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的思想起源于原始人报复的渴望和平等的感情。这种思想虽然不同于私有制社会建立在财产私有基础上的正义与非正义。但也完全是当时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原始人的平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氏族内部的平等,一是同外部落、氏族之间的平等;任何违反平等的行为则被看成是非正义的。如果这种行为的后果严重,则产生了报复心理,这种报复应当被看成是完全正义的。氏族内部的平等是维护氏族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表现英  相似文献   

2.
艾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7,(11):1964-1971
群际替代性报复是指群体内成员受到外群体成员的伤害后,内群体的其他成员对外群体的其他成员进行报复的现象。这种基于群体水平上的替代性报复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原本的侵犯者和受害者,而涉及到群体双方更大范围的其他人。替代性报复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产生和程度受到伤害感知、群体认同、外群体实体性、群体情绪以及内群观众效应的影响。内群体在实施替代性报复后也往往存在较为一致的"正面"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未来还需要继续在学术层面上整合和完善替代性报复的心理机制,探讨不同文化观念下替代性报复的特点,最重要的是结合社会现实提出减少替代性报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晚清商人孟洛川因在经营“湘饷债券”时遭到小人暗算,致使“瑞蚨祥”祖传的几家店铺被“瑞祥”商号盘走。孟洛川咽不下这口气,他要出奇招报复“瑞祥”,以夺回失去的店铺,并迅速赶往北京“瑞蚨祥”总店商议“报复计划”。  相似文献   

4.
陈晓  高辛  周晖 《心理学报》2017,(2):241-252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比较宽恕和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采用假设情景的方法,实验1通过在冒犯行为之后直接启动宽恕或报复,结果显示宽恕比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更好,并且对消极情绪也具有降低作用;实验2考察在不同冒犯行为意图下宽恕与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结果显示不管是有意而为还是无心之过的冒犯行为,宽恕对愤怒的降低作用均要优于报复。实验3要求被试在冒犯行为后进行宽恕或报复,结果显示宽恕和报复对愤怒均有降低作用,但是宽恕的降低效果要显著优于报复。研究显示,对于冒犯行为后的愤怒感,宽恕的降低作用优于报复。  相似文献   

5.
正原谅敌人,这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事情。毕竟,如果我们觉得有人伤害了我们,我们一般都会想让他们得到报复。结果是,我们会带着积怨行走很多年。当然,想报复敌人的结果完全是事与愿违的。我曾经解雇了一位雇员,他被解雇后,与我展开了业务竞争,并使用了一些我认为是不公平的生意手段。心灵上的敌人和头脑里积累起来的要报复的痛  相似文献   

6.
时至深夜,偶翻报章,一篇短文寥寥数语激起了我写这篇小文的冲动。报载:一头大象极其残忍地报复了数年前毒打过它的主人。萦绕心头的激情,使我铺开洁白的稿纸,把这篇难做的文章题目写了上去。 试想,连走兽飞禽都存有报复心理并付诸行  相似文献   

7.
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视阈中,人的心理痛苦是未曾满足的和被阻挠了的欲求;心理痛苦的主要来源有:抽象的思虑、不好的性格、担心别人的评价、失去无法替代的东西、报复、愤怒、仇恨和缺乏需要的力量;治疗心理痛苦,需要意识到:痛苦总是以某种形态存在、解脱痛苦的程度是评价幸福的标准、要培养自身的福祉、合理解释孤独、重心放在自身上、获得他人的欣赏.  相似文献   

8.
寓言四则     
树枝的报复 斧头砍断了一根树枝,树枝决心报复斧头。 斧头是那么强大,自己是那么弱小,怎样才能报复它呢?树枝挖空心思,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我军应征人伍的女战士绝大多数来自大中城市,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文化程度高,兴趣比较广泛,脑子反应灵活,接受能力较强,训练中掌握要领快,交际能力也比较强,这些聪慧漂亮的女战士给基层连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麻烦,最普遍的就是女战士的早恋问题。 女战士正处在学技术、学知识,努力提高各方面素养的年龄,但由于早恋占用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影响了训练、工作和学习,并时有违纪现象,成双成对携手挽臂的男女士兵出现在军营、闹市,严重破坏了  相似文献   

10.
钥匙     
正他彻底失望了,感到这个世界已经容不下他了,过去的烙印将永远无法抹去。每天面对冷漠的面孔,不屑的眼神,没有人看得起他,他被这个世界彻底抛弃了,他回不了头了,心灰意冷,刚刚萌发的良知和善心又泯灭了。他想到了报复,他要报复这个世界,报复那些鄙视他的人。他在内心酝酿着复仇计划,用仇视的目光观察着出出进进的住户,等待时机,寻找机会。  相似文献   

11.
浅析死刑认同的心理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贤才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3):23-26,89
我国民众普遍认同死刑,这种"死刑认同"具有三种心理情绪根源:死亡情结、社会情感以及正义报复感。死刑认同实质上是国民的一种个人情绪和社会情感的表达和要求。取消死刑是必然趋势,但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沉思量表、报复动机量表、宽恕倾向量表、宽恕态度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236名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探讨大学生人际宽恕和报复心理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研究发现:(1)男大学生的报复倾向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宽恕倾向与报复倾向及对侵犯的沉思程度显著负相关。沉思程度和抑郁显著正相关。(3)沉思程度和宽恕倾向对抑郁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的预测作用。(4)大学生的宽恕倾向和宽恕态度的相互作用以及宽恕倾向和报复倾向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抑郁均没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报复是甜蜜的、温馨的。”深夜里,我老是念这句话,给自己打气。我找回了心理平衡,想起那天妻子惨白的俏脸,我就抑制不住从胸中爆发出一阵阵诡秘的笑声。笑声响在空荡荡的房间里,从墙壁上弹回来,以高于最初的速度和力度射到我的心里,有些疼痛。我的笑容僵住了,就像家中那个装修时尚的厨房,因缺乏炊烟,显得冷冷清清,毫无生气。是妻子先对不起我,我恨恨地想。原本,我有一个被人看好、幸福的家庭。妻子开朗而不张扬,容貌俏丽,温柔体贴,我工作也顺利,事业蒸蒸日上。在一个温馨的夜晚,妻子告诉我一个她保守了多年的秘密:她在认识我之前曾经和另…  相似文献   

14.
宽恕被界定为被冒犯者的亲社会动机的转变过程, 它有助于被冒犯者消除愤怒情绪, 提升积极的情感体验。宽恕治疗是针对被冒犯者, 并试图帮助他们放弃报复和回避等消极应对方式, 以积极的方式来处理因冒犯而造成的伤害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然而, 在临床应用中, 对宽恕治疗还存在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宽恕冒犯者就是和冒犯者和解; (2)宽恕治疗会导致道德化和宗教化的倾向; (3)宽恕只是治疗的工具, 不是治疗的目标。在对这些误区加以澄清的基础上, 提出宽恕治疗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应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她,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跑者。说她普通,是她和众多的跑者一样,将跑步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而说她特殊,是因为她非"常"人,而是一个戴着义肢跑步的跑者。然而,就是这样的她,却向有着"地狱马拉松"之称的撒哈拉沙漠马拉松赛发起了挑战,并成功到达了终点。她就是被《纽约时报》赞为"刀锋女战士"的艾米·帕米里奥·温特斯。一开始,艾米跑步纯粹是为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1,(2)
当我们从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着眼,瞻望未来人类文明的灿烂前景时,不能不被横亘在不远处的文明危机的厚重阴霾遮障视线而深深忧患。现代文明隐伏的危机,早已被罗素、汤因比、贝恰、池田大作等东西方智慧精英所敏锐洞察,呼吁拯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感触到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迫切性。正如池田大作所说,这场危机是文化危机,是人的文化活动所制造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严重破坏,遭受自然界报复的危险;二是人自身精神田园的荒芜,心理失调、道德沦丧等及由此而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世界大战的危险。这两方而的危机,皆由西方文明片面发达物质、征服自然以满足人类欲望的方向所导致。  相似文献   

17.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借助于一个神话故事阐述了他们的历史哲学思想。按照他们的历史哲学思想,人类文明是在恐惧自然并征服自然的基础上发生的。无论在科学中还是在神话中,人都是用模仿自然的方法来控制自然。当人用模仿自然的方法来控制自然的时候,自然一定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对人进行报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成第二自然就是自然对人的报复的一个表现。当人用模仿自然的方法来征服内在自然的时候,内在自然被扭曲,人成为自我憎恨的人。这种自我憎恨的人无法形成社会共同体。虽然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说明了征服自然和自然的报复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是他们的历史哲学还是包含了机械历史观的要素。  相似文献   

18.
因“强奸妇女,其中包括多名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等项罪名而被中国警方通缉在案,畏罪潜逃并长期逍遥于美国当局“政治庇护”之下的所谓“中功”,即“麒麟文化”编造者张宏堡,前些时候却因涉嫌残害其女信徒兼女管家何南芳而被美国警方起诉。据美警方称,该何自去年受雇于该张后,不但她自己曾多次受到他的性侵害,而且连她的女儿也曾多次受到他的性侵犯并被要求为他生一个儿子———但被何所拒绝,于是他便于今年3月15日在两位弟子的协助下,把她关在家中进行了长达半小时之久的“绑架和以致命武器进行殴打”等一系列疯狂报复,致其全身多处重伤;他一…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9,(8)
传统之业力观 (一)佛教传统相信“一因常生多果”;例如,某甲于酒后杀人,此为一业力之因。酒醒后某甲即觉其良心不安,不但无故断送了一人之性命,而且被杀者之妻眷儿女将孤苦无依。此极度之良心痛苦,是杀人业因之第一个结果。不久事发某甲被捕,定谳入狱,这是第二个结果。因此某甲之事业及前途皆一笔勾销,家庭亦为之破碎等……是第三个结果。除了这一串连锁反应以外,此杀业还会使某甲来世受被杀者的报复和多病及短命之报,这在佛学上称之为异熟果。  相似文献   

20.
清朝初年,博野有个宋赓休的人,特别善排解乡里民事纠纷。周围数十乡有什么纷难难解之事,只要他到场,三言五语,纠纷便马上被排解开。 一次,乡间有兄弟俩闹纠纷。弟弟打了哥哥的孩子,哥哥气愤地要报复,并准备到官府告状。赓休听说后赶去解劝,对哥哥说:“你是多么痛爱自己的孩子啊!可惜你父亲不在了。要是他在,你弟弟胸前的伤痕能让他老人家看得下去吗?”一席话说得那位兄长满面羞愧,马上打消了报复的念头。 乡里有个年轻的媳妇上吊死了,她母亲非要女婿家大作佛事超度不可。赓休听说后便赶去劝说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