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七、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杨××,男,29岁,湖南人,高中文化,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中等个子,十分粗壮。大脑袋,大耳朵,但面不是弥勒佛那个笑脸,肌肉绷得很紧,是一个在你身旁那么一站,你就会不由得有些心虚的那种人。他不是毒品货主,货主老板被判死刑处决了。他只是持枪在外围保护老板,并且因为他离现场较远,一时“失职”,在案件中起的作用不太大,才救了自己的命,否则他也跟同案人一起上西天了。  相似文献   

2.
四、自己的动机是一回事,法律又是一回事 王×,男,37岁,中专文化,某中外合资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涉嫌挪用公款罪。他说他先以涉嫌诈骗罪被通缉,后又以涉嫌挪用公款罪逮捕。他在外潜逃了6个月,最后在成都被捕,从飞机上押回来。也许是长期在外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亦或者一时惊吓过度,他刚被送进看守所时,  相似文献   

3.
宗教与人生,可以说是自有人类至少是自有宗教以来的永恒话题。宗教是否能解决人生的种种难题,见仁见智,但不可否认,各种宗教确实对人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本文的四位对谈者都是专门从事宗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他们从不同角度就目前人们感兴趣的一些热门话题,予以宗教学方面的阐释。谈话分为几次,每次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据英国《金融时报》调查:全球25个国家的1000位CEO、基金经理认为:微软仍是最受尊敬的公司,并在企业创新、投资价值两项中排名第一。调查结果发现:商界舵手最重要的表现,是越来越注重领导的创新能力。在企业增长方面的突出表现,是稳中求胜的理念转  相似文献   

5.
万利成 《天风》2008,(21):15-15
目前,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在上帝的恩典和祝福中,教会发展,信徒人数增长,奉献款日月上升,所以教会要合理使用信徒奉献的钱财.关心传道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人的素质散谈李正中素质这个词的原意是指人原有的生理上的特点,即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现在人们把它用在观察人的整体表现上,是一个人的文化、品德的综合反映。世界上事业成功的有识之士,无不强调人的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的重要。被日本企业界誉为“经营之神”的松...  相似文献   

7.
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一(《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145页)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同上书,第35页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同上书,第271页  相似文献   

8.
陈明:今天的话题是爱和恨.先把爱和仁爱区分一下.爱和仁爱是不完全相同的.爱包含着把对象当作满足自己目的的手段来爱.比如爱钱啊,还有某些人对异性的爱也是这样的.很难说与仁爱是一回事.仁爱呢,“仁”字本身是两个人的意思.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互相亲和的关系.它是从孝里面来的.它是怎么来的,我们中国文化特别强调孝,孔子说:孝悌为仁之本,后有人注解仁为“不专入己念来施予”.就是说不从自己出发来“给”,要求把对方当成目的,把自己与别人当成一种关系,譬如,父亲慈,儿子孝,是双方的,双向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般的原则.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另一个地方说过,以其所爱给及于所不爱,这就是博爱,这可以说是一种普通的做人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何光沪:幸与不幸是今天要谈的话题。我觉得,幸与不幸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英语中有句话,叫做No pains,no gains,是讲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上次大家谈到天人合一的问题。从西方基督教来看,也有类似观点。有人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或说人一半是神性,一半是兽性。刚才讲到  相似文献   

10.
何光沪:有一句流行语,就是“跟着感觉走”。上次我比较明确表示,如果仅仅从感性来理解“跟着感觉走”,它就忽略了理性的一面。这个“感性”,就是凭我们的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就是凭感官来了解世界。对感性搜集的外界材料,要动脑筋分析整理,这就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如果再上升一层,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之后,又从抽象回到具体,那样就会对世界把握得更好更完整。在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说感性是指后一个意思的话,那么它是可以洞察真  相似文献   

11.
王卡:按照道家的观点,人是形与神的结合,中国古代学者经常讨论形神的问题。人的生命就是肉体与内在心性或者说是精神的一种结合。道家认为人的精神空虚,喜清静,但人的肉体是有欲望的,眼睛喜欢看美色,耳朵喜欢听美声,舌头喜欢尝美味。总之,人有各种各样的感官欲望。由于人的肉体有欲望,受到外界声色财利的诱惑,就会神不守舍,精神脱离形体而去,就会造成生命危险。所以道家有一种修炼的方法,叫存神。这是一种养生的方法,就是要清心寡欲,不受外界声色叶利的诱惑,把内心打扫干净以后,精神才能安居在人的体内。所以道家一直把清心寡欲作  相似文献   

12.
传道是传道人的主要职事(参徒6:4)。被称为“解经王子”摩根说过:“讲道是宣讲神的道,神所启示的真理。”传道人是耶稣基督的大使,传讲福音真理,透过神的道,叫人听见基督的福音,领人归向永生的神;又藉着真理,使人得着生命的造就,“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1:28)保罗引用旧约圣经称赞传道  相似文献   

13.
何光沪:今天的话题是“命运”与“生死”。我常感觉,中国人信神的不多,但好象信命的不少。“命”,一般总让人想起宿命论,意思是说你预先注定有什么事,要想改变,再努力也是白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希腊神话里的俄底浦斯,他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他怎么逃避这种厄运最终也没逃掉,这个故事给人的印象是他做了罪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编者按:8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出了《邪恶的“法轮功”》。节目主持人方宏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就“法轮功”与国际上邪教组织的比较、“法轮功”的邪教性质等问题进行了交谈。现摘要发表他们的谈话内容。方宏进:从这个阶段不断披露出来的李洪志的种种言行来看,国内的宗教界人士、新闻媒体包括一些国外新闻媒体,都把“法轮功”与国际上的一些邪教组织作比较。到底邪教组织具有什么特征?邪教披着宗教外衣,又不是宗教,如何判断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塞尚在古典艺术和印象派之间寻找途径,在激情和理性、感觉和逻辑之间进行艺术创作,他的笔触是绘画形式语言之一,既受到他气质的影响,也具有丰富的形式美内涵.  相似文献   

16.
佛教在世间存在的基础,必赖于具戒比丘僧团的建立,或者可以说.出家僧团是佛教的正面体现。如果没有行持增上律学的出家僧团,则佛教就等于名存实亡。因此,“朗达玛灭法”所导致前弘期佛教的终结,其实质即对卫藏地区僧团的破坏。朗达玛灭法之后,根据《青史》等文献记载,许多在家佛教信徒,特别是持明咒行者仍以隐密方式修习佛法。大部分佛教经典得到妥善保藏。一些主要寺院建筑初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后来只是被封闭而已。而僧人则遭到镇压、驱逐和强迫还俗。所以说朗达玛“灭法”,应是指摧毁了法的世间代表——具戒比丘僧团,并不是说灭掉了佛法。藏文史籍中称朗达玛灭法后的百余年为“灭法时”,也不是说此时西藏佛法彻底灭亡,而是说此时没有僧团住世,致使佛教暂时隐没。同样,西藏佛教后弘期的开端,也正是以戒律的复兴、僧团的重建为标志。其实,即在此约百余年灭法黑暗中,如下将述,戒律传承的薪火也没有完全熄灭,因此史籍中常用“余烬复燃”等词汇来形容后弘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侗款是以口头文字为主的民间法律。今天,仍有一些较偏僻的侗乡山寨保留有这种组织。  相似文献   

18.
对女性美的鉴赏是李渔生活趣味的组成部分。李渔认为女性美需"内外兼修",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从"外"来说主要有女性先天之美与修饰之美;从"内"而言有女性的才艺之美与品行之美。二者建构起女性之美。我们常说"美来自生活",这句话很多时候只是一句应景之谈,缺乏经验的依据,我们过多依靠舶来的西方理论,对自己雍容繁富的传统美学资源置之不顾,或者满足于步线行针体系严密宏大体系的建构,忽视了重视生活细节的古代美学研究的传统,李渔的生活美学使我们获得了新的视野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极盛,中国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极盛通过对1999年全国高考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考状元进行访谈,详尽分析了高考状元的成功经验,状元父母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状元班主任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高考成功的十大秘诀,指出了高考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三维空间有上下、左右、前后三个维度,建筑的空间更多在讨论另一个更重要的维度:内外。文章从建筑空间最重要的维度内与外论述,阐明建筑的虚构性:建筑的内外是注释出来的;建筑的空间是一个社会文化体共同接受的一套虚构。建筑如同小说戏剧一样是虚构出来的,是现实生活的场景。这就提供了一个认识建筑的角度和设计建筑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