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深入五台山等地调研时强调,要高度重视、坚决保护建设发展好五台山。对下一步做好五台山工作,他提出十个方面的意见。一要进一步高度重视起来。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第一圣地,是山西表里山河的第一山,是山西对外交流开放的第一窗口,是山西人民心中的第一名片。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对五台山的重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学者考证,苏东坡未去过五台山。但他有涉及五台山的诗歌。分析这些诗歌,可知他了解五台山,看重五台山,钟情五台山,向往五台山。  相似文献   

7.
在考察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分析五台山目前研究状况之后,一个明确的结论是:建立五台山学不仅有紧迫的内在要求,而且已具备了扎实的基础条件。并提出了五台山学的学科理论框架、学科工程建设,还阐述了建立五台山学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研究会形成一门专门学问——五台山学吗?任继愈先生的入室弟子、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五台山研究中心主任崔正森研究员对此深信不移,他和他的同道多年来推出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就是为此付出的努力。这些成果包括《五台山佛教文化》、《五台山佛教建筑艺术》、《五台山宝塔研究》、《五台山与亚洲佛教文化》等数百篇论文以及《五台山游记选注》、《五台山诗歌选注》、《五台山楹联牌匾集锦》、《五台山碑文选注》及其主编的《五台山文物集粹》、《五台山诗文撷英》、《五台山(传)(志)选编》、《五台山旅游览胜》、《五台山画册》、《山西寺…  相似文献   

9.
本刊启事     
《五台山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刊物。该刊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民族政策以及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回顾五台山的过去,研究五台山的现状,探索五台山的未来,报导五台山的发展变化,介绍五台山的名胜古迹,反  相似文献   

10.
明清小说中不乏对五台山形象予以塑造,以五台山作为事件发生背景或特定文化事件象征的情节。虽然不同作品中塑造的五台山形象有其个性化色彩,但其共性之处则在于对五台山形象的建构与文化想象。通过对这些情节予以梳理,可以探明相应小说作者的写作策略与深层文化心理原因,进而探讨特定时代民众对五台山形象的认知。同时,明清小说中五台山形象共性所反映的文化特色,还可以为弘扬人间佛教、推动五台山文化体系与文化产业建设提供助力,也是五台山学学科体系建构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研究》2006,(4):48-48
《五台山研究》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五台山研究会与五台山风景区政府合办的一份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刊物。《五台山研究》以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本着立足五台山、面向山西乃至全国的精神,研究、宣传、探索五台山的历史、佛教、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2.
憨山大师是明代五台山的一位著名高僧崔正森《清凉山志》卷3曰:“或久栖胜地,道著清凉;或暂入兹山,感通大圣”者,就可为五台山的高僧。憨山大师不仅来过五台山两次,前后住了九年,而且修禅开悟,也是印证于五台山;他不仅研究宣传了五台山的佛教,而且也保护了文殊...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以五台山为中心的佛教音乐文物、文献及文化特征的探究,笔者认为“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做为五台山佛教音乐的起始”,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通过对五台山佛教音乐转化过程的分析,意在表明五台山佛教音乐并非是随同佛教一并传入的。并对保护、发展具有厚重历史的五台山佛教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力求为积极推进五台山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信息动态     
6月26日,为期一月的五台山第四届国际文化旅游月拉开帷幕。五台山国际文化旅游月,是山西省旅游节庆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本届活动的主题是"提升生态休闲品味.展示美丽佛国风采"。主要内容有:一、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商品展示活动。将举行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商品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五台山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五台山佛教的发展而发展,唐时发展到鼎盛,形成了具有五台山特点的佛教音乐,直到现在它还保存了古代大量的旧谱歌词,因此说,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6.
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北宋的张商英是一个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物。他曾撰《续清凉传》,详细记载了他在五台山所见到的一系列灵异感应现象,对佛教圣地五台山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张商英其人及其在五台山的活动作一简要叙述与分析,对于研究五台山佛教在北宋的发展状况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五台山学术研究工作,今年二月份开了一次会,我当时提出先把五台山研究规划大纲搞好,会上就定了。又研究开现在这个会,想在八月份开,因为八月份五台山气候最好。在哪儿开?我说一定在五台山开。这里条件很简陋,但总是研究会的地方。这次会议主要是审定《五台山研究规划大纲》,讨论落实五台山研究课题,集思广益,总结经验,把五台山多学科综合性的学术研究引向纵深发展。第二个任务是进行学术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18.
对五台山研究会,对整个五台山的建设,我实实在在说是比较关心的,充满感情的。我最初接触五台山是在1965年。第一次来到五台山就是跟随省里领导考察参观。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进入五台山有种超凡脱俗的神奇感,只见那古朴典雅的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是享誉国内外的佛教圣地。唐代时五台山佛教达到鼎盛,寺庙林立,高僧倍出,“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因此并有许多国内外的僧人前来巡礼弘法,特别是吴越之地的天台宗九祖湛然、华严宗四祖澄观等高僧至五台山弘传天台教义与华严宗旨,从而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兴盛发展。五台山也有好多僧人至吴越参访弘法。这种相互交流为两地的佛教文化丰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五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介绍和研究五台山的三本书。这三本书是:《五台山旅游指南》、《五台山寺庙大观》、《五台山史话》。《五台山旅游指南》由杨玉潭、周新玉、刘俊贤、王学斌,方庆奇共同编写。书中介绍了五台山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地方名产、旅游交通、游览路线、气象气候、招待设施,内容周详,文字明快,游客持此“按图索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