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公民"和"公民道德"在当代中国有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公民身份变迁的历程以及由此而来的公民道德发展的生成历史和发展逻辑构成了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起点。在社会不断变革的过程中,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正呈现出某种回归自身的基本态势,并面临着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众多挑战。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回归,如何积极应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挑战,已成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伦理学上进行分析,饱含着深刻的伦理智慧,浸润着美善和正义的光华,它既可以理解为一种全新的政治伦理,又可以指谓一种进步的社会伦理,还可以从经济伦理、科技伦理和文化伦理等角度加以阐释与论证。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三个代表”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目标将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伦理,成为指导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伟大旗帜和促成中华伦理文化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3.
张彦 《道德与文明》2010,(6):159-159
于公益伦理的探讨是当今伦理学一个新兴前沿的领域.湖南理工学院彭柏林教授等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的<当代中国公益伦理>对当代中国公益伦理的一系列问题作了系统而有深度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学术界首部研究公益伦理的专著.  相似文献   

4.
李向平 《天风》2012,(2):14-15
面对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变迁中的各种问题,中国基督教必定会有所作为,然而,谈及当代中国伦理建设与中国基督教的内在关系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谈起。经常设想,中国基督教何时也能建构成为韦伯所言之"新教伦理",中国基督教的许多问题也许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5.
由"公民道德"看当代伦理话语转换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道德”是当代伦理话语转换的重要标志,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道德理论,扩大了道德主体的范围,表明我国的道德建设由义务型道德向义务权利统一型道德的转换、由以理想性道德要求建设为重点向以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道德要求建设为重点的转换。这样的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公民身份的确认。公民道德主要涉及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内容就是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自律。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最深层依据在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如果不从这个高度来分析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客观依据,就有可能把公民道德建设混同于传统道德说教,或者把当代的公民道德建设混同于已往的道德批判。  相似文献   

7.
责任伦理作为应用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责任伦理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学术界对责任伦理的研究日趋扩展和深化,但在诸多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在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试图立足于现有文献,对我国责任伦理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并展望其学术研究前景,寄希能够引发人们对当代责任伦理的深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如何立足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充分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政治治理经验,在中华民族政治伦理传统与现代西方政治伦理文化的有机互动中,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政治伦理范式,实现中国政治伦理的结构性转型,需要学者深入古今中外政治伦理思想的纵深之处,剥茧抽丝,作出深刻的学理探究和鲜活的现实解读.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靳凤林教授新作《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一书,在解析和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彰显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培育公民道德等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这需要从以儒家伦理文化中吸取资源。因为,从文化的角度看,道德具有历史的延续性,而新的道德也离不开历史的基础。然而,这种吸取是有条件的,一方面需要对儒家伦理进行精华与糟粕的辨析,另一方面,需要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时代特征,既厘清儒家伦理和公民道德之间的区别,又探寻两者的关联,在此前提下提炼可供吸取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步入公民社会.公共生活伦理应当成为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的重心.公民自治既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道德的重要特征.因此公民社会里公共领域的道德建设也应从公民道德自治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公民社会的另一个特征是公民自愿组织的出现与存在.这些组织具有特定的伦理功能.这些功能表明这些组织既是公民道德实现自治的平台,也是我国公共生活领域公民伦理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和伦理精神的研究,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国青年伦理学会主办、井冈山大学和江西省伦理学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伦理学者100余人参加,论坛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大家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这一主题,从历史考察、现状探究、前景展望、国际借鉴等维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充分体现了青年伦理学者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勇于直面现实问题的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看,当代经济伦理问题的高度复杂性要求学科化的研究,其研究重心集中于公共领域,关注点在于企业制度与经营的层次.从当代经济伦理研究的兴起看,韦伯提出了经济伦理的概念,但当代西方学科化的经济伦理研究另有缘起.后者发轫于美国,而后欧洲和日本的学科化研究相继启动;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三者的理论特点有别.通过对照,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三方面的问题:对经济伦理学学科史的理解问题,中国经济伦理学的自身理论构建及其现实针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西方公民道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民主法治社会最直接的价值依托是公民道德,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西方公民道德的四个理论问题:公民道德的本质、公民道德为何必要、公民道德与国家的关系、公民不服从,可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某种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4.
国内学界对农村经济伦理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初起阶段.从目前已有的相关成果来看,其内容主要涉及到农村经济伦理的含义与研究内容;农村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内在关系;农村或农业经济制度和政策的伦理剖析;农村经济伦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相应对策等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学理归结,某种程度上能够催生中国农村经济伦理学的萌芽、成长与发展,对厘清与疏解当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伦理困惑、推动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鸦片战争开始,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开始萌芽和生成,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四次转变.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具有两大突出特征:一是救亡道德与启蒙道德的同时并举;二是改良道德与革命道德的交替进行.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政治伦理既具有优秀成分,也具有消极意叉.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长期面临的各种威胁,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政治体制;重新选择和配置各种现代性公共政治伦理元素,走出现代化与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冲突的传统困境;正确处理中国国内民族问题,避免因民族冲突引发社会动乱,是中国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当代转型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性伦理研究在5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期经历了三次高潮,表现出以婚姻家庭研究为主,以道德实践的要求为动力的基本特征.中国性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马克思恩格斯对性道德问题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爱情、婚姻及家庭道德以及当代中国性伦理面临的挑战及发展.现阶段,应当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性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加强对性权利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性伦理理论.  相似文献   

17.
张霄 《哲学动态》2023,(9):12-20+127-128
应用伦理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哲学门类人才培养格局,推动科学研究领域分化与重组,带来新一轮哲学研究生教育和学科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应用伦理专业有其特定问题域,是一种多元化策略决策系统。它不仅仅关注哲学、伦理学理论的应用,也关注其他学科知识的应用,其根本目的在于为特定伦理问题提供判断和决策。应用伦理专业应围绕职业伦理实践开展跨学科研究并培养从事职业伦理实践的专门人才,发挥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应用伦理专业“三大体系”建设是核心价值引领、职业伦理治理、交叉学科教研、参与全球治理的“四维一体”工程。它以“人才培养”为主线,贯穿应用伦理专业学科体系建设;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指引应用伦理专业学术体系建设;以“自主知识”为素材,丰富应用伦理专业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制度伦理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国家公权力的道德合法性问题,而法律又是现代法治中国国家公权力唯一合法来源。因此,让具有中国特色法律伦理的现代"到场",用以构建当代中国法律的现代伦理品格,这应属我国制度伦理建设的核心命题。而要完成当代中国法律伦理现代品格的塑造,根本问题在于如何让当代中国法律具有道德以及具有什么样的道德?无疑,在法律是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的今天,只有以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方式实现对"国家公权力"的完全驾驭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当代中国法律具有现代伦理品格。同时需指出的是,当代中国法律应具有的现代伦理品格,不是实现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或平等,而是实现制度意义上的、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兼顾起点与结果平等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经过学界60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政治伦理研究的领域日益拓展、成果愈加丰富、队伍不断壮大,并已成为我国伦理学研究中重要的中坚力量.考察中国政治伦理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已取得理论成就,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对进一步推动中国政治伦理研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也将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视域中的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从“市民社会”及其与伦理道德的关联 ,从市民社会视角审视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伦理与市民社会伦理的关系三个方面 ,论述了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分析、结合我国正在形成中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现实中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