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月     
我“望”过一次新月。那还是在我小的时候,伊斯兰教“斋月”结束前的一天,因为好奇,我跟着大人们来到宣礼楼上“望新月”。我抬着头看啊看,哪儿有新月呀?灰蓝灰蓝的夜空上,只有些许星星在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大人们笑起来。“这新月呀,要用心找才看得到。”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来找新月?”一位年轻的“海里凡”笑着说:“你还小,说了你也不懂,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我不依,拉着他的衣服一定要他讲。他拗不过,想了想说:“望新月是《古兰经》上的命令,今天我们望见新月,明天就开斋了,你就可以欢度节日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也许是…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就像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一样,令同时代的学者黯然失色。一天,他的几个学生聚集在一起,偷偷地议论说,老师的学问如此之深,名气如此之大,和他生在同一时代,真是个悲剧。说着说着,一个个都唉声叹气,唏嘘不已。一个学生悲观地说:“月亮太明,星星就不亮了。老师就是一轮明月,我们都是光亮微弱的小星星。“  相似文献   

3.
如今这世道,家庭男女之间的地位可以说是四个字:阴盛阳衰。女人是“天翻地覆慨而慷”,武则天的地位到了固若金汤的地步;男人则是从将军到奴隶,大丈夫惶惶不可终日,变成了受女人颐指气使的小人儿。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女人已不是那个女人了。这固然可喜可贺,但严重的“生态”失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也许,粗心的男人们只感觉到自己在家庭的地位在直线下降,但从来没有分析其原因。本人经过对“女人的地位上升、男人的地位下降;男人的地位上  相似文献   

4.
悲悯的档次     
那个老人是从后门上车来的,如果猜身份,他可能是个盲流或者乞丐,浑身脏兮兮的。他说到下一站,下一站就是西单。老人背着一个沉重的蛇皮袋,又黑又旧。售票员和司机知道可能又碰到一个蹭车的了,所以,两人就特凶地冲那老人喊:“下去下去”——尤其是那个女售票员更好像是一副不能让别人占一分钱便宜的样子,她一  相似文献   

5.
一、懵懂中感觉“鬼”。 我出生在大别山下一个山村里。小时候,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尤其在夏夜乘凉时,听故事是我的乐趣。记得六岁时,第一次听“鬼”的故事,是隔壁王大爷讲的,他说一次在夏夜他路过我们的村头时,听见村头的小河里有些东西在啪啪的击水声,他大声吆喝,那些东西“呼呼”地跑了,一会儿就消失了,那时我听罢觉得毛骨悚然;不久乘凉时,后院的宋老爹讲“鬼火”一事,说是人死后会变成“鬼魂”到处飘,并且当时他一边讲,一边手指着面前的大山上一闪一闪的光说,那就是的;随着听故事的内容增多。“鬼”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有一次,我在村前的小河逮鱼,一不小心栽到河里去,  相似文献   

6.
寓言4则     
疑惑的星星星星在天空里一闪一闪地放着微弱的光,它很纳闷:自己这么强大,要比地球大出好多倍呢!可在人们心中满天的群星也抵不过一个小小的地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它大喊!地球告诉它:我在人们心中很重要是因为我把自己放得很  相似文献   

7.
三个心愿     
有个故事说,一个女人在海边得到一个瓶子,她技开瓶塞,一个妖怪随着浓烟而出。妖怪对她说:“你把我从牢狱中放出来了,为了报答你,准你实现三个心愿,不过按照规定,对于你许下的每一个心愿,你男人都会得到相当于你所得到的两倍。”这可难为了这个女人,因为她丈夫是个无赖,不道德地抛下她另寻新欢去了。女人考虑了一下,便向妖怪要100万元。只见电光一闪,100万.元便在她脚下出现了,而在那遥远的地方,她那无赖的丈夫脚边也出现了这个数目的两倍。妖怪要女人提出第二个要求,女人说:“我要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项链。”又是电光一闪…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两个囚犯,从狱中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满目泥土,一个看到的是万点星光。为什么呢?因为面对同样的际遇,前者持一种悲观消极的灰色心态,看到的自然是满目苍凉、了无生气;而后者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红色心态,看到的自然是星光万点、一片光明。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一种看不见的法宝,它的一面写着“积极心态”,另一面写着“消极心态”。积极心态者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和创造性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反之,消极心态则可使人终其一生远离快乐,被痛苦与忧郁纠缠不休。生于尘世,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  相似文献   

9.
1972年夏季的一天,一个小伙子正在工地打工,看到一个人走了过来,向他借吊桶要打点儿水喝。这个小伙子便告诉他说,井里的水不能喝,因为有血吸虫病。然后,小伙子便把自己刚沏好的一壶茶端给那个人让他喝。在交谈中,小伙子得知那个人是福州人,在永泰呆了两天也没买到火车票,所以打算走回  相似文献   

10.
自尊无价     
有一个小男孩,他长到14岁的时候,仍非常怯弱,经常受到其他孩子们的欺负。那一天在学校,一个身体强壮而又喜欢惹事的男孩,向他挑战道:“你敢跟我较量一下吗?”那个男孩只伸出一只手,就把他推倒在地上,并粗鲁地嘲笑他说:“你就像一只病弱的鸡似的,不堪一击!”这句嘲弄的话语,深深地刺痛了他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1.
思维的力量     
上大学了。第一节课便是逻辑,那位老师妙语连珠,有段极精彩的开场白。 他是这么说的:“你们从此就是大学生了,我特别特别为你们高兴。为什么?因为逻辑将把你们武装起来。使你们比原来更聪明更有力量。” 我们就问:“真的?” 他笑笑,说:“当然!逻辑是讲思维技巧的,它能让你如虎添翼,在论战中把论敌杀得片甲不留!” 我们不信,他也就极灿烂地爽然一笑,举了两个例子。 一是关于伽利略的那个极著名的实验。他说: “300多年前的一天,伽利略手拿一大一小两  相似文献   

12.
当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徒3:1—19)的时候,并不是为自己不能帮助那个有求于他的瘸腿的人找一个借口,尽管他说的是一个事实。他不能这样简单的拒绝那个有需要的人,他了解那个人的痛苦,但是彼得他不是慈善家,没有办法给他一笔固定收入,使那人不至于天天在那里乞讨。他只是一个耶稣基督福音的使者,他只是经历过耶稣基督福  相似文献   

13.
回忆的微笑     
看到绚烂的烟花,人们总说,人生也是如此,一闪之后便归于永远的寂静。英语中有这样的谚语:“Assoonasachildisborn,hebeginstodie.”的确,“来到人间之日,便是走向死亡之时”,对于美好的事物,我们总是担心因时光飞逝而不能尽情地享受。  相似文献   

14.
旅人过河     
正一个人出外旅行,来到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边,站在那里束手无策。有个住在附近的人,看到他遭遇困难,就走过来,很爽快地把他背在背上,送到对岸。这人站在河边,觉得很过意不去,但正当他心里这样想的时候,看到那个人又回到对岸,继续把不能过河的人送了过来。于是,他走到那人身边说:"现在我已经不再感激你了。根据我的观察,你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1.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爱的人间     
记得那个贝利吧,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写下了近代足球史最辉煌的一页。可他的少儿时代却是贫寒得很,在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这个酷爱足球的穷孩子从垃圾箱里翻出塑料盒来当足球踢。一位足球教练看到了,觉得这孩子脚法灵便轻捷,就送了他一个足球。贝利真是乐坏了。圣诞节前夕,小贝利到教练的花园里挖了一个树坑,对教练说:“到圣诞节了,我没有钱给您买礼物,就给您挖个坑栽圣诞树吧。”教练感动之极,对贝利说:“亲爱的孩子,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圣诞礼物,你明天就到我的足球俱乐部来参加训练吧。”就这样,一代球王诞生了。是爱…  相似文献   

17.
下意识     
带儿子去房山看石经,他又下意识地拿起记忆本和电子词典。孩子这样的下意识,已经有10年了。他说过,这些“下意识”会让他受益终生。儿子说话早,大约七个月时就能讲很多单音节字,抱着他翻幼儿画报时,他对喜欢的东西会盯好久,并在下一次看到时,准确地叫出来。八个月时,我有意识地将家中物品依他喜欢的顺序,分别贴上相应文字,这习惯源自一位教育学家说幼儿记忆符号与记忆物体相似之处,再后来,我做好多卡片,卡片上面是我自己画上去的物品,下面则是不大醒目的汉字。因为色彩鲜艳、图案各异的卡片通常一周或是两周更新一次,孩子特别喜欢,那个年龄阶段的他,喜欢的应该是那些鲜艳,不过我依旧画着换着。到了他两周岁时,记忆汉字的能力出奇地强时,我意识到可能是这些利用“下意识”画画写写的卡片帮了他的忙。这鼓励我坚持换下去,只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调整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有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一边慢慢地往前走,一边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个积满水的深坑,他没有注意,落入坑内,水淹到了胸部。坑很深,离地面足有两、三米,他无法爬出来,只得高呼“救命。”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两个学生去请教他们的希腊老师。“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希腊老师望望两个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作客,一个很爱干净,一个很脏。我请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人中谁会洗呢?”学生a脱口而出:“那不用说,当然是那个脏的。”希腊老师连连摇头说:“不对,是干净的去洗,因为他养成了爱清洁的习惯;而脏人却不当一回事,根本不想洗。你们再想想看,是谁洗澡了呢?”学生连忙改口:“爱干净的!”“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老师反驳后再次问学生,“这么看来,谁洗澡呢?”“脏人!”学生只好又改…  相似文献   

20.
在1946年那个萧瑟的秋季.美国底特律市40岁的银行家迈尔斯几乎每天都能从办公室里看到街对面的那位姑娘,她总是双膝跪在地上,两手费力地撩洗着弗雷德杂货店门前的台阶。杂货店门前的台阶。迈尔斯觉得这位姑娘很面熟,终于有一天,他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到了街对面。他问那姑娘:“你在这儿干什么?”那看上去还不到20岁的姑娘回答说:“我给弗雷德杂货店干活,老板弗雷德先生要我擦洗这些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