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人与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依据文献来分析,从元朝忽必烈与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八思巴开始,之后明清至今,兴建有蒙古僧众为主的寺院,如菩萨顶、罗睺寺、镇海寺、瑞应寺等。着重对忽必烈和八思巴与五台山的关系;三世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与五台山的关系;宗喀巴大师与文殊菩萨、大威德金刚的关系;五台山瑞应寺与察汗殿齐呼图克图的殊胜关系,以及五台山其他蒙古僧众为主寺院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五台风光SSCI     
五台山,以是由五座如垒似台的山峰组成,故名。这五座山峰,微妙神奇,气象万千,钟灵毓秀,美不胜收。早在蒙宪宗七年(1257)时,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八思巴(1235--1280)就遵照忽必烈大王之命,前来五台山向文殊菩萨祈愿时就住在西天寺。他为解脱之法幢矗立并保佑众生,于是年7月20日写下了《赞颂文殊菩萨——珍宝之鬟》的诗歌。其日:  相似文献   

3.
五台风光     
崔玉卿 《五台山研究》2012,(2):46-60,66
五台山,以是由五座如垒似台的山峰组成,故名。这五座山峰,微妙神奇,气象万千,钟灵毓秀,美不胜收。早在蒙宪宗七年(1257)时,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八思巴(1235--1280)就遵照忽必烈大王之命,前来五台山向文殊菩萨祈愿时就住在西天寺。他为解脱之法幢矗立并保佑众生,于是年7月20日写下了《赞颂文殊菩萨——珍宝之鬟》的诗歌。其日:  相似文献   

4.
作为智慧的化身,文殊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极高的,中国佛教中的汉传和藏传佛教中都有文殊信仰。藏传佛教中萨迦派在这方面极为突出,被认为在文殊信仰方面有一定代表性。探讨萨迦派文殊信仰的重要特征以及这种信仰在历史上的一些表现形态,对于完整地了解中国的文殊信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萨班贡噶坚赞出身于萨迦昆氏家族,以其有"百余名学者之智"修习文殊法而成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班智达、萨迦派四祖和宗教活动家。他著书立说,继宗续派,弘法利生,庄严国土,为蒙藏确立了供施关系,结束了藏区400余年分裂割据的混乱时代,使藏区回归到祖国的大一统中,为中华民族的友好团结和领土完整统一作出不朽贡献,故被誉为文殊菩萨化身。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山,名清凉山,佛祖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文殊菩萨及其眷属、诸菩萨众就住在这里,文殊于其中演说佛法。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认为五台山即是清凉山,所以五台山古称清凉山。由于对文殊菩萨的崇奉,五台山很快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历代前来观睹圣迹、礼谒文殊的人络绎不绝。唐代佛陀波利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关于他朝圣五台山还有一段极其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文殊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得力助手,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文殊菩萨彩塑遍及全国各地寺院,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无疑是文殊菩萨彩塑艺术的集中地。五台山现存有从唐代至今的30余尊文殊菩萨彩塑,既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时代感,又有佛教造像艺术的共性,也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艺术成就,更加彰显了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象征,般若智慧是佛教认识宇宙万法的思想武器,以此,研究揭示五台山文化底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殊殿     
文殊殿是菩萨顶南北中轴线上的第三进殿宇,专为供奉文殊菩萨而建,占地0.4亩,比第一进天王殿大,比第二进大佛殿还大。它所以有这样大的规模,传说是因为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具有特殊地位,并在菩萨顶显露过真容。文殊菩萨名叫文殊师利,佛经说他久已成佛,只是为利益众生而甘居菩萨地位。五台山是他的演教之区,又是他的居住处。他在五台山上随缘显化,办了许多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说法显灵的道场。早在北魏时就成为闻名天下的文殊菩萨圣地,随之文殊造像也相继流行。特别是在唐时,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五台山,以文殊菩萨为主的殿堂塑像更是满目皆是。五台山文殊菩萨彩塑是五台山佛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有从唐代至今各个朝代的30余尊千姿百态的文殊菩萨彩塑,充分体现出各个时代的社会变革以及不同时代的艺术特征与发展演变过程,从而折射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不仅是宗教艺术,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讲经法会与开光法会常新今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初四(公历5月26—29日),五台山殊像寺隆重举行了“文殊菩萨暨五百罗汉开光盛典”,揭开了中国五台山佛教文化节的序幕。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是文殊菩萨祖庭,殊像寺的文殊骑狻猊圣像是名闻中外的造像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2.
温金玉 《法音》2003,(2):22-27
五台山为文殊菩萨应化道场。文殊菩萨智慧第一,在佛经中被称为诸佛之母,在佛教信仰体系中地位极尊。五台山因此缘由,也就备受僧俗信众的信仰、历代帝王的崇建以及名公宰臣的护持,成为汉、藏、满、蒙、土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兴起,始于元代。13世纪中叶,藏传佛教的各大宗派次第形成,在广大的蒙藏地区已成为普遍的信仰,并对这一地区的政治稳定、人心向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元1244年,为了安抚藏区民众,当时驻军凉州的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汗致书召请藏区最具威望的萨迦班智达北上凉州会谈。…  相似文献   

13.
文殊菩萨     
《五台山研究》2010,(4):F0004-F0004
文殊菩萨是印度佛教中的上首菩萨。位居一切菩萨之酋,佛经称之为“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济世无穷。随着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乘佛教的传入.文殊信仰日盛.并于唐代初期钦定山西五台山为文殊道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峨眉山佛教是继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形成以后,于北宋初年钦定的普贤菩萨道场。而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普陀山观音道场和九华山地藏道场,是明代万历以前形成的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  相似文献   

15.
道宣的《续高僧传》编撰时,五台山有关文殊菩萨显化的灵异故事已在民间和僧界有了一定的流传。据文献分析,这些故事应该是华严信徒的宣教所为。《古清凉传》收集了这些灵异故事,并努力证明五台山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清凉山。而《古清凉传》的编撰以及会赜、惠祥多次奉敕赴五台山“检行圣迹”和朝拜活动,实出自武则天的授意。她登基后极力推崇文殊菩萨,借此把五台山塑造成国家层面的佛教中心,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日渐名扬天下。因此,武则天实是五台山文殊道场确立的始作俑者。她对文殊菩萨早期的崇奉以及五台山安舍利建塔,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大唐的佑护,个人性质突出;掌权后对华严宗派的重视,扩大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的影响等行为,则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6.
1、演教寺在中台顶。取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演教说法之意。文殊,全称文殊师利,亦称曼殊室利,为古印度梵文Manjusri的音译,意为妙德、妙吉祥。中国佛教称:五台山为文殊菩萨演教说法的道场。东晋时候翻译的《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向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请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叙述世尊岩金刚密迹主菩萨  相似文献   

17.
佛国五台山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环周五百余里,相传为文殊菩萨道场,是蜚声于国内外的佛教圣地。佛国沧桑当北魏拓拔氏雄据北方,定都大同之时,华严学流行,并传入五台山。《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文殊菩萨住在清凉山。华严学者认为,清凉山便是五台山。魏孝文帝在山上建大李灵鹫寺,清凉寺、佛光寺等也相继建立,由此形成文殊道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北齐时,五台山的佛寺增至二百余所,以至北齐不得不倾八州赋税收入供养僧众。北周武帝灭佛,五台山佛教衰落。隋初,文帝在五个台项各建寺院一所,并设斋度增,自称佛弟子。五台山佛教逐渐复兴…  相似文献   

18.
<正> 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灵圣之地。从南北朝以后,这里逐渐成为佛教徒巡礼朝拜的文殊信仰中心。唐宋时期寺院林立,天台宗和华严宗等佛教宗派都很盛行。有关五台山的文殊信仰和佛教流行情况,以唐慧祥《古清凉传》、宋延一《广清凉传》、张商英《续清凉传》的记述最为有名。现以此三传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其它有关文献,着重对唐宋时代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信仰进行考察。一、清凉三传及有关资料唐慧祥撰《古清凉传》二卷。全书分五部分:(一)立名标化,引证《华严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住处,并引图书介绍此山名五台山和清凉山的原因;(二)封城里数,介绍五台山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9.
1998年9月25日,中国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圣像开光大法会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皇城故址召开。五台山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它不只是“以山辟最早、境地最缨、灵贶最赫,故得名独盛”,主要还是因其系弘扬般若法门的文殊菩萨之应化道场而使然。象法时代的佛教对于佛、...  相似文献   

20.
室利沙是明代五台山著名的密宗高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利沙是明代五台山著名的密宗高僧竺颖五台山是文殊道场,文殊不仅是大乘空宗的奠基人,而且也是密教的肇始者之一。在密教中,他不仅是金刚乘的祖师,而且也是真言宗的核心菩萨。因此,他就受到中外历代密宗僧人的特别崇奉。文殊菩萨和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他不仅是释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