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农耕聚落是指构建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要营生的族群聚居的聚落空间。川东北传统农耕聚落由于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移民文化以及川东北地区特殊地理地貌的影响,在聚落整体形态层面上呈现出独特的形式外延。文章以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太华乡雍氏传统农耕聚落为典型性案例,深入剖析了川东北地区传统农耕聚落在宏观层面上的形态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2.
聚落肌理是聚落形态的表达方式,故而从协同演化视角切入对新疆传统城市的聚落肌理进行类型研究,从而进一步揭示新疆传统城市有机生长复杂结构动态发展规律。新疆不同区域的传统聚落都有一定的外部地域资源的制约和内生有机发展动力,分别通过变形、分形和生形的基本城市肌理操作策略,反馈到新疆传统城市聚落的关联性需求,实现传统聚落的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民居聚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这些文化、习俗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见证。随着传统民居聚落的不断减少,传统民居聚落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独特的传统民居的民族特色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它们受到侵害之前我们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保护它们。由于我国传统民居聚落种类的多样性,形式结构更是千姿百态,对它们的保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聚落模式采取不同策略和方法。文章以重庆安居古镇的保护为例,展开调查、探讨,分析出以重庆安居古镇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民居聚落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并且总结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与策略。安居古镇是西南古镇的代表之一,目前需要急切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安居古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二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落实保护措施,使安居古镇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对安居古镇的保护可以说是个重要的课题,它可以拓展为对所有传统聚落的保护,这对我们继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藏族服饰是藏族人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晶。现从藏族独特的地理位置、生产、生活方式及他们的宗教信仰入手,阐述了藏族服饰的多样性、装饰性及审美统一性特征,探讨了服饰文化符号的象征,及产生这些特征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代藏区社会文化的发展,藏族觉姆(尼众)的社区地位随寺院教育的变迁得到提高。本文运用田野调查资料,论述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和体系在当代藏族尼众中正得以建立。文章阐释这一新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认为藏族女性佛法老师——"堪莫"的出现,改变了觉姆的传统角色和社区地位。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眼界逐渐变得开阔,对新事物的探求与体验感知需求被放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是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大众越来越希望能通过交互体验的方式来获得愉悦。文章通过对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构成要素、趋势与功能的解析,提出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设计的方向,包括参与式空间交互、互动体验式空间交互和服务式交互三个方面,为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设计提供理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祠堂作为宗族文化的载体,是宗族组织的具化。文章以福建福州永泰县白云乡陈家村祠堂修缮为突破口,对宗族产业重构与聚落文化活化进行分析,利用传统价值,重塑传统信仰,适度转化聚落文化,使之能适应现代主体社会的生活脉动,促进当今聚落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要阐述的是从农村进入城市后的东乡族人,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聚落及其饮食文化,这种独特性表现在饮食习俗方面既继承了传统,同时又接受了城市文化,形成了一种在传统中变异与变异中继承的互动格局。本文以兰州市小西湖柏树巷社区东乡族聚落为调查点,以他们现在的饮食习俗为调查内容,来探讨其饮食习俗的传承与变异格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地理环境特殊,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建筑是思想观念的物质承载,藏族人民创造出了极具风格和艺术性的藏式建筑藏式建筑的选址、布局、架构、装饰等都是十分具有逻辑性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生活追求。以地域文化为出发点,通过在藏族文化中提炼传统藏式元素,分析藏式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通过这种分析呈现独特的藏族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藏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0.
岳楼村是一个典型的单姓血缘型传统村落,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孟姑集镇。目前村落中宗族文化保留完整,在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通过对该村落的聚落空间进行研究,探析其环境、选址以及重要的构成元素,从而体现出在这类村落中宗族对聚落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勤劳、朴实、智慧的西藏人民,在高原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在生产劳动中,不仅创造了优美的民族文化,也创造了多彩的科学技术.今天给人们印象最深刻、影响最大的是西藏建筑的魅力和藏医药的神奇.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戒律文化是藏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藏族文化真正的价值实践所在。佛教自7世纪传入藏地以来,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和价值体系作为藏族精神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引导、影响着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戒律存则佛法存,戒律灭则佛法终”,藏传佛教戒律既是藏传佛教发展的制度保证,也是藏传佛教思想的具体体现,故而在庞大的藏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其影响广泛而深刻。从藏族成文习惯法规与藏传佛教戒律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看出,藏族法律无论在内在指导精神还是外在表现形式上,都受到了佛教戒律的直接影响。借助法律这种强制手段,佛教的行为规范在藏族人民身上打下了更加深刻的烙印。人们逐渐习惯于以佛教思想的好恶来评判一切,从而形成了慈悲为怀、宽容相待、诚实公正的社会风气,“封山封林、禁猎野生动物”的规定使藏地成为一个生态平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未受人为污染的良好生态环境。文章基于法律多元的事实,应用宗教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认为习惯法是客观存在的,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必须充分关注习惯法及其固有特点,为和谐社会的建设给予习惯法中的优秀成分以合理的发挥空间,否则会造成对法治资源的无知与浪费,不利于法治建设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美术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有独自发祥孕育,发展演绎,成形定性的清晰脉络和事物迹象,并以其自成体系的精湛技艺及其造型经典理论,从一个侧面构建着中华民族美术、尤其是东方美术的典型实体。藏传佛教造像的庄严妙好,基本上依赖于其严格的型制量度经典的延续承传,故“三经一疏”经典是使藏传佛教美术乃至藏民族传统美术的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历史性、审美性得以确立的重要因素。也是使藏族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工艺美术诸方面构成实体性文化层、艺术高度和有机组成部分的基本法度。本文就藏传佛教美术造型量度的纲领性理论经典“三经一疏”:即《佛说造像量度经》、《造像量度经》、《画相》和《佛说造像量度经疏》的量度法则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锡伯族是发源于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之一,西迁伊犁后曾为祖国的屯垦戍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以锡伯营藏传佛教寺院和卡伦寺庙为主要考察对象,用较翔实的资料论述了靖远寺的历史、建置、藏经主要的经济来源、宗教活动以及卡伦寺庙的相关情况,来表明藏传佛教在锡伯族社会中的功能,揭示其对锡伯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藏译汉文佛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德格版藏文大藏经为底本,系统查阅四千五百六十九部佛书,将其中藏译汉文佛典一一罗列出来,并注明译师及简要翻译情况。 黄显铭,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释果智,四川尼众佛学院毕业,成都爱道堂比丘尼。  相似文献   

16.
在2020年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对于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蒙古族等民族的同胞们更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西藏的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如何根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逐步推进和深化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7.
论文就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经文典籍木板雕刻的主要题材、雕版形制、材质加工、雕刻工艺、印制技术;藏文典籍经书封版的形制、构图、纹样装饰内涵、雕刻工艺特色;及经文页面装帧设计的形式三部份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从中折射出了藏民族勤劳智慧的创造能力,多姿多彩、自成体系的文化传统魅力和博大精深.光照千秋的悠久历史文明风采.  相似文献   

18.
西藏铜币上佛教纹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铜币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枝奇葩,它有着精美的纹饰和造型,蕴含着中国西藏地区璀璨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介绍了西藏铜币上的主要佛教纹饰,讨论了它们所象征的宗教寓意,使大家能够从历史文化和宗教艺术等角度来审视西藏铜币的设计理念。希望本文能引起更多人对西藏铜币研究的关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藏宗教中的"替罪羊"观念及侣贡杰布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林 《宗教学研究》2007,5(4):124-131
本文主要对于流行于西藏民间,而各宗教又都予以吸收的一种类似西方"替罪羊"概念的宗教观念进行系统的讨论,并对与这个观念密切相关的侣贡杰布仪式进行重新考察,认为其虽然生成的时间略晚,但很快就成为藏区的一种具有狂欢节倾向的仪式,显现民间信仰对于系统化宗教拥有较大程度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20.
试析藏传佛教朝圣者的圣地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朝圣是藏传佛教徒宗教信仰的典型表现形式。通过对西藏藏传佛教信仰者的实地访谈调查发现,朝圣地是藏族宗教信仰价值感中最重要的强化物。在每一个藏族人的宗教情结里,都存在着按价值大小构成的圣地网络结构,这一结构表现为由低到高四个层次:私我圣地、社群圣地、边缘圣地和超我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