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需要—满足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员工的大五人格特质、工作特征及其交互效应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以12家企业的442名员工为样本,结果发现:员工的大五人格对工作疏离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开放性对工作疏离感有积极影响,尽责性对工作疏离感则有消极影响;工作特征越积极,员工的工作疏离感越低;大五人格中的开放性、神经质与工作特征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工作疏离感的干预应兼顾员工人格特质和工作特征,进行权变管理。  相似文献   

2.
疏离感研究的进展及理论构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从疏离感的界定、疏离感的理论构建以及疏离感的实证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国外的研究现状与近况,并从整体上进行了评述,认为以往研究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疏离感的概念很多,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构想;(2)所有的研究都是欧美、日本文化的反映,不一定适合于中国;(3)以中学生、青少年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很少;(4)很少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疏离感,因此,不能分析个人内部的发展变化过程和连续性.针对这些,我们提出了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并初步构建了一个二层次十维度的疏离感理论结构.  相似文献   

3.
验证组织政治氛围对员工疏离感的作用,探讨自我决定动机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一般政治行为知觉量表、工作内外动机量表和工作疏离感量表对226名企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组织政治氛围对员工疏离感的个人疏离和社会疏离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决定动机在组织政治氛围与员工的个人疏离感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但在组织政治氛围与员工的社会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说明我国员工的个人疏离感一部分来自于组织政治氛围对员自我决定动机的削弱,而社会疏离感主要来自于组织政治氛围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 ,构建了疏离感的理论维度 ,并据此编制了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测量量表。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表明 :疏离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体系 ,本身包含 2个层次和 9个维度 ,该研究所构建的疏离感理论体系比较合理。疏离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可以作为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研究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谈话、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南部沿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理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初测问卷,经过初测和相应统计分析,形成正式问卷。最后使用该问卷对八所大学的500名畲族、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疏离感进行调查研究,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探索性因素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高专学生表现出与本科大学生不同的文化疏离感维度,分别是:文化束缚感、言语疏离感、文化执着感、文化认同感。这表明出地区、民族因素外,被试所接受的教育可能也是影响其疏离感及文化疏离感的重要因素。高职高专学生与大学生所在社会环境,个人特质及心理素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疏离感各维度在学历、民族、性别主效应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往关于职场排斥形成机制的研究, 主要是基于冲突-报复的视角, 验证了人际冲突对职场排斥具有稳定的预测作用, 而这个解释逻辑很可能对新员工并不适用。本文基于角色认同理论, 考察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对其职场排斥行为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多阶段收集的249对新员工上下级匹配问卷分析发现, 在控制了经典的冲突报复机制之后, 角色认同机制能够解释新员工的职场排斥行为。具体来说, 结果显示:(1)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负向影响其职场排斥行为; (2)工作疏离感在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与职场排斥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3)发展性反馈在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与工作疏离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进一步, (4)发展性反馈调节了工作疏离感对角色社会化程度-职场排斥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不仅从理论上拓展了职场排斥行为的研究视角, 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框架, 而且从角色认同的视角为组织管理新员工的职场排斥行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效应和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效应,采用文化疏离感量表、压力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和幸福感问卷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文化疏离感会降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2)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这一调节效应是以基本心理需要为中介变量。因此,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化疏离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文化智力量表和幸福感问卷对670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文化疏离感、应对方式、文化智力和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之间关系。结果显示:(1)应对方式部分中介了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间的关系;(2)文化智力调节了文化疏离感通过应对方式影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进辅  杨东 《心理科学》2003,26(3):415-418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对重庆市和兰州市的150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在生活环境疏离感和压迫拘束感上的平均分相对较高;各学生群体在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总体疏离感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和地区的交互作用上,而环境疏离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和片区的交互作用上。各群体疏离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年级和片区之间;青少年学生的疏离感大体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发展趋势,即是:初中阶段发展比较平稳,没有大的起伏变化;高中和大学阶段都是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倒“V”字型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职场排斥是组织情境中的负面行为,会对员工的心理状态、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以及组织绩效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得到了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研究主要从职场排斥的概念、测量工具、与其它概念的比较及实证研究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中国文化的权变作用。未来研究应从中国的组织情境特点出发,继续完善职场排斥的概念和维度,扩展研究层次,深入分析影响机制,结合中国文化对职场排斥展开本土化研究,丰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夫真  张文新  张玲玲 《心理学报》2009,41(12):1165-1174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08名初一至高二城市青少年,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发现: (1) 青少年疏离感年龄段差异显著, 高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初中生; (2) 青少年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境疏离感最高, 其次是社会疏离感, 人际疏离感最低; (3) 家庭功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同伴接纳的调节, 即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异化理论的阐述,揭示了异化现象的普遍存在性,从医院管理、医疗体制、医疗技术等各个方面分析了异化现象对于临床医生的思维和判断的制约。提出向"以人为本"的思想回归才是弱化异化的消极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s' attachment to parents and their feelings of alienation in the school context by consider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adjustment and self-esteem.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degree of attachment to one's parents was associated with adjustment and self-esteem, which in turn predicted possible school alienation. A total of 227 students completed self-report measures on parental attachment, adjustment, self-esteem, and alienation from school.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lated literature that posits that (a) secure attachment to parents was associated with adjustment and self-esteem, (b) secure attachment to parents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feelings of school alienation, and (c) adjustment and self-esteem were a crucial mediators between attachment to parents and school alienation. In addition to enhanced adjustment, the self-esteem of adolescents may be an additional factor in reducing alienation at school. The results also supported the mediator role of self-esteem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to parents and adjustment.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school alienation were shown to be fully mediated by adjustment.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responsibilities of teachers and school counselors, which may provide both students and parents with the skills to improve social functioning in the school context.  相似文献   

14.
张宪 《现代哲学》2005,1(3):1-9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对当代基督宗教人文主义有相当的影响,虽然两者对宗教异化有不同的理解,但都认为消除异化是人类走向自由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诊断中的异化与异化的诊断——1例误诊病例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诊断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拓展了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但同时也限制了医师的临床思维,形成诊断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本文以1例患者的误诊过程为例,说明诊断中的异化现象及其对诊断的影响。为减少误诊,医师必须回到"人"的位置,避免成为医疗技术的"奴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