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学研究在原来的问题和思路范围内已进入一个滞徊的状态。为了激发美学研究和讨论的活力,注入一些新的因素,如新的问题、新的思路(包括国外一些虽说不新却是我们尚不熟悉的不同流派、观点)等,也许是不无助益的一种方法。为此,本刊近年来发表了一些从语义分析、现象学、方法论角度探讨美学问题的文章,或者说是借鉴、吸取某种哲学观点的文章。这样,或可提供一些进行比较、思考的内容和对话的新话题,借以推动我们的美学研究和讨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身心关系问题是人类长期探究的重要议题。精神分析学家对身心关系具有诸多独特见解,具体表现为:身体是心理的基础,身体是心理的象征,身体与心理的交织。此三种观点不仅反映出不同精神分析学家在方法论、认识论以及本体论上的差异,也蕴含着精神分析不同流派的理论脉络。厘清精神分析视域下的身心观,既有助于自然科学心理学与人文科学心理学在精神分析中寻求一种主客交织的研究视角,也可为心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研究身心关系问题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大巧若拙”是道教从道家继承下来的艺术美学观点,“忘笔知书”是道教在此基础上创造的艺术技巧论,“不能者听”是道教提出的艺术鉴赏技巧论。它们从三个不同角度和层面上阐述了道教艺术美学技巧观点,对古代艺术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对今天的美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历来是美学界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国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曾经形成了三种主要观点:(1)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2)美学就是艺术观,是研究艺术的科学;(3)美学基本上应该包括研究客观现实的美、人类的审美感和艺术美的一般规律,其中艺术更应该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目的.70年代末期,我国美学在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沉寂而重新活跃起来以后,有关美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又受到了重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讨论情况,除上述形成于50、60年代的几种观点依然存在,并有所发展以外,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要研究的只是心理学及心理学史方面的方法论问题。本文共分两部分,其第一部分所要研究的是统一心理学如何分支的:从理论认识观点来看,分为唯心主义观点和唯物主义观点;从方法论的观点来看,分为理论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经验心理学;最后,从具体的专门观点来看,分为各种不同的分支与小分支,其中,尤其是在应用心  相似文献   

6.
西方美学思想可以用来指导生活中的艺术审美,书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瑰宝,西方美学的思想也可以用来启发中国书法的学习。文章分别从书法的选帖、入帖、墨效、修为、评价等不同角度与西方的一些美学观点结合,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一、培养心理学观点的重要性在心理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学观点。所谓心理学观点,就是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了解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心理活动(即动机、注意、情绪和性格、智能等)的特点和发展变化的情况和原因,以便能用适当的方法去对待和影响他们(包括自己)。这当然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但只有一些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是没有达到心理学教学目的的。记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形成心理学观点虽然有联系,  相似文献   

8.
个性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个性结构则是个性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个性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各家各派对个性结构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也是从各自的基本观点出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竟什么是个性结构?个性到底是哪几部分组成的?明确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弄清个性的实质等基本理论问题,而且还能为个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研究个性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些国外有关个性结构的几种理论,并加以简要的评述,从而提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 在近代心理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观点歧异的心理学派别。仅就对意识与其物质本体—脑的关系,亦即心—脑关系问题的回答来看,还可以从中归纳出具有三种不同倾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实践已使我们理解到美育的重要作用,但对于美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仍未很好的开展。为此,本文就美育心理学的某些基本观点进行粗浅的探索。 (一)美学、美育和美育心理学美学的历史非常悠久,资料浩繁,学派纷立,美学中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一致意见。这是由于美学迄今为止还脱离不了思辨的美的哲学之故。美是艺术的本质,非美的艺术是没有的。艺术常常是美的同义词。但给两者加以区别还是必要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心理学很需要探索新的问题——用新的观点从新的方向去探索。能探新才能创新。能创新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也才能出现我们所最希望的有所突破。由探新而创新是不很容易的,但并不是做不到,并不是难得不得了。问题在于如何努力。科学的一个特点是不断地在前进,可以说是在日新月异。我们在心理学上提倡探新  相似文献   

12.
如何对待理论和实际问题,是目前心理学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觉得这几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工作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需要明确的认识上的问題。下面提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粗浅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中从学科出发和从实际出发的矛盾心理学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常有人对这个问题提出疑问。我觉得,心理学是可以大有用处的,但也可以用处很小甚至没有用处,这主要看我们如何对待它。假使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贯彻科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心理学肯定是  相似文献   

13.
关于老子学说中的美学思想,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有的文章甚至认为老子无关学,反对“美”,从不讲审美的问题。笔者以为老子、庄子等道家书中有其独特的审美观,这种道家的美学思想是道教艺术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对于中国的美学思想也有重大影响。一、老子的审美思想老子《道德经》不是专论美学的著作,但其中也提出了道家对审美的思想。老子的审美思想不是从美与艺术同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来观察美,而是从“道”的自然无为的观点,从个体生命如何求得自由发展的观点出发观察美的。这一点是与儒家美学思想很不同的,也正由于此,使得一部分人认为也  相似文献   

14.
Geoffrey   Miller 《心理学报》2007,39(3):546-555
进化心理学源自达尔文进化论,以分析心理机能及起源为主要研究目的。同样,生态心理学在Brunswik(1956)和Gibson(1979)开创引领下,探讨了有机体的知觉、判断、行为等因素在环境适应中的作用。尽管进化心理学和生态心理学都具有生物机能主义倾向,但过去研究较少探讨二者联系。该文引入适宜可用性观点来整合进化心理学和生态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适宜可用性的观点认为,生存与繁衍问题中的代价与利益分析有助于特定种群的动物采取趋近或回避行为来保证潜在适宜性。适宜可用性的观点源自进化生物学中的知觉理论,它解决了认识论中许多传统问题,也整合了进化心理学和生态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成果。适宜可用性的观点为新世纪的感觉、知觉、认知、情绪和决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广告创作中的心理因素及莫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广告宣传取得预期的效果,广告的创作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近百年的研究为提高广告宣传效果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使广告活动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在理论和应用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广告心理学研究中一些原来未涉及的领域也因而得到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从消费者心理因素的角度总结了广告创作的基本过程及心理因素在广告创作中的作用,并对广告设计人员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根据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著在心理学哲学理论研究中,有以下几个问题是应当提出来作些简要的述评的。1.关于曹日昌心理学哲学基本理论观点研究的述评2005年11月《曹日昌心理学文选》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曹日昌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在我  相似文献   

17.
注意研究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逐渐从理论走向应用,注意研究也逐渐从研究人为的实验刺激转向研究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并且针对研究对象和内容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的电视注意时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反映了当前苏联实验心理学发展的一些情况,强调了心理学实验联系实际的意义:强调了马列主义学说的指导作用;强调在科学知识的总体系中,实验占有光荣的地位以及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利用新的枝术成就:强调研究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等。并对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代表了当前苏联一些心理学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一些理论观点认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依赖于两种不同的记忆系统,它们与大脑的不同区域相联系。该文通过回顾以往相关研究,从神经心理学及神经成像两方面对两种记忆系统的分离现象进行概述:在神经心理学领域发现的证据表明内隐记忆在神经解剖上与外显记忆是分离的;使用fMRI和PET技术,研究者观察到与内隐记忆有关的枕颞区及左下前额区中衰减的神经活动,以及与外显记忆有关的内侧颞区、前额皮层和后内侧顶皮层中增强的活动;使用ERP技术,研究也发现了两种记忆神经系统在时空上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20.
知觉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古老的课题。纵观古今,各心理学流派在知觉问题的研究上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构造派、格式塔派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构造派心理学从“要素的组合”观点出发,把知觉当作“简单的感觉束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