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污名是指个体所具有不受欢迎的特征, 这种特征会导致个体在一定社会背景下被主流文化群体贴负性标签、贬低、侮辱而遭受到污名化。污名化对个体或群体本身会有消极影响, 不仅会使个体遭受到来自他人的歧视、排斥或拒绝等这些直接作用于自身的外部影响, 还会进一步消极影响被污名个体在人际互动中的表现和行为反应。被污名个体与主流文化群体之间的消极互动又会进一步加剧主流文化对被污名个体或群体的排斥, 形成恶性循环。从被污名个体的角度出发, 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污名化对被污名个体人际互动方面的影响以及被污名个体采取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审美偏爱(又称“审美偏好”)是个体审美活动的指向性和选择性。也就是个体对某类审美客体或某种形态、风格、题材的艺术品优先注意或优先审视的心理倾向。审美偏爱是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支配着个体的审美欣赏,审美评价和审美创作等活动。  相似文献   

3.
儿童(0—18岁)心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个体自出生之日起就被置于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教个体学会如何行为是正确或不正确的,哪些行为是应受赞许或应被制止的,从而使个体形成了一定的行为模式,与此同时,个体也以自身所特有的模式反作用于外部环境。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体从一个自  相似文献   

4.
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对促进社会融合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通常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对群体或社会的认同,另一方面是群体或社会对个体的接纳。因此,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主要围绕认同和接纳展开。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的社会融合应该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认同群体或社会,而群体或社会以更具包容性的姿态接纳个体。  相似文献   

5.
刘兆敏  罗良  郭春彦 《心理科学》2006,29(5):1258-1262
认知储备是个体通过使用不同的大脑网络使成绩最优化的能力,反映了个体认知策略的选择。它最初来自临床心理学的观察,即个体的脑病理或脑损伤的程度与其临床表现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包括储备和补偿两种机制。个体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水平、智力水平、健康状况、智力活动等都能反映其认知储备能力。对老年人和AD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脑成像研究表明,个体的认知储备能力越强,延缓其认知老化(或AD)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论作为跨界谓词的“存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在”究竟是不是谓词7自安瑟伦、笛卡地提出那个著名的本体论证明以来,这个问题在西方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康德、摩尔、罗素、斯特劳森、汤姆森、皮尔斯以及自由逻辑学派等都曾研究过这个问题,或肯或否,或在二者间摇摆。谓词通常有两种意思:一、指语法谓词,即谓语;二、指逻辑谓词,表示个体的性质或若干个体间的关系,如“是白的”、“大于”等。毫无疑问,“存在”是一个语法谓词。在“驯虎存在”中,没有人会否定“存在”是一个合乎语法的渭语。人们争论的是“存在”是不是逻辑谓词,“存在”是不是表示个体的性质或若干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学思维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共性思维整体观念是指从全局着眼来观察分析局势和做出判断。整体 ,既包括空间上的整体 (如他人的经验 ) ,又包括时间上的整体 (如过去的经验 )。整体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体 ,从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出发 ,可以产生两个不同的对整体进行分析的角度 :其一 ,由于构成整体的各个个体 (或单元 )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 ,因而从已知的任何一个个体 (或单元 )的情况出发都能描述整体以及其他个体的一些共同性质 ,进而对全局做出判断 ;其二 ,由于构成整体的各个个体 (或单元 )或多或少存在差异 ,因而只能对每个个体逐一分析 ,再将分析出…  相似文献   

8.
感恩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恩是当前积极心理学的热点课题, 是指个体用感激情绪了解或回应因他人的恩惠或帮助而使自己获得积极经验或结果的一种人格特质。感恩对于个体幸福感具有独特的预测作用, 中介模式和调节模式两种理论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解释。感恩干预可有效增加个体感恩水平, 进而提升幸福感, 其策略主要包括感恩记录、感恩沉思和表达感恩行为等。明晰感恩的概念与结构、完善测量工具、拓展并深化中介与调节机制、发展有效的干预策略、开展儿童青少年研究, 以及跨文化或本土化研究是该领域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羞怯是在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或意识到社会评价的情境中个体的紧张和不适的一种性格特征。羞怯会阻碍人际交往,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弥补羞怯的个体在面对面交往时的紧张或不适。互联网的使用对羞怯个体会有双重影响,积极方面的影响可以降低羞怯水平,消极方面的影响会使羞怯个体网络成瘾。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羞怯与互联网使用之间的中介或调节变量,考察羞怯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深入了解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Jacoby加工分离程序,以无意义音节字母串为材料,对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和中间型被试的内隐、外显记忆进行分离,考察不同认知风格类型的个体,在加工信息过程中,对与其认知风格类型匹配或不匹配的材料的编码和提取上是否存在不同的方式和策略。结果表明:1)场依存型个体的意识性提取成绩好于场独立型个体,场依存型个体的外显记忆好于场独立型个体。2)场独立型个体的自动提取成绩高于场依存型个体的成绩,场独立型个体的内隐记忆好于场依存型个体。3)无论在意识性提取还是自动提取方面,中间类型个体的成绩总是介于场依存型个体与场独立型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1.
杨勇 《心理学探新》2018,(4):302-308
运气在各种文化中都非常普遍,但在心理学界对运气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分析以往三种主要的运气观后,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将运气定义为“个体在一定时间或期限内由定数和变数组合而成的发展轨迹或发展趋势,其中变数主要是指机遇,定数主要是指运气特质”。运气特质能决定个体幸运与否,并通过产生控制幻觉或者改变个体的自我概念将运气转化为个体可利用的内部力量。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运气特质的结构及其与幸运感、感恩、幸福感、亲社会行为、赌博行为、腐败行为等变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应对的多维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井世洁  严芳 《心理科学》2003,26(4):757-758
1 引言 中学阶段是个体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重要发展时期,其间所出现的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会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应对(coping)作为自我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缓解或调节环境对个体的压力,对保持身心健康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颖寻求特质是个体对新颖刺激或潜在的奖赏线索表现出愉悦或兴奋的先天倾向, 并且这种先天倾向会导致个体为寻求潜在的奖赏进行频繁的探索性活动。众多研究表明, 新颖寻求水平高的个体药物成瘾易感性高。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胆囊收缩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皮质酮可能参与了新颖寻求特质影响药物成瘾易感性的过程。未来, 仍需对新颖寻求特质影响药物成瘾易感性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永进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5):1096-1099
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其目标不仅架起了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也影响个体的认知与行为,并且不同目标还具有不同的动力作用。但个体如何建构未来目标、确立优势目标等,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自悯是指个体在面对失败、不足或遭受苦难时, 自己向自己表达同情或怜悯的能力。自悯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作用机制来看, 自悯不仅可以通过减少个体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 促进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来对个体产生积极影响; 还可能通过调节个体压力反应的生理指标来维持自身内稳态, 促进适应。自悯相关干预技术主要包括正念自悯训练、怜悯聚焦疗法等。未来研究应继续探讨自悯的作用机制, 采用多样化的自悯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 通过更为严谨的研究设计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自悯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JAS(决策者-建议者系统)为范式,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语境交流导向(高/低)与建议方式(直白/隐晦)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实验1通过问卷测量个体的特质性语境交流导向;实验2则通过操纵材料启动个体的状态性语境交流导向。结果发现,高特质或状态语境交流导向的个体倾向于采纳隐晦型建议,而低特质或状态语境交流导向的个体则倾向于采纳直白型建议,并且个体对建议内容的加工流畅性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是依据社会和个体的关系作出的一种道德分类。社会道德也称群体道德 ,指社会实际的道德状况。个体道德也称个人道德 ,指个人实际所具有的道德或品行。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 ;同时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社会道德是由每个人的个体道德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没有不包含个人、与个人道德不相关联的社会道德。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有机体中的一分子 ,没有脱离社会、与社会道德毫不相关的个体道德。现实生活中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许多问题 ,既有历史留给我们需要进一步解读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8.
个体工商业是指生产资料个人占有,依靠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从事商业、家庭工业、家庭手工业、修理服务业、运输业等)获得生活来源的个体劳动者。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我们把个休工商户视同于资本主义而加以限制,个体工商户濒于绝迹。一九八二年,我国宪法载明个体经济是国营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以后,个体工商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一九八五年,南通市有证个体工商户126286户,从业人数172170人,比一九七八年分别增加93%和116%。 个体工商业的发展,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冯增俊   《心理科学进展》1989,7(2):47-525
一、什么是社区心理学? 社区心理学研究某一社会群体(区域)或社区背景中的个体,不仅研究作为整个社区的各种心理现象,还研究某些造成问题个体的社会、家庭、文化和政治经验特征的背景动因等这类特殊案例,帮助问题个体克服不良经验,并从整个社区出发提出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A型人格、自我价值感对中学生不同情境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红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1,24(3):350-351
应对方式的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取向,即过程取向和特质取向。过程取向重点研究特定生活事件中个体的应对过程,探讨各类特殊事件下特定个体的应对方式特点,较少考虑人格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应对方式的研究大多仍倾向于过程取向。特质取向强调个体差异或人格变量的影响。该取向研究个体是否存在个性倾向性的、相对稳定的和习惯化了的应对风格或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