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启康 《心理学报》1980,13(2):37-43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是复杂的,它的基础是混乱的,唯心主义的。但是在它的内部还存在着一些科学的、合理的成分。这些成分包括:关于心理的过程性的思想;关于心理学研究的分析综合方法的思想;对人的基本心理过程的分类以及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和规律的思想。冯特的这些思想是他的体系中的积极的,有益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的。冯特的这些思想中有许多是与谢切诺夫的思想一致的,他们思想上的这些一致的地方,正好说明他的体系的科学性。但是,冯特心理学体系的唯心主义基础在他的科学活动中产生了有害的作用,堵塞了他真正深入研究心理规律的现实道路,使他的体系中还有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就连他的一些合理的思想,也由于这种限制,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批判是科学的生命”,僵化是科学的死敌。如今,当科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呼唤着杰出的生存智慧涌现的时候,科学地把握“批判思维”的武器,以优化人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当然不能只是满足于对现代文明的欣赏或亭用,还要以自身的努力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就需要不断地寻求各种差距,个体的与集体的,小环境的与大环境的,本国的与外域的,古代的与当代的,回顾的与前瞻的,保守的与创造的,循序的与盲动的,僵化的与灵活的,固守的与开拓的,前进的与倒退的,进化的与返祖的……如此等等,只有明晰地自我审视…  相似文献   

3.
“可”之贵     
可怕的是骄傲可怜的是虚伪可笑的是自夸可爱的是诚实可敬的是谦虚可喜的是勤俭可悲的是无知可恨的是罪恶可夸的是软弱可气的是自己可走的是正路可行的是善事可堵的是破口可信的是上帝可寻的是耶稣可读的是圣经可看的是《天风》可守的是诺言可求的是知识可说的是实话可弃的是谎言可发的是热心可盼的是永生可吃的是“主肉”可喝的是“主血”可做的是圣工可传的是福音可去的是圣殿可进的是天国“可”之贵@刘照楼!江苏~~  相似文献   

4.
吴国璋  桑明 《学海》2001,(5):83-8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共产主义又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的解放的学说是一致的.马克思所讲的世界历史形成的两个条件正是人的解放的两个条件,即"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而这两个条件又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因此,可以说,人的解放是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世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的幸福.属人的幸福是现实的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可实现的最高善,即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灵魂的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理智德性又包括实践的理智和沉思的理智.以合于沉思的理智的实现活动为目的的生活是沉思的生活,以合于其他德性的实现活动为目的的生活是政治的生活.沉思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但它是属神的生活,不是属人的生活,人只能以其神性的部分来过这种生活.政治的生活是第二好的生活,并且它是属人的生活.沉思的生活值得我们追求,但现实中只有部分人能够实现;政治的生活带来的是属人的幸福,它与城邦的善联系在一起.此外,即使一个人过着沉思的生活,也同样需要拥有明智的品质,做符合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清洁灵魂     
哲人曾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的,这话一点不假.什么样的人会表露出什么样的眼神,贪婪的、渴望的、痛苦的、麻木的、投机的、狡诈的、善良的、无忧的、纯朴的、绝望的、阴险的、幸福的、犹豫的、天真的、邪恶的等等,不一而足.透过眼睛,一张张各式各样的脸会一览无余的暴露在人们的面前.当面对一张微笑的脸,你会受到某种情绪的感染,不由得感到人间处处的温暖,人生的美好;当面对一张冷酷的脸,你就会产生一种隐隐的恐惧,不由得筑起了心中的篱笆,加强了与人之间的隔阂;当面对一张乞求的脸,你或许动了测隐之心,或许无动于衷,此时,你的眼神可…  相似文献   

7.
爱情哲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地包含如下三方面的内容:(1)爱情的生活实践;(2)与爱情相关的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3)文学艺术对爱情所作的深刻描绘和提出的一些精辟见解。 爱情哲学的基本问题总以其独特的方式交织着理性和非理性的诸多矛盾。其中本能的、生理的、社会文化的、道德审美的种种要素矛盾地纠集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使得爱情既是非理性的本能的冲动,又是理性的合理的节制;既是非理性的自私,又是理性的自觉;既是非理性的自利和残忍,又是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是密切的,却既不简单,也不“和平”。相反,两者的关系十分复杂,而且常常发生冲突。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可能具有的各种不同观点(伦理学的和生物伦理学的、存在论的、形而上学的、教育学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认识论的)中,笔者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观点——认识论的观点。笔者从历史的维度与理论的维度之间的不同出发,来论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人格的缺失及其价值指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生态人格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祛魅"的困境、理性的桎梏、精神的非道德化倾向、情感的失衡、审美的疲惫。倡导生态人格将有助于促进从实体的自然的回归到实体的人的回归,从自然的灵性的涵育到人的精神的涵育,从自然的尊严到人的尊严,从自然的完满到人的完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评K.E.塔拉索夫等人的《人的生物学的社会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人的发展问题,尤其是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相互关系问题成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最迫切和最尖锐的问题。《人的生物学的社会决定性》一书(]979年版)就是阐述这一问题的。它揭示了人类学和人的生物学中的哲学的、社会学的和社会-政治问题。作者有意识地从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的辩证的相互关系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人的生物本性的社会决定性问题——人的特殊的生物学对人的社会活动的反作用问题。该书的特点是对“生物学的”这个概念作了比较充分和广泛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心灵的祝福     
清新的风荡涤我灵魂的尘土好人的冬天自有真主暖暖的祝福无遐顾及懊悔失意的足迹自然的远方顺延自然的道路和平的信念纯洁我挚爱的心灵眼识心悟黑夜不是辗转飘零的孤独日月星辰昭示着真主造化的奇迹宽容忍耐从现实的教训中去寻求参悟我接受朴素的清晖随手揩净漂泊的泪珠疲惫的日子离希望不会太远花开的音韵不负蜜蜂的辛苦透明的汁液幻化无翅的飞翔耕耘今世是为后世的宏福“色俩目”是我的明镜和驿站来有来的根本去有去的归宿恪守拜功我寻觅着心理的宁静念想渗渗甘泉何惧漫漫旅途悠悠驼铃萦绕着坚定的信念心中永远铭记着至仁至慈的主……心灵…  相似文献   

12.
试论利益协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人的利益的实现三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承的。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社会的发展在本质上应该是全面的协调的发展;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重视人的发展是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由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利益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因而,人的发展实质上包含着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协调人类的各种利益关系就成为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充分认识人的利益追求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体人的利益优先的原则,真正通过协调利益关系达到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现在,正如伦理和主观的东西或否定的东西有关那样,因此,必须区别作为坚持差别的否定的东西和作为无差别的否定的东西。迄今为止,我们所讨论的是前一种否定的东西,但是,这另一种否定的东西,即无差别的否定的东西表现了作为某种封闭的和末展开的东西的总体,在这种封闭的和未展开的东西中,运动和无限性并没有其实在性。处于这种否定形式下的活生生的东西乃是伦理的生成,而教育按其规定乃是对否定的或主观的东西的不断扬弃;因为作为伦理个人的可能形式的儿童乃是某种主观的或否定的东西,儿童长大成人乃是这种主观或否定的形式的结束…  相似文献   

14.
冬天落日     
正枯草,根根勾勒着冬天的线条,简单、疏朗而又是遒劲有力的,在风中抖动着冬天的韵律。无风的日子,它金黄的颜色融化在太阳的光中,闪烁着光阴的温暖。经历了春天的萌发,夏天的葱茏,秋天的绚烂,冬天是它沉默的时刻,也是它孕育的时刻。在静默的干净中,它的根在封冻的地下安然地休憩,吸吮地下的  相似文献   

15.
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是这样开头的:“否定的辩证法的表达违背传统。辩证法在柏拉图那里就已经试图通过否定的思维方法建立一种肯定的东西;后来,否定的否定的形态就直接地被命名为肯定。本书试图在不缺少规定性的情况下把辩证法从这种肯定的本质中解放出来,对它的悖论式的标题的说明是它的企图之一。”一些传统的鉴赏家至  相似文献   

16.
生命自主: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终极价值追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生命自主的含义人的生命 ,首先表现为一种自然存在形式和物质复合体 ,也就是指人的自然生命。但是 ,人之为人 ,不在于他有自然生命 ,而在于他还有着特定的人格 ,在于他的“价值生命”。“价值生命”作为对自然生命的否定 ,是人的自为之有的存在状态。在生命的类化过程中 ,人扬弃的是自然生命的自在性 ,超越的是生命的内在性和主观性 ,获得的是一个新的以意识自觉为前提的个体性的生命 ,即价值生命的创生。按照马克思的说法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正是这一有意识的生…  相似文献   

17.
风险情景中不同成就动机者的冒险行为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晓非  周俊哲  王丽 《心理学报》2004,36(6):744-749
采用计算机模拟和问卷的方法,研究不同成就动机的个体在动态情境下的冒险行为。结合成就动机的静态与动态理论,考察具有不同程度的成就动机个体在动态环境中的行为差异。结果发现,在动态情境的初期,可以看到不同成就动机的被试有稳定的偏好: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偏爱中等难度的任务,成就动机低的个体偏爱较易或者是较难难度的任务;随着行为的动态进行,个体的冒险行为呈现出与静态情境中不同的规律性: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在初期选择的中等难度的基础上逐渐选择更难的任务;成就动机低的个体在初期选择较易难度任务的基础上也逐渐选择更难的任务;相对于成就动机低的个体,成就动机高的个体会更慢地选择难度高的任务;高成就动机个体出现非典型转换次数显著低于低成就动机的个体。  相似文献   

18.
562个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好恶度 意义度和熟悉度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每组约500名大学生为被试,分别对562个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好恶度、意义度和熟悉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所取得的562个形容词的好恶度呈双峰分布,意义度、熟悉度均呈单峰负(?)分布。所有形容词的好恶度与意义度、熟悉度的相关极其显著(r=0.364,p<0.001,r=0.315,p<0.001),熟悉度和意义度的相关更高(r=0.86,p<0.001).(2)大学生们认为最坏的10种人格特征是:下流的,狠毒的,奸诈的,奴性的,毒辣的,昏庸的,无耻的,挑拨的,残暴的,卑劣的;最好的10种人格特征是:爱国的,博学的,纯洁的,真挚的,理智的,自重的,体贴的,成功的,高尚的,有为的。  相似文献   

19.
张军 《哲学动态》2001,(10):35-37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人的发展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问题逐渐“走入”人的发展这一理论热点 ,并成为当前有关人的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的新生点。本文拟就近年来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研究中的一些主要观点作一综述。一、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的划分视角一般而言 ,人们都把人的发展程度作为划分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标准和尺度。但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单指称谓 ,而是一个包括诸如需要、劳动、社会关系、能力等发展的综合概念。对人的发展的内在诸子项的不同取舍与侧重 ,使得人们对人的发展程度的理解不尽相同 ,由此 ,人们在确认人的发…  相似文献   

20.
人的尊严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属性和内在价值,它在哲学上具有两个向度,即人的尊严一方面是普遍性的,这是确保人的生存地位的基本尊严,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志。作为普遍性的人的尊严是授予性的,是平等的、客观的,这是人所共有的生物性使然。另一方面,人的尊严又是独特性的,是我之为我的特殊符号,这是由于每个人在后天的自我发展中都会凸显个我性。作为独特性的人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是差异的、主观的、相对的,这是人所区别的社会性使然。作为独特性的尊严,既可获得,使之丰厚、高尚,也可丧失,使之薄寡、卑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