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后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第一代人,他们的童年大多是和许多经典动画片和影视剧一起度过的。在中国卡通形象推广不力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间名为童声童戏的儿童玩具品牌店,为我们创造一次回归童年之旅,追忆童年那份最真、最纯的感觉。在品牌形象设计上,应该以两个自创的卡通形象为主,极富个性的故事书籍,以及一系列具有年代特色的玩具,及其包装的全新设计,体现80后思维独特、个性另类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1610-1695)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他作为一代文化宗师,对自己的丧葬问题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在生前所作的《梨洲末命》和其他有关丧葬  相似文献   

3.
张小平 《哲学动态》2003,1(12):23-27
张岱年先生是“硕果仅存”的 2 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之一。他从 30~ 4 0年代创立自己的学术体系 ,到 80~ 90年代完善升华 ,历经“起”、“承”、“转”、“合”四个阶段 ,走过了 70余年学术生涯。张先生不仅是中国 2 0世纪学术发展的见证人 ,而且是直接参与创造的一代学术大师。他为 2 0世纪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指出了一条新路———“综合创新”之路。这条新路代表了中国哲学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它是“2 0世纪文化讨论中 ,心态最健康、最有前瞻性 ,可以说是带有总结性的一种看法”。[1]一 张岱年的哲学体系2 0世纪 30~ 4 0年代 ,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4.
缰のㄎ锫鄣拇?;因“一言不合”执意退党以及 40年代末的政治原因 ,从 5 0年代至 70年代 ,张申府的哲学思想默默无闻。第二阶段是 70年代末至 80年代 ,美国学者把张申府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典阐释 :《费尔巴哈论》研究 /毕志国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2 0 0 0 .3.— 2 77页超越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明论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版 )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研究的重点课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70年代末到 90年代上半期 ,中国兴起了文化研究的热潮。从 90年代后期起 ,随着经济开放政策带来的物质的丰富 ,人们关心的重点也随之从“文化”转移到了“文明”,即开始转移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问题上来了。《世界文明论研究》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中国今后的文明建设只在原有的思想观念范围内进行是不行的 ,因此 ,有必要研究世界上有价值的文明理论著作。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明史。特别是发达资…  相似文献   

6.
20 年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初,列宁主义在我国指导革命取得了胜利,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人民主要是通过列宁主义而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这样,在本世纪20年代出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便来得很晚了。大致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才逐渐有比较全面的介绍。徐崇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出版于1982年,可以看作我国学术界评述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开端。一、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初步进行介绍和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之所以引起重视,并且比较全面地介绍到国内来,显…  相似文献   

7.
求同存异     
范承祖 《天风》2002,(11):1
自从近代基督教传入中国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福音在中国的传播收效甚微。从五十年代末到“文革”期间,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生活极不正常,在这一时期,教会活动一度中止或转为地下。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后,中国教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的过程中,70年代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以来的20多年,无疑是西方哲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时期。一般说来,可以把这一时期划分为两个阶段。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是拨乱反正,西方哲学东渐得到恢复并走上正轨的阶段;80年代后期开始,是深入发展,西方哲学东渐取得重要成果的阶段。前一阶段中有“萨特热”、“弗洛伊德热”与“尼采热”的出现,在后一阶段中,胡塞尔现象学受到热情传播则是西方哲学东渐走向深入发展的集中体现。上述变化以及前后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时…  相似文献   

9.
“垮掉的一代”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社会、文化运动.佛教为“垮掉的一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杰克·凯鲁亚克被称为“垮掉之王”.他的小说《达摩流浪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佛教观.凯鲁亚克、加里·斯耐德等人接触到佛教诸多方面的内容,但他们对佛教的接受又具有明确的选择性;他们对佛教基本概念的理解大致正确,但同时对佛教的核心理论又存在相当程度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天主教是作为“洋教”传入中国的。翻开法国耶稣会会士史式徽著《江南传教史》,在在可以看到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脉络和中国教会的殖民地性质。从明末到本世纪的四十年代末,这个蒙受屈辱的历史,持续三百多年。五十年代初,中国教会开展了反帝爱国运动,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这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组成部分。这一历史性事件导致中国天  相似文献   

11.
蒋敏 《学海》2003,3(3):202-203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 0 0 0年版 ,399页  “世界体系论”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 ,其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尽管非主流学派 ,但“世界体系论”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并对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学者从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开始从事“世界体系论”的介绍和研究 ,并出现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但却没有一部系统和完整地评析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的专著。王正毅教授的《世界体系论与中国》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这一概念,是对江泽民宗教理论的合理概括,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定位。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条件。一、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是“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形成的时代基础江泽民对宗教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始终着眼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着眼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发展,着眼于国际斗争和冲突的新特点,这为“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形成奠定了时代基础。(一)着眼于国际政治变化发展的大环境来观察和思考宗教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哲学界流行的“本体论”这一用语,除用来概括其哲学中形而上学的一部分內容(关于世界的本原、本质问题的理论)外,也用来概括某一学科、学派、学说对其自身进行本质性规定的理论或观点。1950年,台湾召开过“三民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学术讨论会,60年代末,又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哲学本体论”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次讨论的缘起,看来主要是考虑了在科学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哲学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但从讨论中首先提出和涉及的哲学本体论中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看,可以说是本世纪3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一次论战的继续。  相似文献   

14.
卡通以图形说明了它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的独特性。想要表现出带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人物卡通造型,就要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囊括了中国从古至今各个朝代的宗教、思想、绘画、书法以及各个民族的习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传达,通过将中国特色的传统人物形象这一元素应用到卡通形象中来进行再创造。卡通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简洁、夸张的卡通形象,深受大众喜爱与追捧。而这些形象中都蕴涵着拟人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特征,卡通形象的亲切和生动也因此为大众所喜爱。  相似文献   

15.
四川讨论“反文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文化”是使许多人困惑莫解的重要的当代文化现象。“反文化”理论是重要的当代文化学理论。在学术界,对“反文化”理论研究得还很不够。四川省当代文化研究会在今年三、四月举行了两次“反文化”理论讨论会,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探讨,现将主要观点介绍如下。一、对文化的理解和理论界定会上提出了三种各具特色但又互相涵盖交叉的意见。 (一) 反文化是一种临界文化 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一批以“垮掉的一代”著称的“反文化”青年。进入60年代后,反文化思潮在西方社会火山爆发般地喷涌出来。例如在美  相似文献   

16.
当今离婚新动向近几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是继50年代初、60年代末、80年代初三次浪潮之后的第四次离婚浪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平均年增10%。1992年中国离婚人数破纪录地达到90万对,1993年预计将突破100万。从不久前完成...  相似文献   

17.
新图形时代的到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使艺术与技术再次相互渗透、融合。新媒介和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为卡通的发展和传播创造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开放、外来文化的冲击,大量的动画被引进,卡通所引起的文化消费也悄然而起,卡通和卡通文化正渗透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引领着各种文化风潮。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卡通的魅力和优势,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图形文化和视觉语言,使卡通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18日,在长安大学召开了陕西省中国哲学史学会2005年代表会议暨“新世纪中国哲学走向”学术研讨会。陕西十几所高校的5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数十名研究生列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新世纪中国哲学走向"这一主题进行了学术发言和研讨。林乐吕在发言中,对“20世纪后50年国内张载哲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做了深刻的反思。他把这一时期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30年间。该阶段的基本状况是:以“唯物论”为张载哲学定性的观点居主流地位,以“二元论”为其定性的则居其次。当时研究成果的政治色彩要远浓重于其…  相似文献   

19.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包办婚姻,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曾经引起一代又一代现代中国青年的反抗。终于恋爱、婚姻自由实现了。实现以后又怎样呢?“婚姻是恋爱的坟墓”,便是这之后的新的痛苦的格言;年轻的“女权主义”的出现有诸多原因和复杂的内涵,但也包含...  相似文献   

20.
<正> 中西文化发生碰撞的结果之一,是使做中国学问的人,除了熟悉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性、命、道、器之类的概念,天人、古今之类的问题外,还了解了出自西方传统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诸如精神、物质、唯心论、唯物论、思维、存在、差异、同一、辩证法、形而上学等等;并且使他们有可能借助后者作为理解的框架,去透视中国的传统思想。王永祥先生的《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齐鲁书社1991年5月出版)就是以源自西方的同一性概念为视点,全面清理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及其发展演变的一部力作。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同一思想研究的专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王先生这部著作的写成,恰好应了中国“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老话。50年代末6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