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身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身健康影响的效果,将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分为健康教育干预组(97名)和对照组(93名);干预组进行了近12周健康教育选修课,采用了课堂教学、团体和个别辅导、同伴教育等,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前后对照测试.结果发现,教育后的多项指标明显低于教育前,说明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是很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3.
健康要素是健康的组成要点,应遵循心身整体观念,但相关研究多聚焦身体健康要素,心身健康要素的概念与构成尚未统一。通过文献分析与临床实践,对大学生心身健康要素的概念及结构进行探讨,突出揭示了大学生心身健康要素的七个维度,包括健康行为、睡眠质量、压力协调能力、精神追求、心理污名接纳性、健康知识的探索性及人际适应能力,并列举相应维度包含的具体内容,以期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身健康要素教育及相应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4.
癌症疼痛与心身症状,应对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疼痛,是癌症最可怕的结果之一,癌症疼痛十分普遍,据报告约75%的晚期癌症病人经历疼痛[1]。疼痛能引起生理和心理困扰,从而对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2]。本研究试图探讨伴有疼痛的癌症病人与无疼痛的癌症病人在心身症状、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并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震后儿童青少年心身健康和应对方式差异特点及关系。方法:用修订的心身健康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512汶川地震重灾区37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回避、漠然、愤怒、自杀等不良情绪维度(F=3.66,4.20,9.97,4.45,均P0.05)及兴趣(F=8.81,P0.01)及睡眠障碍(F=7.95,P0.05)维度年级主效应显著;在强迫、敏感不良情绪(F=4.88,8.97,均P0.05)及失眠、身体不适(F=8.41,6.35,均P0.05)维度上性别主效应显著;强迫、回避及自杀不良行为维度(F=4.39,3.08,3.04,均P0.05)及注意力(F=3.77,P0.05)、失眠、身体不适等生理维度上(F=6.29,3.63,均P0.05)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退避与幻想应对方式上年级主效应显著(F=3.16,5.41,均P0.05);在退避应对方式上有性别主效应(F=4.46,P0.05);回归分析表明,自责、退避、解决问题及合理化应对方式影响灾区小学生、初中生的心身健康状况,而影响高中生心身健康状况的仅有自责应对方式。结论:重震区儿童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及应对方式有年级和性别差异特点,且应对方式对不同的学生群体的心身健康有不同的影响,提醒震后对学生群体的危机干预要分性别、年级或年龄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本对待岗人员应付压力的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1)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使用程度依次为退避、合理化、自责、求助、发泄,女性更善于调动应付资源,年龄偏大的待岗人员偏爱合理化、退避;(2)待岗人员表现出轻度的强迫、抑郁症状,少数人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偏执症状,女性和年轻的待岗人员属于压力易感人群;(3)自责、发泄的应付方式与健康不良症状之间存在着普遍性关联。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应付方式问卷中的幻想与工作压力问卷中的工作兴趣有显著的相关,而与合理化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外显性焦虑量表与应付方式量表中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因子有非常显著的相关,与合理化有显著的相关;而与上工作压力量表上的三个维度只有弱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情绪不仅与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关,而且与其自身心理的发展、潜能的开发、生活的质量,以及心身的健康等因素均密切相关。实践表明:良好的情绪可以使青少年朋友们有广泛的学习兴趣、主动的活动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特征;更可以使中老年朋友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顺心如愿,愉快、幸福。特别是积极开朗的情绪对各种疾病的治愈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9.
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年人幸福感与应付方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了解老年公寓老年人的幸福度、应付方式及其两者的相关性。②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西部欠发达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各选取一个城市的两家老年公寓,对入住其中6个月以上150例60岁以上老年人用MUNSH量表、应付方式问卷逐个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四川南充老年公寓老年人幸福度(28.97±9.94)高于山东济南老年公寓老年人(23.95±8.97);老年男性和女性在幸福度各因子上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南充老人和济南老人在幻想、退避、合理化三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合理化应付因子在老年男性和女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幸福度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两因子成显著正相关。结论:当前老年公寓老年人幸福度总体上处于中等左右水平,内地高于沿海;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幸福感的影响十分有限;培养积极的应付方式是提高老年公寓老年人幸福度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心理一致感水平及其与应付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265名高中生为被试,探讨青少年心理一致感发展的特点以及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在心理一致感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三个年级被试的应付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3)被试心理一致感水平与问题解决、求助两种应付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被试心理一致感水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种应付方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在压力调节上倾向于采用成熟而积极的应付方式。本研究从压力应对的过程角度分析心理一致感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应付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编制应付方式问卷 ,并获得该量表的初步常模。来自全国 6个地区的 114 4名被试完成了有效测试 ,其中男性 5 5 9人 ,女性 5 85人 ,平均年龄 31.0 3± 7.99岁。结果 :(1)人们的应付方式主要有 4种类型 :即针对问题积极应付、否认与心理解脱、情感求助与宣泄、回避问题转移注意。 (2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有关要求 ,可以作为评估应付活动的工具。 (3)初步提供了该量表的成人常模 ,并对应付方式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以COPE量表为工具,对我国744名大学生的应付活动进行了测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学生应付活动主要有四种方式: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付、寻求社会支持、逃避和听之任之。(2)我国大学生在面临应激情境时,较多地采取“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付”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应付方式,而较少采取“逃避”和“听之任之”的应付方式,并表现出较大的情境差异、年级和性别差异,以及较小的专业、城乡和性格差异。(3)中国和美国大学生在应付活动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控制感特点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和控制感进行调查发现:(1)待岗人员对待压力的应付方式依次为退避、合理化、求助、自责、发泄。女性更多地采用这五种应付方式,年龄偏大组更倾向于选择合理化和退避,30岁是应付方式发展的转折时期;(2)待岗人员的控制感由高至低依次为环境变化、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和生活方面的控制感。女性更能控制情绪情感;(3)在待岗人员应付待岗后各种压力的情境下,可将退避归为积极的应付方式,将自责、求助、发泄归为消极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该研究采用《初中生心理健康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496名"5.12"汶川大地震民族地区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灾区民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较高,各因子相关性较强;2)性别和年级方面大部分心理健康因子差异显著;3)应付方式各因子间呈显著低相关;4)解决问题、自责、幻想等应付方式对震后民族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对离退休人员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74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问卷研究,结果表明:(1)离退休人员的社会支持情况受文化程度和性别影响,高文化程度和低文化程度的离退休人员相比,前者所获得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更多;男性离退休人员比女性获得的更多客观支持;(2)离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受文化程度影响,高文化程度的离退休人员与低、中文化程度的离退休人员相比,前者更多采用面对与探索应付方式,后者则更多采用幻想和退避应付方式;(3)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对离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有调节作用,社会支持总分及应付方式中的探索、淡化对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而幻想和退避对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青少年及其家长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者通过对800名12——16岁中学生及其家长的测试,比较了青少年及其家长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的异同和相关,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积极、成熟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成年人;2、青少年的应付方式与其家长的应付方式呈现出同质化的特点,观察、模仿家长是形成青少年应付方式的重要途径;3、“合理化”应属于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应付方式对其自我认可的影响.2×2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心理控制源、应付方式对自我认可的影响并不相同;应付方式对自我认可存在显着的主效应.据此,对提高大学生自我认可水平的具体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