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五台归来不看庙。”它说明:一、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首府;二、五台山佛教寺庙数量最多,式样最全,历史也最悠久;三、五台山佛教最能代表中国佛教发展的水平,抑或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其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佛教圣地,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全面反映它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及状况的著作。诚为可叹!值得欣慰的是,这个空白终于被填补了,这就是今年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崔正森研究员撰著的70多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上、下册)。  相似文献   

2.
在 2 0 0 0年 6月山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一套《五台山文化丛书》中 ,有一本由崔玉卿点校的《五台山〈传〉〈志〉选粹》,翻阅后殊觉可贵之点颇多 ,故不揣愚钝 ,一吐为快。一 ,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将五台山历史上留传下来的 4部最著名和最有学术价值的《传》《志》合在一起点校出版 ,为爱好和从事五台山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部非常便捷的工具书。五台山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亦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 ,其历史悠久 ,影响巨大。于是 ,千百年来 ,就出现了不少记载、讽诵五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的图籍。其中 ,…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今年元月27号,在台北“国父纪念馆”的音乐厅,来自佛教圣地五台山的“中国五台山佛乐团”演出了传统的五台山佛 乐。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乐曲和他们精湛的技艺,不但使观众得到了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也使有幸聆听到他们精彩演出的人们看到佛教文化在祖国大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 继承。 值得指出的是,以往代表中国佛教音乐 出访的艺僧和佛教音乐家们,大都是古稀老者,许多关心中国佛教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的人士曾担心中国佛教音乐后继无人。这次 出访的五台山佛乐团,全部由年轻一代组成, 这些小沙弥平均只有十四五岁,其中最…  相似文献   

4.
“天下名山僧占多,世界善言佛说尽”。这是五台山龙泉寺的一副楹联,道出了天下名山与佛教的关系。远离尘世、巍峨幽美的奇峰大山,在信徒心目中不啻为人间“净土”、“佛教天堂”,故天下名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佛教圣地,古代向有三大名山之说,即五台、峨眉、普陀三山,乃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道场。以后又增加了地藏道场九华山,成为著称于世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四大佛山以五台为最尊。五台山成为四大佛山之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它具有众多的不同寻常的佛教之“最”。至迟在北魏时期,五台山即创寺兴佛,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名山。五台山被比附为文殊道场后,因文殊作佛祖的左胁侍,在四大菩萨中地位最尊,其道场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自然最高。四大名山中又以五台山国际声望最隆,自唐开始,这  相似文献   

5.
通过以五台山为中心的佛教音乐文物、文献及文化特征的探究,笔者认为“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做为五台山佛教音乐的起始”,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通过对五台山佛教音乐转化过程的分析,意在表明五台山佛教音乐并非是随同佛教一并传入的。并对保护、发展具有厚重历史的五台山佛教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力求为积极推进五台山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1998年9月25日,中国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圣像开光大法会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皇城故址召开。五台山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它不只是“以山辟最早、境地最缨、灵贶最赫,故得名独盛”,主要还是因其系弘扬般若法门的文殊菩萨之应化道场而使然。象法时代的佛教对于佛、...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位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中国佛教信徒向往的圣地,五台山的声名誉满海内外。五台山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研究五台山不仅是佛教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开发中华文化宝藏 ,发展中华文化事业,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同时,五台山还是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具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和独领风骚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海内外的广大游客。研究五台山,开发五台山的旅游资源,将会大大促进山西特别是五台山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之,研究五台山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十分赞赏山…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五台山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五台山佛教的发展而发展,唐时发展到鼎盛,形成了具有五台山特点的佛教音乐,直到现在它还保存了古代大量的旧谱歌词,因此说,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9.
正一、五台山得天独厚的佛教文化价值五台山是唯一汉藏佛教并存的佛教圣地和大乘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2009年以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文化价值得天独厚。代表佛教最高智慧的明证。五台山佛教是中国佛教起落兴衰的典型代表,包含了所有中国佛教宗派,代表智慧的文殊思想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核心,五个台顶供奉的五方文殊——聪明文殊、智慧文殊、狮子文殊、孺童文殊和无垢文殊,就是佛教最高智慧的明证。真正名副其实的华严圣境。《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经典,南朝刘宋永初二年(421)译出后就传入北魏,也是五台山佛教的开山圣典。唐代清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与唐代佛教音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佛教音乐,发展到唐代,已成为风格多样、功能齐全的一个系统。其中包括三个子系:一是用于佛经课诵和法事场合的呗赞音乐,它主要由三国以来传入的西域梵声构成;二是用于宣释佛理,导达化俗的唱导音乐,它的制度建立于东晋,主要由民间讲唱音乐构成;三是用于佛教庆典及其它佛教文娱活动的佛曲音乐,北魏以来,西域佛曲陆续输入,同汉地赞佛之乐结合,而产生此种音乐。五台山是唐代佛教的中心,百国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风光旖旎,巍峨庄严,享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四大灵境之一”、“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历史长廊”、“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历史画卷”、“世界佛教的文殊信仰中心”、“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等多项美誉。五台山的佛教历史融合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精华,见证了我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与近代社会的发展,更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期望。  相似文献   

12.
付柏瑞 《法音》2005,(9):52-53
本刊讯 8月22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五台山佛教协会和中国五台山国际佛事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佛教与和平”讲坛在佛教圣地五台山隆重举行。这次讲坛以弘扬佛法和彰显和平为主题,倡导“内心和平是世界和平最坚稳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是殊道场,又是名的佛教圣地。早在唐代中叶,它就随着殊信仰的传播传遍了海内外。它那丰富多彩的佛教化也影响了我国的历史、哲学、宗教、建筑、绘画、音示、美术、学、医药等等。这里的“殊在五台”“泼法金刚”和“青毛狮子”就是五台山佛教化对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为金口玉言敕封的佛教圣地。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和《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就说它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与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和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者,尤以山辟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是我国北方的一座名山。它以五峰耸立,山峦雄健,势若游龙,植被繁茂,气候宜人而享誉华夏。但是,五台山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它的地貌,也不是它的植被,而是它的佛教。印度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就一直存在着二种情况:一种是属于受到知识阶层重视、研习的义理佛教,它有宗派之分和学术特点;另一种是流传在民间的经忏佛教。五台山的佛教则是带有浓烈信仰成份的民众化佛教和宗派、学派有机结合的实践性颇强的佛教。所以,它在各个地域性佛教文化体中,居于首位,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冠,可见其地位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和印度灵鹫山相媲美的世界佛教圣地之一。因此,它不仅是山西的五台山,而且也是中国的五台山,乃至世界的五台山。五台山不仅有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而且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大宝藏。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五台山佛教以其传入历史悠久、寺庙建筑规模宏大、历代高僧辈出而闻名遐迩,著称世界。在佛教发展史上,五台山佛教曾出现过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三个发展高潮。隋唐时,全山寺庙多达360所,僧人1万余名。华严、天台、禅宗、律宗、净土等宗派各建道场,高僧云集,讲经传法,著述甚丰。明清时,帝王将相垂青眷恋,康熙、乾隆多次巡幸。外国高僧不断朝山拜佛,取经送宝,写下了五台山佛教发展的光辉历史。 建国后,党和政府制定了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五台山佛教给予支持和保护,使在抗日战争和土地改革中遭受破坏的佛教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佛教僧尼由建国前的90多人,增加到582人,66处台内寺庙得到维修,法事活动照常进行。  相似文献   

18.
后记     
迎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一朵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研究刊物之花——《五台山研究》,在晋阳大地上绽开了。五台山是中国教佛四大名山之首,相传为文殊菩萨演教道场。它历史悠久,寺庙林立,梵声琅琅,香火不断,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成了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它以古老灿烂的文化,为我们研究中国佛教的历史、建筑、艺术,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五台山以婀娜多姿的天赋形态,变化异常的自然景观,清静幽雅的“清凉胜境”,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元代诸帝对五台山佛教实行扶持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五台山地区的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主要体现如下:在五台山屡作佛事、在五台山新建寺院、多次临幸五台山、颁布了诸多扶持五台山佛教的政策、敕令禁止砍伐树木,保护五台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佛教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元朝诸帝尊崇五台山,并非单纯地因为五台山是佛教圣地,还与五台山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关,与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地区的传播和五台山特殊的气候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