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本川崎市有一家出类拔萃的百货公司,名叫“冈田屋”,它座落在该市火车站前面。冈田屋能长期保持生意兴隆发达,业务不断扩展,盈利岁岁增多,全靠“创意”两个字。冈田屋的老板叫冈田。他善观察,爱动脑筋,在经营中创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经营策略和行销战术。在商业零售中,常遇到找钱因硬币不足而带来的问题。冈田屋百货公司早在1961年1月就想出一个解决该问题的办法,获得了极佳的效果。这个办法是在百货公司的门口设立一个“抽彩处”,顾客每交付1日元就可获得抽彩券一张,数日后开彩,如中奖便可获10000日元的奖金。1日元在日本算…  相似文献   

2.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往往是充满激情地(不论外露的还是内向的)去热爱“生活”。他对他所眷恋的美好事物,情意绵绵,心驰神迷,即使是一厢情愿,也往往至死不渝。罗丹曾告诫艺术家:“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核心是爱“生活”。  相似文献   

3.
有为有不为     
有位青年人,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  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事业上,结果收获却很少。”  法布尔同情、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又说:“是啊!我爱文学  相似文献   

4.
应以善胜恶     
《中国天主教》2000,(3):1-1
有一个经师听见了他们辩论,觉得耶稣对他们回答的好,便上前来,问他说:“一切诫命中,那一条是第一条呢?”耶稣回答说:“第一条是:‘以色列你要听!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你应当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第二条是:‘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再没有别的城命比这两条更大的了。”那经师对耶稣说:“不错,师傅说的实在对;他是唯一的,除他以外,再没有别的;应以全心、全意。全力爱他,并爱近人如自己,远超过一切全活祭和牺牲。”耶稣见他回答的明智,便对他说:‘你离天主的国不远了。”从此,没有人再敢…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而“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它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检形式表现出来的”(《普通心理学》下册第41页曹日昌著)这就是说,一个爱学生的教师,不仅在他接触学生时会流露出自己“爱”的态度,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与温暖,而且在教师自己内心也伴随以“爱”的体验,有着“爱”的感受。热爱学生的教师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心体验。作者根据大量资料和直接与教师交谈的情况认为,可以把教师的这些体验归结为“三感”,即亲近感、期望感和理解感.而且就其深度来看,从肤浅到深切,也有很大差异。如果一个教师根本不爱学生,他就会毫无所“感”了,如果只是一般的对学生喜欢、不讨厌,那他在行为表现上以及反映到他的整  相似文献   

6.
崔元荣 《天风》2013,(9):45-45
在信徒交通或讲台分享中,谈及乌撒扶约柜遭神击杀,于是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抱着好心去行善不一定有好报!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地读《撒母耳记下》6章和《历代志上》13章,准确地、完整地了解乌撒之死的前前后后,我们就会明白:乌撒被击杀,是因为他违背了“约柜不可随便扶摸”这一神圣不可侵犯的律令。  相似文献   

7.
女人问男人:“你会爱我多久?”男人说:“永远。”什么是永远?已经愈来愈少人说永远了。我们能够爱一个人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却不可能比自己的生命更长久。我们爱的人死了,我们仍然能够永远爱他,但是也只能够爱到我们自己生命终结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刘珊古 《天风》2002,(2):13-13
上帝是一个爱的创造者,他不是毁坏者,“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传3:11)。上帝是一个爱的创造者,他不是毁坏者,“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传3:11)。神创造的过程,就是一个按着规律走向完善的过程。上帝创造的这个宇宙苍穹水远是他彰显作为的空间,“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19:1)。马丁·路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是第一个有“对联天子”之称的皇帝,他喜欢对联,曾提倡家家户户贴春联,还常常微服私访,同黎民百姓联对。一天他在南京走街串巷时,看到一家酒店旁边有个秀才以书作枕躺在石椅上。就推醒他说:“老夫有一下联需对上联,对出后请先生饮酒。”秀才一听有酒喝,顿时抛却了被打扰的不快,连忙说:“老先生请讲。”  相似文献   

10.
爱是动行     
西方有一句谚语: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爱亦是如此,切实地付诸行动远远胜过堆积成山的文字。二千多年前,主耶稣基督为了拯救人类的罪恶,甘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世人至真至诚的爱。我们也常常口中念念有词: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并爱人如己。其实这爱不应仅仅停留在口舌之上,更要牢牢落实到行动之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路10:29-37)中这样记载:一个遭遇强盗、身体负伤的人半死半活地被丢在路上,先后有一个司祭、一个肋未人路过,均是无动于衷,径自走开了。只有一个撒玛黎雅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为他包扎伤口,并给他安顿…  相似文献   

11.
朱锡升 《天风》2001,(9):48
爱是上帝最根本、最本质的属性。上帝的爱超乎世上一切的爱,上帝的爱最无私、最高尚,最圣洁、最伟大!上帝的爱是舍己的爱,世上没有一种爱能比得上上帝的爱。约翰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上帝的爱奇妙难测,保罗说:“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  相似文献   

12.
突围母爱     
有句俗语“有苗不愁长”,当今社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使“有苗怎么长”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问题。“上帝不能亲自到你家,所以它创造了母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是个重要的角色,她们在孩子成长、教育上倾注了无私的爱,每个母亲的教育方式、爱的方式不尽相同。然而母爱既会给孩子带来成长的动力和快乐,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担,成为孩子的羁绊。我身边有两个家庭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家庭:父亲是一个厂领导,他把精力都奉献给了企业的管理和改革创新,母亲就成了当然的后勤和“教育部长”。母亲自小包办了女儿生活上的一切,从头到脚,从床上到书包里,…  相似文献   

13.
孙金 《天风》2005,(6):34-34
神就是爱(约壹4:16),这是上主永恒不变的属性。也贯穿着整本圣经。这位爱的上主他的慈爱不但在《新约》圣经中彰显,在《旧约》圣经中他的慈爱照样已经显明。我们可从《何西阿书》中来看上帝的慈爱。当以色列民悖逆神的时候,他们随从外邦人拜偶像,在“米斯巴”和“他泊山”敬拜假神。他们离弃了他们列祖的上帝。然而作以色列民“丈夫”的耶和华上帝,却要用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他们为“妻”。  相似文献   

14.
“发泄”有市受了气,如果郁闷在心,对身体是不利的,应该发泄出来。鉴于发泄的现实需要,聪明人发现了商机。成都、武汉、南京等地出现了发泄屋,向客人提供发泄服务——只要你出钱若干,就可以对一个人拳打脚踢,发泄心中的恶气。南京“旭日东升”酒吧提供六七个人,你爱怎么打就怎么的打,让你发泄。来这里发泄的人年龄都是20-30左右,以女性居多。  相似文献   

15.
天使的回答     
健康、爱、快乐、幸福、财富、荣誉、声望、智慧以及成功,这些无疑都是一些美好的“东西”,是世人孜孜以求的。可以说,没有人不渴望能拥有它们。就有一个人,想健康、爱、快乐、幸福和财富……都快想疯了。这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进了一家新开张的商店,更令他欣喜若狂的是、柜台后面站的竟然是一个天使!  相似文献   

16.
爱就是侍奉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若望神学,多数人会毫不犹豫选择一个“爱”字。若望作为基督的爱徒,不但写下了爱的文章,也留下了他那彰显爱的生命;他不但用著作讲解什么是爱,更用行动来阐释爱的真谛。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爱本身是抽象的,一个爱的主体不只是用言语来表达,乃是用行动将它活现出来,叫人明白、经历并实践爱。如果有人让我将若望福音(著作)删除得只留下一句话,我就会说:“天主竞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自己的独生子。  相似文献   

17.
汪维藩 《天风》2011,(11):56-57
90年代初,周联华牧师首次访问“金陵”时,我曾送他一个小镜框,上书陶渊明的名句“乌倦飞而知还”。周牧师离宁前夕,在金陵饭店写了封信给我说:“我这只倦鸟又要飞回去了。人各有自己的本垒,南京是你的本垒,我的本垒则在台北。”“本垒”是棒球运动的一个术语,大意指一个人能够发挥潜力、取得业绩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十诫的总纲“上爱天主,下爱世人;并为天主而爱人如己。”爱德诵中曾告诉我们:“我为此爱尔在万有之上,及为你爱人如己。”同样,耶稣基督也曾给我们亲自说明过。在他答复何者为最重要的诫命问  相似文献   

19.
“Eros”音译为“爱若斯”或“厄洛斯”,在古希腊有两种含义:爱欲和爱神.作为“爱神”的“Eros”,是介于有知与无知之间、神与人之间的大精灵、传语者.作为“爱欲”的“Eros”,是凭借美来孕育和生殖的一种欲望,并且“爱欲”是一种原发的动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对永恒世界的不懈追求.柏拉图虽然坚持追求永恒不变的相的世界,但是他并没有忽视对感性世界的研究.相反,他认为追求美本身是在“爱欲”的冲动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柏拉图“Fros”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它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沟通了永恒的相的世界和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两个学生去请教他们的希腊老师。“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希腊老师望望两个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作客,一个很爱干净,一个很脏。我请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人中谁会洗呢?”学生a脱口而出:“那不用说,当然是那个脏的。”希腊老师连连摇头说:“不对,是干净的去洗,因为他养成了爱清洁的习惯;而脏人却不当一回事,根本不想洗。你们再想想看,是谁洗澡了呢?”学生连忙改口:“爱干净的!”“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老师反驳后再次问学生,“这么看来,谁洗澡呢?”“脏人!”学生只好又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