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切入对历史主义、实证主义、第二国际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反思,是包括卢卡奇、本雅明、阿多诺等在内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共同难题。他们都强调现实历史的变革要以历史哲学的重构为底色,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必须立足于一种新的历史意识以摆脱“经济决定论”和线性进步观。其中,本雅明试图以“起源历史”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他的“起源”概念是其理论的难点。学界对“起源”概念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和《拱廊计划》中的内在作用存在争议。对本雅明而言,《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时期的“起源”概念侧重于将真理从主客认识论的困境中分离出来,内蕴着柏拉图的理念和歌德的表达性生命的影响;《拱廊计划》则进一步将“起源”批判性地内化为对19世纪现代性之自然历史性质的辩证揭示,并识别为一个过去与当下充满张力的、“起源历史”的真理性时刻,以便从历史连续体的叙事中剥离出来。通过这一工作,本雅明不仅破解了新康德主义以及受其影响的历史主义变体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理论困境,还为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辩证历史”意识。但在现实性上,这种历史意识过于倚重主体对历史经验的创造性领会,而忽视了经济作用及其内在张力,存在着主观...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节中多次提到“国家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两个概念。那么,这两个概念如何区分呢?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行动构想"在世界中行动"可以更准确地概括为"在(我的)世界中行动"。通过行动的结果,黑格尔的主体走向超个体的"物象"(Sache),即"在世界中行动"中的"世界",但通过行动(Handlung)本身,"物象-世界"又内化于主体。马克思的旨趣在解释"在世界中我的行动"的现实根据。在《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吸纳了黑格尔《逻辑学》的行动思想,但他更关心行动的"条件"(Bedingung)。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马克思从"实践"(Praxis)的"条件"出发,解释了"物象世界"本身的形成。在《资本论》中,通过分析"价值形式论"与"交换过程论"的关系,马克思解释了"物象世界"中"我的行动"何以是拜物教性的"起初是行动"(Im Anfang war die That)。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为何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自马克思·韦伯的经典著作传入中国后,文化和宗教因素是解释这一现象的常用观点。彭慕兰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摈弃了"欧洲中心论"立场,从经济史角度揭示出中国和欧洲最终走向不同发展道路纯属偶然。尽管该书在资料运用和推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瑕疵,但作者在文化以外的领域寻找中国和欧洲最终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原因的努力对学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试图基于此书的观点进一步探讨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通过商人贸易和军事财政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方面以全新的视角,把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宗教化”概括为:产生方式的神秘化、社会关系的物化、拜物教:另一方面,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与宗教结伴而行的“亲密”关系中,揭示了宗教在经济领域中的世俗化倾向。在当前,研究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方法论意文,因为新出现的一系列经济和宗教现象仍没有超出马克思时代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6.
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其中特别是根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马克思的异化观的形成过程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对马克思的第一篇独立完成的学术论著——他的博士论文《论亚里土多德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之间的差别》中的异化问题,则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异化”这一术语在博士论文中仅被马克思用过三次,但在这篇著作中,“异化”概念对于解决当时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哲学和现实的相互关系问题,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马克  相似文献   

7.
论明清之际“三教合一”思想的社会潮流唐大潮明清之际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历史进入了“天崩地陷”的时期。从16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萌芽破土而出,它虽然弱小,稚嫩,随时有夭折的危险,但它对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冲击,却不可等闲视之。顾炎武的《天...  相似文献   

8.
列宁把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译者)称为“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这本书是把对历史问题的深刻的理论研究同工人阶级革命解放斗争的迫切任务结合起来的光辉典范。该书的研究对象,似乎是与实际革命活动相隔很远,但是,全书都贯穿着强烈的坚定的党性和对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调和的仇恨,对工人阶级最终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与资产阶级学者“死啃书本”完全不同,恩格斯认为研究人类远古史是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的很多实际现象的钥匙。恩格斯在家庭关系的历史中,在国家和它的机构产生的历史中,找到了国家(少数剥削者压迫大多数被剥削者的工具)必然要灭亡的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9.
费多谢耶夫的这篇文章发表在一九六五年《苏联科学院通报》第九期上,这是他在今年四月全苏唯物辩证法讨论会(有六百多人参加)所做的报告的压缩。费多谢耶夫这篇文章是彻头彻尾修正主义的,只不过在论证问题时耍了一套更狡猾更虚伪的手段而已。根据《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十期有关唯物辩证法问题讨论会的长篇报道,他这个报告共分五部分:(1)辩证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发展;(2)过渡时代的辩证法;(3)现代历史过程的不平衡性和国际关系的辩证法;(4)发展的上升路线与下降路线;(5)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费多谢耶夫在本篇文章中把那篇报告的第一、第二部分合在一起(第一部分有删节),这样便只有四部分了。原报告的第五部分,费多谢耶夫把它加以扩充,单独写成一文,发表在《共产党人》杂志今年第十四期上,这篇文章的译文排作这一组文章的第二篇。我们在译本文时,把原报告第五部分(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法)略掉。作者在本文的第一部分里,除了重弹苏共关于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体系与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等老调之外,还提出一个“新”论点,即“就世界发展的范围而言,时代的基本矛盾则是内部矛盾”,这个矛盾对个别国家来说是“外部矛盾”,其间的辩证法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决定时代的基本特点的发展和变化、世界发展的方向”,“决定两种对立体系竞赛和斗争的进程和结局”。这是他的一个基本观点。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大肆宣传热核战争恐怖,说什么“如果说热核战争将会废除资本主义,那末它不但不会提前反而会大大推迟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甚至“可能提出人类本身存在的问题”;说什么“社会主义不通过社会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国家之间的战争也能够得到胜利,在和平条件下也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胜利”。他并且再次荒谬地宣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和平形式的革命飞跃”具有“现实的可能性”。第三部分谈到社会发展的上升路线(社会主义)和下降路线(资本主义)之间的所谓“辩证法”。这里他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都说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代基本矛盾的运动”。他给“非资本主义发展”下了一个定义:“这是从封建制度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是绕过资本主义阶段,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熟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渡是“或多或少和平地”实现的。作者在这里实质上是在宣传外因决定论,企图麻痹资本主义国家中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革命力量,束缚他们的手脚,反对他们进行反帝的斗争,从而让苏美两大国来主宰世界人民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黄爱华 《学海》2002,3(4):100-104
“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那种只有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共产党宣言》并没有由此否定一切个人财产及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命题。从哲学上分析 ,该命题依据于否定之否定、人的存在方式、劳动者产权等理念。建立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基础上的“重建个人所有制”重新确立了劳动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哲学既是以柏拉图主义为建制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完成形式,也是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德国形而上学。黑格尔哲学观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一般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并未超出柏拉图的理念论所奠定的基本架构,而是进一步将其系统化了;其二,德国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对德国现实和时代关系的思考所体现的矛盾特质,是这一问题的延续和集中表现;其三,德国形而上学与德国现实的关系问题,黑格尔以理性国家观去处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为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提供哲学论证。青年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与其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大学时期,马克思在法学研究过程中触及了黑格尔哲学观的根本疑难;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开启了从“超感性世界”转向“感性世界”的哲学研究方向;《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初步把握住了黑格尔哲学观问题,把对黑格尔哲学观的理论批判转换为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的实践批判;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本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  相似文献   

12.
等级和等级制度是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时经常碰到的社会现象之一。马克思曾经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可以看到由各种不同的社会地位构成的整个阶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04、466页)由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宗澄 《法音》2023,(10):5-16
本文探究的“但空”思想,是特指吉藏(549-623)对《大智度论》中提到的“但空”之文的一种解读,而吉藏对《大智度论》中“但空”的解读,明显带有时代的印记,这与吉藏所处时代文化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南北朝时期,正是唯识学所依的论典《地论》《摄论》传入并流行的时期,在逐渐形成的“地论学派”和“摄论学派”种种新思想的碰撞下,吉藏也不可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中心主题,它构成“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批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全面、系统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理论,就不能不充分注意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批判。一、法兰克福学派从一开始便把文化批判放在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地位,然而,强调对“肯定文化”、“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研究则始于30年代后期。这有其历史背景。在这个时期的西方社会,娱乐工业的出现,大众传播媒介的成长,纳粹及其他极权国家对文化的野…  相似文献   

15.
国人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多从他的成熟时期的著作《精神现象学》开始,而黑格尔青年时代的哲学思想鲜为人知。宋祖良同志在贺麟先生指导下所写的博士论文《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列入湖南教育出版社《博士论丛》出版)。较全面地探讨了青年黑格尔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思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月,金城出版社出版了长安大学副教授刘康乐博士的专著《明代道官制度与社会生活》,这是他的第二部关于古代道官制度的研究著述。康乐君对道官的研究早在2010年前的博士选题就已开始,至今已近10年的光阴。2010年,康乐君以《中古道官制度研究》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并被纳入四川大学《儒道释博士丛书》得以出版,该书的研究止于隋唐时期。初读此书,从文本结构上可以看出,作者成书严谨,只针对有明一代  相似文献   

17.
《潜夫论》与汉代经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王符的《潜夫伦》,是一部政论性的古典名著。严格说来,王符本人并非专注一经或几经的经学家,《潜夫论》亦不属于说经解经的经学著作。但由于这部名著是在汉代经学统治时代完成的,其人其书同其时代有密切的联系,我们今天从中亦可“观见”当时经学的情况,包括经学统治所造成的思想影响、经学两派在后来的融合、经学复杂的社会作用以及经学的衰落和经学向玄学的过渡,等等。汉代经学的统治,从政治思想开始,遍及整个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我们从王符《潜夫论》中可以看到,这在当时的思想界和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汉…  相似文献   

18.
1979年11月底,东德在柏林召开第五届哲学大会。900多人参加的这次大会,讨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辩证法》。东德科学和政治生活的代表人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各兄弟党的哲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E.哈恩教授的主要报告《我们时代进步的辩证法》首先要求:“闸述哲学工作的成果,制定未来的研究路线,说明马列主义哲学对我们时代迫切问题的立场”,而且自觉地反对“严重动摇人心的怀疑论。”唯物主义地分析我们时代社会进步斗争的内在的和客观的关系、相互作用、动力和规律,是认清一系列世界观问题的出发点。哈恩研究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自觉积极性,研究了这种积极性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原始文献中,他并没有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样的观点,从德文原文看,马克思用以表征历史唯物主义关键性原则的概念是社会定在和定在方式。虽然在1845—1847年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特定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刻意回避使用定在概念,但是从《共产党宣言》开始,特别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重新启用社会定在等概念来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具体性和现实性,并由此揭露资产阶级经济拜物教的秘密。社会定在决定人们的一切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20.
张阳 《中国道教》2018,(2):68-70
2018年1月,金城出版社出版了长安大学副教授刘康乐博士的专著《明代道官制度与社会生活》,这是他的第二部关于古代道官制度的研究著述。康乐君对道官的研究早在2010年前的博士选题就已开始,至今已近10年的光阴。2010年,康乐君以《中古道官制度研究》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并被纳入四川大学《儒道释博士丛书》得以出版,该书的研究止于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