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文:太2:1—12 救主耶稣的降生实在是一件大事。说明主耶稣不但是一位完完全全的神,他也是一位完完全全的人,更是说明了他道成肉身的事实,是任何人也不能否定的。 主耶稣的降生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上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在马太福音中还特别的提到主降生时有东方的几位博士来寻找朝拜耶稣,他们的心确实是非常宝贵的。 尤其是非常有意义地讲到  相似文献   

2.
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ClaudeL.Pickens,Jr.1900-1985)和妻子伊丽莎白·兹威默·毕敬士(ElizabethZwemerPickens)曾是“中国内地传教会”的基督教传教士。毕敬士夫妇及伊丽莎白的父亲塞缪尔·兹威默博士(D r.SamuelZwemer),以及英国传教士伊萨克·梅益盛(IsaacMason)等在中国的传教生涯中特别关注中国的穆斯林,尤其是回族穆斯林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立志要让回族穆斯林皈依基督教的愿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的兴趣。梅益盛先生曾把刘智的《天方至圣实录》翻译成英文在上海出版。毕敬士先生的岳父兹威默是一位矢…  相似文献   

3.
天主教弛禁之后,巴黎外方传教会派遣大量传教士入川,四川天主教教务大幅发展。然而随着西方列强在中国侵略的加深,民众的排外情绪日益高涨,且天主教作为一种外来事物,其教义教规又同中国社会传统习俗有许多相违背的地方,这些因素导致清末四川教案不断。本文着重描写法国传教士在成都教案、大足教案及义和团运动中的处境。处理教案过程中法国传教士与四川官员频繁互动,两者之间的关系演变尤其令人瞩目。此外,传教士眼中的四川官员形象以及传教士如何处理与四川官员的关系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80年前,中华大地腥风血雨,南京大屠杀30万中华儿女丧生日军屠刀之下,震惊世界。其间,美国基督会在南京工作的六位传教士,不顾自己安危,坚守南京,领导和参与了救护25万中国人民的壮举。他们是迈纳·舍尔·贝德士博士,刘易斯·史迈斯博士,明尼·魏特琳女士,鲍恩典女士,詹姆斯·麦卡伦先生和裴睿德大夫。他们是当时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给家人和亲友写信,传达出血城南京的真相。因为在美国基督会工作的关系,同时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约研究员,笔者朱晓陵博士多次陪同美国团来纪念馆参观,也协助来自国内的学者、电视台摄制组访问美国基督会档案馆收集历史资料,在浩瀚的文档里,翻阅那些南京大屠杀有关的书信和照片,每页文件,张张照片,都浸透着国际友人跨越国界,跨越宗教信仰,忘我救人的精神。中华民族是感恩的民族,对包括此六位基督会传教士在内的在历史上和民族存亡关键时刻帮助过我国的国际友人,我们应以各种方式表示缅怀和加以表彰。因此笔者在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80周年公祭之际,特撰写此文,以祭南京大屠杀期间死难的人们,并纪念当时在南京出生入死的六位美国基督会友人。  相似文献   

5.
王以诺 《天风》2006,(24):14-16
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准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他就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问他们说:“基督当生在何处?”他们回答说:“在犹太的伯利恒。因为有先知记着,说:‘犹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齐我以色列民。’”当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来,细问那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就差他们往伯利恒去,说:“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他。”他们听见王的话就去了。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他们看见那星,就大大地欢喜。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博士因为在梦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见希律,就从别的路回本地去了(太2:1-12)。  相似文献   

6.
一天下午,海德格博士邀请他的四位老朋友来到书房。这四个人,三男一女,都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但是,他们都曾有过春风得意的时光。米迪先生曾是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基利上校则出身名门,年轻时仪表堂堂,是众多女性心仪的对象;加斯科先生也显赫一时,担任过一市之长;而怀彻丽女士曾有过可以征服一切男人的出奇美貌,  相似文献   

7.
效法三博士     
冀慎杰 《天风》2002,(12):18-19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降生在犹大国的伯利恒城。他的降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大喜的信息,也是我们每一位上帝的儿女最欢喜、最快乐的事情。每逢圣诞佳节,普天之下、世界各地的教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庆贺、讴歌主耶稣的诞生。其中最常见的圣剧就是“东方博士朝拜主”。在这出圣剧中,东方博士向主耶稣献了两种礼物。一种是看得见的,就是黄金、乳香、没药。另一种是看不见的,就是东方博士的心。  相似文献   

8.
康熙接触和打过交道的天主教传教士多达30余人,是曾与传教士打过交道最多的中国皇帝,也是传教士最了解的一位中国皇帝。传教士对康熙的记述琳琅满目,散见于他们的日记、书信,汇报资料和著作之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又称白进,Joachin Bouvet,1656-1730)呈给法王路易十四世的奏折中的《康熙帝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他威风凛凛,仪表堂堂,举止不凡,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鼻子略显鹰嘴形,鼻尖鼓起。虽然脸上有几颗痘痕,但丝  相似文献   

9.
博士与明星     
耶稣的降生是划时代的大事件,历史因此掀开了新纪元,救恩如同“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参路1:78)。每当圣诞之际,总不会忘记循着明星不远千里前来朝拜耶稣的东方博士,那一句“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参太2:2)使他们执着的寻求跃然纸上,也成为后世千千万万朝圣者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
应我会邀请,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镰田茂雄率领日中文化交流佛教文化考察团一行六人,干1983年11月15日至23日访问了我国,在北京、四川大足、成都、乐山、峨眉山等地考察佛教文物古迹。镰田博士是日本著名的中国佛教史专家,又是知名的中日友好人士。十六日晚问,他在中国佛教协会的欢迎宴会上说:“日中友好交流如同滚滚的长江,永远永远流向未来。”目  相似文献   

11.
最早到温州传教的差会是戴德生牧师创立的中华内地会,最先来到温州传教的内地会英籍传教士是曹雅直牧师。曹氏虽是一位独脚传教士,然而他在温州服侍的二十三年,为温州人民归主倾尽一生,为温州教会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令人难忘的鸦片战争迄今已经过去150周年了,对于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只不过是一瞬间,可是在这漫长岁月中,中国人民和中国天主教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的。自从鸦片战争以后,长期封闭的中国大门被打开了,于是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商人、传教士漂洋过海纷纷乘机闯入了中国,从此,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我们的国土任人宰割,人民吃尽苦头。中国天主教也由一个受政府监护的宗教事业变成一个帝国主义侵华工具。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领土上受其各自政府的支配和庇护,并依仗他们本国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到处干些与他们传教士身份不符的勾当。理所当然地激起中  相似文献   

13.
披羊皮的狼     
帝国主义传教士过去在教徒中间经常散布这样一种谎言,说他们到中国来是“传教救灵”的,他们办的“慈善事业”是“救中国人”的,还说“传教经费”都是从外国来的,说他们自己是“弃绝世俗”、“神贫克苦”的,等等。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传教士自从来到中国以后,对中国人民包括天主教徒在内,进行了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思  相似文献   

14.
<正>你能否想象到,一个幽默的教师具有多大的魔力?一项名为“福克斯博士效应:教育诱惑的范例”的研究向我们解开了这一谜题。1973年,唐纳德等人提出,学生对教育者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变量而非教育知识本身,为此他们做了一个实验。首先他们聘请了一位好莱坞演员,赋予他一个极其模糊的头衔——福克斯博士,并把他包装成一个人类行为学领域的权威人士,尽管演员本身对该领域一无所知。在实验中,  相似文献   

15.
这次梵蒂冈册封中国教会120位“圣人”涉及到福建教会的有6位。这6位都是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他们都是在清代著名的礼仪之争中被清政府处死的。礼仪之争说穿了就是天主教会要不要尊重所在国的文化传统,要不要与所处的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一场大争论。这在今天已经不成为问题,可是在17至18世纪,这个问题却困扰了中国教会一百多年。由于梵蒂冈在这个问题上执行了错误的政策,不准中国教徒按照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尊孔祭祖,结果导致清朝禁教一百二十多年。福建的6位西班牙传教士,就是因为违抗清政府的禁教令而被处以极刑。显然,他们都是礼仪…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差会自1892年入川传教的60余年时间里,一直都十分重视医疗事业,派出了大量的医疗传教士,在四川开展建立诊所、医院、护士学校、医学院以及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医疗事工。近代四川西医是从西方传教士开展的西医活动逐渐开始并展开的。加拿大传教士是最注重医疗事工的一个群体,医疗传教也是在川加拿大差会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他们的西医贡献率占到了所有在川西方传教士群体的三分之二左右。加拿大差会在川开展的这些医疗事工对四川的西医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奠定了四川西医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新德 《宗教学研究》2007,3(1):115-121
十九世纪下半叶,来华新教传教士群体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对待中国宗教文化的态度上也趋于多元。艾约瑟、艾德、毕尔、丁韪良、李提摩太、苏慧廉等几位具有自由思想的晚清新教传教士,试图一次次跳出传统佛教观的范式以及对中国佛教进行套语式的描述,开诚布公地去充分认知中国佛教这个“他者”。佛教词典的编撰、佛教经典的英译出版,标志着他们对中国佛教研究已经达到一个新阶段。不管他们最初的动机怎样,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佛教文化的西传以及西方汉学的发展,增进了中西宗教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以今日的眼光去评价他们的著述,不难发现其中的缺失,但无论如何,他们是西方学界了解中国佛教的先驱学者。  相似文献   

18.
颜志渊 《天风》2002,(12):48-49
今年11月29日是颜福庆博士诞辰120周年纪念日。这位笃信基督的著名医学教育家一生爱国爱教,闻名遐迩。他是上海市中山医院、上海医科大学的创始人,生前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委员。五年前他的全身雕像矗立在上海医科大学校园内。他的名字列入《辞海》和《现代中国医学家传》。颜福庆于1882年出生于上海市郊江湾镇一个贫寒的牧师家庭,他的母亲也是位传道人,颜氏自小受家庭熏陶,信仰上帝。  相似文献   

19.
《华西教会新闻》是20世纪上半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西部经营的一份英文报刊.刊物最初的宗旨是:面向华西传教士出版,由传教士撰稿和管理,为传教士提供交流信息、交换观点的平台.随着时代的演变,刊物办刊宗旨和方针从为传教士服务扩展到为中国基督教发展提供思想交流平台;读者对象逐步囊括懂英文的中国人士,作者范围也扩大到能以英文读写的中国基督徒.这一变化与中国本土教会的发展和中国基督徒文人的成长相呼应,是了解四川基督教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牧田谛亮博士的名字,不仅在日本学术界尽人皆知,也为我国学术界和佛教界所熟悉。前不久,笔者藉在东京学习之便,慕名拜访了这位以研究中国佛教著称的专家。笔者登门造访时,年届七十三岁高龄的牧田博士正在全神贯注地为研究生修改论文。当我说明了来意后,博士很客气地接待了我。“牧田博士,您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已三十多年,撰写了大量论文和著作,请问当初您研究这一学科的兴趣是怎样产生的?”笔者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